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监测过程质量管理以提升环境监测水平
2023-04-05冯杰,李刚
冯 杰,李 刚
(1.唐山泽岚环境保护监测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华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就是在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中执行的有关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监测结果出现偏差,造成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污染源控制不到位,不符合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应进一步强化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完善各个职位的工作内容,为各行各业提供更精确的数据。当前阶段我国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削弱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对环境监测准确性造成的干扰,把质量控制渗透到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之中,维护社会生产,以便从源头上提高监测能力。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概述及发展
在整个环境监控工作中,不仅要明确质量方针、控制目标,还要加强对环境监控的质量规划和过程控制,要做到质量保证、控制、监督和改善,确保监控结果更具代表性、准确性。尤其是《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对有关质量控制的操作进行了规范,以期对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有所帮助。通过对各环节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的研究,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可行的环境监测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监测分布、取样、样品运输、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审查等各环节均处于可控范围。通过建立环境信息收集系统,实现全面监控与及时反馈,提高工作效率。在环境监测中,要强化流程的精细化控制和全程控制,同时,要注重与环境管理工作相结合,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水平,强化环境监测数据研究与分析,保证资料准确有效[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质量控制手段只限于对样本最终数据的统计分析。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分析过程由实验室完成,分析方法只能满足部分指标检测要求,造成现场采样工作中不能对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市场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对相关产业产品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将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强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以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20世纪90年代初期,环境监测相关单位开始推进高质量监测实验室和监测站的建设,通过比较实验室的组织结构、监测设备和监测人员来评价其环境监测工作。在此背景下,环境监测工作突破了传统监测的瓶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监测质量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深入,环境监测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十年前,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评估、聘用等作了规定,并明确了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部分细节要求,为规范监测数据提供制度保证,起到了约束性的作用。以国家实验室认可为基础,按照统一技术规范和方法开展工作。
2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环境保护是人类无法逃避的话题,能够有效保障人们未来的安全和生活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各个角度出发对环境问题予以关注,做好相关监测工作,从而提升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可以为环境评价提供权威的数据资料。环境监测单位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环境开展保护管理,进一步提高了环境管理效能。环境监测不仅要满足国家相关部门对环境的要求,还要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其在保护环境中的积极作用。各地区借助环境监测获得相关信息,有效推动了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地方工作人员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促进了当地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建设“绿色城市”。
3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环境监测设施落后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得比较晚,发展时间并不长,有关技术水平较为落后。随着环境监测站数量越来越多,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过程当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监测工作质量控制缺失是当前监控工作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同时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监控技术与设备的关联性不够,给监测质量监控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仪器的精准性严重制约着环境监控的效果,老旧的监测仪器不能保证最终数据的准确性,制约着环境监控技术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大对环境监控设备和系统的建设力度,做好环境监测技术设备管理,提升环境监测质量水平[2]。
3.2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各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基本上都是由环境监测机构来完成。环境监测机构是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专业技术服务组织,其任务是为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供环境状况信息并进行监测评价。而我国主要依靠实验室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以及国家实验室认可评审等方法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认证。其中,实验室资质认定是环境监测机构的核心业务之一,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监测数据并进行监督管理。目前,虽然许多环境监测机构都已经开始重视自身质量管理的提升,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进行环境监测时,监测人员未按环境监测有关标准开展工作。同时,工作人员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导致环境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在对环境进行监测时,环境监测人员对环境监测职责认识不清,工作无法有效率开展,对环境监测工作造成直接影响[3]。
3.3 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欠缺
由于我国对于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对环境监测设备的投入、人员的培训等都有明显的欠缺。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相关单位一直在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人数,试图完成环境监测中的繁琐工作,却忽视了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在环境监测中,环境监测工作内容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失衡的,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往往不具备系统的环境监测知识,人员专业知识明显欠缺。在进行环境监测时,由于工作人员前期知识积累不足,解决环境监测问题能力受限,难以保证监测效果。因此,各环境监理单位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鼓励单位内人员提升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打造高专业技术团队,从而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效率及监测结果的准确性[4]。
3.4 难以保证采样质量
采样作业对监测数据结果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在当前阶段环境监测工作中常忽视采样作业。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采样过程中还存在着仪器设备落后、人员专业素养低等问题,导致实际取样困难,对污染源监测质量控制不力,无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4 加强环境监测过程质量管理的策略
