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微生物学检验实训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2023-04-05詹小妍张甲

科技风 2023年6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标本实训

詹小妍 张甲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陕西商洛 726400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高等教育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重要构成部分,所肩负的责任非常大,微生物学检验作为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中的主干课程之一,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且应用性也非常强[1-2]。为了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熟练掌握关于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其观察、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其创新意识,本校近年来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实训教学进行了改革,获得了较好成效,下面就相关情况进行详细探讨分析。

一、加强实训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微生物学检验作为操作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其实训步骤十分复杂,为保证学生可顺利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必须加大实训室建设力度,加强实训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实训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技术素质。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要跟班听课,熟悉并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同时熟悉每一个微生物检验目的要求、染液配制、菌株采集保存以及培养基配制等,熟练掌握实训课常用仪器设备使用以及维护、实验装置装配、实验用品保管等[3-4]。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点就在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而这也就要求教师除了理论知识基础扎实外,还需要熟练掌握相应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从而承担起技师或医学检验师的角色。根据高职实际情况,教师要定期参加相应的专业实践,及时了解医学检验技术方面的应用信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确保人才的培养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缩短教学和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防止教学和实际临床相脱节[5]。除此之外,还可聘请临床一线经验丰富的检验医师参与到实训教学工作中,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理论教学的创新

(一)以点带面实施教学

和其他学科相比较,微生物检验学科涉及范围更广,同时在内容上也更加烦琐复杂,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将教学内容及时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成为实训教学的关键[6]。很多教师在授课期间都喜欢将每一个问题讲得面面俱到,同时在讲课过程中语速比较快,造成学生思维跟不上节奏,从而对上课没有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认真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微生物学检验专业的特点,基于临床实际需求情况的分析,确定教学计划、目的、内容等,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工作。如在实训教学中,细菌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可根据细菌类型进行划分,着重就分离率高的细菌进行讲解,而其他同类型细菌可讲,也可略讲,要求学生自学,最后由教师提问,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经点到面,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7]。

(二)将病种作为核心,讲解特殊的微生物检验技术

从之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喜欢按照课本中的内容实施教学,通常是以菌种性质进行划分,来完成系统学习,而这种方式也很容易使教学内容发生重复,讲解的内容和临床之间的关联性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内容和临床标本有机结合,把病种作为核心,就微生物检验技术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按照病种讲解关于微生物方面的内容,可将微生物基础知识串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同时还可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性人才。以临床大便标本培养肠道致病菌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事先就大便培养的意义、肠道致病菌感染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简单的介绍。大便培养临床路径如下:临床症状类似肠道感染—收集粪便标本—选择可疑标本实施常规筛选—涂片大便检查—接种麦康凯平板、各种平板、培养基培养—选择可疑菌落—检验微生物—其他检测方式筛查。完成上述操作后,综合评判结果,分析相关肠道感染菌的临床意义、性质和检测方式,比如小肠结肠耶尔森菌、沙门菌等。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并非只是简单地把一种单纯菌株放在那里让学生进行炎症性试验,而是将目前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怎样分离培养、鉴定患者大便标本的操作过程真实地还原出来,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启发式教学

受传统教育影响,在高职教学中,教师为教育者,学生为受教育者,实施教学时,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使得学生思维受到较大压抑,导致其创造性以及主动性下降。而启发式教学则是通过诱导式办法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主动且自觉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所创建的课堂氛围更加愉悦、和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发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主导者,学生变成主体,通过启发,使学生主动且积极地参与,挖掘其创新其潜能[8]。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知识转化成学生具体知识,并进一步将具体知识转化成能力,以便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得以提高。比如在讲解肠杆菌科知识时,应事先让学生搞清楚肠杆菌和巴斯德菌、非发酵菌以及弧菌科之间的区别,接着再用苯丙酸羧酶、葡萄糖酸盐两个实验将肠杆菌科区分开,而后鉴定至种,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肠杆菌鉴定流程,并能够将知识转化成为能力。

(四)注重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

微生物检验和临床抗感染治疗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每份检验报告对临床疾病治疗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9]。故在微生物学检验实训教学中,应加强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和临床医师就微生物检验病例实施沟通,了解临床医师对于疾病的预期评判、用药以及治疗效果等。沟通方式有直接参与病案讨论会诊、标本取样和培养时和医师沟通等,通过上述信息为学生培养基的选择、细菌配合和鉴定提供新思路,以便学生能快速、准确且及时地将检验报告送至临床。

