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3-04-05陈艳芬姜晶
陈艳芬,姜晶
(1.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陕西 榆林 719000;2.榆林市榆阳区园艺技术推广站,陕西 榆林 719000)
农产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随着人们对蔬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蔬菜种植技术也进行了变革,大棚种植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在人工创建的塑料大棚中完成蔬菜种植工作,能够有效解决以往蔬菜种植受季节影响的问题,从而能够在各个季节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蔬菜。但是需要重视大棚蔬菜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影响蔬菜种植产量,因此需要科学地应用有关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1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1.1 蔬菜品种选择
在大棚中进行蔬菜种植,首要的环节就是科学地选择蔬菜品种,大棚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加之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可以有效提高蔬菜质量与产量。利用大棚种植蔬菜的目的是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所以要对市场上蔬菜的售卖收益进行一定的调查,根据实际的种植需求,确保所选择的蔬菜品种适宜当地的种植条件,能够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收益,并且要考虑到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的病虫害影响,对近几年发生过的病虫害进行调查,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蔬菜品种,为后期的蔬菜生长带来保证。避免在蔬菜生长过程中使用过量农药,大棚种植蔬菜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能够有效减少温度的影响,为蔬菜生长提供恒温条件,从而延长种植时间,促使土地资源利用率得到提升,获得更高的收益。
1.2 种植时间选择
许多蔬菜品种更适宜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一般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0℃。尽管利用大棚能够为蔬菜种植提供较为适宜的温度,但是如果天气过于极端,用于维持种植温度的支出可能大于种植蔬菜的收益,所以要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前提下,降低大棚蔬菜种植的成本。因此在种植之前需要先将大棚封闭10天,这样才能够保证大棚内部的温度保持恒定,并且选择晴天进行种植或者移栽,因为晴天大棚内部温度更高,可以更好地保证新根的生长[1]。
1.3 种植地选择及处理
利用大棚实施蔬菜种植作业,能够以更加稳定的环境促进蔬菜健康生长,但是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土壤肥力对蔬菜产量以及质量产生的影响。只有优质的土壤才能满足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保证蔬菜的正常发育。所以要对土地环境作出调查,选择合适的大棚蔬菜种植地点,根据大棚建设的需求,需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区,并且在建设大棚之前要对土壤的营养状态进行调查,确保满足蔬菜生长的营养需求。可以通过整地改造土地的种植环境,通过施加底肥提高土地肥力,底肥可使用有机肥。当确定大棚的具体建设位置之后,要求蔬菜种植户能够根据当地的土质情况,选择更为合理的方式完成大棚结构的搭建,保证大棚内部形成良好的通风效果的同时,也需要满足蔬菜生长所需的必要光照条件。
1.4 栽培技术要点
蔬菜栽培技术则是在大棚种植中满足蔬菜前期生长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蔬菜品种丰富多样,要求充分分析不同蔬菜品种的生长规律以及生长习性等,选择不同的栽培方式,并且合理控制密度,让种植的每一株蔬菜都能够良好地发育,在种植的过程中种植方法的科学选择同样会对大棚蔬菜种植质量与产量产生影响。比如在种植生菜、油麦菜时,需要考虑到这几种蔬菜的种子较小,种植后出苗较快,不需要进行催芽,可以通过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若种植出苗较慢的蔬菜品种,例如番茄、黄瓜等,则需要进行培育,然后利用移栽的方式种植到大棚中,提高蔬菜的培育成功率。还有部分较为特殊的蔬菜品种,在种植过程中无需为其提供充盈的生长空间,需要实施密集种植方式,从而保证蔬菜健康生长,同时也能够满足产量要求,获得更高的种植效益。一些瓜类蔬菜因为需要为藤蔓的生长搭设支架,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要给支架留下相应的空间[2]。种植方式要保持一定的规律,让蔬菜生长得更加整齐,以分块模式完成规律种植,便于加强田间管理。在蔬菜生长期间,做好田间管理,及时观察蔬菜生长状态,并完成间苗作业,将生长态势较为良好的蔬菜保留下来,为其提供更加宽阔的生长空间与充足养分,保障蔬菜质量。
