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措施

2023-04-05陈金

北方牧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猪瘟非洲生猪

陈金

(沂水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沂水 276400)

非洲猪瘟是一种传染性强、发病迅速的烈性传染病,健康猪只主要通过接触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动物及其产品,被污染的饲料、垫料等感染此病。发病时病情发展较为急烈,易群体性感染发病且致死率高,给生猪养殖带来严重损失。因此非洲猪瘟病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应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加强日常消毒和管理工作,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保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1 流行特点

在非洲猪瘟病防治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的方式开展防治工作。在易感染时节,对易感染群体进行有针对性地防控,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阻断疾病的发生与传播。但在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还有部分采用传统饲养管理模式的小规模养殖户,其卫生防疫条件无法达到非洲猪瘟病的防控标准,在疫病防控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不够合理,一旦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必然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应加强对非洲猪瘟病的调查和研究,对疑似病例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非洲猪瘟病传播方式很多,可以通过被污染的用具、饲料、垫料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感染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传播,饲养员、兽医工作人员、生猪贩运人员、饲料销售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衣服、用具都可能被非洲猪瘟病毒污染。在猪群的运输过程中,也可能会造成生猪运输车辆中携带非洲猪瘟病毒,从而导致疫病在不同猪只群体之间的感染流行。非洲猪瘟病毒还可以通过一些吸血昆虫传播,比如钝缘软蜱,昆虫叮咬传播也是本病非常重要的传播渠道,通过叮咬患病猪只携带病毒,并通过血液传播给其他健康生猪。在猪场中,一些猪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但不会立即发病不易被发现,且各年龄的猪只对此病毒均易感,极易造成病毒在群体中迅速蔓延,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使得整个猪群感染。个别抵抗力较强的生猪在感染此病后症状较轻,逐渐转变成为慢性病,一般不会死亡,但可长期排毒且生产能力下降。

2 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后,潜伏期比较短,一般感染后24 小时内就会出现症状,潜伏期最长5~7 天。临床中根据猪群年龄的不同及病毒不同毒株毒力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三种。毒力较高的毒株感染后会在短期出现症状,从而产生急性发病。在生猪养殖场中,急性病例较多,一些急性病例甚至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就会突然死亡,发病生猪体温会升高到40℃,食欲下降、萎靡不振,并在皮肤表面出现充血现象。在感染非洲猪瘟后,患病生猪白细胞数量会逐渐下降,出现呼吸急促、食欲下降、运动困难、腹泻等症状,排泄物中出现血液,眼角以及鼻腔中会分泌大量稀薄液体。在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后,可以发现多数病猪脾脏组织出现梗死性病变。综合临床症状与剖检情况,如果猪群进行了猪瘟免疫接种,而脾脏组织出现病变,则说明猪群疑似感染非洲猪瘟病毒。

3 非洲猪瘟防控关键措施

3.1 仔细核对,加强疫情检查

巡查人员需要对辖区散养户进行排查,对是否存在非洲猪瘟疫情进行判断,对每个生猪都需要进行仔细检查核对,安排专门人员定期检查,并对生猪数量、饲养情况等进行摸排,向村民普及非洲猪瘟病症及相关知识,避免其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3.2 严格监督,排查猪肉摊点

为了有效地防制非洲猪瘟,对生猪产品流通环节加强检查,需要从销售摊点进行排查,对猪肉销售摊点是否有营业执照进行检查,明确售卖猪肉来源,提醒猪肉商贩不得私屠乱宰,严禁从高风险地区引入猪肉及其副产品,应销售从正规途径引入的合格猪肉产品。各个猪肉及相关副产品专卖店与猪肉零售摊点要积极配合非洲猪瘟的防制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配合检查,做好管理,发现疫情应积极应对,按照程序逐级做好上报工作和处理工作。要根据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明确各自的责任,在疫情出现时做到各自其中,不慌乱,迅速行动,及时做好患病生猪的扑杀、消毒及无害化处理工作,做好疫区的封锁,对死亡病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蔓延,及时扑灭疫情。

