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至县盛池镇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探析

2023-04-05周仁才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总产量乳油大豆

周仁才

(四川省乐至县盛池镇人民政府,四川 乐至 641501)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是大豆原产地,90%以上的大豆品种源于我国。同时,玉米和大豆都是我国人民重要的基本食物,存在着分布广、种植面积大等特点。但是,传统玉米和大豆种植技术难以满足现阶段我国人民日常粮食需求,需运用先进技术,促进产量提高。

1 基本情况

四川省乐至县盛池镇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沱、涪二江分水岭上,幅员面积46.942km2,耕地面积18.26km2。常年粮油生产面积44.33km2,总产量1.72×104t。其中水稻面积5.46km2,总产量0.41×104t。玉米面积14.93km2,总产量0.87×104t。小麦面积0.86km2,总产量0.03×104t。大豆面积6.86km2,总产量0.14×104t。其它粮食作物面积6.73km2,总产量0.27×104t。油料作物面积9.46km2,总产量0.21×104t,属典型农业镇。

2 玉米和大豆生产的重要性

“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写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栽培历史悠久,在古代被称之为菽,主产区位于我国东北。同时,大豆涉及蛋白质食物原料与油料2个方面的属性,在我国食品及食品加工行业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近年来产量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大豆产量达1960.18×104t,较2019年增加了151×104t,同比增长8.35%。2021年中国大豆消耗量达11293.7×104t,其中2021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640×104t,占比14.5%;2021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为9653.70×104t,占比85.5%。乐至县盛池镇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5.35×104t,较上年增0.08×104t,增0.52%。总产量1.75×104t,较上年增0.17%,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5.33km2,占全年粮食总面积的43%,总产量0.89×104t,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51%。大豆种植面积4.84×103hm2,占全年粮食总面积的20%,总产量0.15万t,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8.6%。

3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概述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表现为科学控制两者之间的距离,采取间隔种植的方式。对玉米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在玉米间隙种植大豆,以此构建起镶嵌结构的种植模式,并通过现代化机械技术,适当的开展机械化作业。运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过程中,需先种植玉米,因为栽植空间与成熟时各株间光照程度等,均会对玉米和大豆产量造成影响。同时,本技术主要运用宽窄行田间布置的方式,以此形成带状机构,此种植方式符合现代化机械耕种需求,可让耕作时间大幅缩短,促进农产品种植效益的提高。

在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形势下,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逐渐升高。作为我国基本食物来源,玉米与大豆在我国各个地区均有种植,但传统种植方式效率不高,且种植密度低,未实现对土地的高效利用。所以,实际种植时,需根据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科学栽培,进而让玉米大豆产量得到有效提升。就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而言,涉及单行玉米大豆带状种植以及双行宽窄玉米大豆种植,通常情感下主要运用两行大豆与两行玉米宽窄交错的带状符合种植,确保各行的行宽距处在1.6m,以此让双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实际运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过程中,需重视玉米播种日期,选种则秉承择优的原则,保证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众所周知,大豆受自身特性影响,需要一定的积温,对此可选择与积温对应的早熟品种。为达到该目的,选择大豆品种时成熟期需要晚于玉米。因为,大豆成熟期比玉米晚,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玉米的积温作用,让大豆更好的吸收养分,健康生长,并提高大豆苗的耐阴性,从而使得玉米与大豆双增产。

4 技术应用

4.1 技术规格

玉米中后期对大豆光照阴蔽因素,带状套作按照2行玉米带与3行大豆带套作种植,采用2.4m开厢,窄行为玉米带,带宽0.4m,宽行为大豆带,带宽0.8m(大豆行距0.4m),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0.6m。玉米、大豆采用点播,玉米窝距0.28m、窝播2粒,密度4000株/667m2左右,玉米播深4~5cm。大豆窝距25cm,窝播3粒,密度8500株/667m2左右,大豆播深3~4cm。带状间作即2行玉米4行大豆,玉米带宽0.4m,大豆带宽0.9~1m(带内种4行,行距0.3~0.35m),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0.7cm。

