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采访能力的挑战
2023-04-05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靳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靳乐
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记者具有“无冕之王”的称号,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承担着“把关人”的作用,是社会的警戒哨和瞭望塔,社会影响力大,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媒体的优势丧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新闻记者也因此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地位也因此被削弱。新媒体网状的、发散的、“所有对所有”的传播方式,完全“颠覆”了传统媒体以往的信息优势、资源优势、渠道优势,使得新闻记者“把关人”的角色定位被泛化、消融,把关权力被去中心化,特权优势受到严重冲击。
新闻采访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电视新闻播报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新闻记者作为采访工作的主导人,担负着新闻信息搜集的重要任务。进入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21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与不断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在过去的传统媒体时代,大众获取新闻信息主要依赖于电视、广播以及报纸杂志等。如今,新媒体时代信息获取途径的不断拓宽以及新闻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无疑加大了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的难度,给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由此,笔者将目光着眼于这个问题上,通过对最近几年与新媒体环境相关的记者报道的正、反案例的分析、目前新媒体时代记者采访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以及笔者自身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理解,力求为当下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及启示。
1.对新闻时效性和真实性的挑战
1943年陆定一将新闻定义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近发生”告诉我们新闻贵在“新”,即新闻的时效性。一直以来,新闻时效性都是新闻报道的一项重要的要求。而“事实”则着重强调了新闻的真实性。
传统时代的新闻记者通常需要前往新闻现场、寻找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并收集新闻素材,采访结束后还需要进行整理、写作、校对、排版、编辑等很多程序后新闻报道才能够最终得以发表,是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够完成的。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手机、电脑都成为了信息的载体。不到几秒钟,新闻事件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大范围的传播。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记者提供了新型的采访方式,也为记者的新闻采访时效性提供了相关的技术保障。
如今,新闻时效性与真实性已经向记者的工作发起了挑战。他们对速度的争夺永无止境,似乎已将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排在了速度之后。2021年6月,一则关于“幼儿园弟弟故意藏姐姐准考证,差点误其高考”的新闻登上热搜第一,引发网友热议。大量网友攻击弟弟,甚至将话题引向了“重男轻女”等性别问题。然而,当日下午,当事人姐姐接受了观察者网独家采访并对此事做出了回应以及澄清。她解释道是因为自己忘带身份证,弟弟帮忙找到后因为着急上学才想到将身份证藏在草丛里,并不存在网上发表的弟弟因为贪玩所以故意将姐姐的准考证藏到草丛里,否认网传“弟弟故意藏证件”一说。发布该新闻的记者以及编辑仅仅凭借网络上的只言片语,在没有向当事人进行求证前,为了博眼球、引流量、抢速度,不负责任、不计后果地将错误的内容发布在网上。
这样的虚假新闻数量不在少数,在新媒体时代,记者一味追求争分夺秒、看重新闻的时效性,很容易走入极端,甚至把流言蜚语、道听途说当作事实,导致新闻不真实、不准确。正如BBC的新闻规范中所说,“正确比速度更重要”。当下新闻记者需要做到时效性与真实性的辩证统一。在面对新闻采访工作时也是如此,要在保证对于报道的新闻事件负有准确表达责任的同时,提高效率,力求一手资料。同时,了解收集资料、采访内容的真实性,切忌理所应当地根据不完整的事实描述证明记者本身的主观臆想,最终导致以偏概全、歪曲事实的虚假新闻产生。最终,在经过核查后第一时间内将新闻报道准确地发出,达到新闻采访时效性与真实性的高度统一。
2.对新闻采集的挑战
如今,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使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因为网络环境自由度高且网络监管制度仍不完善,导致假新闻层出不穷,新闻失真的状况频频发生。
由于采编审核流程的缺失或不严的失误,才给了谣言可乘之机。同时,也正是因为没有遵循全面、正确、平衡的专业要求甚至是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源的、虚构的“新闻”充斥在网络环境中,给新闻及记者留下了难题,使得采集信息的难度大幅度提升。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需要耗费新闻记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从“铺天盖地”的信息中获取真实、有价值的内容。否则,若新闻记者采用了不切实际、凭空捏造的信息并把它报道出去,使虚假新闻横行,将大大危害媒体环境,扰乱媒介市场,使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降低。
