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3-04-05侯振华王欣磊赵明聪
侯振华,王欣磊,赵明聪,唐 琳
(1.山东建筑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济南 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 250101)
协同育人实现了教育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形成了育人目标与育人理念的同向同行,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1]。协同育人理念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是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路径。“注重方式方法创新”是习总书记对党史学习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团学工作要立足学生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挖掘驱动要素构建协同机制,并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机制的作用,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一 以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高校必须要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线,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必须以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共青团工作要紧密围绕共青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在全团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的通知精神,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在党史、团史学习教育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3]。
(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协同育人是高等教育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出的积极探索,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4]。在协同育人的理念下,搭建学生培养体系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成为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驱动要素,学校的各项活动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组成环节。推动学校与社会的协同、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协同、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使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落地落实,是学史力行的具体要求,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三)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是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路径
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一是要紧扣学习教育的要求,严格落实各项学习任务,学原文读原著,将“学”落到实处。二是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丰富学习教育的载体,寻找学习教育的落脚点,以体验式、参与式、沉浸式的教育模式增强学习教育的成效。三是要探索长效机制,以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做好党史学习教育的长效化。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一方面从驱动要素维度出发,将校内的教师与辅导员、校外企业与家庭等合理定位,形成累加合力。另一方面从时间维度出发,合理划分学习教育的各个阶段,并将每个阶段的任务关联递进,推进学习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二 构建四个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
协同育人机制是党史学习教育长效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成果。在协同机制的构建中,要充分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刻内涵与要求,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厘清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驱动要素,探讨要素协同运行的机制。
(一)构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把握学习教育的规律特性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应争当排头兵,“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5]。专业教师承担着传授大学生专业知识的重任,同样也肩负着育人的职责。构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方式方法。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特性,通过合理选择平台与载体,将百年党史融入日常工作,从而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在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过程中,一是凝练党的创业史,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构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工作机制[6]。一方面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整合好教师、管理人员、辅导员三支创新实践的指导队伍,利用好教研室、研究室等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服务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另一方面是构建好创新创业的运行机制,探讨高效的创新实践模式。从操作层面对创新实践的培养体系和创新实践教育模式进行有效构建,完成党的百年创业史与三全育人理念的统一。二是讲好党的奋斗史,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构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的育人机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今后从事的行业,以党史故事串联知识结构,以奋斗历程丰富专业课程内容,在专业与行业背景下加深学习的效果,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养成教育及专业知识传授的统一。
(二)构建课内与课外协同育人机制,紧扣学习教育的时代特性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7]。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在培养体系贯穿始终的重要途径和保障。百年党史是课程思政元素的巨大的宝库,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能量源泉[8]。在党史学习教育的推动下,将百年党史融入课程思政,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频共振,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提升的必由之路,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必然要求。要从百年党史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方法、内容和机制等方面,探索百年党史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以平台建设做好思政元素挖掘、以机制建设推动思政元素的植入。
构建课内课外协同育人机制,立足学生的专业,开展专业课程的“中国式”讲述,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途径。如电气专业照明工程课程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中国照明工业发展史的整理,通过深入了解我国照明工业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坚定学生“四个自信”,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贯通。
(三)构建学习与实践协同育人机制,赋予学习教育创新特性
学习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实践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既是具体要求的明确,又是推进过程的递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性。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9]。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当代青年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特别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10]。因此构建学习与实践协同育人机制,是创新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与实践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功能。一是党史学习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加油站。大学生要把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复兴统一起来,要为了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百年党史的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会有与课堂上不同的认知和体会,在实践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油续航。二是党史学习教育是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实验室。科学精神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百年党史中科学家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为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奠定基础,使党史课堂成为大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实验室。三是党史学习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试验田。协同机制搭建学生由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在社会实践团队、创新创业团队中践行初心,在团队协作中锤炼责任与担当,诚实与守信。实践不是一句空谈,需要脚踏实地,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平台上,为职业素养培养找到最好的试验田。
