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和发展路径研究
——以扬州汽车制造业为例

2023-04-06倪桂荣陈萍武聪黄志立

时代汽车 2023年6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扬州制造业

倪桂荣 陈萍 武聪 黄志立

1.江苏汽车技师学院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6 2.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3

2020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对做好经济工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是兼具现实重要性和长远战略性的行业,一个强大的汽车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关键支撑。我国汽车制造业需要按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顺应技术和产业发展潮流,尽快补短板、强基础、锻长板,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1 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含义

2018 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这个新表述概念。目前,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经验,综合多方相关文献研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定义,主要可以包括这几个方面: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生产过程清洁高效;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人均增加值不断提升,企业效益保持在较好水平。

2 扬州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扬州汽车制造业较早起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生产小配件和汽车修理起步,后来逐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生产、汽车制造、改装的局面,逐渐成为了扬州市工业经济的产业支柱。

截至2021 年底,全市汽车及零部件规上企业299 家,全市汽车及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中,开票销售亿元以上企业93 家,其中,超百亿元1 家,50 亿元-100 亿元1 家,10亿元-50 亿元10 家。整车企业主要有:潍柴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集团仪征分公司、江淮轻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建成了江都汽车产业园、仪征汽车工业园、邗江区扬州(北山)汽车产业园以及维扬经济开发区等几大汽车产业园区。

根据2022 年1 月份扬州市政府发布的《扬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到,到2025 年,将打造智能及新能源汽车等2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等。

3 扬州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文献研究,综合汽车产业园区、相关行业的走访调研显示,扬州市汽车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汽车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核心技术竞争力较弱,龙头企业不强,技术创新薄弱

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包括内燃机技术和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技术,虽然扬州市汽车产量规模较大,不断实现技术突破,但在乘用车方面缺少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龙头企业,在核心技术竞争力方面仍然较弱。目前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如发动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检测技术等,仍然被国际汽车巨头控制,国内企业较多从事加工制造环节。

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变革中,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扬州市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缺乏,严重限制了扬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在智能网联化方面,扬州市在车规级芯片、智能线控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基本没有,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技术存在较大差距。

3.2 产业政策依赖度较高,集聚市场化程度不强

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政府在产业发展和集聚过程中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背景下,产业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扬州市政府通过产业规划实现了几个汽车产业集聚,但以产业政策为导向的汽车制造业集聚或多或少地造成资源要素错配、效率较低、技术互不合作现象,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无序分工格局。再加上行政边界限制聚集市场化发展,造成与其他各地级市之间对汽车产业人才、资本等要素的争夺,削弱了扬州的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

3.3 高水平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缺乏,产品开发受堵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能够适应新的生产工具,更快地接受新技术,并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汽车产业集群要具有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具备自然资源、较好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且更要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的扬州汽车产业集群,人力资源呈现整体实力不强的现状,影响了产品开发的质量。

3.4 产业集群资源不共享,企业间各自为阵

当前全球一体化,合作共赢、共创辉煌成为主基调。目前扬州的汽车产业集群内实现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的企业不多;对于规模偏小,产品结构雷同的配套企业,没有通过分工的整合、细化,来实现集群内企业之间既分工又协调、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氛围;产业集群所具有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外围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发挥不充分,不能形成抱团一体化发展的竞争力,创新研发能力没有释放出来,产业集群的效应没有发挥出来。

3.5 产业标准不完善,新技术标准制定缺位,配套基础设施缺乏

汽车产业与互联网等新兴科技联合,实现跨领域发展。通过“共享”平台,汽车企业及互联网企业在零部件和整车领域合作,强化制造与开发,形成“研发一制造一服务一研发”的闭环系统,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研发质量,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新技术以及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细分领域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整车和零部件标准,无法实现模块化和标准化生产与定制。如果扬州不能参与这些产业标准制定,比如对一些技术考核标准与技术评定标准等,这对扬州后期进一步研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会有所制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难以支撑。

4 推动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

对于产业发展而言,经济行为主体形成的相互独立、相互联动的动力合力,为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目标,称之为汽车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外源动力包括消费、政策等,内源动力包括创新、人才、营销、组织等。

4.1 内源动力因素

1.创新动力因素。曾经在发展之初,由于自身技术低下,我们国家许多汽车企业只能做一些国外品牌的仿制产品等。究其原因主要是低下的产品竞争力,缺乏的企业高端人才、不强的创新动力。为了推动产业新技术、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创新动力因素,提高品牌的国际竞争实力、要素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业的有效供给能力,这就要求汽车制造业应该提高企业设计能力、科研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大力研发新技术。

2.人才支撑因素。创新的核心资源和第一要素是人才,加快培养和引进高技能人才、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健全培育人才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措施,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尚和劳动光荣的社会信仰,激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3.营销模式因素。优良的营销模式能够及时挖掘客户不断变化潜在的需求与现实的需求,增加用户的黏性,确立切实可行的汽车制造业经营与发展目标。传统的汽车营销模式主要指集零配件供应于一体的4S 店模式等,随着形势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汽车营销模式问题凸显,运营成本高等。不同于传统的营销模式,蔚来、小鹏等采用直营或直营+加盟模式,特斯拉等国外车企采用线下体验店和网联直销模式,大大地改变了营销的僵局,促进了产品发展内源动力的提升。

