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四川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04-05

绿色天府 2023年1期
关键词:林草森林

○文/本刊记者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党的二十大科学描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森林四库”,作出“林草兴则生态兴”的重要指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科学谋划四川发展,吹响了新时代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嘹亮号角。

过去的一年,全省林草系统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三个三”工作总体思路和“两业并举、双轮驱动”总体战略,务实进取、担当作为,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在1月13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上,我省国土绿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长制、林草资源保护管理、稳经济大盘林草要素保障等5项工作获国家林草局通报表扬。

林长制责任体系全面落地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9.2万余人,设置林长公示牌3.4万余个。推行村级“一长两员”机制,设立村级林草监管员3.9万余人、护林护草员9万余人。二是完善运行机制,省林长办与省检察院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修订出台省林长制考核办法,21个市(州)全面建立林长制运行基本制度,183个县(市、区)全部设立林长制办公室。三是强化工作落实,省总林长王晓晖书记、黄强省长召开省林长制全体会议、签发第1号总林长令,38 名省级林长带头巡林70 次,各级林长巡林417万余次,发出提示督办函1200 余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13.6万余个。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一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全面启动。省政府印发管理办法和建设意见,省高院出台司法服务保障意见。稳步化解矿业权、小水电等历史遗留问题,2639亩集体人工商品林调整为公益林,核心保护区搬迁安置52人。埋设界碑界桩2894个,开展巡护8万余人次,实施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修复4万亩。二是积极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联合甘肃省健全协同机制、制定创建方案、编制总体规划、开展自查评估,组织实施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主要创建任务已基本完成,被省深改委评为2022年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十件大事之一。三是规范自然保护地建立、调整、建设审批程序,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纳入全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方案通过国家技术审查,编制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64个,整改问题371个。

常态化防控森林草原火灾成效显著

一是压实责任固牢网底,出台实施森林防火奖补办法,防火行政处罚权基本赋权乡镇(街道),高火险期护林护草员上线率稳定在90%以上。二是突出预防为主,依法批准生产生活用火1.7万余次,规范设立防火卡点1.2万余个,整治重点目标重要设施隐患6512个,清理可燃物96万吨,实施计划烧除485万亩,第一次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全面完成。三是提升技防能力,“天空地人”一体化火情监测即报系统和省级融合调度指挥大厅投入使用,接入卫星12颗、航空护林飞机6 架、视频监控900 余个,第一时间向各级森防指办推送热点信息1700 余个。四是加强基础建设,新(改)建防火通道2万余公里、蓄水池2.5万余口、瞭望塔1500 余座。全年发生森林火灾15起、较2021年下降34.8%,森林火灾受害率0.013‰。

林草服务稳增长有力有效

一是出台林草助力稳增长八条措施,实行重点项目使用林地“容缺+承诺”支持政策,全面推行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创新出台农村宅基地、养殖用地、线性工程临时变更备案等政策。二是在全国率先实行林地定额省市分级管控制度,出台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规范,争取国家下达林地定额13.96万亩、居全国前列,2588个建设项目得到林地保障。三是大力推进储备林建设,新增银行授信资金283 亿元,新增放款80 亿元,建设储备林59万亩。项目已覆盖18个市州。四是推进“放管服”改革,省级办理政务服务2160 件,批准使用林地草地20.5万亩,划转草种生产经营许可、进口草种检疫事项,林地许可委托市(州)增至19个。五是积极扩大林草投资,落实地方专项债券26.6亿元,世行贷款长江上游森林生态项目提款1.07亿欧元,川东平行岭谷国土绿化示范项目新增中央专项资金2亿元。