3.对专业素养的挑战
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新闻记者面对的采访环境和采访对象都发生了转变,工作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传统记者的采访方式主要分为现场采访以及电话采访。如今的新闻记者除了上述两种采访方式以外还有网上聊天式访问、电子邮件等采访形式。除了采访、写作、拍照、摄像等传统媒体时代记者就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以外,随着新采访工具和采访方式的融入,当今的记者还要求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学习短视频、航拍、可视化、VR、AI、大数据等应用技巧,掌握编辑、现场播报、直播等能力。
在传统媒体时代,很多媒体是拥有独家专访特权的,而在新媒体时代,不仅媒体拥有采访权,自媒体、普通民众也可以进行采访,并可以将文字或视频内容传入互联网站。当下“人人都是记者”“公民记者”等新局面的出现,使大众和新闻记者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同时,相较于主流媒体,自媒体受到的限制更少,内容也更轻松有趣,因而受到了很多受众的喜欢。如何从一众内容中脱颖而出,也是记者专业素养受到的挑战之一。
网络上自由的环境和爆炸式的信息数量增长导致着虚假新闻的出现,让记者难以分辨信息的真假,使得新闻记者信息获取的难度增加。而新闻记者有必要给大众提供全面、权威真实的新闻,不能片面地进行报道,在之前的新闻行业中,出现过不实报道引起的群体事件,最后闹得无法收场。避免不实报道要求新闻记者具备对于信息的分辨能力,做好新闻的筛选工作正是当前新闻记者需要加强的。
同时,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把机器人记者从构想变为现实。人工智能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记者的工作效率。它能够充当创新孵化器作用,让基于大数据的挖掘、采写更加简单、顺畅。人工智能还研发出了虚拟主播、一键剪辑、一键纠错等功能,使得部分采访工作已经被人工智能取代,这在便利了新闻记者工作、减少工作量的同时无疑向他们发出了挑战,对他们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新文字处理及数据获取确实可以被机器取代,但新闻记者作为有思想、有灵魂的写作人应该去驾驭机器,创造出更有深度、更有温度、更有专业水准的新闻作品。
4.对采访观念和思维模式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正广泛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新媒体正在逐渐代替传统媒体成为社会的主流媒体,但是大部分记者仍然摆脱不了传统媒体运作的思维方式,保持着传统的新闻采访观念,对于新媒体时代的新事物、新技术、新需求不能好好理解和把握。传统的采访形式比较落后,主要关注点在采访文字或画面的捕捉上,要求记者拍摄出高质量的新闻画面、精简出高质量的文字,以此来辅助记者进行新闻报道。但如今新媒体时代发展,对新闻记者的要求不再仅仅只是关注采访的画面,更要捕捉现场采访的声音等素材,最终达到媒介融合的效果,并运用新媒体手段提高新闻的质量。
同时,部分电视台、记者对新媒体的重视度不够,没有正确地认识到传统采访观念与形式的落后性,一味地使用固有的思维模式、采访形式、流程和套路,使得最终的新闻质量不尽如人意。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人人都能成为话题的制造者,大量高质量、博人眼球的自媒体、新闻内容层出不穷,如若记者仍然墨守成规按照固有观念进行新闻传播,可能会让受众感觉形式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大众的兴趣,只会与新闻受众背道而驰,使新闻的关注度与影响力大大降低。
新媒体时代下记者必须要摆脱思维定式的牵制,打破传统的思维观念和因循守旧的信息收集模式,只有勇于涉足于未知角度、未知领域,勇于否定传统现象和结论,以多角度对事件进行分析,才能够真正符合新媒体时代对记者的需求。由此可见,新闻记者应该抓住当前新媒体时代的机遇,敢于面对挑战,与时俱进、敢想敢做,最终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采访,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则只会被时代淘汰与遗忘。
5.结论
在新媒体时代,全新的媒介传播格局为新闻记者出了一道难题。随着科学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抢占了传统媒体的市场,广大受众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闻报道主体的记者在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中身兼重任,他们的政治修养、道德修养以及业务修养都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受到了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在第十七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闻记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也说道:“要做一名出色的新闻记者,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立场还有职业操守”。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记者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形势,积极探索创新新路径,加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创新采访形式,提高产出作品的质量,生产出受众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新闻内容,摒弃虚假的、没有依据的新闻信息。与此同时,把控正确的舆论导向,向受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保证不犯政治性错误,最终完成正确、准确、有深度的采访,方能开辟出一条在新媒体时代生存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