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综合育人的劳动教育新样态
2023-04-05庄芸
庄 芸
劳动教育在学生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双减”背景下,我们需要形成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在劳动实践育人、劳动课程育人中实现综合育人。
一、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从国家政策层面看,劳动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着眼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加强劳动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且强调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
从“双减”背景看,劳动教育是强化学科实践、推动综合育人的重要力量。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作为五育并举之一的劳动教育,在形塑学生优良品德、增强学生实践智慧、强健学生身体素质、培育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课后服务中,我们强调劳动是获得真知识、活智慧的实践起点,通过体验性、项目化、协同式的劳动课程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智慧,获得解决真实而复杂的生活问题的能力。
从南京市秦淮区的改革目标看,劳动教育是推动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实现“美好教育”蓝图的重要抓手。“美好教育”就是让学生获得创造更高质量、更具活力、更加幸福的生活的能力,而劳动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必备“营养”,是立体的教科书、思考的实验室、生活的实习场。秦淮区强调“在劳力上劳心”,让学生在劳动教育情境中灵活迁移学习的思维方法与生活的实践经验,从而获得劳动创造带来的自我价值感与社会贡献度,获得知行合一、手脑并用、具身实践的成长快乐。
二、严格履行劳动教育的学校主体责任
1.整体设计横向联结、纵向贯通的劳动课程体系
一是深耕《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的内容。以统编教材为抓手,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方面进行主题式教学。二是跨界联结学科学习内容。在各学科中寻找与劳动教育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将学科思维与方法迁移运用到劳动实践中,实现全学科渗透。三是扎根真实生活实践。让学生积累不同成长阶段的劳动关键经验,促进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迈向更广阔的生活场景,获得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力量。
2.因地制宜开发互动体验、内外联动的劳动实践基地
一是做好校内“大文章”,将整所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实习场、体验馆、实验田。根据劳动课程实施的需要,进行专用劳动教室建设与原有功能室的升级改造。二是用好高校“大平台”,开放职业院校的实训场、实验室、职业体验中心等,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与发展规划。三是依托校外“大天地”,积极开拓学校周边地区“十分钟劳动圈”课程资源空间,协调社会机构开放空间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场所。
3.多元创生知行合一、探索创造的劳动学习方式
一是精神接力。通过劳模事迹宣讲、能工巧匠进校园、职业达人故事展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价值、传承劳模精神。二是具身感知。通过班队会主题活动、班级学校劳动岗、社会公益志愿服务体验等,帮助学生形成劳动技能与品质。三是创造展示。通过“劳动教育周”“收获节”等主题活动,整体展示学校劳动成果。
4.动态生成内外兼修、跨界融合的劳动师资队伍
一是定向培养。区内各中小学校配备了1名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全区配备了1 名劳动教育教研员,进行系统课程培训。二是全员参与。盘活校内资源,发挥其他学科教师的劳动兴趣和技能特长进行跑班教学。三是柔性引智。加强与职校、社会机构的合作联动,邀请非遗传人、工匠大师、行业能手等担任劳动教育指导师。
三、充分释放劳动教育的社会支持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社会要发挥支持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会治理。秦淮区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充分释放学校的主导作用,强化共青团、少先队等的助推作用,实现家校社协同推进。
1.资源整合
一是社会资源整合。秦淮区统筹发挥属地社会资源的作用,建立协同开放机制,巩固联建共育机制,为学校就近开展各类校外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提供校外阵地保障。与区共青团、少工委通力合作,协调相关部门,打造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群,建立社区劳动实践活动圈,各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队会、新媒体平台等大力宣传劳动精神、展示劳动成果、营造劳动文化氛围。二是课程资源整合。包括各种电影视频课程、主题探索课程、参观体验课程等。2022 年,全区组织少先队员观看全国少工委“红领巾爱学习”网上劳动教育主题队课,有超3 万名少先队员完成打卡并获得专属红领巾奖章。三是平台资源整合。利用“秦淮教育发布”“青春秦淮”等微信公众号以及各学校网站等平台,先后发布了“勤俭节约不浪费,热爱劳动多实践”“争当文明小先锋”等活动倡议书,在全区营造了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
2.专业联合
一是研究力量联合。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聚焦“三农”,依托南京市十月军校、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基地,开展学习农业科技、了解农村建设、体验农民生活等课程研究。二是文化力量联合。与少工委联合开展了“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的主题红领巾寻访活动。如南京市中山小学学生寻访了众多劳动模范、行业精英,学习了他们的精神品质,坚定了今后加强劳动锻炼、提升劳动能力、培养劳动意识的决心。三是家教力量联合。南京市考棚小学设计了《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手册》,让劳动教育走进家庭,学生在体验操作中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理解劳动的价值。
3.活动融合
一是师资培养活动融合。2022 年10 月11日,在由秦淮区教育局、团区委、区少工委联合举办的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中,劳动教育作为微队课比赛项目的主题之一。此外,秦淮区还组织部分学校录制了劳动教育主题队课视频并选送优秀作品参加评比。二是学生实践活动融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由共青团南京市委、市网信办组织的“一杯姜茶,温暖南京”元旦公益活动,引导学生为城市的环卫工人送上新春祝福,同时体验工人清扫城市的不容易,进而学会尊重、爱戴劳动者。三是学校社团活动融合。全区共有超150 个劳动类的红领巾社团和校内实践基地,如南京市夫子庙小学的“天空农场”、南京市石鼓路小学的“无喧苑”、南京市中山小学的“物联网种植园”等。2022 年上半年,在团省委组织开展的“我是美丽江苏小主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作为全市的社团代表,南京市凤游寺小学的“昆虫物语”红领巾社团参与了江苏省第八次少代会的社团展示环节并获得好评。南京市中山小学少先队员通过劳动实践培育的“孙文莲”也在省少代会社团展示“红领巾农场”板块中大放异彩。
指向综合育人的劳动教育,不仅丰富了学校劳动教育的资源平台,也扩大了劳动教育的活动半径,收获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当然,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现实挑战与发展瓶颈,表现为高素质的劳动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专用教室、实践基地、体验平台有限,柔性引入非遗专家、行业能手等机制支持不够,丰富多元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缺乏,家长劳动教育意识和能力不足,全社会支持以形成劳动教育共同体保障机制有待形成等。为此,我们期待在加强课程建设、激活科研机制的同时,能够通过社会各界的力量积极开拓周边地区“十五分钟劳动圈”的课程资源空间,协调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对校开放以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协力行业协会等邀请劳动模范、工匠大师等担任劳动教育指导师等。
未来,秦淮区将在“办更有情怀的美好教育,创更高质量的教育强区”的愿景召唤下,强化综合育人意识,深化劳动教育改革,推进劳动课程建设,让学生在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中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