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肉牛基础母牛养殖的SWOT分析
2023-04-06解殿玉姚丽娟李晓瑞杜佳励杨舒贻许春彦
解殿玉,姚丽娟,李晓瑞,杜佳励,杨舒贻,许春彦*
1.长春市畜牧总站,吉林长春 130062;2.双辽市畜牧工作总站,吉林双辽 136400
肉牛产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百姓“菜篮子”密切相关。发展肉牛产业,对于提高牛肉供给保障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吉林省不断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实施,肉牛产业发展动力强劲。而基础母牛直接决定肉牛产业能否得到良好、稳定、持续发展。
课题组在对吉林省肉牛基础母牛调研中发现,母牛养殖存在养殖规模小,饲养水平不高,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课题组结合吉林省基础母牛养殖现状,利用SWOT模型对基础母牛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旨在为吉林省肉牛产业快速、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内部竞争优势分析(S)
1.1 资源优势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和养殖优势,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之一,拥有“天下第一粮仓”和“黄金玉米带”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使肉牛基础母牛饲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降低。吉林省东部养殖区除冬季舍饲外,一般均为放牧饲养;中部绝大多数为全年舍饲;西部则采用放牧加补饲的方式进行饲养。这种多元化的饲养模式,助推了吉林省肉牛产业在全域范围内蓬勃发展。
1.2 品种优势
近年来,吉林省肉牛基础母牛产业发展迅猛,截至目前,吉林省基础母牛存栏2 500 173头,现有品种18个,包括地方品种3个,培育品种7个,引入品种8个,并形成了“东黄(延边黄牛)、西红(中国草原红牛)、中改良(中国西门塔尔牛)”的产业分布格局。随着大型养殖场致力于开拓高品质肉牛产业,2021年,全省共有24个企业从乌拉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引进中海福特牛、安格斯牛等品种母牛13 116头,同比增长超过800%,助推了母牛产业规模化发展。
2 内部竞争劣势分析(W)
2.1 技术水平低
吉林省大部分肉牛基础母牛养殖户为本地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且思想观念墨守成规。在母牛养殖过程中,依赖于饲养经验,缺乏母牛饲养、繁育、疫病预防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在母牛出现空怀、受胎率低、疫病等核心技术难题时,除部分养殖户选择自行医治外,绝大多数养殖户依靠当地兽医。然而,受地域生活条件、文化知识接受能力、技术推广方式等的制约,许多先进技术很难及时在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肉牛基础母牛养殖业的发展。另外,由于养殖户学识偏低,在面对养殖风险挑战时的应对能力不强,无法及时采取合理化应对措施,从而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2 饲养模式粗放
吉林省肉牛基础母牛养殖方式仍以农户分散饲养和小规模养殖为主,养殖规模在20头以下的养殖户占比超过70%。吉林省政府大力推进肉牛产业链建设和产业集群建设,已形成了“繁育母牛+育肥牛场+屠宰场”、合作社或协会等组织化养殖模式,但数量少,占比低,养殖经营模式单一,且个体小型养殖这种粗放养殖模式占比较大,导致信息、技术、政策等在各养殖主体间未能高效传递,基础母牛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养殖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同时,各为单独主体的粗放养殖模式,会面临资金周转压力较大等问题,在抵御疫病危害、市场波动等方面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此外,散养户和小型养殖户在饲养管理方面较为粗放,大多数按照主观意愿进行饲喂、圈舍清理、消毒等工作,没有系统科学的饲养方式,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对母牛的繁殖力产生不利影响。
3 外部机会分析(O)
3.1 政府支持力度大
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吉林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组建了肉牛产业领导小组,依托吉林省各科研院所专家学者提供技术支撑,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不断提高对肉牛产业及基础母牛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包括提高技术水平和新技术开发、加强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利用、重视种质资源的保护、制定疫病监管和防控、建立基础母牛信息档案、提高财政扶持力度、健全基础母牛保险制度和农村信用担保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进程和基础母牛产业的发展。
