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百香果设施栽培中的主要病虫害防治
2023-04-05张子雄李嘉昱张小英陈彩霞
张子雄,刘 涟,王 叶,李嘉昱,张小英,陈彩霞
(贵州省植物园,贵州贵阳 550000)
1 百香果的应用价值
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又名西番莲、鸡蛋果,西番莲科西番莲属藤本植物。百香果原产于南美,近年来,在我国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区广泛种植,2021 年贵州省百香果种植面积达1.32 万hm2。百香果的果汁可散发出番石榴、菠萝、香蕉、草莓、柠檬、芒果、酸梅等10 多种水果的浓郁香味,故名为百香。百香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十分丰富,全身都是宝。百香果的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质和游离氨基酸,可以改善人体肠道内的菌群,促进消化吸收,增强抵抗力。百香果的种子含油量达25%,可加工做成食用油。百香果的果皮可以提取果胶用于食品加工,还可以加工制成果脯等。百香果的根、茎、叶均有药用价值,有消炎、镇痛等疗效。除此之外,百香果的花朵奇特,花冠外多密集花丝,盛开时大而鲜艳,花药可以转动,又被称为时钟花,可作为观赏花卉的树种进行重点开发和利用,既可观花,又可赏果,并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因地制宜利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推进水肥一体化、环境控制智能化设施温室应用。利用设施栽培可以更好地起到引种、保育农业种质资源的作用,有利于后续资源鉴定评价。推进种业振兴,加快推进种质资源引种、保育,强化精准鉴定、评价。利用设施中可控光照、温度、湿度,以达到最佳种植栽培条件。设施栽培能达到避雨栽培的效果,可以大大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设施栽培可利用水肥一体化精准防治病虫害,灌溉、施肥、药物防治均可人为控制。
近年来,随着贵州省百香果产业不断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设施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增。但在设施栽培中,百香果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极大地影响百香果的产量和品质,严重制约了百香果进一步向精品水果产业发展。文章针对贵州百香果在设施内常见的不同病虫害,从识别和综合防治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为设施内种植百香果提供技术参考与支持。
2 贵州省百香果设施栽培中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贵州省百香果在设施栽培中的定植时间为每年2—3 月。在正常生长发育期内,设施内温度控制在18~35 ℃、湿度≥85%。每年4—5 月梅雨季、7—9 月夏季均为贵州省百香果设施病虫害高发期。若设施温室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通风不好,在此环境下百香果植株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入侵。通过调研贵州省植物园百香果试验基地发现,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主要为害百香果的虫害有蓟马、果实蝇、螨类、蛾类、叶蝉等。主要为害百香果的病害有病毒病、炭疽病、茎基腐病等[1]。
2.1 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2.1.1 蓟马
蓟马(Heliothrips haemorrhoidalis)为昆虫纲缨翅目。蓟马幼虫一般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一般呈黄色、棕色或黑色。蓟马主要是吸食百香果植株的汁液,主要为害百香果的幼芽、叶片、花、果实。严重时整株的叶子被锉吸,呈灰白色,会使百香果植株顶端嫩叶停止生长、黄化、干枯,影响百香果植株正常生长。
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一是农业防治。应及时清除设施内及周边的杂草,减少虫源聚集地、繁殖地。二是加强百香果苗木检疫措施。在百香果种苗定植或移栽前检测病毒病,并进行药剂熏蒸处理,严格控制蓟马。三是化学防治。在蓟马为害初期,设施内叶片喷施2.5%溴氰菊酯1 500 倍液+70%吡虫啉8 000 倍液,每隔30 d 喷施1 次,同时喷施氮磷钾平衡性有机肥,增强树势,促进植株生长。在蓟马为害高峰期,设施内叶片喷施50%马拉硫磷乳油3 000~4 000 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 500~2 000 倍液,每隔10 d 喷施1 次,同时喷施磷钾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性、抗虫性。一般果实采收前20~30 d 停止施药。
2.1.2 果实蝇
