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发展军工文化助推企业立根塑魂
——祝贺《军工文化》杂志创刊十五周年
2023-04-05龚界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举党的旗帜,传承红色基因,把用鲜血和生命、用汗水和奋斗培育形成的军工文化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谱写国防科技工业更为璀璨的荣光,是全体军工人的历史使命,也是作为中国国防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刊——《军工文化》杂志的责任担当。
深化理论武装,让军工文化入脑入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先进文化的重要保障。要把这一根本要求贯穿到军工文化建设各方面,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论述作为发展之基、履责之本、成事之要,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以思想的力量激扬奋进的力量,以理论的主动把握历史的主动。组织实施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从供给侧优化内容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军工特色主题展馆和教学站点,持续推动学习贯彻直达基层、入脑入心,常态化长效化锤炼信仰信念的钢筋铁骨。
融入工程实践,让军工文化凝魂聚气。“兴装精装、强军报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早已成为军工文化体系的精神标识和价值内核。要坚持一切围绕中心、一切服务中心、一切保障中心,积极推动把军工文化建设融入技术攻关、管理优化、能力提升等各个环节,广泛开展形势任务宣传教育,组织承诺宣誓等文化实践活动,有重点地推进以创新文化、质量文化、廉洁文化、合规文化、安全文化、保密文化等为代表的专项文化建设,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保驾护航。在重大工程实践、重大任务实战中深入挖掘和丰富发展航天精神、三线精神等军工精神时代内涵,赓续拓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推动忠诚精神、自主精神、创新精神、斗争精神、科学精神、协同精神等人民军工优良传统和优秀品格薪火相传,为加快国防和武器装备现代化、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注重以人文本,让军工文化润物无声。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要坚持增强精神力量和满足文化需求相统一,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积极推进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加快完善精准服务、供需对路的保障体系,全力以赴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发扬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和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精心制作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军工发展新成效的精品力作,做好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和荣誉表彰,热情传播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英雄之美,为国防科技工作者精神补钙、士气加钢、思想淬火,确保“铸剑”队伍永远忠诚、始终纯洁、绝对可靠。
坚持守正创新,让军工文化永葆生机活力。繁荣发展军工文化,是一项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必须紧跟时代脉搏、紧扣发展实际,以全新的理念、丰富的资源、健全的机制去推动和实现。面对世界格局加速演变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对军工文化建设带来的冲击挑战和发展机遇,要以高度的文化自立自信,兼容并包,择善而从,取长补短,凝练新质,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焦保护、传承、创新、传播,全力做好军工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分级保护和合理利用,构筑赓续红色血脉的军工高地。围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军工产业链“链长”,积极推动军工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文化融合再造,强化对科技创新、主业拓展、强链补链的服务、孵化和辐射功能,加快推动产业、资源、机构、人员、管理等一体化运作,引领保障中心工作高质量完成、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高效率运转。
塑造良好形象,让军工文化奏响时代强音。军工文化是军工企业最根本、最持久、最难复制模仿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公众、面向国际、面向未来,抓住重大主题、重大工程、重大活动契机,协同主流媒体形成声势,持续提升军工文化的传播力、辐射力。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建立健全媒体融合工作机制,以微视频、微电影、H5、动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升级军工文化网络传播话语体系。深刻把握“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和讲好军工故事、传播军工声音的辩证统一,把该保的保住,把该说的说好,推动军工文化“软实力”和国防科技工业“硬实力”“比翼齐飞”。规范军工企业视觉识别体系,完善品牌推广宣传策略。高质量做好大型国际展会、国际组织活动、国家创新机制下重点活动的组织参与和宣传报道工作,全面展现国防科技工业共商共享、合作共赢理念,展示“放飞神剑,收获和平”的社会责任履行成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