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术期刊审稿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提升策略
2023-04-05周翠鸣
周翠鸣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编辑部 广西 桂林 541006)
稿件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线,学术期刊的质量直接受稿件质量影响。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科学、新专业,各学科和专业相互渗透、互相交叉,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果仅靠编辑部审稿,编辑们的精力和能力恐怕难以把关专业内容的质量[1]。因此,需要实行三级审稿制度,即编辑初审、专家复审和主编终审。其中编辑初审是指编辑人员对期刊来稿进行审查和初评价,以决定是直接退稿还是送外审专家评审[2];专家复审环节主要是对稿件学术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价,是学术期刊遴选论文、维护和提高学术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3],是编辑部的编辑们处理稿件和作者修改稿件的重要依据;最后的终审则是从更高的学术角度对稿件进行学术价值审查,根据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和作者的修改情况对稿件做出最终的处理决定,并结合期刊出版栏目及新颖性给出稿件是否刊用的决定,起着监督把关和整体权衡的作用[4]。虽然每一个审稿阶段有一定的工作分工和职责,但是由于个人原因、时间安排、机制问题、工作管理等因素,造成审稿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且编辑出版本身就是一份繁琐又耗时的工作,需要承担各方面的压力,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更好地完成期刊出版工作,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去解决问题和缓解压力,以便更好地提高期刊质量。笔者根据平时的工作经验及与同行的沟通交流,对学术期刊的审稿工作提出一些见解。
1 学术期刊审稿中存在的问题
1.1 编辑与专家沟通不畅,审稿意见反馈滞后
期刊审稿中可能会出现同行评议专家审稿意见反馈不及时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同行评议专家未能成功接收编辑部审稿邀请信。根据相关调研得知,编辑部发送审稿邀请信前未能匹配稿件的研究方向与专家的研究领域,不了解专家是否可以在合理的期限内完成任务[5]。同时,编辑可能没有就审稿事宜与同行评议专家提前做好沟通,造成了同行评议专家误将审稿邀请信当成垃圾邮件处理,或输入了错误的邮箱地址也有可能引起上述问题。此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编辑部未能及时收到审稿意见,如本编辑部采用的是官网投稿和审稿系统,而不是邮箱的方式,平时会遇到个别审稿专家不太习惯使用系统审稿的方式,而是通过后台邮箱反馈审稿意见,由于邮件过多,且因编辑部无法收到邮箱提示而往往认为审稿专家还未审回。因此,平时要利用稿件登记的方式,在临近稿件审理截止时间及时联系审稿老师,通过邮件搜索的方式在后台邮箱中查询该专家是否已经审回,必要时可以通过电话或邮件的方式及时告知。
1.2 编辑初审不到位,导致审稿质量及效率降低
期刊审稿中,编辑需要严格把控送审文章的初审工作。如果未能严谨地做好初审工作,极有可能引起初审规范性不足、质量偏低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在于个别初审编辑的综合素质水平及专业能力,如有些编辑通常仅是登记稿件、检查格式规范性,有待提升内容的审核则出现向审稿专家转移的问题[6]。如此一来,就会导致审稿专家面临的审稿压力加大,从而延误了审稿时间。也有个别编辑会向审稿专家全权交托初审阶段应履行的职责,这样难免会导致审稿专家质疑期刊的学术水平。此外,编辑如果对期刊专业学科进展及动态把握不全面,或未能细致划分稿件归属的具体学科,就会错误地将稿件送给研究方向不匹配的评审专家,审稿质量及效率也因此会大打折扣。作为植物学科方向刊物的编辑,本人平时深刻感受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最起码要知道相应学科的一些重要且基础的关键点。如生态类大样地试验设计时样地面积和样方设计应该达到的标准;植物生物信息学类的文章如何套用固定方法去深入分析自己的数据,进而体现自己研究的新颖性和创新性;植物分类论文如何在形态描述外辅以分子证据来证明之;等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来应对。
