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教育中的同伴教育研究

2023-04-05李建成

江苏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同伴学校教育

李建成

同伴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产生,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同伴教育的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同伴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也是当下学校教育的一种新型样态。学校应积极挖掘同伴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为同伴教育创设相应的环境,有效构建推进同伴教育实施的路径。

一、学校开展同伴教育的意义

一是社会发展的呼唤。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知识发展呈几何级增长,信息知识的传播仅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充分实现;现在是合作的时代,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都要和谐共处,人们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在是网络时代,人际交往不再受时空限制,线上互动使教育随时随地发生;现在也是不确定的时代,未来社会变幻莫测,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快速发展的社会,呼唤我们的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实施同伴教育。

二是教育改革的企盼。知识共享的可能性是无限的,教育需要每个人都参与实施,让其在社会每个地方都可以开展,并以未来所必需的知识为教育内容,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应该说,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需要教师打破课堂、学校的边界,以同伴教育的方式推进完成。

三是学校教育的需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明确指出:“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与路径,推进工程与技术实施。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教育教学应与社会、世界连接,加强信息技术运用,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生活经验、科学技术,创造美好未来。

四是生命成长的渴望。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的生命成长。人的生命成长依赖高质量的社会交往,交际能力需要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培养;人的生命成长需要情感关怀,情感关怀需要他人给予慰藉;人的生命成长需要实现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表现为向他人和社会发展提供自己的智慧。

二、学校开展同伴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一)概念界定

同伴教育指相互认同的社会关系主体,通过各种渠道分享信息、知识经验与观点,相互传递思想、情感和态度,一起探寻并解决某些社会生活问题或共同围绕某些项目开展研究,促进彼此形成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断提高彼此的思想道德意识和科学文化素养,进而让生命获得充分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学校开展的同伴教育是基于学校教育的需要,由学校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引导他们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其他人员之间架构互动学习桥梁的一种教育样态。

(二)基本特征

1.同伴关系组建自主

不论年龄,也不论认知水平差异,只要是相互认同的人都可以结为同伴,即学生与学生同伴、教师与学生同伴、家长与学生同伴,甚至社会成员与学生都可以成为同伴。这样组建同伴关系有利于将社会成员引进校园,也促进学生走向社会。

2.主客角色可变

同伴教育有利于打破仅以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状态,教育者可从同伴群体中选择“骨干分子”,即将“实施客体”作为“实施主体”;在实施过程中,还可根据教育需要随时变换教育角色——让同伴群体中有经验的人变成教育者,原来的教育者变成“实施客体”;也可引进同伴群体外的优秀人才,使其成为“实施主体”。总之,主体和客体角色可根据需要灵活变换。

3.教育内容多元

教学内容不再仅是书本知识,还包括社会信息、生活经验、科技知识、思想道德、情感态度等。同伴之间可交流对某部电影或电视节目的认识、对某本书或某句话的理解,也可探究某个习题的解答、某个项目的实施或对某个社会问题的看法等。

4.实施方式灵活

同伴教育有利于打破传统的讲授式的学习组织方式,同伴可在线下一起学习、讨论、实践;可使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教与学。同伴教育既可开展集体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发组织、自由组合开展个性化学习。

三、学校开展同伴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打造同伴教育环境

1.构建同伴教育物理环境

其一,建构合作学习的教室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下的教室和学科功能室更多是从教的角度建构的,活动空间有限,并不利于同伴教育的有效开展。从实施同伴教育需要的角度看,教室环境要符合四个方面要求。一是走廊空间要宽阔。目前,多数教室前的走廊较窄,只够两个人并排行走,学生无法在走廊进行学习交流;未来新建教室应将走廊建宽,便于学生课后在走廊开展学习交流。二是室内活动要方便。从“空间多功能化”角度对传统教室进行改造,便于阅读、书写、展示等活动的一体化开展;未来,教室活动空间要宽大,根据学习需要建立功能区,使学生既可自主学习,又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可展示学习。三是“双网”信号要畅通。按照“学习空间人人通”的要求,教室每一个角落应实现有线、无线“双网”全覆盖,随时随处与世界“接通”。四是教学设备要齐全。教室配备师生教学互动的多媒体一体机,要有自动跟拍系统、BYOD 移动学习终端、常用的实验和学习工具,以及每生一台平板电脑学习机等。

