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权制度创新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重构问题的分析
2023-04-06周宾海
周宾海
山东高速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产权制度创新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重构,已经是当下较为热门的话题,拥有优良的产权制度和完善的管理体制,对国有资产资金的合理分配具有深远的影响。基于此,管理者应认真分析当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梳理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如优化国有资产产权,助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在现行产权制度上设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继而优化产权制度,促进国有资产产权流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确保责权分明。
一、产权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划清产权界限,高效配置资源
在当下的产权制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产权界限不清晰,资源配置不合理。国有资产的兴盛有利于国家推进基础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现阶段没有清晰的产权界限,致使国有资产的出资人无法明确统一,在落实到管理阶段时,就会出现权力利益分配的不合理,极大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无法实现低投入、高回报的经济创收,严重影响了国家社会公益建设项目的质量,违背了党的建设方针。而通过创新产权制度,可以助力管理者整合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从而明确责任和权利,在进行利益分配时也能变得清晰明了,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另外,创新产权制度还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如在投入某一项公益建设项目时,若产权制度模糊,就会导致责任分配不明确,继而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公益建设项目的进展,还会出现因利益分配不均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这就如同推开了多米诺骨牌,因为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会引发更多的相关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没有健全的产权制度,致使产权界限不清晰,从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因此,创新产权制度可有助于划清产权界限,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无论是对待公益项目的建设,还是内部的国有资产管理,都具有突出的积极意义。其不仅可以完善国有资产体系,致使责权责任清晰,还可以高效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为广大人民群众谋求更多的社会福利。
(二)保障产权多元,巩固管理结构
对产权制度进行创新改革,不仅可以保障产权的多元化,还可以巩固国有资产的管理结构,助力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正向发展。在当下的国有资产体系中,由于投资主体单一,导致在落实到产权分配上出现了“一头大”的问题。而无论针对任何一个行业而言,“单一化”和“一头大”都是限制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如若不彻底杜绝清除,就会引发许多的危害,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资产分配和资产管理问题,为国有资产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而通过创新产权制度,可以有效促进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产权分配效率,从而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保障产权主体的生态健康。
同时,在现阶段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中,因投资体制的不断优化改良,部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已引入股份制投资形式,而在这种股份制的大背景下,如若不对产权制度进行创新改革,划清产权界限,那么对整个国有资产管理结构都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不仅降低了国有资产分配的使用效率,还会逐步分化国有资产管理的权限,从而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集中化管理,在落实到公益建设时,就会以利益为中心而降低了公益的价值。因此,创新改革产权制度可以帮助国有资产在股份制投资形式中保全自身,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另外,也可以反向利用股份制投资形式来完善产权结构,助力产权的多元化发展,巩固现有的管理体系,划清产权界限,使得国有资产的管理更加真实有效。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在现阶段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较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而这一问题直接造成的影响就是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分配时,无法进行统一规划的科学化管理,尤其是在预算管理中,其实际的资金分配常常与预算管理的内容不符,从而很难达到预期的管理效率,降低了国有资产的管理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国有资产体系制度的不健全,导致部分事业单位在资源采购中没有设立完善的监管机制,这不仅极大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对国有资产的生态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另外,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在对国有资产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形式,甚至在工作中出现工作推诿、岗位职员缺失的现象,从而严重降低了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让国有资产管理逐步丧失了管理的职能,而这样的危害对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系都是致命的。造成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因素有许多,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国家缺少在法律层面上的管理制度,没有产生一定的震慑效果,从而使国有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化。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的缺失,不仅不利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优化,还会让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安于现状,守着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固步自封,不重视对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改革创新,让整个管理体系都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严重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国有产权主体错位和越位问题
针对国有产权主体错位和越位的问题,是当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较为尖锐的管理问题。国有资产顾名思义,其主要的产权主体为国家,但在落实到资产管理中时,就需要依托相关的管理部门和专业的机构来进行辅助管理。然而,若将国有资产管理当作一个企业来看,若身为“法人代表”的国家无法参与到管理中,完全依赖相关的管理人员代为履行职责,那么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产权主体不清晰,责任不明确。如此,不仅严重危害了国有资产的使用安全,还会出现国有产权主体错位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危害是极大的。