1.3 审稿工作方式不当,专业能力有所欠缺
一方面,编辑初审中未针对稿件出示具体意见,仅是作出结论式的最终意见,未立足于专业角度对稿件学术水平与价值作出精准评价;另一方面,针对修改后可发表的稿件,由于审稿专家意见模糊,未反馈具体修改意见[7],编辑可能会怀疑稿件科学性、创新性及能否发表等。此类情况出现的关键在于:一是编辑因专业知识有限的缘故,初审阶段很难深刻认知学科的细分化程度;二是编辑在筛选专家库中“小同行”专家时未能全面掌握审稿专家学科专业、论文发表情况及近期研究成果等信息,难以达成精准送审的目标,同时由于时间及成本受限,不具备重新寻找的条件,仅能向专业不对口的专家发送稿件展开评审。因此,专家难以准确判断稿件学术价值,其审稿兴趣与积极性不高,审稿质量及效率也大打折扣。
1.4 终审工作存在形式化
终审是“三审制”中最后定稿环节,也是决定期刊质量最根本的部分。终审的主要任务理应是根据具体情况,或审读全稿,或根据初审、复审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抽审部分内容[8],并从整体角度考虑文稿是否适宜出版和提出文稿是否采用的决定性意见。但目前有少数学术期刊终审工作形式化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终审工作有时候实质上成为了一种“形式主义”终审,终审仅把政治关,难把学术关、编辑关;或几乎没有审读稿件内容,只是草草书写简单的意见,例行签字罢了;或有些可能直接找人代劳,自己并未实际去做过这项工作;等等。这样的现象势必会对期刊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 期刊审稿问题的引发因素
2.1 专业素质的差异
学术期刊审稿人员不仅要掌握能够匹配学术期刊发展的知识结构、学科专业知识、一定的英语技能水平,同时要做到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学术素养及专业素质、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的技术、持续优化调整自身知识结构,这样一来,在审核具备学术价值但有一定缺陷或撰写不规范的论文时才能提出适宜的修改意见,或是审核不具备太高学术价值且有严重缺陷的论文时提出能够启迪作者、令人信服的退稿意见。此外,身为审稿人员,也有必要做到对编辑工作规律的通晓,且编辑业务能力较强。一旦审稿人员不具备上述专业素质或是不达标必然会大幅影响审稿质量及期刊发展。
2.2 个体责任心差异
就影响学术期刊论文审稿质量的因素而言,审稿人员责任心占比相对较高。期刊编辑需要详细了解国家有关出版的政策方针、熟练掌握编辑出版学科知识,而对于期刊审稿编辑而言,送审的学术期刊论文难免涉及较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或研究背景知识,因个人能力有限的缘故,难以做到将所有学科知识完全掌握,头脑内存储的知识数据相比电脑硬盘而言也远远不足,因此,往往有时候会草草了事,只是从表面上进行评价而已。审稿专家会因为平时的工作繁忙和各种原因,在审稿中通常只能付出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审稿时大多不会提出修改的具体意见,几乎都只出示结论;也有少数审稿专家仅对论文研究方法及结果予以关注,未对论文整体进行评价;少数专家不太熟悉论文研究领域,却没有向编辑部退回稿件,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不够细心,最终给出的审稿意见模棱两可,编辑部因此无法精准取舍稿件。
2.3 个体的心理因素
学术期刊论文审稿质量的影响因素中也包含心理学中的“马太效应”。面对高级别专家人士等论文时,审稿人员难免会有盲目认同感产生,甚至会放松审阅,仅看作者姓名、单位或简介等;评审厅级重点课题资助、省部级及国家级科研课题项目的系列论文时同样会有所放松;但却会秉承挑剔的态度审核年轻作者或不知名作者的论文,审核不认真,很少具体评价论文研究方法及总体学术价值,审稿意见过于笼统,导致编辑部很难精准判断稿件学术价值[9]。同时,审稿人固有性格及审稿时的情绪状态等个体心理因素同样会对审稿质量构成很大影响。
3 提升学术期刊审稿质量的策略
3.1 建立动态化数据库,合理筛选外审专家
