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博物馆绩效考评的几点思考

2023-04-05马艳春

大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藏品博物馆

马艳春

(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 409100)

0 引言

博物馆引入绩效考评的时间较短,但考评的重要意义已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博物馆通过考评可对各项业务工作及免费开放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掌握,充分衡量博物馆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奖优惩劣,实现以考促先、以评促优的目的。

1 博物馆绩效考评的重要性

博物馆承担着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文化产品的公共职能。秉承以考促建、以考促改的工作方针,对博物馆进行绩效考评,将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社会服务水平,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发挥其教育功能。根据各馆实际情况对每年的运行经费、优惠政策进行及时调整,改变以往“坐等靠要”的局面,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1]。

1.1 完善博物馆内部体制机制的有力抓手

伴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法规对各类博物馆自身功能、运营水平、全面健康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绩效考评体系建设也推动了博物馆发展。①实现安全制度的进一步加强。安全并不仅仅局限于展品是否损坏或失窃,还包括日常的消防安全、游客人身安全、食品健康等方面,从硬件设施的完善延伸到了软件配套的齐全。②实现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规范。管理制度是博物馆职工需遵守的工作规范和准则,是实现博物馆科学管理的有效保证,明确职责和精简办事流程,有助于各项工作的完成和各类活动的正常开展。财务制度的规范能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全面监管,进行全年资金的合理分配;藏品制度的规范能确保藏品安全、充分发挥藏品作用,使藏品的征集、提取等工作有章可循、职责分明;应急预案能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置,例如,每年的7—8 月,重庆的连续高温天气,会对部分博物馆外墙玻璃造成极大损害,容易发生玻璃炸裂误伤游客的现象,提前制定好应急预案,有效维护了博物馆在公众心中的形象。③实现激励制度的进一步合理化。建立公平且富有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将博物馆绩效考评里所涉及的行政、业务工作按部门职责、岗位设置分摊下去,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在绩效考核中,对工作过程中表现突出或者在某一行业有重大发现、重要著作发表等贡献的职工进行奖励。在职工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等工作中,将绩效考核评分作为重要依据,给职工充分的工作发展空间。

1.2 实现博物馆资源合理分配的事实依据

当前“绩效”这个概念鲜少被用来衡量博物馆全年的业绩。政府部门在对博物馆进行财政拨款时,多以博物馆人员编制的多少为准,核定岗位级别的高低。这也就导致了博物馆在长期发展中,追求绩效的动力不足,部分职工受“等、靠、要”思想的影响,守柜子、管章子、过日子思想较为盛行。当前博物馆告别了“吃大锅饭”的时代,绩效考评结果会直接与财政所拨付的免费开放经费及专项资金结合,对于考评不合格的单位,会在次年核减其免费开放经费。为保证有充足的运行经费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博物馆必定会改变以往观念,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上级部门为促进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分配,将根据各博物馆每年绩效考核结果进行经费拨付与专项项目资金设置。例如,在对某博物馆进行绩效考评时,发现运费经费使用不合理,年底核算时,运行经费还剩余40%,为警示各个单位合理安排使用运行经费,次年对该单位进行运行经费核减20%,这就意味着该博物馆用于日常免费开放的经费减少,不利于博物馆的长远发展。

1.3 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力的必要举措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面对公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博物馆必须改变自身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手段赢得公众的青睐。博物馆需要为观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知识文化传播和公共服务。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成绩显著,截至2021 年,我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183 家,其中有5605 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占比达90%以上。如何在众多的博物馆中脱颖而出,成为博物馆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绩效考评就是督促博物馆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自身的公共服务能力。首先,树立起宣传教育和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理念。其次,实现服务质量的提升,推动服务标准化建设。最后,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精准化服务。

2 绩效考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1 博物馆区域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全国博物馆实现快速发展,各类博物馆数量均稳步增长。但各个省市区域发展不平衡,有“爆棚”的大馆,也有度日艰难的小馆,比如,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及科技创新中心,博物馆普遍现代化水平高;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根源所在地,近年来更是频频“出圈”,一系列传统文化输出惊艳众人。其他省市在衬托下显得黯然失色,尤其是省市内部各区县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以重庆市为例,截至2021年年底,备案国有博物馆数量已有97 家,包括文物系统博物馆69 家、行业性博物馆28 家,占全市博物馆数量的79.51%。国有博物馆和民办的各类型博物馆,经费来源都较为单一,经济形势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博物馆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略胜一筹。长期下去,“两极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水平、高质量的展览频频出现在少数博物大馆,大多数小馆则门可罗雀[2]。

2.2 新旧博物馆之间互补不足

通过对近30 家新旧博物馆的分析发现,旧的博物馆尽管历史久远,馆藏资源更具珍贵性和丰富性,但是衍生功能薄弱;而一些新建的博物馆,整体建筑风格更贴合时代的变迁,空间规划、布局更合理,但学术内涵较为薄弱。具体表现有以下3 点。

①旧馆缺乏新的配套设施,难以满足公众需求。免费开放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因馆舍修建时间较早,前期未预留临时展览的场地,社教活动开展受限,加之电梯加装困难,文物库房布局在楼上,大宗文物入库成为难题。②科研水平普遍较低,基础科研发展较慢。各博物馆编制较少,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受编制限制,专业人才引进困难,原有人员陷于事务性工作,无法在学术研究方面无法投入过多精力。③文物的活化利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例如,有的博物馆馆藏较为丰富,历史陈列有声有色,但库房堆积的文物较多,文物的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还不够。