果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属于双翅目实蝇科。果实蝇成虫一般产卵于百香果内部,果皮表面被叮后有隆起,卵孵化后幼虫主要取食百香果内部果肉,破坏内部组织,使果实皱缩、发黄、腐烂,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外观品质。幼虫随受害果落地后,老熟幼虫穿出果皮入土化蛹,继续为害下一年植株,也有少数幼虫留在果内[2]。
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一是农业防治。及时清理设施温室内的受害果实及落果,并移出设施温室,集中处理,可采用深埋、水浸、焚烧、水烫等处理方法杀死幼虫,防止百香果二次受害。二是物理防治。应利用果实蝇成虫的趋光性灭杀、趋食性,果实蝇对黄色较为敏感,可采用黄板诱杀和悬挂昆虫粘诱剂等物理防治方法,诱杀效果较好,一般悬挂在百香果架上,每隔5~10 m 可悬挂1 个。三是化学防治。叶面喷施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300~400 倍液或2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600~800 倍液,每隔15 d 喷施1 次,应用该手段防治效果较好。
2.1.3 螨类
螨类在设施温室内主要是红蜘蛛为害植株。红蜘蛛(Tetranychus cinnbarinus)属于蜱螨目叶螨科。当设施内出现高温干燥和通风不良的现象时,会出现红蜘蛛,其主要为害百香果叶片。红蜘蛛体态较小,不易发现,繁衍和蔓延速度十分迅速,主要集中在百香果叶片背部。受到为害的叶片会出现皱缩、扭曲、变形的现象。红蜘蛛在叶片背面吸食组织汁液,造成叶绿素缺失和水分减少,直接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其生理功能失调,出现失绿、枯黄等现象,严重时会造成叶片大量死亡、脱落。
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一是物理防治。当设施内发现红蜘蛛等螨类时,应及时清理、移除受害百香果叶片、枝条等,并带出设施温室,以防止虫害繁衍和蔓延,减少虫源。二是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叶面可喷施5%霸螨灵2 000 倍液、20%三氯杀螨醇800 倍液、73%克螨特乳油2 000 倍液等杀螨剂,每隔30 d 喷施1 次。需要注意的是,杀螨剂需要交替使用,以防止红蜘蛛等螨类虫害对药物产生抗药性,降低化学防治的效果。
2.1.4 蛾类
蛾类在设施温室内主要是尺蛾科(Geometridae)为害。尺蛾科幼虫会啃食百香果的叶片,也会啃食花苞、花瓣,造成植株叶片、花朵残缺不全,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和果实产量。
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一是物理防治。尺蛾科具有趋光性,可在其成虫羽化期采用杀虫灯诱杀,效果较为理想。其成虫的飞翔能力较差,一般活动时间集中在早、晚时间段,可在百香果植株的上、下部利用简单器具捕杀。二是化学防治。在尺蛾科幼虫期,可在叶面喷施50%亚胺硫磷乳剂200 倍液、50%辛硫磷乳油剂1 000 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 倍液,每隔30 d喷施1 次,注意交替使用药物。
2.1.5 斑潜蝇
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为双翅目潜蝇科。斑潜蝇的幼虫与成虫均会对设施内栽培的百香果产生为害。斑潜蝇的雌成虫会把百香果的叶片刺伤,并取食和产卵。斑潜蝇的幼虫会取食叶片和叶柄,产生不规则的蛇形白色虫道,俗称“鬼画符”,其会破坏叶片中的叶绿素,影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受害的百香果叶片脱落,使嫩叶、花芽等受到为害,严重时会造成苗木死亡[3]。
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一是农业防治。在前一年设施温室内收果后,及时清除杂草、老苗、老叶及病叶,远离设施温室,集中深埋或烧毁,完成清园工作,以消灭虫源。在斑潜蝇虫害高发期,及时摘除带虫的百香果叶片,并焚烧处理,防治虫害繁衍和蔓延。二是物理防治。利用粘虫板诱杀。斑潜蝇的成虫具有趋黄性,可以在设施内悬挂黄色粘虫板,一般悬挂在百香果架上,每隔5~10 m 悬挂1 个。利用杀虫灯诱杀。潜叶蝇的成虫具有趋光性,可采用杀虫灯诱杀,防治效果较为理想,一般悬挂在百香果架上。三是化学防治。1~2 龄的潜叶蝇幼虫是使用药物防治最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潜叶蝇幼虫的虫道有1~3 cm,可在叶面喷施含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灭蝇胺、甲维盐等药物,喷药时要兼顾喷施全株叶片的正面及背面,注意交替使用药物,一般受虫害期间全设施温室每隔7~10 d 喷施1 次。
2.1.6 叶蝉
叶蝉(Cicadellidae)隶属于半翅目头喙亚目。在设施内,叶蝉一般以成虫、若虫群集于百香果的叶片背部及茎秆上,刺吸植株汁液,使其生长不良。叶片受到虫害为害后会发生褪绿、变黄、变褐等现象,有些会出现畸形、蜷缩甚至枯死的现象。叶蝉还能传播植物病毒[4]。
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一是农业防治。虫害发生初期、发生少量时可适当剪掉虫叶,并使设施内植株通风、采光良好。二是物理防治。利用叶蝉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或用普通灯诱杀。三是化学防治。叶蝉若虫高发期,在设施栽培中可利用药物喷施防治,常用药剂有20%叶蝉散乳油或20%菊酯乳油3 000 倍液,每隔7~15 d 喷施叶面1 次。