4.组织因素。企业进行创新的基础是企业内部资源,内部资源包含了社会资本、组织模式、知识储备等企业要素。但资源本身并不能带来直观的经济收益和促使企业创新,因此,企业还必须具备现有资源整合的能力,或能够重构资源、实现跨组织整合或跨层次,以应对企业外部所面临的变化进而提升竞争力。同时,大量研究也表明公司治理特征也是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

4.2 外源动力因素

1.产业变革、国家政策。国家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不断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将确立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方位、发展目标,从整体视角以及长期时效规范行业发展。同时,政策与制度将有利于降低交易与运营成本、弥补市场失灵,保障创新驱动,对汽车产业及汽车企业进行政策扶持,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汽车消费需求的升级。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升高,人民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安全、高效、便捷、经济、绿色”出行成为人们消费需求升级的主要方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占据优势,必须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推动企业内部不断发展,创新运营方式及自身产品,从传统的引导消费向满足用户需求变化转变,从而适应消费主导市场的时代到来,实现供需关系平衡与稳定。并且,产业发展活力不断被激发,推动新的发展领域产业不断被衍生出,成为撬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外源动力。

5 扬州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推进汽车产业科学合理布局,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是扬州市实现由汽车制造市向汽车制造强市转变、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的关键。

5.1 强化政府引导,完善要素支撑

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制订可持续且长期的战略方针,唯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才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政府部门的配套服务体系不可或缺。首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跟发展趋势、政策导向,结合我市实际,有针对性的招引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其次政府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对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汽车产业的关联与主导产业建设项目,可适度免征基建方面的地方性行政规费,对好的车企的发展生产予以支持和激励,同时对引进更多的汽车产业龙头企业,以贴息贷款、科技投入等手段予以支持,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最后,扬州市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些有机会上市的、新型的、技术含量高的、智能型的、紧俏型的车企上市,帮助其广泛吸纳资本,拓宽融资渠道,进而助推更多车企的产业化发展。

5.2 加强产业链完善,突破关键核心环节

当前汽车产业的竞争更多体现为产业链的竞争。在汽车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产业链的最核心环节,尤其是关键核心和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部分。应每年商讨扬州汽车产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亟须解决的问题,制定汽车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着力攻克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带动性强的关键核心、全局影响和基础共性技术,并加快转化科技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发展。利用汽车协会,建立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引导骨干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所等创新主体组建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建立跨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和矩阵式的研发能力布局,攻克应用软件等一批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在夯实基础共性技术基础和关键核心上,推进汽车产业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的工程化、产业化。

5.3 培育品牌,打造扬州强龙头企业

引导汽车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依托政府品牌培养计划,提高扬州汽车企业的影响力。首先,在企业内部制定品牌管理体系,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和质量管控系统,贯穿企业研发创新、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夯实品牌发展的基础。其次,通过关键核心和基础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产品质量,积极“走出去”,实现品牌国际化发展,提高扬州汽车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龙头企业是品牌培育的关键,要依托扬州市重点汽车企业不仅扩大企业规模,还要增强扬州品牌知名度。积极鼓励企业有序重组,依靠市场手段实现资源集中、集聚,鼓励扬州市汽车制造业产业链内以及跨产业的技术、资本、品牌等以相互持股战略联盟等模式,形成强强联合,积极打造扬州地方龙头企业。对于汽车及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来扩大其规模,建立合理有效的汽车产业体系。出台相关政策,发挥“长板效应”,培育行业隐形冠军。

5.4 扩大规模,进一步培育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离不开各类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扬州政府要做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避免产业园区同类竞争。逐渐摆脱产业政策扶持,依靠市场机制实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合理配置,通过集聚效应吸引细分领域企业集聚,提高产业规模效应和整体协作能力,实现上下游关联企业在各分工园区内集聚和合作。

5.5 加大急需人才引进力度,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现代化汽车产业作为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一大批高尖端复合型人才,扬州汽车产业集群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呈现整体实力不强的现状:缺少技术开发领军人物;汽车专业技术研发、设计、服务人才培养滞后;普通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影响了产品开发的质量。

5.6 围绕产业共性问题,建立研发平台,打造产业联盟

立足扬州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与现代化汽车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国际一流的共性技术研发、检测服务和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相关零部件的检测平台,为各类研发和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技术支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科技资源综合利用和高效配置,形成优势集中,促进扬州汽车产业功能区内企业共同提升的发展模式。通过建立汽车产业联盟,可促进集群内部企业的联系、沟通和合作,实现企业间资源优势互补、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促进行业整合,强化联合行动效应,提高产业集中度。

5.7 统筹标准,增加配套设施

由于汽车产业正处于变革中,产业标准将会随着生产的发展不断更新,因此扬州市也要积极参与国家、省内标准平台建立中去,支持企业制定实施并积极填补相关领域的标准空白,支持市内企业、科研院所、汽车协会积极参与制定国家、国际标准,抢占行业话语权。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当前,抓住新基建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基础设施,不断增加配套设施供给。

综上所述,扬州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汽车产业的发展,扬州汽车制造业高质量的发展,对促进扬州经济转型发展、扬州产业结构变革、提升扬州经济总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扬州汽车制造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摆在了扬州市政府面前。当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需要通过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予以实现,这就需要我们一起努力,砥砺前行,发展好扬州汽车制造业,为建设“好地方”的扬州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扬州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扬州的秋日
下扬州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