APP下载

“桥梁工程”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思考与探索

2023-04-06张菊辉张佳慧张治国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桥梁工程专业课程桥梁

张菊辉,张佳慧,刘 俊,张治国

(上海理工大学 环境与建筑学院,上海 20009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要途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为扎实推进高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以及教书育人、奉献悟人、立德树人的“三人成才”教学理念,作为高校教师,很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发掘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工程伦理及责任意识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专业知识与德育的融合,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2-5]。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课“桥梁工程”课程为例,试图充分挖掘该课程内在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学习桥梁工程专业知识和前沿科技的同时,走进桥梁、了解桥梁、喜欢桥梁,并在教学中传达桥梁建设、成就中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工”德教育,完善工程伦理教育,构建专业思想政治大格局,同时为类似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桥梁工程”实行课程思政的着力点

改革开放四十余载,中国桥承载振兴之梦挺近世界“之最、之强”,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工程。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南浦大桥、港珠澳大桥等一座座大桥的建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6],充分体现了中国桥梁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不懈奋斗的精神,桥梁也成为我们国家的名片[7]。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开篇将长江大桥等武汉地标,一些武汉新建的桥梁展示在该片中,以航拍镜头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路”等超级工程的震撼影像及背后的故事,体现了国人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精神,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显然,相比其他专业课程,“桥梁工程”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且容易挖掘。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的安排,桥梁发展史、科学家的故事及我国桥梁建设成就等内容通常安排在“桥梁工程”总论中集中讲解,而后续课程的具体章节中很少涉及,这就难免导致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知识点,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可尝试将思政元素穿插在各个教学单元,结合具体知识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既保证教学质量,又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比如,在桥梁国内外发展概况教学中,通过娓娓道来中国桥梁发展历程,展示壮观的桥梁图片,加强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自豪感,对土木行业的热爱,并充满敬畏之心。在桥梁的施工教学中,结合思想政治素材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精神培养,让学生提前对自己的专业定位及行业性质有所认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预期,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桥梁的设计和计算中,结合截面设计的合理性、结构需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强度、应力与变形验算要求,使学生坚持“工程造福人类”的工程伦理首要原则,基于数据的真实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良好的职业责任和工匠精神。

二、促进教师育人角色的转变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8]。课程思政蕴含强大的育人功能,是专业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推力。但工科专业课程不同于人文社科类课程,专业课程理论性强,授课内容以客观知识为主,注重知识的理解和技术的传授,思想指导性并不明确[4-5]。以“桥梁工程”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综合运用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等前修课程所学的相关知识,掌握我国常用的大、中型混凝土桥梁的设计与构造原理、计算理论和分析方法,并熟悉有关桥梁施工方面的知识,初步具备解决大跨桥梁等较复杂的桥梁问题的能力[9]。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教会学生根据建设要求、建设条件构思一座桥梁是本课程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注意学习前人的思路,而不仅是掌握他们的现有成果。因此,工科类专业课程实现课程思政的难度较大。

要做好课程思政,首先要实现理论技术的传授与思想观念的传承之间的结合,使之成为专业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比如在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中,要将复杂的精确计算转化为满足工程应用的简化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唯物辩证法,让学生学会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化繁为简,向学生传授从现象到本质、从精确计算到工程应用的工程科学探索思路。

教师的育人角色要有所转变,除传统的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勤奋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的责任感[10]。构建“全周期、全类型、全范围、全手段”的教师职业生涯的培训规划,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教师具备较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理论水平,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具备从工科类课程中提炼适合学生的科学精神的涵养能力,能够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拓展、延伸教学案例,挖掘教材中的政治教育资源,做好教学资源的整体规划。同时,重点培养青年专任教师。具有海外求学或生活经历的青年教师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与学生年龄相仿,与学生志趣相似,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保证,能够为德育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保证。

三、“桥梁工程”课程思政建设内容

在“桥梁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知识、能力及人格相互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11],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计划及思想政治育人典型教学案例的编制。结合“平行班级小班化”教学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思政全面覆盖,具体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1.丰富线上教学资源平台与资料库,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爱国主义情怀。建立课程思政园地,利用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如《厉害了,我的国》《港珠澳大桥》《创新一线》等体现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就的一系列桥梁建设题材,安排学生观看视频,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使其从中接受思想教育熏陶。

2.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遵循工科课程注重讲授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的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不确定性因素中寻找确定因素,从复杂问题中寻找共性的科学方法论,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扎实的力学概念基础,厘清复杂繁多的桥梁构造和专业术语。

3.把握工具使用的“主动权”。桥梁结构的设计和计算复杂,尤其是超静定结构,一般需要借助设计软件完成。要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力学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出现为了学习程序而照搬程序说明手册的机械学习现象,要让学生明确整个设计流程,具有判断程序结果是否合理的能力,能在程序给出的大量繁杂的结果数据、图形中发现问题,在使用程序中掌握“主动权”。

4.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更新课程评价体制。建立符合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融入思想政治要素,鼓励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认识和发现自我,加强自我认知,拥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同时,建立符合课程思政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评教、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综合评价,帮助教师调整和改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四、实践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12]土木工程专业服务于基础设施建设,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若仅注重基本原理的讲解,而忽视实践教学,会导致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因此课程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强调手算与电算能力的融合与统一,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桥梁博士、midas等设计计算软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桥梁构思能力,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融入工程伦理教育等思政元素,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能力,以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课程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引导学生在学科竞赛中通过模型的手工制作、有限元软件的学习与结构分析,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强学生对桥梁结构设计与构造原理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以赛促教、赛教结合,提升教学效果。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题目为“变参数桥梁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该赛题以承受竖向静力和移动荷载的桥梁结构为对象,在赛题中加入部分待定参数,赋予赛题更多的灵活性,同时增设现场设计环节,强调对未来卓越工程师综合能力的全面要求。专业教师积极鼓励“桥梁工程”课程学生参与竞赛,并从赛题解读、模型构思、有限元软件使用、模型制作等方面对学生展开系统培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midas Civil通用设计软件,进行结构建模与分析,同时利用竹材手工制作模型,基于加载试验分析结构的受力机制与破坏模式,直观了解结构的力学特性和概念设计方法。通过参与竞赛,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力学和材料学等基础知识,学生对桥梁结构形式的认识和理解更进一步,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体现创新意识,实现对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

我校土木工程系以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根据专业特色与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探索“高校+行业协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拓展育人平台、强化专业对接行业、完善专业建设。一方面,与上海建工集团、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等八家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工程产业学院”。邀请行业一线专家开展讲座,介绍正在建设或已经建好的典型桥梁工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敢于挑战的精神,并通过具体的桥梁建设与设计经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遵循和运用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客观规律,利用本科生的“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加强与桥梁博士、MIDAS等软件公司的合作,开展真题习作,引入校外导师,实行校内+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在设计指导过程中融入工程伦理的思想,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引导学生全面考虑工程问题,实现专业技术与工程伦理考量的有机结合,以及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结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最崇高的使命,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的责任。专业教师应在专业课教育过程中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桥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水平,以实践推动学生知识、能力与人格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工科教育。学生也应在“桥梁工程”课程学习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未来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和价值。

猜你喜欢

桥梁工程专业课程桥梁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基于MicroStation的桥梁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应用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桥梁工程中钻孔桩施工工艺探讨
用爱心架起希望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