国土绿化持续走深走实

一是全面推行造林绿化落地上图精细化管理,系统评估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带图斑带位置上报下达造林任务,完成人工造林40.1万亩、封山育林112.9万亩、义务植树1.08亿株,1600 余万亩退耕还林成果持续巩固。二是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完成退化林修复118.2万亩,古蔺县国有林场等10家单位纳入全国森林经营试点。三是发布省级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出台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程,认定新增一级古树87株,新建省级古树公园10 个,达州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南充、遂宁、资阳等3市和9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内江市推行全域绿化。四是纵深推进脆弱生态治理,实施人工种草70.1万亩、天然草原改良175.4万亩、封育围栏55.1万亩,治理沙化土地50.7万亩、干旱河谷1.9万亩、岩溶地区石漠化67.3万亩,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第四次石漠化调查全面完成。

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持续加强

一是组织开展国家森林督查,2021年案件查处率和入库率达99.5%,核实完成2022年国家移交的16.8万个遥感变化图斑,挂牌督办重大案件15件。加强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管理,追加省级备用采伐限额19.14万立方米。二是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和草业发展实施意见,落实草原补奖资金8.92亿元,阿坝、理塘、木里等11个县创建草畜平衡示范县,甘孜、红原、松潘草原入选国家首批“红色草原”,白河牧场纳入国家首批国有草场建设试点。三是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完成海子山和长沙贡玛湿地修复10.84万亩,色达泥拉坝国际重要湿地通过国家专家组评估,炉霍鲜水河、白玉拉龙措通过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四是省政府出台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建立了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五是深入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发生面积、疫点数量、病死树数量实现“三下降”。全年防治林业有害生物691万亩,治理草原鼠虫害852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1.96‰,草原有害生物成灾率9.93%。

特色林草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新增现代竹产业基地55万亩,累计认定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9 个、产业园区15个、产业基地122个,宜宾市、眉山市成功举办竹博会。全省竹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3%,竹业综合产值达到1015亿元、同比增长14.4%。二是省政府办公厅首次印发加快发展油茶产业实施意见,省局发布油茶良种目录,启动建设油茶保障性苗圃10个,认定油茶良种6 个,新造改造油茶林7万亩。三是成功举办第四届四川生态旅游博览会,评定省级森林人家34个、森林康养基地12个、自然教育基地31个。四是印发林草碳汇发展推进方案,建立四川林草碳汇发展创新联盟,发布森林经营、竹林经营碳普惠方法学。

林草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

一是全面启用集体林权综合监管系统,实现平台交易1.04亿元。二是推进林草科技创新推广,组建省级创新团队6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下乡专家服务团21个,新建省级长期科研基地7个,获省科技进步奖8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100 余项。三是印发林木良种目录清单和全省第一批主要乡土树种目录,新增国家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9处,审(认)定林木良种21个。成立省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新增国家审定草品种5个,公布主要草种178个、主推草品种50个,建设乡土草种基地0.9万亩。

林草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通过省人大常委会一审,《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完成修(制)订调研。联合省高院、省检察院、公安厅出台林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联合生态环境厅印发了自然保护地执法事项指导目录。二是依法开展执法行动,立案查处林草行政案件8057起,整改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小水电和矿权清理整治等问题360 个。三是恢复设置38个基层林业站,启动建设国家标准化林业站31个,新建和改造国有林场林区道路8000 公里、房屋4万平方米。公益林保险参保率超过85%,商品林参保率达到34%。四是成功举办第二届数字国际熊猫节、首届大熊猫国际文化周,中省主流媒体报道林草新闻2500 余篇(条、次),省局政务新媒体发布信息5000 余条。五是对外交流合作、信访维稳、后勤保障有力有效,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平稳,老干部工作得到加强,川林集团运营有序,林草工会、学会、协会和局属医院、幼儿园等为林草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林草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各级林草部门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广泛开展践行“两个维护”专题教育,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草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二是突出“讲政治、守纪律、勇担当、善作为”主题,组织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层层开展林草资金稽查和绩效评价工作,省级核查10 个县(区),涉及资金7.4 亿元,督促整改问题47 项。三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化政风行风建设,规范开展检查考核,积极支持各级纪检监察机构执纪问责。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干部上挂下派交流锻炼,组织开展干部培训1万余人次,评审林草专业中高级职称500余人。

猜你喜欢

林草森林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林草风采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哈Q森林
哈Q森林
迷失在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