另一方面,在对国有资产进行分配时,由于政企不分,致使其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出现权力越位的现象,甚至将个人的管理权力凌驾于国家之上,而若纵容此类现象的发展,就会令国家逐渐丧失对国有资产的掌控力,从而在开展到公益项目建设时,其工作内容会与国家所制定的国有资产管理宗旨不符,甚至严重违背了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在现阶段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国有产权主体错位和越位的现象,已经成为了当下较为显著的问题,甚至部分管理部门在履行管理职责时,出现了扯皮推诿的现象,导致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严重降低,极大减少了国有资产在使用时的利用价值,让国有资产管理体系逐渐分崩离析,继而丧失了对国有资产的分配能力,从而无法为广大人民谋求更多的福祉。
三、利用产权制度创新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质量的措施
为了紧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适应产权交易市场的变迁,在产权制度构建与国有资产管理中,需不断转变管理思路,更新管理理念,以此来顺应时代的发展,并通过创新产权制度、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质量,从而有效解决当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显著问题,使国有资产产权界限清晰,管理结构完善,进而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让国有资产在投入到社会公益项目建设时可以产生更多的效益,全面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丰厚的福利。因此,需从多角度对产权制度予以创新改革,从而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
(一)通过国有资产产权优化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讲,国有资产既是国家的财产,也是人民群众的财产。因此,为了更加突出国有资产的价值,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需改变传统的产权意识,将国有产权观念逐步转化为人民群众的产权观念,从而让基层工作人员投入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中,以此来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如在部分事业单位中,由于管理者没有深入到工作基层,在对国有资产进行分配利用时,往往无法从实际出发,对国有资产的划分还停留在理论阶段,致使其制定出的资产分配内容与实际严重不符,让国有资产失去了利用价值。而如若这种价值损失无法得到事业单位管理者的足够重视,那么无论是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还是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若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的手段就是优化国有资产产权,将国有资产的理念转变为人民财产的理念,使基层人员掌握一定的国有资产分配权利,实行“扁平化”的管理策略,从而让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时,可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了解群众的需求,制定完善的分配方案,从而着重突出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在现行产权制度基础上设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设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是助力现行产权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不仅可以使国有资产的产权制度统一,还可以有效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质量,是一种高效的管理策略。就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而言,在现行产权制度的基础上设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可以极大保障出资人的利益,实现责权统一的管理目标,从而划清产权界限,高效率配置资源,既保证产权的多元化,又可以巩固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结构,因此设置国家管理机构势在必行。在划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责权时,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需对整体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展开集中化管理,突出国家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第二,根据具体的出资情况来合理分配财务监管职权,并在经营管理时赋予一定的决策权,降低国有资产在投入时的使用风险,为国有资产的健康保驾护航。因此,设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是解决现下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在规划国有资产管理内容时,应明确管理目标,完善管理方案,从实际需求出发,建立科学的管理策略,从而有效保证国家的产权主体地位,避免在管理时出现主体错位和越位的现象。
(三)优化产权制度促进国有资产产权流动
在当下蓬勃繁荣的社会经济市场体系中,只有通过不断优化产权制度,完善产权结构,才能促进国有资产的产权流动,让国有资产使用中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6]。基于此,在产权制度上的分配上,需懂得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状况来规划出不同的产权制度,以此来促进国有资产的全面发展,提高国家在经济市场中的核心主导能力。如针对支柱性产业项目而言,国家应适当减少资金投入,面向社会吸引投资人,从而保证支柱性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避免在国有化加持中而逐渐形成的固步自封,致使其不谋求发展,失去了永恒的经济效益,从而让社会支柱产业生存空间萎缩,影响其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通过优化产权制度,可以有效促进国有资产的产权流动,让产权交易市场可以实现稳中求胜、健康发展的目标。另外,在针对国家基础建设和公益项目上,应加大国有资产的投入比例,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保持支柱产业和基础建设的平衡,避免“一头大”而导致的失衡现象,降低了国有资产的利用价值。基于此,只有不断优化产权制度、完善产权结构,才能加速国有资产的产权流动,为国家带来更长远的经济效益,从而有效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质量。
(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确保责权分明
为了确保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执行管理职责时,可以保证责权分明,提高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效率,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需清晰地划分出资人责权,并站在宏观的角度来规划管理体制。基于此,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应划清产权界限,明确国家在国有资产中的主权地位,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以此来稳定社会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另外,在针对出资人的职责划分问题上,应采用逐级授权的方式,对国有资产实行确权管理,并坚守党的管理方针,将国有资产的分配任务落到实处。同时,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也需联合专业的管理机构共同管理,凸显出资人在资产运营中所要承担的职责,并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确保国有资产的资金分配可以真实有效,从而实现责权统一的管理目标。因此,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运行的过程中,需明确管理目标,完善管理方案,促使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履行职责时可以做到责权分明,划清产权界限,从而高效配置资源,提高国有资产的综合管理质量,为国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四、结论
在产权制度创新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重构的问题上,管理者需充分认识到产权制度创新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并认真分析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内尚存在的问题,从而转变管理思维,更新管理策略,探寻出迎合时代发展的新型产权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举措。如利用国有资产产权的优化创新,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在现行产权制度的基础上,设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科学合理地分配资源;不断优化产权制度,促进国有资产产权流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