4.2 品种选择

大豆品种选用耐密耐荫、抗倒伏的高产品种,可选择用“南夏豆25”“贡秋豆5号”“贡选1号”等。玉米品种选用株型紧凑或半紧凑型、耐密抗倒、株高适中、适宜机械化收割的高产品种,可选用“仲玉3号”等。

4.3 技术要点

4.3.1 大田准备 深耕整细玉米带,可在冬前或播前进行,深耕深度一般在20~25cm为宜,旋耕机旋耕深度为10~12cm,大豆带抢墒板茬(或灭茬)免耕播种[1]。前茬为小麦,如留茬高度超过15cm,在大豆播种前灭茬,前茬为油菜、马铃薯、蔬菜等作物,只需将秸秆、杂草等清除,无须进行动土作业。

4.3.2 种子处理 大豆播种前选择大豆专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如6.25%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精歌),或利用根瘤菌接种、采用育秧伴侣拌种等。

4.3.3 适时播种 春玉米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大豆6月上中旬播种,夏玉米5月中下旬播种、大豆6上中旬播种(个别早熟品种可选择在5月中下旬与玉米同播),播种深度4~5cm。

4.3.4 杂草防除 少量杂草采用人工进行除草,杂草较多时采用芽前封闭与苗后定向除草相结合的方法,芽前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100mL/667m2,如阔叶草较多可混加草胺磷(80~120g/6672)进行除草。苗后定向除草2次(玉米4叶期与拔节期),玉米用4%烟嘧磺隆悬浮剂75~100mL/667m2+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100~150mL/6672。大豆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80~100g/667m2或10%精喹禾灵乳油+25%氟磺胺草醚(20mL+20g型)1套/667m2。带状间作苗期施药时用物理隔帘将玉米、大豆分隔开防止药物漂移,或采用GY3WP-600分带高架喷杆喷雾机实施喷雾。

4.3.5 科学施肥 春玉米施肥标准,播种时施35~40kg/667m2玉米专用复合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复合肥25~30kg/667m2,夏玉米播种时施用高氮缓控释肥50~60kg/667m2,大豆播种时施用低氮缓控释肥15~20kg/667m2,可在大豆带内行间开沟施肥。

4.3.6 控旺防倒 玉米7~10片展叶时对容易出现倒伏情况的地区,以及大豆遮荫严重的田块喷施健壮素、玉喜(胺鲜·乙烯利)等控制株高。带状间作自播种后40~50d、带状套作自大豆苗期开始,大豆受玉米遮荫影响逐步显现,容易导致大豆节间过度伸长,株高增加,茎秆强度降低,严重时主茎出现藤蔓化,加重后期倒伏风险,百粒重降低[2]。大豆在分枝期、初花期2个时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g/667m2(苗期剂量20g/m2),对水40~50kg喷施茎叶实施控旺,针对套作大豆苗期荫蔽较重地块可在3个三小叶期喷施1次,剂量为20g/667m2。

4.3.7 机械收获 收获成熟期的玉米与大豆过程中,由于机械收获在乐至县盛池镇还未大面积推广,因此可采取人工收获与机械收获配合的方式。针对机械收获而言,大豆需采取宽度小于2m的机械予以收获,玉米则可以采取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针对玉米和大豆混合青贮,需要在大豆鼓粒和玉米乳熟末期,运用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机进行收获。针对鲜食玉米与大豆,需运用使用相应收获机具,先收鲜食玉米,后收鲜食大豆米,收获后秸秆作青贮或粉碎全量还田[3]。

