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浅析

2023-04-05杨友良

花卉 2023年4期
关键词:营林规划设计营造

杨友良

(师宗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师宗 655700)

0 引言

当前我国造林工作进展非常迅速,众多造林工程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扶贫攻坚等工作都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但是,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限制了营林工作在森林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的作用发挥[1]。

1 造林规划设计浅析

1.1 造林规划设计概述

造林规划设计是营造林工作的基础环节,只有做好造林规划设计工作,才能有效保证营造林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才能保证后续的营造林工作的树种的存活率和保存率,有效地提高在生态修复和营林生产中发挥预期的效果[2]。

造林规划设计要做好造林规模的设计,造林的规模决定了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建设作用范围,同时与造林成本密切相关。一般来讲,规划的造林范围与地理条件等方面有直接关系,在初始造林范围确定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造林规模。

要确定造林布局情况,在实际的营林生产中,需要注意树种的搭配,不同树种的搭配布局,对于后期营林生产的物种多样性、种苗成活率、林业生产效率和产能都有巨大的关系、此外,营造林的布局,对于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也有一定的帮助[3]。

树种的选择是营林生产的关键之一,需要在造林规划设计阶段,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林业生产需求等选择合适的树种,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树种的不同种源情况下,生长情况差异很大,因此,在选择树种的时候,也要选择合适的种源,否则可能会导致造林失败或森林退化的情况发生。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造林技术,以便提高造林的存活率和产量。一般来讲,造林技术的选择树种、树种布局结构、当地的地理条件、营林生产需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4]。

最后,营造林的规划设计工作应该就营林生产进行规划,保证生产与造林分阶段进行,以确保营林生产的可持续性,维持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

1.2 造林规划设计原则

1.2.1 科学性原则

首先是造林规划设计应该具备科学性,即应该保证造林规划设计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并具有可操作性和预见性,应该从布局、树种、生产方式、造林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科学规划,考虑问题要全面,避免规划设计与实际出现冲突[5]。

1.2.2 控制成本原则

造林工作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在进行造林规划设计时,一方面要保证设计方案的生态建设价值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成本投入问题,避免投入过大,导致地方财政压力负担沉重,影响后续的管理和维护投入。

1.2.3 简便性原则

造林规划设计还应该遵循简便性的原则。这是因为,造林规划设计方案的实施,牵涉到众多部门和众多的工作人员,考虑到部门组成和复杂性以及工作的交叉性,如果造林规划设计方案太过复杂,就会增加实际交流沟通的成本,增加交流沟通难度以及出错的概率,导致造林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因各部门沟通协作出现问题而导致成活率下降等问题发生,影响造林预期的实现。此外,由于实际参与造林的工作人员,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如果方案太过复杂可能会影响工作人员的理解,导致实际施工和操作与规划设计产生偏差[6]。

1.2.4 信息安全原则

在进行造林规划设计时,还应该遵循信息安全性原则。即对造林规划设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妥善的整理和保管。这样一方面是避免各种信息的泄露造成麻烦;另一方面,也是为营林生产工作后期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一定的便利,提升营造林工作的整体效果。

1.3 造林规划设计的注意事项

1.3.1 应避免对当地生态链的破坏

在进行树种的选择时,有可能某些树种的生态价值很高,对于当地的地理条件适应性也比较好,但是本身的存在,可能对当地的生态链造成影响。尤其是外来物种更应该注意,要做好检疫工作,避免树种携带外来生物。部分外来生物在当地没有天敌,繁衍迅猛,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冲击,这样造林工作的生态修复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7]。

1.3.2 不断验证和修改方案

在实际的工作中,可能会发现在规划设计阶段考虑不周全的情况,也可能有一些没有预料的突发情况,导致规划设计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此时应该对设计方案重新评估,并不断完善修正规划设计方案,保证造林效果。

2 常见造林技术浅析

2.1 分殖造林技术

分殖造林技术是现阶段较为常用的一种造林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外来树种成活率低的问题,即利用当地现有树种的根或者枝进行新树种的繁育工作,补充当地森林生态的树种密度,这样做能够使新树种更好的继承母株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力,提高存活率,降低造林的成本[8]。

2.2 播种造林技术

播种造林技术即直接播撒树种种子进行造林,这种造林技术需要加强后续的抚育管理工作来确保成活率,消耗的成本相对较高。不过针对一些地区生态破坏较为严重,造林规划区域面积较大,当地现有树种较少的情况,分殖造林技术难以应用的,多使用播种造林技术。

2.3 植苗造林技术

先在制定的育苗场地将目标树种培育成树苗后,直接在目标林区进行树苗的栽植。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适应力较强的树种,如果树种适应力差,移栽过程中可能造成大量的幼苗死亡或者生长受到影响,导致栽种后成活率低的问题,影响造林效果[9]。