4.1 强调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在实践中,每个部门或者单位负责人都应首先落实好各工作环节和细节,起到必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整体改革方案,强化全员环境监测的工作理念,提高环保水平和治理能力。在以上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领导带头,督促指导各个岗位员工各司其职,确定新形势下工作目标,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在开展环境管理时,各个环节均有核心问题,每个岗位的管理人员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或义务,开创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新模式。
4.2 完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制度
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相关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相关质量控制制度。制度中应规范技术文件的编写方式、各个监测部门及监测环节实验环境及条件、岗位职责及管理人员职责。同时,通过制定技术规范,强化人员培训与考核来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为环境监测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很多环境监测单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制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是作为管理者,在进行环境监测时,人力资源配置有待持续优化,强化监测期间技术指导,以保证各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此外,还要注重培养高素质专业人员队伍,意识到人才管理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的重要地位。
4.3 提高样本采集质量
环境质量监控是以信息收集的方式进行的,其采样质量的优劣将影响到后期的监测水平。由于监测站点众多、地理位置分散等因素造成监测点位分布不均,采样点位代表性较差,从而使监测结果出现偏差,对环境质量评价产生不利影响。为此,相关单位要积极开展调查,拟定有关的数据采集和监测方案,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一年四季环境变化不同,规律不明,需及时取样,保证每个样品均为真实可靠的,并对其进行有效保存。只有不断改善样本采集的质量,从最具代表性的样本中分析出的数据质量才会提高。监测单位要核对相关数据,根据具体的条件设定取样地点、取样区间、取样频率与取样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制定符合客观现实的取样计划,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首先要确定适当的取样频次。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按照标准可将工业污染源分为一般污染源、次要污染源和重点污染源3大类,因此,采样频次应根据污染的严重程度进行调整。其次要重视对样品容器、取样装置、贮存条件的选择,做好对样品容器的标记工作,有助于实验人员更好地完成实验工作[5]。
4.4 增加环境监测过程中的实践频率
将环境监测专业技术手段充分应用于各个地区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能够帮助工作人员较好地掌握实际情况,实现实时监控。环境监测单位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引导每个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现场调查和实验操作活动,以便于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问题。在环境监测中,要强化工作人员的实践频率,以帮助相关人员及时发现监测工作中的质量问题和技术问题。此外,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要切实落实环境监测的实践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地发展和健全科学的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将环境监控数据进行全面整合。相关人员可以依据实践工作内容对其进行评价,以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4.5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环境监测工作主要由监测负责人负责,监测人员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监测活动。环境监测全过程都是人工操作,其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关单位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对环境监测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重视对环境监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一方面,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要注重端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努力提高其政治素养,使其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加大考核力度,确保每一位环保观察员都能获得公正公平的评价,并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参加到环境监测工作中,以提升环境监测的质量。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的技术技能,不断提升其专业化程度,并制定奖惩制度,以激发其工作热情。环境监测单位要倡导人性化管理理念,增强相关人员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职业归属感。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各级环境监测站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与方法,也着重改进了当地环境监测机构,带动基层工作者主动参与到这一艰巨工作中来,实现了各地区环境监测水平的平衡发展。
4.6 健全实验室管理体系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构建科学实验室管理体系至关重要。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对环境质量管理的要求。在信息时代来临之际,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推动实验室科学管理,已经成为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推动实验室的科学管理,需要不断完善基础数据信息,加强数据库的整理工作,积极引进大数据技术等,为有关部门创建更准确的监测报告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环境评价与预测功能,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技术支撑。通过加强实验室内部信息管理工作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从而保障监测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同时,建立实验室管理责任机制,厘清并加强有关管理者责权,持续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及信息化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实验室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6]。
4.7 建设环境监测信息平台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因此需要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广泛,环境监测机构要借助相关的因特网技术来提升其环境监测效果,进行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网络结构,以实现监测信息的共享和交流。环境监测单位要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环境监测信息平台,将所有环境监测数据信息上传至平台,并发布监测结果,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监测工作有更深入的认识。环境监测信息平台的建设,将监测数据及时发布到网站中,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过程中,同时,还要注重对监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类环境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反馈到国家相关部门,持续改进数据质量,推动环境监测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
5 结语
环境监测管理者与监测人员要正确认识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才能保证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应当意识到其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义务,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同时,环境监测相关单位的管理者应对环境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增强监测质量控制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