1.4.1 栽培时期的选择
利用大棚进行蔬菜种植工作,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三个时期进行栽培,即冬春交接、春夏交接以及秋冬交接时期,利用三茬作业的形式完成栽培处理。第一茬的种植特征表现为春季早熟栽培。育苗时间选择在当年的冬季末尾以及次年的一二月中旬,随后在四月之前完成定植工作,这一茬作物大多数为豆类以及瓜类等蔬菜,种植时间较短,相较于露地种植可以提前一个月左右收获。第二茬则选择在秋季末尾进行栽培。育苗时间选择在七八月,八月上旬完成定植处理,并选择在九月中旬完成扣棚处理,最终可在十一月中下旬完成蔬菜的收获,在该时期大多种植黄瓜、菜豆、番茄等作物,能够为露地种植延长50天左右的供应期。最后则是越冬栽培,在第二茬作物完成种植之后,及时开展定植作业,并在次年三月中上旬完成,否则将会影响次年的第一茬作物种植,以芹菜、菠菜、芫荽等为主要作物。
1.4.2 间作
间作能够帮助蔬菜作物更好地生长,通过对多种不同类别的蔬菜作物进行多元化组合,打造成多层次、多功能的人工复合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各种植物生长过程中基于时间以及空间所形成的差异,从而保证在作物生长中能够全面提升光、水、肥、热等资源利用率。尤其是能够确保将土壤养分更好地提供给植物,从而弥补了以往单茬种植中的不足之处,主次兼顾,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间作模式。
1.5 田间管理
1.5.1 合理施肥
栽植前,需要将有机肥作为基肥为蔬菜提供良好的养分补给,保证土壤中蓄藏深厚的营养物质,为土壤补充微量元素及有益菌剂。检测土壤时,若发现土壤品质较差,存在着严重的重茬问题或是病害菌等较为严重的情况,则可以在施撒底肥之后,在土壤中施撒自带营养的生物菌肥料,从而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起到改善土壤结构的同时,又能增强其肥力,以此为大棚中蔬菜正常生长提供充足养分,提高肥料施用效果。,让植物健康生长,提高肥料的吸收利用效果。关于施肥,平衡型水溶肥虽然效果好,但是尽量选用硝酸钾、磷酸二氢钾这种类型的肥料,这样土壤硫酸根离子少,可以平衡土壤酸碱性,而且这类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也是比较高的,再根据植株长势合理把握肥料用量。除了地面施肥外,一定要配合叶面施肥,这样地面施肥用量可以适当减少。硼、钙元素能够有效促进光合作用,提高肥料吸收利用率,以叶面施肥补充,其地面补充吸收利用率低。
1.5.2 注重把控大棚内的温度与湿度
利用大棚进行蔬菜种植,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便于对温湿度进行控制,为蔬菜提供更为健康的生长环境,让蔬菜处于一个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之下,优化种植效果。因此要求种植户能够充分了解所种植蔬菜的温湿度喜好,在种植的过程中通过对生长环境的调控,确保蔬菜健康生长,若检测到蔬菜中水分含量较大,需水量较少,则可以通过加强大棚通风的方式,加速水分蒸发;若蔬菜中的水分含量较少,则要求及时进行灌溉补水,减少通风。如果外界环境温度较低,难以适应蔬菜正常生长的需求,则可以通过在土壤上覆盖塑料薄膜的方式进行保温;若夏季环境温度过高,则可以通过在大棚顶部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直射,从而达到一定的降温目的。在种植蔬菜过程中,部分蔬菜较为特殊,若早晚温差过大,将会对其生长产生影响,需要在白天及时通风降温,夜间升温保暖,从而避免昼夜温差过大。由于大棚种植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棚内空气循环较差可能会增加室内湿度,过于潮湿的环境将会引发病虫害隐患,所以要加强通风,采取滴灌等蒸发量小的灌溉技术进行灌溉。
