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向战为战中聚焦发力
2023-04-06邓军王伟
邓军 王伟
习主席强调,我军根本职能是打仗,战斗力标准是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服务备战打仗展开,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所在。新的教育体系中,更是将向战为战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重点写入法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根子上端正态度、归正重心,回归到“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这个本真上来。
从现实情况看,思想政治教育游离中心、偏离主责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有的盯着“娱乐化”抓教育,场面上轰轰烈烈,听起来热热闹闹,教育成了“非主流”;有的盯着“生活化”抓教育,对接实战、融入任务、动中抓教不够,参加演训缺席位、缺想定、缺内容,教育成了“敲边鼓”;有的盯着“不出事”抓教育,把“安全标准”“迎检标准”等与战斗力标准背离的标准强行加入课堂,教育成了“背锅侠”。这些现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敌,必须纠偏正向、回归本真。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个突出的指向就是聚焦主责主业、归正教育重心,切实把教育“准星”对准打仗的“靶心”。
一是扭住“向战”统筹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喊准备打仗,更要讲清“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的问题,激发官兵练兵备战的政治原动力。重点要抓好三课:抓好强军思想课,端正战的指导。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官兵,立起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引导官兵认清正义战争是什么、打赢制胜靠什么、当兵打仗为什么、履行使命干什么等问题,深刻理解以战止战的战略运筹、备战打仗的价值指向、敢于斗争的责任担当。抓好主题教育课,传承战的基因。结合年度主题教育,充分利用我军经典战例和战斗英雄等教育资源,开展我军光荣传统教育,不断浓厚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氛围,让官兵们从战史战例、英模战将中汲取精神营养,更好传承红色战斗基因。抓好形势战备课,拉紧战的神经。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定期开展战备教育,让官兵全面深入了解世界军情和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了解西方一些国家对我的险恶用心和惯用伎俩,时刻绷紧“随时要打、随时能打、随时上战场”这根弦,始终保持枕戈待旦的战备状态。
二是着眼“为战”创新教育形式。当前,部队任务密集、动态分散,教育要围绕练兵备战特点大胆创新、跟进转变,根据训练任务、场地、时间的变化主动前移,提高质效。一是以快应变。面对敌情舆情交织的复杂形势,面对噪音杂音带来的影响,教育要伴随介入、主动引领,才能扶正祛邪、抵消冲击。充分运用网络等快捷载体,把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到末端“以网聚散”,把精品课程、精彩文章优质资源及时送到训练一线、执勤点位,做到教育疏导快、解疑释惑快。二是删繁就简。越是动散状态,教育越要简洁明快。要加强教育统筹,对主题相似的、内容相融的、要求相通的教育能整合的要整合,能汇成一堂课的要汇成一堂课,把教育贯穿野外驻训、实兵演习、综合演练,把课堂设在车厢、放在坑道、搬上战位,要把教育融入备战打仗全过程。三是化整为零。针对大课难组织、人员难集中、场所难固定的实际,利用训练间隙、拉练途中、茶余饭后,三五分钟、三两个人,随时、随地、随机教育,组织微阅读、观看微视频、推开微讨论,以小群多路、遍地开花求实效,让教育融入日常、进入经常。
三是突出“能战”检验教育成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好不好,关键要看是否有利于部队打胜仗。教育效果要立足练兵备战一线深度检验、务求实效,用一线官兵的满意度、训练效果的硬指标等综合衡量对备战打仗的贡献率,力戒形式主义、花花架子。一是凝聚闻战则喜的打仗思想。要常态纠治和平积弊,看官兵头脑是否清醒、使命意识是否强烈、备战准备是否自觉,能否自觉摒弃“服役期内打不了仗,打仗也轮不上我”的幻想,能否时刻保持枕戈待旦的姿态、随时准备战斗,能否做到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二是树立一切为战的鲜明导向。看练兵导向,官兵是否盯着实战练,练兵氛围浓不浓,训风演风考风正不正;看用人导向,是否突出备战打仗,让想打仗、谋打仗、练打仗的官兵“香起来”;看激励导向,是否抓得好、成效突出的重奖,抓得差、不作为的重罚,奖得心动、罚得心痛。三是激发敢打必胜的血性胆气。看官兵在恶劣环境中能否经受摔打磨练,吃苦耐劳、英勇顽强;看官兵在突发事件中能否保持良好心态,沉稳坚韧、临危不惧;看官兵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能否敢于面对挑战,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特别是结合驻训演习等大项任务,看官兵思想上是否准备充分、行动上是否积极请缨、任务上能否坚决完成,以任务完成标准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