2.4 病虫害防治技术

造林后一旦发生病虫害,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就可能导致林业生产产量和质量的大幅下降。如果病虫害严重,还可能直接导致造林失败、林木退化等问题,后果十分严重。

病虫害防治技术,一方面,要做好事前控制,在造林过程中,使用针对性的农药,并合理使用生物防治技术,避免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控工作,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病虫害造成的影响扩大。就当前的技术水平而言,采取遥感技术,已经完全能够实现对大空间尺度的森林生态环境中病虫害的监控,对于特定的病虫害,监控准确率超过70%,能够有效地解放人力,并且提升病虫害监控的效率和准确率。

3 生态修复中造林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相关技术应用差,成活率低

营造林工作需要在事前进行详尽的规划设计,在造林工作中,从整地、移栽、追肥、病虫害防治、后期管理等工作来看,对于人工林的长势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实际在进行营造林工作时,可能会忽视一些必要的工作。例如整地,很多营造林工程都忽视整地工作的重要性,不整地或者整地不彻底,这对于后期树苗移栽的工作效率和成活率都会产生影响。而不同树苗进行移栽的时间,追肥时机、病虫害防治方式都有一定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相关工作人员没有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营造林技术,导致了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升高,树苗成活率低,营造林技术大打折扣。

3.2 营造林缺少清晰的规划和科学的设计

营造林作为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人工营造林工程,国家的推动力度非常大,随着多年的发展,我国当前的人工营造林面积已经超6933 万hm2,位列世界第一位。其中包括闻名遐迩的三北防护林、塞罕坝人工林、红山公园等。但是由于上级政治要求比较低,下级执行时,只重视数量而非质量,往往在进行营造林规划设计阶段,缺少基础勘探,盲目种植桉树、泓森槐、马尾松等树种。这类树种虽然抗性好、易存活,但是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水文地质条件,而且人工营造林的根本目的虽然是进行生态修复,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也会带来一部分经济产出。营造林的区域、树种规划设计不合理,导致树木成活率低、营造林经济性差,不符合营造林工作预期。

3.3 后期管控缺失或者管控效果差

营造林工作选择的树种移栽环境往往相对比较恶劣,期望依靠营造林工作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因此,树苗的成活难度实际上要比正常的林区造林工作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营造林工作实际上符合“三分造,七分管”的定律。如果造林结束后,没有进行充分的管控,那么树苗成活率非常低,导致了营造林工作年年种却不成规模,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10]。

除此之外,目前营造林工作的资金投入也存在“一锤子买卖”。在初期营造林阶段投入巨大,后期管理阶段相对投入十分有限,这导致了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设施都难以满足营造林实际要求,进而影响了人工林的成活以及生态修复作用的发挥。

4 生态修复中造林工作效果的发挥

4.1 强化相关技术的使用

营造林过程中各种种植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树苗的成活率,进而提升营造林在生态修复中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少单位或个人对相关技术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树木种植过程中的技术推广工作,将适宜的技术及时的应用到营造林工作当中,提升营造林的生态效能。对于营造林过程中的一些必备的工序和步骤,一些单位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和工期,会选择性的忽视,这导致了树苗的成活率难以保证,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营造林过程中的监督和审查工作,对于必要工序的遗漏,应及时纠正,保证营造林效果。

4.2 提高营造林事前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科学性

想要提升营造林的水平和效果,前期的规划工作基本上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规划设计阶段,实际上就是营造林施工的蓝本,决定了营造林的区域、间隔、树种等重要基础问题。想要提升营造林设计规划的科学性,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应该充分对当地的情况进行调查,这可以了解当地的水文地质和气候情况,便于合理的规划树种的选择范围;另一方面,要结合市场需求,想要改变营造林工作的现状,应该尝试对人工林的林业生产工作进行规划,结合当地市场的需求,提升人工林的产出或者景观价值,进而提升经济效益,降低财政压力,一举多得。

4.3 加强后续管理和抚育工作

后续管理工作是营造林技术真正在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否则营造林将变成面子工程,只会造成财政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加强后续管理,首先应该增加资金方面的投入,只有资金充足,才能在技术、设备和人力方面保证营造林管理工作的可靠执行。尤其是人工林病虫害监控和森林防火工作,这两项一旦爆发,对于人工林将会带来灭顶之灾。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遥感等),实现对人工林的监控工作,对于特殊季节,应该加派人手进行巡检,保证人工林中树苗的健康茁壮成长,进而在生态保护修复中发挥应用的作用。

5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当前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未来营造林工作将会作为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营造林工作发挥出预期的效果,进而提升生态修复水平,推进我国生态建设工作的进展,就要不断提升对造林规划设计的重视度,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同时不断加强造林技术,保证造林的成活率和产量,兼顾生态修复和经济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贡献应有的能效。

猜你喜欢

营林规划设计营造
规划设计作品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营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营林防火是森林防火的基本对策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