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方法

2023-04-05王立志

大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监督管理工程质量

王立志

(昭通市水富市云富街道经济发展中心,云南 水富 657800)

0 引言

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作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工程高质量建设以及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但是因为各方面因素限制,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尚且存在许多问题,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需要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质量,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高效化发展。

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开展思路

1.1 搭建相关的质量监督机构

根据省、市、县三级质量监督体系搭建以及《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中所设定内容,可将条例具体为项目法人、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3 个方面,并以政府部门为主导进行质量监督[1]。目前为止,云南省水富市除云富街道办和向家坝镇的集镇集中区有规模化水厂外,其余均为集中、分散式供水,供水主要为附近箐沟取水,水源保证率较低,村民自来水普及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单独成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机构,代表水务局依法履行监督执行,按照责任范围划分为市、县、区级别的质量监督权责,实现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职能明确。在此期间,相关职能部门需要从实际工作情况出发,设置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专项经费,并配备专业的检查仪器以及工作人员,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督工作的全方面开展。

1.2 建立“1+2+3+X”全过程的管理体系

“1”指的是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建设的总体管理目标,这一目标的制定与落实需要各参建单位的紧密配合,互相协调,实现施工方、建设方、监理方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实现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环环相扣,全过程规范推进。

“2”指的是将交底制度以及质量监督申请备案制度进行事前阶段的有效落实,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的方法、内容、标准、阶段以及重点方向逐级渗透,实现资料的全面性与事情的明晰性,确保相关参建主体能够自发的接受质量监督,确保质量管理的系统性与规范性。

“3”指的是在事中阶段实施的3 项检查: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制度执行落实情况,以及对施工方、建设方控制体系管理保证进行监管。②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质量行为执行情况。③通过常态化检查行为,或聘请第四方机构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专业检测。

“X”指的是事后阶段实施的评价考核制度。评价考核制度的搭建需要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全方面整合,利用稽查、检查等方法,明确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督促问题整改优化,实现质量问题监督检查的闭环管理。

另外,利用工程质量评定方法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核定评价,通过工程核备以及检测记录等方式,落实法人验收程序,确保工程质量考核评定结果客观真实。针对工程竣工验收的前一阶段,因为此阶段较为关键,需要从项目整体层面上开展质量评估工作。需要定期组织各参建主体负责人以及专家对工程项目进行总体考评,利用座谈会、现场勘察以及人员访谈等方式进行项目测评,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高质量建设。

2 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监督资源配置不合理

目前为止,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整体层面的管理体系建设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各地区资源差异,导致监督资源配置存在很多的不合理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3 个方面:①质量监督专业人才不足,技术力量较为孱弱。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转型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落实,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规模增加,申请质量监督的项目也逐渐增多[2]。但是因为相关质量监督机构职能不同,与现代工程建设质量监督需求存在很多差距,农田水利工程涉及诸多的工程技术,门类众多,需要对许多新材料、新工艺进行监管,人才需求强烈,对人员要求较高。随着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增多,整体质量监督管理能力与项目规模的扩大呈现一定的反差性,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②质量监督方式较为传统、单一,过于依赖工程建设质量检测报告。目前来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主要的方式就是工作人员的定期巡查,缺少技术专家的专项指导,部分监督数据不能对项目实体质量进行具体呈现。③监督管理方法缺乏信息技术引入,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来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过程中对于GNSS 技术、信息图像监控以及三维动态仿真技术等渗透力度不足,难以在工程质量监督中进行有效应用。

2.2 监督行政处罚体系存在一定纰漏

目前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体系对于稽查与处罚标准尚不统一,对于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往往只是利用书面检查以及通知整改等方式,要求项目负责人对问题进行解决。在此期间,如果有关负责人延迟进行或没有进行问题整改的,通常也只是利用约谈等方式二次提醒,行政处罚力度不足。因此,在具体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行政处罚力度不足导致同一类型的质量问题再三出现,监督力度与监督职能存在很大纰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加强质检工作的行政职能,对于相关参建主体的违规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行政执法,打造出良好的工程建设环境,提高整体工程建设水平。

2.3 “同体监督”现象严重,导致监督实效性不强

因为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存在一定的公益性,项目负责人(法人)往往是由水利部门人员承担[3]。在这种情况下,水务局等水利部门也承担着质量监督责任,在编制上隶属于同一部门,“同体监督”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因为“同体监督”现象,导致管理职责与行政属性的模糊,部门质量监督机构难以形成正确、全面的监督认知,忽略了质量监督机构的实质职能行为,错误认为质量监督机构是工程参建单位之一,导致监督职责模糊性严重,行政监督行为存在交叉现象,不能够具备充分的独立监督地位。因为行政级别上的上下级关系,导致质量监督工作开展期间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干扰,无法保障监督行为的公平性与客观性,进而影响了质量监督的有效开展。

