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境与出路:地方高校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2023-04-05黄建雄

高教学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校级教学管理队伍

黄建雄

(百色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包括校级和院(系)级两部分,前者由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和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1],其承担着学校层面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规划设计、政策引导、宏观指导、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和质量保障等重要职责,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龙头作用,也因此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但现有研究主要聚焦整个教学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工作效能、管理技术及激励机制等问题[2-4],或者关注其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及外部环境等问题[5-7],鲜有文献专题关注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问题。本文尝试对这一特殊群体展开讨论。

一 加强高校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好的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保证,不好的管理则无法有效利用资源,甚至造成内耗,阻碍目标实现。高校是一个有着明确目标、结构复杂的特殊组织,强化科学管理非常重要。其中,校级教学管理队伍是提升教学管理效能的重要支撑。

(一)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要求加强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特定的组织目标是任何组织存在的合法性依据。因此,服务中心任务、直接支撑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是组织管理体系的重点内容,相应的队伍建设也应成为系统建设的重点内容。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基本职能,以教学为中心是基本办学规律。根据这一逻辑,教学管理也应成为高校管理体系的中心,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也应成为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重点。虽然教学管理也要充分发挥基层和个体的积极性,但依据管理原则,上一层级管理决定着下一层级管理的总体状况并决定着整个组织的运行状况和目标实现状况。因此,高校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在全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发挥着统领作用。加强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内在要求。

(二)现代教学管理活动的复杂性要求加强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现代高校常被称为“超复杂系统”,其教学管理活动具有显著复杂性。一是现代高校的基本“加工材料”是更新换代加速的高深知识和技术。二是现代高校的人才培养涉及多样的学科专业和多样的师生来源。三是现代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涉及课程教学、研讨探究、检查考核等多个复杂性环节,效果评价具有复杂性。四是现代高校的人才培养活动高度开放,需要校内外多部门、多主体之间的复杂协作合作,需要根据市场复杂的变化形势不断作出调整。可见,加强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现代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活动复杂性的现实要求。

(三)高教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要求加强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鲜明时代主题。而只有地方高校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有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高质量发展。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就是高质量立德树人,这就意味着要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资源、结构、运行,理念、制度、实践,目标、过程和结果等各方面关系,这些都需要依靠教学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规划引导、统筹协调、监督评价等诸作用,其中,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在学校教学管理运行体系中发挥着统领作用。只有高质量的校级教学管理队伍,才能为教学活动高质量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四)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要求加强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在学生人数很少、知识还不丰富的时代,高校教学管理活动简单,可由一般教师兼职完成。但是,高等教育先后进入大众化和普及化之后,高校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功能业务的不断拓展及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升,亟需建设一支专职性、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当前,我国高校规模一般都有上万人甚至几万人,涉及多个学科门类,包括几十个的专业、二级学院和管理部门以及上千乃至几千教师,还跟校外众多单位协调合作办学关系。在这么庞大的办学规模以及复杂的内外关系中开展全校性的教学管理工作,需要一支高质量的校级教学管理队伍,这是现代高校的现实特点所决定的。

(五)教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加强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心内容,需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四位一体”。而要推进治理现代化,则依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毫无疑问,推进教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是教学管理队伍,其中校级教学管理队伍是关键主体。这就要求充实机构人员,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专业培训,使管理队伍树立先进理念,掌握育人规律,熟悉国家政策,谙熟管理业务,具有大局眼光、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及创新能力等。总之,教师越具专业化,教学越具专业性,就越需要加强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以实现教学“善治”。

二 主要问题

地方高校一般都是教学型高校,其校级教学管理队伍承担的职责则更为重要,但从调研了解到,一些地方高校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容乐观,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队伍没有及时配齐配强

一是不少地方高校的师生规模、院系设置、事务范围、业务数量快速增加,尤其是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规模从几千人增加到上万人乃至两三万人,但校级教学管理部门编制增长缓慢或人员配备迟缓,导致用人捉襟见肘或不得已腾挪调用。二是人岗不相匹配,甚至有些岗位是用来安排其他部门的富余人员或特殊教师家属,导致有时无人可用。三是队伍结构不甚合理。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职称、学科、能力、专长和个性等结构不佳。有的地方高校校级教学管理队伍拥有正高职称或博士学位人员极少。管理队伍配备不强,在处理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问题时缺乏足够的前瞻性和专业性,因而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教学改革的宏观指导作用。