(四)构建校内校外协同育人机制,拓展学习教育实效
校友资源是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也是学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育人力量。优秀校友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的高尚品德和奋斗历程既是校友反哺育人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友丰富的工作实践和创业经验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具体的职业规划指导,可以为大学生指明就业方向、提供就业信息支持,进而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通过构建校内校外协同育人机制,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每名毕业校友身上都带有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是高校展示给社会的名片,同时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学校校庆之际成立校友会,举办校友论坛,聘任优秀校友担任创新创业导师,有利凝聚校友力量,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举办校友讲座,邀请优秀校友讲述成长故事、分享成功经验,倡导同学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锤炼强大的心理素质,主动规划未来道路,用辛勤的汗水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建设学院文化长廊,展示优秀校友、优秀在校生事迹,发挥榜样育人作用,让学生用行动践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注重发挥企业家育人作用,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党建联建活动,邀请企业家做讲座,联系设立企业奖学金,奖励在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创业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创新、勇于实践。通过校内校外协同机制的建设,拓宽党史学习教育的广度,提升育人成效。
三 发挥协同育人机制作用,做好“五个结合”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
发挥协同育人机制的作用,要重视工作载体的挖掘与选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着力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课内与课外协同、学习与实践协同三个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以“五个结合”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长效化、实效化。
(一)党史学习教育和讲好党史故事相结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11]。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广大学生在党史故事中更加生动地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坚定理想信念。高校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挖掘校园文化中蕴含的红色元素。开展大学生“讲好山东故事”活动,从为学篇、处事篇、明礼篇和守法篇四个篇章到整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各地可歌可泣的家乡故事,通过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巨大变化,坚定学生“四个自信”。围绕讲好党史故事,组织学生挖掘蕴含在家乡的红色教育资源,用身边事、身边人、身边物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将党史学习教育落细落实落地,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贯通。
(二)党史学习教育和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相结合
百年党史就是一部记载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百科全书”,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要全身心投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1]。大学生党员在认真学习党史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学习成果落实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去。开展学生党员示范活动,重点在思想领航、学业领航、科创领航等方面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以党史学习的成果推进学生党员作用的发挥,以党员作用发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三)党史学习教育和校史校情学习相结合
历史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指引着未来的方向。学校校庆等重要节点是学校对学生开展爱校荣校教育的重要机遇,也是开展学生层面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发展历程是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的建设史,也是一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史,是党的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学校的发展与学生密切相关,学校发展的故事也更能和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工作应充分利用校史馆、团情团史馆等资源,系统开展校史校情的学习教育,同时挖掘学院发展历程中的史料资源,通过参观、访谈、展演等形式,讲好“学校故事”,激发青年学生爱校荣校的热情,实现爱校荣校与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四)党史学习教育和学生文化建设相结合
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13]。加强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对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塑校”是新时代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校园人文新境界的重要举措。学生文化建设是“文化塑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价值养成和习惯培养等诸方面,既包含了校风、学风、考风,又包含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更应该包含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为团学工作推进实施学校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内容和要求,团学工作要围绕党史学习,通过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班会、团日和文体活动等形式,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学生文化建设的共同推进。
四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体系,聚焦学习教育成效
突出大学生特点,挖掘丰富载体增强实效。坚持遵循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学校重点工作、完善常态化党员教育机制的原则,抓紧抓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构建“党课精品库+学生党员示范活动+大学生宣讲团”的党员教育培养体系,打造学生党建品牌,知行思融合,学做用联动,着力解决学业、就业困难、能力有提升夙愿的学生需求,发挥雁阵效应,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助力学子筑梦启航,使党建品牌效应日益凸显。通过先锋学生党员示范活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实践活动,凝聚“头雁领航、群雁齐飞”效应的重要举措。每名学生党员从思想先锋、学业先锋、科技创新先锋、实践先锋、新生教育先锋和就业创业先锋等项目中至少选择一项参加,构建“动员发动—申报项目—中期交流—总结评价”的运作模式,完成项目运作的闭环,有力构建常态化党员教育机制,推动学风建设、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毕业生就业等重点工作,带动了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百年党史蕴含了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党史学习教育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不断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高校要在机制建设中实现长效化、在载体发掘中实现实效化,不断创新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方法,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