2.2 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2.2.1 病毒病
病毒病称为花叶病、木果病,在百香果中常见病毒病主要有马铃薯Y 病毒属、东亚西番莲病毒、夜来香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等。百香果的病毒病主要发生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下,两年生百香果植株易感病,其主要表现为百香果顶端嫩叶处叶片环斑、皱缩、花叶、环斑花叶以及果实木质化和出现病毒果、条斑果等[5]。
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一是农业防治。在设施栽培中,应及时清除感病叶片,若在苗期、上架期发现病株,感病严重时立即拔除整株。灭杀可能传播病毒的媒介昆虫。禁止在设施内或周边种植带有病原的寄生植物,主要包括葫芦科作物西瓜、黄瓜等。选用抗病性更高的无毒砧木嫁接种苗,选用无病毒或抗病性较强的种苗,嫁接苗比扦插苗抗病性更好。二是化学防治。在百香果转入花期前,应用0.5%氨基寡糖素水剂500~800 倍液、香菇多糖等药剂。在病毒病发病初期,应用5%菌毒清WP 400~500 倍液、15%植病灵1 000 倍液或83%增抗剂100 倍液,每隔7~10 d 喷施1 次叶面,防治3~4 次。在盛花盛果期且发病率较高时,可停止拔除病株,应用毒氟磷500~1 000 倍液等抗病毒剂定期喷施叶面以延缓表症,同时根施、叶面喷施磷钾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性,保证百香果的产量和品质。
2.2.2 炭疽病
炭疽病在百香果中是仅次于病毒病的重要真菌性病害。在百香果设施栽培中,炭疽病全年都可发病,秋季最为严重,一般幼果及熟果发病较多,可在果实储运期继续为害。感染炭疽病的百香果表面会出现黄色或暗黑色的水渍环状斑点,随着病情加深,斑点越来越大,病斑中间处向内凹陷,同时出现环状同心纹路,病斑最后可以整块剥离。叶片上会发生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多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处[6]。
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一是农业防治。在冬季清园时,需彻底清除老株、病株残体,集中烧毁,同时喷洒石硫合剂1~2 次。二是适时采收。避免果实表面长时间接触土壤、过熟采果、采摘时弄伤果皮,采果时注意轻拿轻放,及时清除病果。在采摘前30 d 应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施叶面,可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三是化学防治。在炭疽病易感病的季节,应用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 0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45%咪酰胺悬浮剂1 000 倍液,每隔10~15 d 喷施叶面1 次,喷施3~4 次,同时根施、叶面喷施磷钾有机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2.2.3 茎基腐病
茎基腐病为真菌性病害,是为害百香果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茎基腐病是由腐霉菌侵染百香果的茎基部引起茎腐烂和根腐病。感病植株一般会在茎基部表面出现深褐色病斑,之后病部皮层产生裂痕、变软、腐烂、易与木质部分离。在贵州省种植区域,4—6 月气温升高、湿度大,梅雨季节来临使得设施内湿度较大,为病菌提供了有利的繁殖条件,易发生茎基腐病[7]。
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一是农业防治。茎基腐病主要依靠土壤传播,每年冬季清园后、春季定植前,必须用石灰、多菌灵消毒土壤,植株定植不能过密,要做好设施内的采光通风工作。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多施平衡性有机肥,增强整体树势,提高自身抗病能力。三是做好设施内的排水工作。利用滴灌或喷灌方式时,出水孔不可离植株根部较近,否则会造成局部湿度较大,引发茎基腐病。四是化学防治。应立即拔除感病或死亡的植株,并移除设施温室,同时应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喷洒或灌注土壤,以防细菌滋生[8]。
3 结束语
在贵州省百香果设施栽培中,经常会出现上述几种病虫害。但在实际设施栽培的过程中,引发各类病虫害的生理和病理原因有许多,有些症状甚至难以断定。所以在百香果设施栽培中,应种植抗病性强、无病毒的种苗,嫁接苗抗病性优于扦插苗,同时加强百香果定植、日常栽培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根据百香果生长特性,利用设施栽培优势,通过光温气调控、水肥药一体化等人为措施控制病虫害,保证百香果在设施内正常生长。有效预防和治理病虫害,有针对性地开展绿色防控工作,可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