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更加温暖的民生答卷
2023-04-05本刊评论员
☉ 本刊评论员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当镜头切换到福建省福州市社会福利院时,他仔细询问福利院生活和医疗条件、疫情防控和老年人疫苗接种情况,并指出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特别要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始终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重大关切。从织密兜底保障网到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关爱“一老一小”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民利民举措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江西将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城乡社区服务有效供给,加快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广西积极实施养老服务“十百千万”暖心计划,培育10个以上老年人宜居社区、建设100个以上长者饭堂、建设1000张以上家庭养老床位、开展1万户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年伊始,各地先后召开民政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这既是立导向、划重点,为全年民政工作指向定调,更是牢记总书记谆谆教导,铆足干劲、勇担使命,鼎力扛起增进民生福祉这一重要政治责任的具体行动。
坚持人民至上。“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什么时候,广大民政工作者都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人民至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突出问题导向、回应民生关切,多做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关系到成千上万孩子的健康成长;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力度,关系到亿万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的成色;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关系到低收入群体、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可以说,民政工作体现在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等诸多方面,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必须从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高度来深化认识、抓紧抓实抓好。
坚持笃行实干。古人云:“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基层治理等民生问题,都是实打实的具体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做不得表面文章,来不得半点虚功。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只有笃行实干、狠抓落实,努力做到“不兴伪事兴务实”,才能确保任务不落空、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切实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也应看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不断提升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匹配,既积极作为,又量力而行,这才是真正对群众负责任、对工作有担当。
坚持改革创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坚持改革创新,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造独特的方法,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各地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考验。如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相对减少,如何以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最大的民生效益?我国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如何补短板强弱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如何与民政业务深度融合,提升为民服务效能?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广大民政工作者要始终保持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始终葆有善于变革、敢于创新的锐气,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新业绩。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迈向新征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民政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开拓进取、善作善成,用实干与担当描绘民生新图景,让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成色更足底色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