3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方法

3.1 强化工程管理意识

为了从根源上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就需要在意识层面上进行强化重视,利用体系改革的手段夯实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基础。一方面,在开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先进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体系的全方面优化,最大程度上发挥工程建设部门的工作职能,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管职能落实到全过程工作环节中,强调监管工作的公正性与全面性,加强对工程隐蔽环节以及部门的跟踪巡视力度,发挥管理工作的应有职能。另一方面,当地政府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实现对施工单位管理的行政层面渗透,在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能够满足当地建设需求的前提下,全面推动监督管理工作的多渠道开展。在此期间,需要从建设项目负责人以及技术人员的权责方面着手,明确责任主体,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开展。与此同时,在进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期间需要以国家下发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遵循水利建设流程标准,实现对工程质量的规范化过程管理。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与人员需要增强工程设计审批意识,如果没有获得上级审批,除特殊情况外不得开展施工作业,在工程施工期间需要严格遵守工程项目要求,以此为基础评定项目质量,确保工程环节之间的层层递进、有效衔接[4]。在最终的工程竣工验收环节,需要结合专家意见与相关部门的评定建议,针对性开展监督管理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2 明确相关产权责任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需要对相关产权归属进行梳理,增强产权责任与相应主管机构的联系性,提高产权调度以及使用的规范性与高效性。首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由乡—镇、镇—市之间形成二级联合管理制度,保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高效性。比如,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确定产权范围,以此为基础,搭建出合理的工程产权核算依据,核算依据中包括产权的移交标准、界定以及管护,通过对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的责任明确夯实农田水利工程监督管理体制。其次,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梳理过程中,需要遵循“责权一致”“有机统一”的原则,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监督管理标准的设定需要根据责任主体权责进行划分,坚持分类指导与因地制宜原则。在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做到监管的公平公正,提高质量监管的透明度,调动主体责任人的积极性,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与根本利益[5]。最后,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产权检测,结合项目法人的需求,积极配合定期监测制度的落实,包括项目施工材料、项目流程制定以及项目资源配置等方面,全方面把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整改,提高项目的高效性与质量。

3.3 革新质量监管体系

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需要利用体系建设的方式,加强监管的时效性与效率性,以交底制度和申报制度为依托,夯实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基础。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在进行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审计手段,对提交的申报表以及相关资料加以审核,通过审计手段为质量监理工作提供帮助。在此期间,需要加强各部门、各责任人之间的交流联动,实现交底工作的全面渗透,协调各方面资源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具体措施如下:①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事前阶段,需要对所使用的材料、设备整合成书面报告提交审核,审核通过后,将采购款下发给采购部门,并确保采购人员能够结合施工的实际需求以及相关预算制定进行采购。②在工程建设期间,需要制定施工单位的质量台账表,监理单位需要协同负责,在进行交底工作时逐一发放,并将工程推进流程进行档案记录与归档,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记录。③需要引入信息技术搭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技术打造信息管理模块,实现工程项目的信息监管。在此期间,可以对工程质量信息系统的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实时更新工程建设的最新质量信息,加大信息分析力度,搭建线上线下混合检测的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

3.4 打造出科学的工程监管机制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期间,需要利用监督管理机制的搭建与落实,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保障工程的高效化、规范化开展。首先,应以原有的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为依托,创新管理条例与体系制度,宏观层面上结合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政策要求,微观层面上结合工程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层层递减、潜移默化地革新现有的施工管理模式,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构建出完善的施工控制体系[6]。其次,应从管理条规与准则层面上,完备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管机制,确保施工人员以及质量监管人员能够在条规的约束、规范下开展工程监管工作。在此期间,需要着重关注施工图纸的制定与落实情况,审查工程合同条款的合规性与全面性,核实工程的报批程序施工问题。在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施工作业环节,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督导,提高监管质量。最后,需要完善施工材料监管机制,从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阶段强化施工材料的监管,对于施工材料的质量与价格进行严格审查,依据就近原则降低采购与运输成本,对于材料进场前的关键阶段实施全面管理,安排专业人员检查施工原材料的规格、质量以及出厂合格证。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关系到农户的根本利益以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相关部门必须要给予一定重视。在此期间,需要强化工程管理意识、明确相关产权责任、革新质量监管体系、打造出科学的工程监管机制,多方面夯实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基础,树立高质量工程建设理念,利用多元化手段解决工程质量问题,从而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高效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监督管理工程质量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