学术期刊要注重审稿动态化数据库的建立,且要持续做好数据库中审稿专家信息的更新与补充工作,确保编辑在选择“小同行”专家时能更精准和适宜。编辑可通过学术会议活动接触更多专家学者,或根据现有审稿专家、投稿作者或编委的推荐接触大量审稿专家,或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中科院官网等了解杰出人才及重大项目并接触审稿专家,或检索影响力较高的学术论文,凭借参考文献接触审稿专家,由此促进审稿专家队伍的扩充与更新,并实现专家数据库的动态化管理,从而带动论文审稿质量及学术水平的提高。同时,编辑有必要及时充分了解数据库内各个专业人员研究方向,并对其最新研究方向与成果动态追踪,保障数据库内存储的专业人员信息更准确、详实。此外,合格的专家不仅要具备较强责任感及较高学术水平,且要确保审稿时间充足,故在动态化数据库的建立中也要注重筛选机制的严格制定,筛选与上述要求相符合的专业人士。在向专家发送待审阅的稿件时,编辑需对稿件细致认真地通读,以做到对稿件学术方向的精准把握,并对专家审稿工作进行评价来优化期刊同行评议运行效率[10]。不管任何时候,青年科研人员都是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能多吸纳年轻科学家对期刊的发展将会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本编辑部在原有编委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一批青年编委,并调整了编委的工作职责。如建立学科编委制,按照学科对编委进行分类,编辑在处理专业性强或是难以把握的来稿时可提交至学科编委进行筛选,并由其提供审稿意见,编辑针对意见进行相应的处理,以此来提高审稿效率和质量。
3.2 严控编辑初审环节,提高审稿质量
编辑人员在期刊论文出版流程中担任着组织、设计及协调审稿的工作,是决定初审工作效率的关键。初审阶段,要注重论文创新性及科学性的审查,剔除与本刊物组稿方向及栏目设置不符合的稿件[11];稿件如果具备较高创新性与科学性,此时需进行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查重及科技查新,剔除有学术不端行为存在的稿件,并合理调整、完善稿件图表及文字等,以促进稿件初审质量的提升及送审准确率的提高。这样有利于激发专家审稿积极性与阅读欲望,从而为审稿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审稿单作为审稿专家与编辑间的重要交流依据,在设计审稿单时要确保能对审稿专家思路加以充分引导,以确保其能更全面细致地分析论文,同时也要做到准确表达编辑部提出的审稿要求,以便专家能实现审稿学术尺度的精准把握。可以从论文的创新性如何、讨论与结果是否相适应、结论是否合理、是否有重要数据和参考文献的遗漏等方面进行审稿单的设计[3]。编辑要善于总结同行专家的审稿意见,对本刊不同学科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进行总结,并形成专业的知识清单,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会为初审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编辑一定要珍惜专家的审稿意见,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注意收集、归纳与整理,以逐步提高专业素养、自身审稿能力和审稿效率。
3.3 建立质量激励机制,调动审稿积极性
3.3.1 对审稿专家劳动成果的肯定
学术期刊编辑部负责以专家审稿情况及自身情况为根据合理进行评选标准的制定,每年度进行优秀审稿专家的评选并予以荣誉证书及相关物质方面的奖励,对其本年度作出的贡献予以肯定,并调动其审稿热情。可以说绝大部分审稿专家都具备无私奉献精神,他们以自身荣誉及学术地位来看待期刊审稿工作,获取经济报酬并非是其主要的目标。所以,有必要充分尊重、关爱审稿专家,以促进其审稿积极性和热情的提升。同时,审稿专家在稿件信息审阅中能认识诸多同行,积累有学术价值的信息及学术人脉,因此,大部分审稿专家是以学术荣誉来看待期刊审稿工作,他们在同行评审的参与过程中能指点作者并促进论文质量的提高,能收获奉献与帮助他人的乐趣[11]。针对这个问题,本编辑部根据平时审稿时效、质量、数量等评选出了一批优秀审稿人,把优秀名单印刷在某一期刊物上,并通过邮箱为优秀审稿人发放了电子证书,获得了很多审稿专家的一致认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审稿积极性。虽然这个方式简单,但却体现了一个相互肯定和信任的过程,是一个值得长期坚持的工作。
3.3.2 对编辑人员的激励
学术期刊大部分都是综合性的,涉及的学科范围很广,由于编辑人员专业性不足往往会导致整体队伍素质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对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力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编辑专业素养就成为了当务之急,而如何高效合理地对编辑人员进行激励,已有多位编辑同仁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可以从物质激励、荣誉激励、工作目标激励、培训激励、文化激励等方面开展[12-13]。为了平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需要合理地使用这些奖励方式,既不可过多,以免慢慢散失内动力,也不能太少,以免产生不了积极性。
