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汽车相关专业应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措施分析
2023-04-06康爱平
康爱平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300
在交通领域推行节能减排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逐渐产业化,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有十分大的裨益。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高职院校的汽车相关专业教学也发生一些变化,开始更加注重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培养,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在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能有效落实人才培养目标,还有较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于此,本文立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要求,从多个方面分析探究高职院校培育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策略措施,现作如下的论述。
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与产业的发展
围绕节能减排这一要求和汽车产业技术,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很好地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新能源汽车主要是以锂电池为主要电源,动力电池以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为主,运行过程中具有污染少的显著优势,可以满足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另外,在近年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混合动力汽车也有良好的发展,已然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趋势。混合动力汽车有效融合了内燃机、电动机,在两者协调作用下可以改善汽车的性能,汽车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可以大大减少。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获得良好发展的同时,高职院校愈发重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一些傲人的成绩。具体来说,当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主要包括三大技术,一是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技术,二是新能源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的诊断与恢复技术,三是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诊断与修复技术[1]。通过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可以为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诊断维修、质检、维护保养等一线生产提供专业技术人才。应该说,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有着就业面广和就业适应性强的显著特点,可以从事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相关工作,尤其是可以从事新能源汽车的制造、维修、质检这些方面的工作。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是当前和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这要求高职院校大力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以便可以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
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高职汽车相关专业的要求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汽车相关专业人才时有更多的要求,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量要求,二是素质要求,三是专业要求。
从数量要求这一方面来说,高职院校要立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要求,意识到在汽车相关专业教学中融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的优化,专注高素质技术人员的培养。在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培养全面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凸显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应重点培养三大类技术人才,一是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研发人才,二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人才,三是新能源汽车的管理人才。
从素质要求这一方面来说,新能源汽车专业是知识密集型专业,对技术人才有较高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在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培养的人才尚无法达到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从事高技术含量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与管理工作。为此,高职院校在汽车相关专业和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中,要强化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再从专业要求这一方面来说,高职院校要不断革新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思路与路径,重点从课程体系完善、优化专业设计方案、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这些方面入手[2]。通过不断强化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的科学性,培育出更多适应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人才。
3 高职汽车相关专业培养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的问题
从当前高职院校汽车相关专业教学情况来看,在培养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时还存在较多方面的问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内容还未有效融入至汽车相关专业中。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和高职院校发展均有不利影响,必须高度重视。总的来说,当前高职院校汽车相关专业培养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3.1 人才培养方向有待多元化
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有较高要求,要求从事人员是复合型和专业型人才,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因为受到自身办学条件、经济水平、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人才培养方向还较为单一化,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尚无法很好的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求。比如较多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过度关注基础知识的讲解,在新能源汽车的设计、检修、管理、营销这些知识的教学力度有所不足,且多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强度还有待提高。
3.2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作为一个新型产业,新能源汽车融合多方面的学科知识,主要有车辆、电化学、汽车电子、软件技术,为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当前较多高职院校所设置的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未能很好的匹配,只是在汽车电子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新能源方向的课程,导致新能源汽车专业与汽车相关专业的辨识度不高,不利于专业型人才的有效培养[3]。
3.3 缺乏专业教师队伍
基于高职院校汽车相关专业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显著特点,教学过程中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但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教师力量,理论型教师与实践型教师的配备不相协调,无法保障日常教学任务的有力开展。除此之外,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力度不足,未能依托好企业的一线人才资源,导致企业的复合型人才未能参与在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日常教学中,引发人才浪费问题。
3.4 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新能源汽车专业涉及较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自然对教学方式有较高的要求,需要确保教学方式具备良好的适用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但从当前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方式来看,整体较为机械化和单一化,一方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匹配度不足,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情况,另一方面教学活动缺乏趣味性,无法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总的来说,当前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方式创新力度不足,未结合实际情况运用一些科学性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教学方式的趣味性、有效性、丰富性均有待提高。
4 高职汽车相关专业应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措施
4.1 优化办学管理模式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得到国家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比如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推动领域之一,得到国家的认可与推动。在这样的良好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的难度会有明显降低,可以依托的外部资源和力量更多,这为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办学管理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该极力打造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多元化办学管理模式,切实将多方面的优势资源加以整合。
高职院校在打造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多元化办学管理模式时,应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交流,获取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支持、人才技术支持,打造“政府+企业”的教育模式,以求可以形成教育合力,助推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的升级发展。二是要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鼓励和邀请更多的相关性企业参与至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中,达到产教融合的效果[4]。在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时,可以由企业提供教学时所需要的场地和设备,院校则需要做好相关的服务支持,整合时要将重点师资、设备和技术这三个方面,确保院校和企业的各方面优势均可以得到发挥,为培育高素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应该重视社会力量的参与,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良好发展,获得可观的效益。
4.2 完善新能源汽车课程体系
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显著问题。一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存在较严重的供不应求的问题,二是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时的对口性不足,所培养的人才无法有效参与至生产一线,尤其是制造、维修、质检这些一线岗位。针对于此,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市场现状,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人才类型,继而体现在课程体系之中。
在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中,高职院校要重视新能源汽车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求建设课程体系。以往课程设置时高职院校存在明显的本位思想,未能将专业课程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在完善新能源汽车课程体系时,要秉承“走出去”的原则,参考国内外的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经验,克服以往课程设置方面所存在的困境和不足[5]。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凸显“实践”的重要性,重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在完善新能源汽车课程体系时,要重点围绕八个方面,一是汽车底盘构造,二是新能源汽车设计,三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四是动力电池技术,五是汽车试验学,六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七是车载网络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八是电动车用电机控制技术。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在校内应考虑设置一些实践性的岗位,可以分为初始岗位群和发展岗位群,通过实践类岗位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4.3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
在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过程中,一大批专业教师队伍发挥着重要性的作用,是确保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必须始终给予高度的重视。当前有较多高职院校在师资培养工作中存在问题,未能培育出一大批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还有待提高。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做好已有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育培训活动,向专业教师讲解最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和丰富知识体系,具备更好的指教能力。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应该重视考核评价工作的开展,相信通过定期开展考核评价,可以激发专业教师的自我学习意识,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参与到自我学习活动中。二是高职院校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管理,发挥好人才优势,弥补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在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高职院校要科学匹配人才岗位结构,要建立“进得来、出得去”的人才管理机制,借助淘汰机制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三是企业的“工匠”型一线岗位人才是潜在的师资力量,高职院校要非常重视这一类人才优势的发挥。为此,高职院校要巩固好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切实利用好企业所拥有的人才资源与优势,可以聘请企业“工匠”型一线岗位员工入校任教,推行起双师型教师模式[6]。相信这对于提高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质量会有十分大的裨益,对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均为有利。
4.4 创新职业能力培养导向下的教学方法
当前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方法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整体提升,高职院校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高职院校要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确保所有的教学方法均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他们健康发展[7]。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目标导向,高职院校可以考虑使用项目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以翻转课程教学法为例,教师要极力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将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的更多时间还给学生,以此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课前制作微课视频,并将微课视频发送至学习群,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掌握课堂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并梳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至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重难点知识,解决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疑点。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时可以将实践操作作为重点,确保学生可以及时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操作中内化专业知识。在学生的课后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方法,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更多专业知识。
5 结束语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汽车相关专业教学理念与模式均有变化,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需要高职院校认真对待。高职院校要自觉担负起为国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切实发挥好自身所拥有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重点完善新能源汽车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要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整合企业的各方面优势,尝试打造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产业链,形成更为系统、科学的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