其二,营造交流学习的室外环境。校园的道路旁、绿化区、运动场、宿舍及餐厅这些教室以外的非直接教学区域,既是学生认识自然和感受生活的较佳场所,也是其交流互动的较好地点,应将这些场所营造成同伴教育的佳境。一方面,充分发挥这些区域的原有功能,让其本来意义得以更好实现;另一方面,在这些区域中加强同伴之间教与学互动场景的建设,同时创造开展线上学习的条件,确保校园每个角落都可开展同伴教育。

其三,创设未来学习中心。未来教育要求打破“班级授课制”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兴趣相投的人跨年段、跨班级自主组织学习单位开展学习实践。这样的学习模式需要有一种“新型教室”——未来学习中心。未来学习中心将以同伴教育为核心、个性化发展为基本方向,以混合式学习与合作式学习为主要模式,形成一个学习生态链,构建学习共同体,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学校可根据未来学习需要,将图书馆、实验室、劳技室等场所建设成未来学习中心,并体现“四性”:开放性——全天候为师生、家长和参与同伴教育的社会人员开放;自主性——提供自由组织、自主活动的平台;便捷性——学习资源提取方便,获得帮助便捷;综合性——提供开展阅读交流、学习沙龙、科学实验、创客展示等活动的资源与环境。

2.构建同伴教育虚拟环境

其一,创造虚拟学习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未来的教育将呈现“世界皆课堂”的样态,学生对足不出户并可感知世界的需求不断增强。学校无线网络要纳入有线网络建设,“双网”全覆盖,实现万兆进校园、千兆进教室、百兆上桌面,在校园每一处都可以自由、便捷地链接世界。

其二,搭建虚拟学习平台。“双减”背景下,节假日的学习和交流往往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同伴教育的核心环节包括自主学习、同伴分享、互动评价,学校可据此开发“云学习平台”,通过“云学习平台”实现教师的线上教学与管理活动,实现学生的线上学习活动。学校应围绕学生对“云端”学习机的功能需求,将学习过程“云端化”;同时,围绕教师“云端”导学机的功能需求,将导学过程“云端化”。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平台的功能,学校可根据以数字为核心的同伴教育需要,与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建构区域互联网平台。这个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应以数据整合与深度挖掘、信息化促进教育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创新,以及无边界教育的系统框架作为理念进行整体架构,让区域内的每个人都可利用该平台进行存储、提取知识并交流互动。

其三,使用虚拟学习工具。学校应从人的学习交流需要出发,引导同伴使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信工具,随时随地学习交流;合理利用存储工具,从人的学习交流需要出发,引导同伴使用网盘精灵、云盘等云存储和分享工具,随时随地收集、提取和处理信息;使用学科工具,从人的学科学习交流需要出发,引导同伴正确使用电子资源包、相关学科小工具,进行学科学习和交流互动;使用测评工具,从人的学习交流需要和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测评需要出发,引导同伴运用某一教学测评管理系统、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随时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修正及改进。

(二)设计同伴教育路径

1.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同伴教育

其一,基于自主学习的同伴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同伴教育的基础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高水平的认知往往产生于教学起始阶段所进行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同伴教育,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共构学习目标,即每个同伴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运用”阅读学习资源,共构学习目标;然后,引导他们围绕目标自主实践,解决问题;最后,引导他们围绕学习目标分步进行交流学习。

其二,基于合作学习的同伴教育。合作学习是同伴教育的一种样态,但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对教育影响有一定的差异。合作学习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共同学习某一教学内容,而是分组、分人架构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成效。同伴教育将在“展示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成效”“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其三,基于走班学习的同伴教育。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应让每个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学习情况共研学习目标,交流学习内容。学生在定向学习、展示学习、评价学习时进行互教互学,同伴教育的效用在互教互学过程中得到发挥。

