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痴”趣话

2023-04-05

新传奇 2023年7期
关键词:书痴王世贞爱书

俗话说:盛世兴藏。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藏书家,其中有些是“重量级”的,他们藏书成癖,以至于留下了许多藏书如命、爱书如金的佳话。这些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世人:书,永远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弃官守书宋人王廉清的父亲王性之酷爱藏书,史书记载他家中“藏书数百箧,无所不备”。王性之去世后,秦桧的儿子秦熺看上了王家的藏书,便仗势给会稽郡太守写信,让他出面把王家藏书夺过来,并且许诺:只要王家交书,即可让王廉清做官。王廉清也是一个爱书之人,面对“藏书”与“官位”的权衡,他的选择是:“愿守此书以死,不愿官也!”他宁愿陪着这些父辈的藏书老死田园,也不肯以书换官也!爱书铁骨,凛然生敬!

敬书若神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不仅藏书,还视书为神。他看书时,不仅要净手、沐浴,而且还把案几擦得干干净净;书读完后,还要规规矩矩地放在原来的位置。晚年时,他曾多次教导子孙:商者谋财,智者藏书。时至今日,这番话依然有其现实教育意义。

四顾皆书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是一位藏书家。史载,陆游从蜀地离任时,竟将全部家产变卖而购买了书籍。陆游的藏书究竟有多少自己也说不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于是,他干脆把书房命名为“书巢”,还特地为“书巢”写了一副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为书易庄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藏书甚富”,自称平生所购《周易》《礼经》《毛诗》《左传》《史记》《三国志》《唐书》之类,过3000 余卷,均为宋本精椠。史载,王世贞酷爱宋刻旧版,某书商欲出售宋版《两汉书》。王世贞往购,书商趁机抬价,王世贞囊中羞涩,竟然以一座庄园换了《两汉书》!“得一奇书而失一庄”的美谈流传不衰。

爱书辞官明代藏书家胡震亨家中藏书逾万卷,人称“博物君子”。胡震亨在固城任教谕时,朝廷擢升他为德州知州。可他为了守着一室的藏书,居然托病不出,而且还在朝廷的任命书上题了两句诗:“自爱小窗吟好句,不随五马渡江来”!

典衣购书明代学者胡应麟视书如妻,每每遇到好书,便倾囊而购。遇到手头不宽裕时,他竟然卖掉妻子的首饰、典掉自己的衣服而去换书。史载,十余年间,胡应麟典尽家产,共得书42380 卷,就藏书而言可谓富甲一方。

撇火救书明代浙江藏书家王文禄爱书简直到“忘生”的程度,他把自己多年收藏来的书都置放在一座楼内。一年冬天,书楼不慎失火,家人急忙把王文禄拉出火海,又急忙去抢家财。王文禄见状大呼:“请只救书,其他不管!”活脱一副“要书不要命”的书癖模样,实在是令人敬佩!

书有所托在很多人看来,藏书家都吝书如命,事实上也不尽然。明代江苏有一位藏书家名叫杨循吉,他一生藏书10万余卷。进入暮年时,他将自己多年珍藏的书籍分散给爱书的好友。他认为,书犹女儿,必须嫁个好婆家,“朋友有读者,悉当相奉捐。胜付不肖子,持去将鬻钱”。

父子赛书明代藏书家徐与参、徐介寿父子都视书如命,家中藏书达5 万卷。父子俩平时经常分头外出购书,到年底时摆开家庭擂台:看谁藏的书多。每当父子俩赛书时,十里八村的人们都去观看,犹如庙会一般,热闹非凡。

借书不孝清代藏书家唐尧臣藏书万卷,他担心日后自己的藏书外流,便刻了一方“借书不孝”的印,盖在家里的藏书上,以此告诫后人:藏书不可轻易外流。其爱书之癖一时传为美谈。

先朝有诏清代藏书家瞿绍基藏书10 万多册,其中多数是古籍。喜好古籍的光绪皇帝曾多次派人到瞿家借书。光绪帝还曾以三品官、白银30 万两为条件,欲交换瞿家一部古籍。瞿绍基不舍,便以“先朝有诏,不便出兑”为由,让光绪帝吃了闭门羹。

猜你喜欢

书痴王世贞爱书
王世贞与李攀龙的文学交游
挑拔平硬,方劲古拙—从王世贞管窥明代隶书的审美观念
书痴范用
“爱书”、“读书”和“懂得书”*
——“学习型家庭”、“书香校园”与图书馆阅读推广
梁元帝:“爱书”焚书的千古罪人
梁元帝:“爱书”焚书的千古罪人
梁元帝:“爱书”焚书的千古罪人
舒班长是个“书痴”
恨屋不及乌
孙卫国《王世贞史学研究·王世贞著作目录表》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