2.3 不同类型博物馆重视程度不同

我国博物馆中国有博物馆占多数,部分省市国有博物馆所占比例可达80%,绩效考评对国有博物馆的约束力更大。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可对资金重新进行分配、对项目进行调整。因此,国有博物馆普遍高度重视绩效考评工作,为迎接考评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做好资料的存档。非国有博物馆办馆资金多由个人筹集,享受到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力度较少,因此对绩效考评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应付了事的情况,部分民营博物馆,重心落在如何盈利上,藏品数量和质量上严重不足,弱化了博物馆职能。

2.4 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不够规范

非国有博物馆主要诞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现在已初具规模,在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宣传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不论是在业务基础还是行政管理方面均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具体表现有以下4 点。

①设备简陋,功能不完善。未将博物馆的研究、教育、收藏、展示等功能结合起来,还处于将展品进行单一展出的阶段,如行业历史、企业产品、个人收藏,社会教育功能发挥不明显,且缺乏专业的讲解人员。②技术力量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欠缺,缺少对员工业务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建设。③藏品来源不清。部分藏品质量较低,且大多数藏品未经过国家文化文物部门组织的鉴定和定级。例如,普遍存在展品与标牌说明不符,复仿制品鉴别不明。④对博物馆的长远发展不清晰、定位不准确。非国有博物馆的建立多由召集者按个人意志、爱好等决定,因此定位较为单一,而作为博物馆应当承担的藏品保管、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公众服务等无法全面开展。

3 对策建议

3.1 增强考评的针对性、指导性

绩效考评应按照各地实际情况进行,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根据博物馆不同的级别与大小,针对不同层次的标准,实施不同的考评指标进行分类考评。②指标构成可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③指标的本身设置,应把重点放在应用和实际效果上。④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定量的指标可以按照多个维度进行表述,如藏品征集数量、管理制度、全年展览情况等进行汇总或分解,而定性指标则用于考核不太好量化的工作,如观众满意度、安全保障等。

具体来说,要从3 个方面入手。

(1)加强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对考评结果不好的博物馆,要进行专业指导,查明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对非国有博物馆来说,当地文物部门要适时派专人对非国有博物馆进行人员、专业上的指导和培训,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制度,解决非国有博物馆技术上的问题。

(2)拓宽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底蕴,突出其资源的专业性、趣味性,打造集知识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身的文化阵地。

(3)根据当地博物馆实际,加大支持力度,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措施,实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非国有博物馆的绩效考评可先实行3 年的扶持期,经费支持以专项或项目的方式为主,发挥民营博物馆内部造血功能。

3.2 强化博物馆间的交流合作

博物馆要以绩效考评工作为契机,全面提高博物馆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积极探索与外界合作的机制[3]。

(1)以业内联动为平台,寻求差异化发展。各地区博物馆资源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博物馆间协作互助的必要性。比如,中小型博物馆具有贴近基层、贴近大众的天生优势,但也面临经费短缺、人才不足、基础设施老化等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困难,中小博物馆需要找准定位,革新思路,在发展中通过与大型、综合类博物馆错位经营的方式,扬长避短,实现差异化发展。

(2)打造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区域学术水平。博物馆要持续关注公众需求,把握发展趋势,在坚守自身使命,充分实现博物馆功能的基础上,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努力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积极寻求博物馆之间、博物馆与高校、博物馆与政府部门等合作,结合当下公众感兴趣的话题,共同开展课题打造、项目申报等。

(3)创新人才培养,多方联动打好组合拳。博物馆是以学术为基础的业务部门,人才建设不仅要考虑“专”的问题,也要考虑“博”的问题,各个专业岗位均要有学术带头人。博物馆的人才培养,除少数需特殊引进的高素质人才外,需要各馆有计划、有目的、根据业务人员特点有选择地培养。具体措施如下:①与高校联合以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专业人才。②通过在职培训(即在工作中边干边学)、接受继续教育、脱产培训的方式,多途径积极培养人才。③推行“项目负责制”模式,通过学术课题与业务项目,为专业人员发展提供平台,让专业人员在锻炼中磨练意志、丰富经验、提高能力,助力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发展[4]。

3.3 增强博物馆自身造血功能

(1)提升科研能力。博物馆的各项业务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研究,博物馆丰富的藏品是研究的重要对象和宝贵实物资料,研究既包括微观上的分析,也囊括了宏观上学术问题的探索。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保障科研提升,如合理的科研绩效激励机制、专项奖励制度、单位绩效激励与部门绩效(科研)激励等相结合,提高博物馆各项业务科学水平。

(2)提升陈列展览水平。展览是博物馆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最重要途径。制定合理的博物馆展览体系,需要明确博物馆的定位,树立精品意识[5]。通过立意鲜明的选题,定位准确合理的设计,富有新意的制作,给公众呈现一个耐人思索、回味无穷的完整故事链,实现展览的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达到一定高度。

(3)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社教活动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因此,这样的校外资源应该成为教育过程中极其重要的资源形式。除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系列常规的社教活动及引进临时展览外,还可以以博物馆馆藏资源为基础,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利用自身的馆藏优势来创建独特的品牌社教活动,培育一批研学旅游精品线路[6]。

4 结语

绩效管理是博物馆管理的新模式,博物馆引进绩效管理既是思想上的解放,也是管理方式上的革新。通过绩效考评,能切实提高博物馆的管理水平,提升职工的工作效率,更能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从而有效推动博物馆事业的繁荣与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藏品博物馆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聂延林藏品
博物馆
罗妍妍藏品欣赏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