2.在项目活动中实施同伴教育

其一,根据问题解决需要建立项目。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解决许多问题,一些人对某一问题产生兴趣,便会围绕这一问题建立项目小组。同伴在这样的项目小组中,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对小组人员进行分工,并让每个人按照分工自主活动。之后,再根据问题解决的情况,让每个人进行汇报。同伴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汇报的过程,可视为同伴教育。

其二,根据创新发展需要建立项目。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对一些项目进行创新,某些兴趣相投的人对某一项目的创新产生兴趣,便会围绕这一项目的创新需要建立项目小组。同伴在项目创新实践活动中,便会根据项目完成的需要对小组人员进行分工,并让每个人按照分工自主实践。之后,再根据项目实施的顺序,让每个人进行汇报。同伴参与项目实施的过程及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汇报的过程,可视为同伴教育。

3.在业余生活中实施同伴教育

一是启迪智慧。当下,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会通过网络或面对面的方式向别人请教,群体中的同伴通常能够积极主动启迪智慧,共同解决难题。

二是分享“阳光”。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情感困惑时,会直接或间接向好朋友倾诉,好朋友认真倾听,并积极主动给予疏导,为他们指点迷津,拨云见日。

三是建构共享学习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是最好的同伴,家庭环境直接影响成员之间的交流。学校应指导每个家庭建构平等共享的学习和交流环境,让每个成员在家庭生活中都能共享经验,实现成长。一方面,家庭成员之间应架构大家认同的做事方式,且按照“约定”做事;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之间应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形成互尊、互爱、互学的良好氛围。

(三)探究同伴教育方式

1.共学:同伴学习方式

同伴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育目标。其一,一起训练。同伴之间确定某一学习内容、明确某一目标后,大家围绕这一任务按照适合的方式一起进行训练。其二,一起讨论。同伴之间需要深入了解某一话题或解决某一问题时,大家围绕这一话题或问题一起展开讨论。其三,一起实践。同伴之间需要探究某一问题或研究某一项目时,大家围绕这一项目一起开展实践。

2.同教:同伴教育方式

从客观上来说,同伴教育可看作同伴之间的“互教”,即同伴面对面直接向其他人阐述自己的认识、观点、做法,或者借助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与移动终端参与学习过程。其一,共同探讨事情因果。学生可以向同伴阐述自己对事情的理解以及这种认识的“结果”,也可请同伴讲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认识的“原因”。其二,共同展示学习策略。在给同伴解答某一问题过程中,学生可以向同伴介绍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学习策略,也可以请同伴介绍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学习策略。其三,共同经历实施过程。关于项目研究的同伴教育便是让同伴一起经历项目的实施过程,在研究某一项目时,所有同伴一起参与项目的选择、内容的分工、方法的设计、实践的过程、成果的交流、问题的修正。

(四)开展同伴教育评价

1.对同伴教育实施成效的评价

同伴教育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一是看每一个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同伴之间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大家可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对问题解决的成效进行评价,考查某一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某一项目是否已经完成。二是看每一个同伴是否获得成长。同伴之间的问题解决后,大家可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对同伴发展的情况进行评价,探讨每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否形成、每一个人主动发展的素养是否提升。

2.对学校实施同伴教育的评价

一定程度上,同伴教育的有效实施,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一,学校实施的同伴教育情况。评价学校同伴教育的情况,要看该校建构的同伴教育实施情况——学校建立了多少同伴教育群体?师生和家长参与了多少同伴教育群体?师生和家长在同伴教育群体中主体角色占比是多少?师生和家长在同伴教育群体中获得发展的情况如何?其二,学校引领的非正式群体的同伴教育实施情况。评价学校同伴教育的情况,要看师生和家长自由建构的同伴教育实施情况——师生和家长参与多少非正式群体的同伴教育?师生和家长在非正式群体的同伴教育中的赋能情况如何?师生和家长在非正式群体的同伴教育中获得的发展情况如何?

应该说,如果一所学校能够有效地实施同伴教育,那么将有利于这所学校高品质发展。

猜你喜欢

同伴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寻找失散的同伴
学校推介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