5 防治措施

5.1 大豆病虫害防治

5.1.1 豆秆黑潜蝇 一是农业防治。大豆收获后,需要对地上的茎、叶、叶柄等进行清除,作为燃料烧毁,若条件允许,可开展沤制亦或是高温发酵处理。将豆茬深翻入土,减少越冬虫蛹基数,并采取提早播种、适时间苗等相关策略。二是药剂防治。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在成虫盛发期至幼虫蛀食之前,可用下列药剂:50%辛硫磷乳油50mL/667m2,对水30kg喷雾。大豆进入盛花期后,当平均每株存在1头幼虫时,可用下列药剂:2.5%溴氰菊酯乳油,30mL/667m2,对水30kg喷雾,间隔7~10d再防治1次,连喷2次,效果更佳。

5.1.2 豆荚螟 一是合理轮作。防止对豆科植物进行连作,可运用大豆和水稻,亦或玉米和大豆间作的方法,降低豆荚螟的损害。二是生物防治。在产卵始盛期释放赤眼蜂,可有效防治豆荚螟。在老熟幼虫入土之前,与田间湿度升高之后,需运用白僵菌粉剂,以此让化蛹幼虫数量得到降低。三是药剂防治:8月上中旬大豆现蕾开始每7~10d施药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药剂:15%高氯·毒死蜱乳油140mL/667m2或20%高氯·马拉乳油(农惠)150mL/667m2。1.8%阿维菌素1500倍液。

5.2 玉米病虫害防治

5.2.1 玉米螟 玉米螟虫俗称“苞谷虫”“钻心虫”,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初孵幼虫先集中在心叶为害,穗期发生的幼虫为害果穗,破坏嫩粒,引起果穗霉烂。5月上旬开始出现,5月下旬至6月上旬(玉米喇叭口期)为重点防治时期。防治方法:20%高氯·马拉硫磷(农惠)100mL/667m2或90%杀虫单粉剂45g/667m2或1.8%阿维菌素40mL/667m2,对水30kg喷施。

5.2.2 玉米大(小)斑病 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一般造成减产15%~20%,减产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无收。防治方法: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667m2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g/667m2,对水30~50kg喷施。

5.2.3 玉米纹枯病 俗称“花脚杆病”“烂杆病”,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叶片,引起下部叶鞘干枯、叶片枯萎,严重者果穗腐烂,造成较大损失,重病田可减产20%以上,6月上中旬发生。防治方法:2.5%枯芽菌·井冈霉素(纹曲宁)水剂300mL/667m2或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爱可)20mL/667m2或2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40~60g/667m2,对水30kg喷施于穂位及其以下部位。

6 技术推广

6.1 加强宣传力度

现阶段,我国农业正在向着科技化的方向进行发展,通过先进技术运用,可促进农作物产量以及品质的提高,满足人们的需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属于一种新兴种植技术,可以在一块田地中同时种植两种不同的作物,发挥出两者的优势,实现增产目标。运用此方式,能够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促进产量的提高[4]。所以,农产品宣传部门需要重视技术的宣传,让人们能够了解该种植技术具备的优势,并掌握运用。另外,结合不同地区的土壤以及气候情况,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需加强针对性,让农民能够获取到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种植热情。

6.2 设立试验田

为了能够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做好宣传工作时加强农民在运用该技术时的安全意识。对此,有关部门可聘请专家下乡指导,到地理田间为农民讲解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原理,并强调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让广大农民熟知这项新兴的技术。同时,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创新,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新模式,比如在某地区设置试验田,通过对照组的方式,即传统技术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同时种植,以此形成对比[5]。然后,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管理,待顺利收获后对比2种种植方式玉米和大豆的产量,进而展现出该技术的优势,让广大农民打心底里信服,从而使得该技术得到推广与应用。

7 结语

综上所述,乐至县盛池镇通过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运用,使得2种作物产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本技术能够让2种作物实现互补,同时间隔种植能够提高土壤中包含的养分,与生成需求相符,这样能够在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促进产量的提高,实现双赢。在具体运用过程中,需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种植,促进玉米和大豆产量的提高,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

猜你喜欢

总产量乳油大豆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11月化肥总产量继续下降
我国70年来粮食总产量增长4.8倍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2015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509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