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特征及防治方法

2023-04-05

新农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晚疫病块茎病菌

贾 萍

(甘肃省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陇西 748100)

马铃薯中富含淀粉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可以替代部分粮食作物,又是饭桌上人们喜欢的蔬菜,所以说马铃薯是兼用型农作物,种植面积非常广泛。但是在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危害,再加上这两种疫病的发病症状和特征比较相似,在进行田间管理的过程中,给防控疫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进一步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严重降低了马铃薯的种植效益。为了帮助种植人员将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正确区分开来,并采取正确方法进行防治,本文将这两种疫病的特征和防治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希望对今后种植马铃薯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早疫病的特征

1.1 病原学

马铃薯早疫病是由茄链格孢真菌引起的,该病菌对茄科和芥属等农作物都能够造成侵扰。早疫病潜伏期短且流行性强,马铃薯不仅在生长期间可以感染早疫病,还能够在储存期间发病,该病主要对马铃薯叶片和块茎产生危害。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感染病原体后,待马铃薯收获后菌丝或分生孢子能够在田间土壤、发病植株和块根上面长期生存和越冬,翌年气温回升到26℃时,清晨马铃薯叶片上容易形成露珠,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菌丝和分生孢子经过短短的40分钟就可以萌发,然后通过叶片气孔侵入马铃薯,经过2~3天的潜伏期马铃薯就会出现发病症状。

1.2 传播途径

病菌可以通过田间土壤和水流进行传播,发病后的植株或块茎也可以传播本病。通常病菌在土壤或病薯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情况下,可以通过马铃薯叶片的表皮、气孔或伤口入侵植株。在田间土壤肥沃条件下,马铃薯植株长势旺盛,抵御早疫病的能力较强,马铃薯发病情况较轻,反之一些土壤贫瘠的田间发病率较高。马铃薯幼苗发病后,可以通过风力和雨水将病原体传播开来,对周围健康植株造成侵扰,尤其是外界湿度超过70%,或者遇到小雨天气,能够加快病原体的传播速度,致使早疫病发生大面积传播和流行。

1.3 症状表现

病菌侵入马铃薯后,经过2~3天潜伏期,可以产生许多分生孢子,对马铃薯循环侵扰。马铃薯刚开始感染病菌后,一般植株底部的老叶片会先受到侵害,然后通过循环病菌逐渐蔓延到上部嫩芽部位,发病叶片出现1毫米左右小黑斑,然后逐渐扩大发病面积,叶片上面出现4~10毫米的黑褐色圆斑,如果环境空气湿度较大,圆斑处还可以看到黑色霉层,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随着病情发展受害叶片开始脱落,整个植株因营养不良而发生枯死。本病最早在出苗期发生,然后经过孕蕾期一直到终花期叶片都可以感染病菌而形成病斑。

如果病菌侵害块茎后,对马铃薯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因为块茎形成后,植株吸收的大量营养都有用于生长块茎,向叶片上面输送养分较少,致使叶片也容易发病。并且块茎上面可以看到凹陷圆病斑,块茎皮下呈褐色干腐状。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早疫病对马铃薯产生的危害日益增加。

2 晚疫病的特征

2.1 病原学

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起的,对马铃薯茎叶和块茎产生严重危害,致使其发生腐烂现象。在外界环境温度达到20℃左右,湿度超过95%时,最适合病菌繁殖和孢子囊形成,尤其在清晨田间叶片形成露珠时,孢子囊处于游动状态,增加其传播速度和机会。所以在阴雨多雾气候条件下,马铃薯的发病率最高。一旦有马铃薯感染晚疫病,再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经过1~2周时间就会促使病情在田间大面积传播和暴发。

2.2 传播途径

菌丝体可以在病薯块中生存和越冬,如果选择不当,栽种了带菌丝的薯块,往往发芽率较低,在外界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情况下,有的薯块能够正常出苗,但在出苗后会直接带菌成为病株,成为主要的传染源。寄生于病叶上面的孢子囊伴随露水或雨水落到地面土壤上,然后通过土壤渗透作用传播给地下的薯块。孢子囊通过空气流动来快速传播,促使病情在田间大面积暴发,最终造成整块田间都爆发本病而发生枯死。