3.4 严格遵循审稿原则,正确运用审稿技巧
审稿人理应做到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进行稿件审查,以及时提出结论性审读意见并供编辑部及主编终审使用。具体而言,需要严格遵循下述3点原则。一是坚持政治原则,学术期刊审稿中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以党和国家提出的有关期刊出版工作的政策方针为依据,切忌有政治性导向错误等情况产生。二是严格审查学术价值,审稿人需要秉承学术性与科学性的指导思想,坚持稿件内容客观准确且实事求是,确保稿件能将自然科学成就如实反映,若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则代表自然科学领域发展水平更佳,审查稿件正确性、学术性、创新性及再现性,细致查验稿件是否具备严密得体的结构。三是着重突出三大重点。首先,对研究成果创新性加以判断。论文判定及是否被录用方面,创新水平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其次,对研究技术、方法及手段创新性加以判断。自然科学领域中,倘若创新的研究技术手段缺乏,创新性成果也就难以产生,故有必要对这一点予以重视。最后,对科学继承性与创新性加以判断。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科研项目皆应继承原有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稿件中能否反映创新研究成果方面继承的贡献是继承科学性的主要表现,在检验时通常根据稿件参考文献进行。
审稿技巧的准确运用有利于审稿人工作效率的提高,且能使审稿质量大幅提升。首先,审稿人在通读稿件全文并将其中心思想把握后对作者创作意图有所了解,此时需以本期刊定位及自身对该领域的把握情况为根据分析稿件价值。通常在审查自然科学期刊来稿时,需要更多关注其学术性。其次,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过程不可缺少。自然期刊稿件中也会难免出现遣词造句或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或是结构层次混乱、句子不连贯、词不达意等情形,所以审稿人在审稿期间需要反复进行推敲,在与作者创作意图相符合的基础上确保稿件质量,尽量做到稿件文字语言准确规范。最后,做好稿件内容整体性检查。审稿人在审稿中要保证稿件体例与国家期刊编排标准规范相符合,稿件内容撰写格式、计量和单位、公式图表等内容都必须严格参照规范化与标准化要求进行。
3.5 明确终审任务职责,终审把关切实到位
一般稿件终审可以抽查审读部分内容,对于有难度的稿件应该全面审读,也可以约请其他人帮助审读。终审还要对初审、复审的审稿意见有全面、充分的了解,并且需要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意见,可以召集初审者、复审者一起商议,相互沟通,以达成一致,但最终的处理意见由终审者决定。终审者终审权衡稿件的发表价值,从政治上、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把关,并且最终决定是否录用[14]。规范管理终审工作,制定编辑部内部管理机制,做到有理有据地提供详细的终审审稿意见,打印纸质的手签意见单,或系统填写意见表,在每一篇稿件审稿流程单上亲笔签字,并由责任编辑进行检查。为了更加规范地管理终审、初审和外审流程,本编辑部针对每一篇来稿都有打印的审稿流程单,每一步审稿意见都附以签名和日期,这样不仅便于查漏补缺,还能及时掌握稿件审稿过程和提高审稿效率。
4 结 语
综上所述,期刊审稿人应当做到与时俱进,要有丰厚的学识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素养,更要秉承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敢于开拓、勇于实践,持续关注自身业务能力的增强及政治素养的提高,积极参与各种理论学习,确保自身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学术期刊发展。在审核稿件的过程中,要坚持真实可信、科学创新及客观公正的原则,恪守职业道德,大力弘扬职业精神,准确运用审稿技巧。同时,要注重审稿专家动态化数据库、学科编委制及质量激励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审稿专家与编辑的审稿积极性,全方位促进期刊稿件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