3.2 市场前景广阔
牛肉作为优质蛋白质来源,其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有补脾胃、益气盘,强筋骨等作用,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牛肉人均消费量持续升高。基础母牛产业是肉牛产业的“基本面”,受肉牛产业波动的直接影响。目前,肉牛消费市场具有广阔前景,因此,基础母牛产业是内需也是刚需。
4 外部威胁分析(T)
4.1 粪污问题
吉林省基础母牛以圈养或半放牧饲养模式为主,随着养殖量的增多,粪污处理问题也亟待解决。吉林省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和机械配套率均能达到98%以上,但是基础母牛中小养殖散户(尤其是20头以下散户)粪污处理利用率相对较低,模式相对单一,多以堆积发酵还田为主。虽然村级建立了粪污收、储、运粪便处理模式,但各环节运行不畅通。
4.2 土地问题
对于母牛养殖来说,应具有一定面积的运动场或运动区域。但是,近年来受东部地区退耕还林、西部地区部分草原禁牧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土地实际利用情况被制约,母牛养殖户很难短期解决土地问题,严重阻碍了母牛养殖户扩群增量的计划,制约了基础母牛产业的发展。
5 吉林省肉牛基础母牛养殖发展策略
通过对吉林省肉牛基础母牛养殖进行SWOT分析,将内部优势、劣势与外部机会、威胁进行两两组合分析,共得出四种策略组合,即S-O(增长型策略)、S-T(多种经营策略)、W-O(扭转型策略)、W-T(防御型策略),结果表明,吉林省肉牛基础母牛产业呈现优劣势共生、机遇挑战并存的发展态势。从整体来看,吉林省肉牛基础母牛养殖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可大力发挥资源优势和品种优势,充分利用政府扶持政策和广阔市场前景,破解技术水平低和饲养模式粗放问题,积极面对粪污挑战和土地挑战,具体策略如下。
5.1 提倡母牛适度养殖,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
母牛的产业发展要以适度规模养殖、降低养殖风险、增加经济效益为核心,加大母牛保险保费补贴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加快推动散养户向家庭牧场或合作社养殖模式转型,树立“龙头+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鼓励退户入区,鼓励乡镇村集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鼓励建立“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组织化模式,通过学会、协会、合作社等桥梁,促进基础母牛养殖场规模化发展。
5.2 强化科学规范饲养,提高标准化水平
政府要鼓励投资建设“五化一体”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形成标准化规模养殖主体,加强标准化养殖体系建设。同时,要加快肉牛繁育体系建设,加快优质良种肉牛繁育技术推广,提升肉牛人工授精站点服务水平,推进基础母牛“金融+保险”服务。并且,要协同推进饲料保障体系建设,支持秸秆饲料加工、流通、配送建设,增加养殖场(户)优质饲料供应。
5.3 加强优良品种选育,促进肉牛种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完善100~200头母牛繁育场,建立母牛登记制度,完善母牛系谱档案,推动优良肉牛品种改良选育工作;加大本土优良品种的改良选育力度,深挖品种特性,合理开发利用;设立基础母牛养殖户变化红线,强化繁育场(站)对基础母牛数量和情况的掌握;加大冻精市场监管力度,严惩无证采精和私交乱配等行为;针对肉牛主产区需求,在完善现有组织基础上,加快组建联合育种组织体系,重点针对西门塔尔高代杂交群体进行品种化培育。
5.4 提高母牛繁殖力,加强肉牛繁育体系建设
研发并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性控技术,提升母牛群体数量和质量。大力推广青贮、黄贮、菌酶协同技术,提供优质饲料,提升基础母牛生产性能。完善基层肉牛繁育体系,加强肉牛服务站点管理,提升基层家畜繁殖员的技术水平。明确家畜繁殖员行业监管部门,进行规范化管理,严厉打击无证营业、无证上岗等现象。建立家畜繁殖员售后服务绩效制度和技术培训制度,规范家畜繁殖员持证上岗,推动同期发情等技术的推广,减少空怀,增加经济效益。
5.5 科学处理粪污资源,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
重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坚持高位统筹,发挥政府职能,保障相关政策落实,加大技术指导和服务力度。在粪污处理上要多变,根据养殖场(户)的养殖规模,周边土地承载能力,灵活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充分调动第三方服务体系力量,形成稳定粪污处理链条。继续推动建立粪污处理监管制度,调动乡村一级管理者,减少粪污无序处理。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种养循环发展规划,推广生态化养殖,鼓励种养结合,打造循环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