(二)人员不稳定和流动难共存

高校教学管理业务有其规律性和特殊性,要熟悉这些规律和业务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同时,根据管理职能新变化和队伍新陈代谢需要也需对管理队伍作有序调整。但一些地方高校校级教学管理队伍的不够稳定和流动不畅同时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该稳定的不够稳定。管理人员入岗离岗过于频繁,导致需要不断招聘和培养新手。二是该流动的人员流动不了。表现在想要进来的人员进不来,想调整出去的人员难以调整出去,从而导致队伍结构优化难度大。调查了解到,由于部门本位主义观念等原因,在校内不同部门之间调整人员困难不小,有时即使岗位有空缺、人选也合适、个人也愿意,但要调整人员到校级教学管理岗位,也常面临诸多人为障碍。

(三)职业生存状态不佳

职业生存状态指从业主体对自己的职业状况、工作现状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认知和综合感受[8],也包括某一特定主体对其他职业群体在职业状况、工作现状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认知及综合感受。这种认知和感受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据调查,不少地方高校校级教学管理队伍职业生存状态长期不佳:一是岗位业务多,据受调查对象反映,他们经常处于处理没完没了业务的职业状态。二是工作难度大,经常要草拟或审核学校重大教学改革材料,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以及经常要处理紧急性业务。三是职业风险高,即常从事各类国家级考试考务等高风险业务。四是承担责任重,即校级教学管理人员的履职状况关乎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和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多年来我国实施教学改革锦标赛管理模式,各高校为了争取各类项目,竞争日趋激烈,给校级教学管理人员带来巨大压力。

(四)岗位吸引力总体不高

正如上文所述,地方高校校级教学管理队伍职业生存状态总体不佳,因而岗位吸引力总体偏低。据调查,有的地方高校教务处有岗位空缺公开招聘时,应聘人数一般都少,甚至有些岗位空缺很长时间也无人愿意到任。主要原因除了职业生存状态不佳外,还有以下连带原因:一是因工作多、压力大,严重影响个人的科研发展、学历提升、职称晋升乃至子女教育、家庭生活和身心健康。二是一些地方高校校级教学管理人员的总体待遇和岗位的职责、任务、压力之间不相称,且还因任务繁重影响了其他方面的获奖收益。

三 问题成因

地方高校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滞后,主要有如下因素影响。

(一)教学管理中心地位未真正确立

以教学活动、人才培养为中心是高等学校办学的基本规律。作为教学型高校,地方高校更应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教学活动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进而树立以教学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及以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为中心的管理队伍建设理念。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评价的科研本位、教学效果评价难及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很多地方高校在全校范围内并没有真正形成全校上下服务教学,管理部门服务教学管理、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观念,或强调一线教师的教学地位但忽视校级教学管理地位,或过于强调大学松散联合观,弱化教学工作的校级规范化管理,导致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缓慢。

(二)教学改革的激进主义取向影响

21 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总体采用了激进取向,跨越发展、超常规建设等带有明显激进取向的词汇成为相关政策高频词。教学改革概莫能外。在激进取向影响下,教学改革举措花样翻新,教学工程项目接踵而至,教学考核评价应接不暇,使得校级教学管理人员不停研究新政策,制定新制度,不断地传达落实、检查监督、总结经验、上报材料,导致教学管理业务越来越多。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因为要经历从专科教学管理模式向本科教学管理模式转型,在这种非稳定性组织中实施激进化教学改革,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解决教学管理问题,需要处理好教学规范管理和教学改革创新之间的关系,这就容易导致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跟不上教育教学改革步伐。