3.3 科学管理,做好消毒工作

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过程中,应做好清洗消毒工作。首先,要对运输车辆、用具进行消毒。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的特点以及流性情况,使用二氯、三氯消毒剂,对不同的环境开展科学全面的消毒灭源工作,对病毒的传播进行阻断和控制。其次,在消毒前,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一,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做好防护工作,根据养殖条件和养殖环境,在消毒工作中应配备好护目镜、专业防护服、消毒头套、橡胶靴等防护用品。还需要准备好专业的消毒工具,如消毒灯、消毒火焰、高压喷雾枪等。第二,消毒前,需要对养殖场所中的剩余饲料、粪便、杂物进行清理,对养殖环境和饲养设备进行清洗,并按照使用说明书,配置适宜浓度的消毒液。第三,在消毒过程中,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消毒措施。一是对养殖环境,采用火焰消毒、喷雾消毒以及熏蒸消毒的方式,确保消毒彻底,不留死角。二是对淘汰的垫料以及粪便等,采用喷雾消毒、集中堆积发酵等消毒方式,防止出现火灾。三是对管理用房、办公室、人员活动场所应采取严格消毒措施,采用低刺激性消毒剂,定期进行消毒。四是加强对人员的消毒管理,饲养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应通过进场前沐浴、消毒的方式,隔离一周以上时间方可进入养殖场,饲养人员轮换要与生猪进出场时间批次相匹配,防止人员出入导致疫病在不同饲养批次的猪群中发生。五是对生猪出栏后的圈舍要进行全面消毒,连续每天消毒3 次,连续1 周,空栏1 周后方可引入新一批次生猪。

3.4 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工作

村干部、网格员及基层兽医站巡查人员,应主动到村入户为养殖户做好宣传工作,发放消毒药剂。让养殖人员可以明确非洲猪瘟病的临床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情况、防控知识等,做好科学的防范,切勿造成恐慌。要告诉养殖户消毒药剂的使用方法,指导其在养殖工作中做好消毒防疫工作。另外,还可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村广播站等进行宣传,利用微信、智慧畜牧业务支撑系统、农技推广平台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提升养殖、屠宰、销售等重点环节工作人员的非洲猪瘟防控意识,及时做好消毒和防范,配合好工作。应发动群众参与到非洲猪瘟病的防控工作中,组织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站工作人员及村级动物防疫员到养殖户、猪肉市场进行全面排查,准确地掌握辖区内生猪养殖情况,了解非洲猪瘟防疫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切实加强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做好动物免疫,采取分类指导、逐级培训、分层施教的宣传措施,开展非洲猪瘟病防控知识培训活动,提升养猪户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3.5 严格值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在疫情风险提高时,应在进入养殖小区或养殖密集区的道路上设置非洲猪瘟防控检查点,以社区为单位成立专门的防控工作小组,由村干部、网格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担任成员,24 小时值班,实行早晚班轮岗制度,做好巡查、防范、记录工作,避免外来生猪流入。及时掌握生猪防疫的情况,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动态管理,保证信息通常,遇到紧急问题可以及时沟通,并上报到上级部门,灵活处理、积极应对、果断处理,不留死角。在春季非洲猪瘟高发季节,应重点做好防疫工作,推动区域养殖业的发展。在区域还应组织兽医人员、防疫人员共同配合防疫工作,加强生猪的免疫工作,提升免疫效率。

3.6 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

首先,把握好时间节点,按照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要求,在春季和秋季做好重点的防疫工作,对每家每户进行排查,不放过一户一人一畜,做到全面覆盖。其次,政府部门应做好支持工作,保证非洲猪瘟疫苗的经费,按照农业农村部的要求领取发放疫苗,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最后,在防疫工作中,先打疫苗,在对漏掉的部分进行补充。各乡镇人民政府应组织领导制定详细可行的方案,在防疫免疫工作中做好指导,落实“先打后补”政策落实。

4 结束语

总之,非洲猪瘟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容易造成大规模的动物感染,从而对养殖户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在生猪养殖工作中应积极推广科学的防疫措施,掌握非洲猪瘟的特点和症状,有效鉴别是否患病,做好人员、猪舍等消毒工作,严格落实好防控要求,完善防控方案,在容易出现非洲猪瘟的季节做好重点防控,及时切断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染渠道,减少养殖场户的损失,保证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猪瘟非洲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非洲鼓,打起来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