三、实验教学的创新

(一)注重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在微生物学检验实训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训练放在首位,在整个实训期间,必须始终贯穿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墨汁染色、各种生化反应结果判断以及抗酸染色等操作,同时要求学生应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各项操作,切忌随意,整个操作技术必须以无菌作为原则。从既往的带教情况来看,发现学生对于无菌概念的观念比较淡薄,对不按照无菌操作所致严重后果未引起重视,鉴于这种情况,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每次进行实验时,教师要特别强调无菌操作和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引起重视,继而更加熟练地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二)适时增加综合性实验

根据微生物学检验专业的要求,在实训教学时,可增加综合性实验,如在实施球菌鉴定、真菌鉴定、肠杆菌科鉴定以及非发酵鉴定等,各实验的学生使用菌株都不一样,操作时要求学生以革兰氏染色结果为准,而后明确后续鉴定流程和具体操作方式。在进行非发酵鉴定教学时,明确革兰阴性杆菌后,做动力、KIA、氧化酶、OF实验和巴斯德菌科、肠杆菌科以及弧菌科分开,接着按照菌落以及菌体特点明确微量管实施生化鉴定,完成全自动化细菌鉴定。学生设计好鉴定方案后,教师过目,以设计方案为基础,教师提问,若有问题,则及时告知学生,并提出建议[10]。同时,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性实验将实验目的给出后,由学生自己设计试验路径,明确实验器材,让学生成为整个实验的主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比较丰富,方式多样,形式灵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

(三)在实训教学中引入“临床标本”,增加医院见习机会

在实训教学期间可就地取材,将医院检验科临床需要进行病原菌培养的相关标本拿来当做实验教学标本,比如血液、粪便、痰液、尿液以及脑脊液等各种体液或者分泌物,这些标本有的是患者标本,有的是带教教师模拟制作。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使用模拟标本,让学生操作试验,使其产生一种进入临床实习操作的感觉,从既往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综合考虑按照怎样的步骤操作,明确培养基等,充分发挥学生思考能力和动手积极性[11]。在实训期间面对模拟标本时,要求学生多动脑和动手,教师则从旁辅助,正确引导,及时解决在实验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当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不相符合时,帮助其分析原因。这种方式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得以充分发挥,强化其参与实践的成就感,提高其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今后的临床实习,加深其记忆,同时还可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高。检验专业学生在临床工作时,所面临的是真实标本,经过处理患者标本,分离培养和鉴定,将准确结果及时发给相应科室,为疾病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将学生带至医院检验科参观,通过医院检验科先进设备以及技术的利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拓宽视野,让学生学习到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学到的东西。同时在临床见习过程中,学生所面临的都是具体患者标本的病原微生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自身安全,对生物安全会特别注意,能够更加按照无菌原则操作,增强其无菌操作意识和责任心。

(四)注重实训课后总结以及讨论,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校外实训基地

每次实训教学结束后,应带领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仔细观察,综合分析结果,讨论实训结果,总结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身想法,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增强学生学习情绪。除此之外,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依托行业,构建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的相关实训材料、设备等,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学习,深化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掌握。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检验和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就是考试,考试形式不管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方式,还是教学效果均有导向作用。微生物学检验作为操作性很强的医学课程之一,在实训考核时应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关键,同时注重人文素养评价,在考核过程中,采取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别考核的方式,以综合评定的方式明确学生学习成绩,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考核比例为1∶1。在实训课考核时,从两个阶段进行考核,即平时阶段性考核与期末操作考核,其中平时阶段性考核在整个成绩中占25%,着重就学生实训操作态度、出勤、实训操作结果、问题回答、实训报告写作情况进行考核;期末操作考核在整个成绩中占25%,考核内容包含灭菌技术、微生物培养物制片技术、微生物分离和培养、培养基配制、革兰氏染色技术、微生物计数、抗酸染色技术等,将上述内容按照要求编号,以抽签的形式实施单人考核,以动手操作作为考核形式,并且在考核过程中由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对操作不及格的学生要求其补考。

结语

综上言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作为医学前沿学科,实践性十分强,随着高职医学教育发展速度的加快,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以及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医学人才,也成为高职医学教育关注的焦点。加强高职医学检验技术微生物学检验实训教学改革,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理论教学创新和实验教学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标本实训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