(三)教学管理的绩效主义观念作祟

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活动,不宜单一采用精致性的绩效管理方式。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教学管理也步入了绩效主义的不归路。绩效主义以目标导向、追求效率、追求可验证效果、注重审计问责,注重任务量化、精细评价、业绩至上,使管理成为了一架机器[9]。在实际操作中体现为标准多、评价多、程序多、材料多。这必然要花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人才培养、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又增加了绩效管理的难度和管理操作的工作量,校级教学管理人员又经常承担着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角色,从而使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常常疲于奔命,进而导致校级教学管理队伍职业生存状态不佳,也影响了管理队伍能力建设。

(四)教学管理队伍非专业观的泛滥

高校教师职业专业性已经得到广泛共识,但高校教学管理尤其是校级教学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同。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高校教师甚至包括不少领导对校级教学管理岗位职责和履职常态不甚了解,有的甚至认为校级教学管理业务简单,什么教师都可以做,没有真正认识到校级教学管理业务的复杂性、高难度和专业性。正因为如此,学校各方面对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缺乏足够重视,没有从专业化、长远性、整体性谋划和加强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在人员招聘和队伍调整中不够重视人岗匹配、配足配强,以及忽视制度化、常态化的专业化培训等。

四 改进建议

(一)回归育人本位,加强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

一是将人才培养、教学活动真正回归到高校工作的中心地位,进而树立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以及树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体系中的中心地位。通过举办专题学习和思想大讨论,使全校上下形成广泛共识,把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到应有高度。二是做好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以长远眼光和前瞻思维,以高素质、熟业务、优结构及相对稳定、调整有序的目标,做好中长期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规划。三是落实队伍建设规划。以高标准选优配足校级教学管理队伍,以适应新时代高校教学综合改革的新形势。

(二)转变激进取向,注重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相互协调

首先,根据高校特点,转变教学改革激进化倾向。对于资源缺乏的地方高校而言,强化教学制度供给侧改革,注重提供低成本教学改革政策,减少无谓消耗,意义更为重大。一是上级主管部门在出台政策时强化基层调研和专家论证,提高教学改革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准度。二是高校出台的教学改革政策也应加强规律分析、现实调研和专家咨询,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决策,降低改革试错成本。三是根据教育事业的人文特点和高校教师高自主性、高创造性特点实施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从事务性管理为主向引导性管理为主转变,为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其次,注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相互协调,以队伍建设推动教学改革。要改变重视教学改革轻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不良倾向,根据业务特点,优化校级教学管理队伍结构,注重培养组织协调能力、抗压抗挫能力、办文办会能力、政策执行能力等,以强队伍实现强管理。

(三)超越绩效主义,发挥战略管理和价值管理的重要作用

绩效管理对于激发组织活力,促进可检验性目标的高效完成起到重要作用。但绩效管理也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容易导致评价过度以及工具性、功利性价值泛滥等。因此,地方高校的教学管理应将绩效管理和战略管理、价值管理相互结合起来,在正确价值牵引、合理战略规划基础上实施有限度的绩效管理,使之更加符合人才培养规律,更好彰显教育内在价值。战略管理注重从长远高度、全局意义进行管理,注重长远发展和长期效益,这与教育事业、人才培养的长周期、战略性、全局性特点相契合;价值管理注重组织的内在价值、社会效益和精神诉求,这和教学事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性、人文性及公共性的特点相契合。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强化战略管理和价值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绩效主义所带来的急功近利影响,进而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三者的良性互动。

(四)确立专业地位,提升校级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在信息化普及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仅依靠师徒式、精英式的弱管理模式就可以完成,而是要强化战略性规划、资源大整合、大团队建设、大项目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校内外合作等综合性管理。同时,高校人才培养是一项高度专业化活动,需要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才能承担管理工作。当前,高校的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部门已被普遍认为是最具专业性的两个管理部门。但遗憾的是,不少高校人员并没有把校级教学管理队伍视为专业化队伍。因此,要树立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理念,从推进教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和目标,加强教学管理研究,强化专业培训,注重教学管理活动专业标准开发,以此引导高水平专业化的校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猜你喜欢

校级教学管理队伍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我校党委荣获“陕西省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科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2014 年西安航空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一览表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