2 大棚种植蔬菜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在大棚蔬菜种植的过程中,因为大棚种植环境相对独立,所以控制病虫害的主要方式是农业防治,需要对大棚周边的环境以及棚内的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加强对环境的管理,避免病虫害在大棚内传播,比如在蔬菜种植之前可以对种植土壤进行处理,通过对土壤进行深耕整地、消毒晾晒等作业,处理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害虫与病原菌,保证蔬菜在种植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土壤内残留的害虫和病原菌而影响生长。土壤中残留的杂草种子很难处理干净,及时清理掉生长出的杂草,避免杂草的生长抢夺了蔬菜生长所需的养料。在蔬菜收获之后,要对大棚内的土地进行处理,通过施加草木灰、农家肥等方式来保证土地所蕴含的营养成分能够满足下一季蔬菜生长的需求。要加强对种植人员农业防治意识的培养,在种植前期就做好农业防治的准备,根据本地病虫害类别,挑选抗病能力强的种植品种,并且要加强对大棚内部环境的管理,重视蔬菜培育过程中的无病虫害品种培育筛选,从源头防控病虫害的泛滥。在种植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幼苗的筛选,提高蔬菜的生长优势,让蔬菜的产量与质量都有稳定的保证。为了保证农业防治的有效性与长久性,需要对以往的防治经验进行总结,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减少种植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为蔬菜的生长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
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见效快、成本低的防治方式,在大棚蔬菜种植中较为常见。该方式要求先分析病虫害习性,然后利用病虫害的生长习性对其进行灭杀,主要是采用声、光、电、热等形式进行诱杀。物理防治方式简单便捷,仅需简单讲解即可由种植户自主完成,且所使用的防治器械可以反复使用,成本较低。例如发生飞蛾虫害问题,考虑到飞蛾具有一定的趋光性特征,则可以在大棚内部每隔2 m悬挂一个诱虫灯,对飞蛾进行杀灭。基于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可在大棚种植中运用各种先进物理技术,包括微波杀虫技术、臭氧杀虫技术等,相较于传统物理技术,能够形成更强的靶向性防治,并避免侵害生物生长环境[3]。
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病虫害在生态系统中的天敌或者干扰病虫害的代谢繁殖来对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进行防治,生物防治的方式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等不同方式。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大棚内的虫害特征,引进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或是可以与养殖业相互结合,在大棚内放养鸡鸭等禽类动物来捕食害虫,不仅能够为种植者提供额外收益,同时鸡鸭等禽类在大棚内遗留的粪便等是纯天然的有机肥,能够帮助土壤增强肥力。在当前生物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还可以应用毒害性更小的线虫制剂、真菌杀菌剂、细菌杀菌剂等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但是在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对病虫害实施防治时,需要避免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将会对蔬菜质量与产量等造成影响。
2.4 化学防治
目前在蔬菜种植中主要依靠农药进行防治,科学合理地应用农药制剂,能够精准杀灭病虫害。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可以在大棚中定期喷洒农药,可以将杀虫剂以及杀菌剂等混合使用,避免单一药剂产生抗药性。使用全新的药剂品种,则需要减少使用次数,避免对大棚内部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4]。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时,越好的防治表现则意味着农药的浓度越高,但是这样的应用方式则极易导致农药残留,从而无法保证绿色无污染的蔬菜品质,同时也可能会造成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因此,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配制农药试剂,避免在短时间内过量或高频次进行农药喷洒作业。化学防治手段使用周期为7~10 天/次,每个月最佳用药次数为2~3次,最多不超过4次。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棚中种植蔬菜,需要注意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手段的应用将会影响蔬菜的质量与产量,因此种植户应科学合理完成蔬菜种植,选择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手段,让蔬菜有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满足民众对蔬菜的需求,促进我国种植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