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圈养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方法
2023-04-05陈雪梅
陈雪梅
( 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四川 都江堰 611830 )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世界野生动物濒危物种,在我国的动物分类学中地位十分特殊,科研价值极高。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熊猫中心)人工饲养大熊猫的经验丰富,通过构建科学管理体系,可使大熊猫的正常生长得到充分保障,促进大熊猫繁殖。此外,中心还开展野外引种、放归等工作,大大提升了大熊猫的现存数量[1]。随着现代圈养大熊猫的饲养条件的逐渐改善、提升,大熊猫的寿命越来越长[2]。因此,依据圈养老年大熊猫的生理特质,针对性地研究圈养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方法[3],对保持圈养大熊猫种群福利及维持种群整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截至2021 年底,熊猫中心的圈养大熊猫数量已达350余只,占全球圈养大熊猫总数50%以上,其中老年大熊猫达37只,且数量仍在逐年增加[5]。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熊猫中心在圈养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环境、饲料与个性化饲喂方法、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及相关研究进展,为圈养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1 饲养环境
随着年龄增大,大熊猫的活动量会逐渐减少,需要的饲养面积较小,但对于饲养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地为圈养的大熊猫提供模拟野生大熊猫的生活环境,使饲养环境更加丰富也更加安全[6]。大熊猫圈舍由室内和室外组成,对于室内环境条件,每只老年大熊猫需要室内面积约为40~60 m2,室内应配有供大熊猫休息的睡床、饮水池和地秤;室外活动场一般面积以200~300 m2为宜[7],并且要求地势平坦,除少量投食区外,其他区域均覆以草坪,配置栖架、饮水池,种植高大的乔木,增设环境富集用品,增加生活乐趣[8]。
2 饲料配制与个性化饲喂方法
2.1 老年大熊猫饲料配制
随着大熊猫年龄增长,其牙齿以及其他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老年大熊猫的取食行为稳定性不足,取食模式也可能出现变化,表现为对竹子(尤其是竹秆)的咀嚼和消化能力降低,故老年大熊猫的饲料组成以粗、精饲料和果蔬合理搭配为主,即粗饲料以竹叶、竹笋为主,精饲料以配合饲料(成分:玉米、大豆、大米、鸡蛋、食用油、钙、盐等)为主,果蔬类则以苹果和胡萝卜为主[9]。
2.2 个性化饲喂方法
个性化饲喂方法即以每只老年大熊猫的个体状况、咀嚼能力、食欲状态、消化能力为根据,针对性地制定饲养方案,进而使大熊猫的主动采食量以及消化吸收率大大提升[10]。老年大熊猫不喜运动,对于能量的需求较低,若大熊猫过多进食精饲料会导致肥胖症[11];若每日摄取的粗纤维较少,则容易出现排黏情况。因此,正常老年个体采取“先粗后精、少量多餐”的饲喂原则[12]。
对于咀嚼能力降低者(牙齿磨损严重或脱落),可以手工将竹叶修剪成不足2 cm的碎叶,之后加入每餐所需的精饲料以及水果蔬菜等,将其放入盆中饲喂,便于大熊猫食用,每日800~1 600 g 不等[13]。对于消化能力降低者,除提供碎竹叶外,还可采用流质配合饲料代替常用配合饲料,并添加易吸收的营养素,确保每日摄入量足够以及营养均衡[14]。对于食欲不振的老年大熊猫,可在粗粮米糊的基础上加入口感好的米糊,或将米糊涂在苹果和胡萝糊上以促进食欲[15]。此外,夏季时可合理增添防暑食物,若大熊猫存在腹水情况,可以在饲料中加入红豆汤[16]。
罗亚等[17]研究结果显示,从门水平上来看,大熊猫的年龄越大,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越高,而厚壁菌门的丰度随着年龄升高而降低;从属水平上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淀粉酶、纤维素酶的活性在成年大熊猫的肠道中最高,淀粉酶活性在老年大熊猫的肠道中最低,纤维素酶活性在亚成年大熊猫肠道中最低;蛋白酶在亚成年大熊猫肠道中最高,在老年大熊猫肠道中最低。此外,大熊猫的年龄不同,其肠道微生物菌群的表现特点也各不相同,肠道优势菌的相对丰度和消化酶等环境因子具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可通过添加益生菌等形式调节老年大熊猫肠道健康。
3 日常管理
对大熊猫的行为发育、饲养管理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来源(圈养或野生)、断奶方式、圈舍条件、社群交流、营养、管理方式以及其他因素[18],故饲养员需要据此制定个性化饲养管理方案。
3.1 饲养观察
饲养员每天早晨应先大体观察老年大熊猫情况,包括精神状态、剩余食物、大便情况、排黏情况以及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异常等,并做好记录[19]。
3.2 防寒、防暑