2.3 症状表现

该病通常先侵害叶尖和叶边缘,在上面可以看到绿褐色斑点,并且形成浅绿色晕圈。在外界湿度较高时,孢子囊处于流动状态,可以在整个叶面产生浸润,致使发病叶片背面和病薯茎部出现一圈白霉。随着外界湿度的增加,在发病叶片的正面也可以看到霉圈,通常条件下,孢子囊在叶片背面产生的症状比较典型。气候干燥后白霉在叶片上面消失,叶片干枯、易碎。随着病情发展,致使马铃薯叶片发生卷曲、萎缩和打蔫,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植株吸收营养不良而发生黑枯,并且发出腐败的难闻气味。马铃薯茎部和叶柄受到侵染后,在刚开始发病时,叶片表面出现紫褐色病斑,块茎呈褐色,随着病情发展,褐色病变逐渐扩散,最终致使整个块茎或叶柄发生腐烂,致使马铃薯种植产量和质量严重降低。

3 防治方法

3.1 科学选种

实践证明,种植抗病力强的品种,可以明显降低疫病的发病率。如果是在发生疫病比较普遍的地区,必须选择抗病力较强的马铃薯品种来种植。并且在收获季节可以适当提前收获,也可以降低疫病风险。所以选需要选择早熟品种来栽培。

3.2 合理选择地块

通过分析疫病的发病特性可以知道,在土壤肥沃的情况下,马铃薯长势健壮,能够增强对疫病的抵抗力和降低马铃薯的发病率。所以在种植马铃薯之前,需要选择土壤肥沃的地块,在整理地块之前施用足量的农家有机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田间肥力,并且能够延长肥效,对马铃薯的健壮生长非常有帮助,从而达到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

3.3 选择无病地块和薯块

首先选择无病地块来种植马铃薯,也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因为这些疫病不仅可以通过田间土壤进行传播,如果土壤受到病菌污染,来年种植健康马铃薯后,就会直接产生侵害。而且收获马铃薯过程中,肯定有病薯遗留土壤中,这些病薯就会成为主要传染源,对健康马铃薯带来威胁。所以必须选择无病地块种植马铃薯。另外在选择无病薯块来栽种,因为病薯是传播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如果将病薯种植后,不仅发芽率很低,并且出苗后直接会成为病苗,对周围健康幼苗造成危害。

3.4 合理轮作

由于这些疫病可以通过病薯和土壤进行传播,如果连续耕作就会大大增加马铃薯的发病率。所以在一个地块最多连续种植3茬马铃薯,最好将马铃薯与非茄科类的作物进行合理轮作,这样寄生于在田间土壤或病薯里面的病菌,就会失去宿主或活力,减少环境马铃薯与病菌接触机会,进而有效降低发病率。

3.5 加强田间管理

建议高垄栽培马铃薯,这样有利于促使块茎的膨大和发育,增强马铃薯的抗病能力。在出苗后及时定苗,促使幼苗健壮生长,然后及早封垄促使根系快速发育。及时中耕松土,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抑制病菌繁殖速度。合理施肥和浇灌,有利于增强马铃薯的健康程度和抗病能力。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消除病菌繁殖环境,降低马铃薯发病率。认真观察田间植株长势,一旦发现下部病叶应该立即清理,拿到田间外面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情发生扩散或传播给健康植株。

3.6 使用药物防治

在种植马铃薯之前使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薯块10分钟,或者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与种薯混合在一起,可以有效防治早疫病和晚疫病。

如果马铃薯田间出现早疫病植株,则需要立即连根拔起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然后将污染的土壤也进行无害化处理,用硫酸铜稀释1000倍,或将25%的叶枯灵稀释300倍,对周围健康的马铃薯进行喷雾处理,建议每隔一周喷雾1次,连续喷雾3~4次,尤其是阴雨天气需要增加喷雾频率和次数,并且交替使用药物,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如果田间出现晚疫病植株时,也需要立即拔除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然后对田间土壤进行清除,避免病情对周围健康马铃薯造成威胁。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80%的代森锰锌稀释700倍,或者选用64%的杀毒矾稀释500倍,进行喷洒,每次间隔7~10天,连续喷洒3次左右,可以有效防治晚疫病对马铃薯产生的危害。

猜你喜欢

晚疫病块茎病菌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头状茎点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检疫鉴定(内文第98~101页)图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病菌来了 快穿好防菌衣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