随着身体各器官功能下降,老年大熊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逐渐降低,多怕热畏寒。夏季高温时,可使用空调、冰块等降温方式,将舍内温度控制在25 ℃以内,并保持舍内空气通畅等,避免中暑等情况发生[20];冬季室外环境温度低下时,可使用空调、烤火器等调整舍内温度在18~25 ℃、相对湿度在70%左右,并保持地面干燥、勤换气;冬季室外温度相对较高时,可人为引导大熊猫到运动场地晒太阳,既能够提升取暖量,又能够通过紫外线对体表杀菌消毒,帮助大熊猫吸收钙元素,进而提升其体质,增强抗病能力[21]。
3.3 适当运动
老年大熊猫不喜运动,食欲不振,对于玩耍比较冷淡,一般会通过嗅、闻的形式对周围事物进行判断[22]。饲养员可通过食物的气味设计环境丰容项目,进而对大熊猫的兽舍进行改造(如用打孔竹筒、麻袋等藏匿小块食物,分散不定点投喂以及变换木桩、石凳位置等),定期清洁兽舍,适当提升每天运动量,保证大熊猫血液循环顺畅,进而提高大熊猫的采食量[23]。
3.4 行为训练
行为训练的目的是实现人类和动物沟通,使动物形成自主学习以及展示自然行为的意识[24]。通过开展行为训练便于工作人员对老年大熊猫进行血压、体温测量及采血等医学检查,同时可明显减轻圈养环境和医学检查对大熊猫造成的空间和环境压力,使其行为和心理保持正常、健康。行为训练前,需要评估大熊猫个体功能,主要包括大熊猫的身体健康情况、每日的饮食量等。对个体进行训练计划制定期间,还需要合理选择训练工具以及训练场地,了解大熊猫的个体功能评估结果,据此对训练计划以及训练目标进行调整[25]。熊猫中心工作人员饲喂大熊猫时,可通过抚摸安抚老年大熊猫情绪,避免大熊猫对周围的陌生环境产生应激反应。还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医疗行为的培训,从而帮助大熊猫展开日常体检以及各种护理管理工作。
3.5 定期检查
老年大熊猫身体各部分功能逐渐衰退,各种基础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升,对大熊猫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干扰。因此,需要饲养员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延缓或防止疾病发生,除了做好兽舍环境卫生、消毒、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定期驱虫等防疫措施以外,定期进行眼睛、口腔检查,查看眼球、口腔有无异物及牙周情况,定期对大熊猫的血液、尿液、粪便等进行检验,监测血压等;必要时麻醉后进行全面检查,掌握每只老年大熊猫的健康状况,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尽量延长老年大熊猫的寿命。
3.6 避免应激
圈养大熊猫的性格特点是胆小、喜静,周围产生噪声导致饲养环境发生改变,会给大熊猫带来应激反应,使大熊猫出现烦躁、拒食情况[26]。因此,圈养老年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应选择远离噪声场所,馆舍相对独立。若大熊猫产生应激反应,饲养员应及时对其展开干预,帮助大熊猫尽快适应当下状态,避免大熊猫受到应激反应的过度刺激,产生不良情况。
热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处于对其生理不利的高温环境中所产生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的总称[27]。人工驯养的动物对环境的变化比野生动物敏感,而大熊猫皮肤较厚,被毛较密,皮下脂肪多,且随着老年圈养大熊猫的年龄增长,抵抗力下降,对温度反应更加敏感,尤其是酷暑季节容易产生热应激。因此,夏季应当采取相关措施,有效调节室内温度,减少老年大熊猫的热应激反应[28]。
4 个性化饲喂以及管理方法的效果
彭文培等[29]研究选择“庆庆”“冰冰”“小平平”等3只大熊猫展开研究,其中“庆庆”年龄35岁,有消化道功能紊乱史、老年性白内障;“冰冰”年龄33岁,有血钙偏低、呼吸道感染史;“小平平”年龄32岁,有白内障、高血压、肠炎、睾丸肿大及尿血以及肝肾功能下降疾病史。研究保留原有饲养环境,采用改变饲喂食物、保持日常保健频次、加强防寒防暑、适当增加运动量的饲养方案,结果显示,“小平平”在调整饲养管理方案前后的体重差异十分明显,“冰冰”的体重明显提升,但“庆庆”的体重变化不明显。由此可知,调整饲喂管理方法可以改善老年大熊猫的体重。
邓林华等[9]研究同样表明,因老年大熊猫的繁殖行为和饲养管理条件具有很大关联,故经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后,22 岁的大熊猫“妃妃”和23 岁的大熊猫“海子”在2017年顺利产仔,其中“海子”创下了圈养大熊产仔年龄最大的世界纪录。由此可见,在圈养条件下,老年大熊猫的取食行为和人为因素具有密切关系,只要使老年大熊猫的正常行为得以表达,即可提升其生活质量。
5 结论
圈养老年大熊猫时,需保证大熊猫具备健康的体质、充足的活力、旺盛的摄食能力;而主要饲养措施包括精心管理以及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高质量的饲料并采用合理的喂养方式等。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丰富大熊猫的生活环境、食物等,根据营养需求调整老年大熊猫饲料配方,改善饲喂方式,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和降低圈养老年大熊猫的应激反应,可有效提升圈养老年大熊猫的饲养质量,明显提升其活动量、每日摄入营养量以及排黏周期,还可以使老年大熊猫的机体抵抗能力大幅提升,对于大熊猫健康情况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今后还需要加强对老年大熊猫营养需求指标、生理指标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大熊猫的整体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