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甜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23-04-05王晓玲
王晓玲
(东莞市麻涌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广东东莞 523133)
1981 年,甜玉米由港澳商人引入广东省东莞市种植,其凭借丰富的营养及兼具甜、鲜、脆、嫩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在广东省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截至目前,广东省甜玉米种植面积已超过300 万hm2,约占全国甜玉米种植面积的50%以上,甜玉米生产量和消费量稳居全国首位。广东省北部高寒山区夏季气候冷凉,适合发展夏种甜玉米生产;南部、西南部冬季气候温暖,是秋种甜玉米的适宜区域,因此甜玉米在广东省可实现周年生产。随着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变化,加上种植面积扩大、外来物种入侵、种植密度增加、田间管理不到位、化肥施用量增多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广东省甜玉米病虫害发生呈现日益加重且复杂的趋势。近10年来,广东省甜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与防治面积逐年上升,病虫害年均发生达到56.88 万公顷次,累计面积为甜玉米年均播种面积的5.4 倍[1]。为更好地指导广东省甜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本文介绍甜玉米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1 农业防治技术
1.1 科学选种及处理
根据广东省甜玉米生产及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应优先选择高抗玉米大、小斑病,兼抗玉米纹枯病、青枯病等病害的优质高产型抗病良种。目前,广东省主要栽培的甜玉米品种有粤甜16 号、粤甜29 号、万鲜甜178、闽双色4号、华美甜368、金百甜10号及粤甜28号等。药剂拌种也可有效防治病虫害,如播种前用70%代森锰锌500 倍液或40%拌种双1 000 倍液浸种6 h;用70%代森锰锌或50%敌克松按种子重量的0.2%~0.3%剂量拌种,可有效预防甜玉米大、小斑病;用70%噻虫嗪种衣剂、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呋喃丹与种子按1∶5的重量比进行拌种,能有效控制广东省高发的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1.2 合理播种
在广东省,除了可在春、秋两季种植甜玉米外,还可进行夏、冬两季反季节生产。广东省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区冬季温暖且有大面积的冬闲田,是发展冬种甜玉米的优势条件;北部高海拔山区夏季冷凉,适宜发展夏种甜玉米生产。1)播种时间。春种甜玉米通常在每年的2—4月播种,如果采用地膜覆盖的栽培方式,可选择在2 月中下旬播种;秋种甜玉米播种一般选择在7—8 月,最佳播种期为7 月末至8 月初;冬种甜玉米一般会在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进行播种[2]。2)播种密度。甜玉米通常采用起畦栽培,畦高20 cm左右、宽1.30~1.35 m,株距25~30 cm,每667 m2保苗3 000~3 700 株。适度密植可增加植株的通风性和透光性,有助于降低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锈病等病害的发生。3)避免连作。防止甜玉米连茬、重茬,要与蔬菜、甘薯等作物合理轮作、间作,减少田间病原菌及虫卵、成虫的数量,抑制玉米锈病、玉米螟等病虫害。
1.3 及时清园
广东省甜玉米一般分期播种、常年种植,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体对降低病虫源基数、减轻病虫为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甜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甜玉米秸秆等植株病残体和田埂杂草,或通过深耕、深翻、深埋等措施减少田间的发病来源。2)甜玉米大、小斑病及纹枯病均由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由下至上逐渐蔓延,因此在甜玉米心叶期或心叶末期,利用田间发病率较低的这段时间,采取人工摘除病叶的方法降低病害程度,摘除病叶后再喷药保护,防治效果更佳。3)及时铲除田间及周边杂草,切断病虫中间寄主,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性,能明显减轻地老虎、斜纹夜蛾、纹枯病等病虫的为害。
1.4 去雄除穗
甜玉米抽雄初期也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期,为保证养分和水分集中于果穗,隔株去雄1/2,切断玉米螟的食料供应,可降低虫口密度,减少农药残留量,提高甜玉米的商品价值。抓住甜玉米雄穗超出顶端但未散粉的最佳时机,在晴天9:00或17:00左右进行去雄处理,更有利于甜玉米伤口愈合,防止病菌和害虫侵入,使植株更快恢复。在实际生产中,去雄的同时通常结合除穗,即去除多余的小穗,只保留大穗,减少养分消耗,使营养集中供应给大穗,既保证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又有助于提高植株营养、增强自身抗性。
2 物理防治技术
广东省春播甜玉米通常采用地膜覆盖,其优势体现在2 个方面:1)实现早播,一般在每年2 月中旬至下旬即可完成播种,能成功避开广东省一代大螟和一代玉米螟幼虫的为害;2)在小地老虎产卵高峰期和第一代幼虫期前覆地膜,能成功避开其幼虫对甜玉米幼苗茎基部及嫩茎的为害。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波性和趋色性,每2.0~3.3 hm2在距地表1.5 m 左右的位置设置1 盏30 W 的频振式杀虫灯,在成虫盛发期,每日20:00 至次日4:00打开诱虫灯,诱杀甜玉米高发的玉米螟、斜纹夜蛾、棉铃虫、地老虎等害虫,对于甜玉米分期播种的连片种植地块,害虫世代交替频繁,灯光诱杀具有显著防虫效果。
在甜玉米生产田中,每667 m2设置25 片规格为25 cm×40 cm 的黄色粘虫板,对翅蚜等害虫进行诱杀,能有效减低田间玉米蚜虫的虫口密度40%以上。菜青虫啃食苗期的叶片,粘虫、斜纹夜蛾幼虫在灌浆期为害果穗顶端,发现后可及时进行人工捕杀。
毒饵诱杀法或毒菜叶诱杀法常用于防治广东省高发的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将2.5 kg 花生麸炒香后拌入50~75 g 的90%敌百虫晶体,随后喷水0.5~1.0 kg,边喷水边搅拌,搅拌均匀后密闭4 h 左右;或在出苗前,将30~40 kg 的甘蓝、白菜、菜心等切碎后,用敌百虫1 000~1 500 倍液浸泡5~8 min;将制好的毒饵或毒菜叶于傍晚撒施于田间,可诱杀地老虎高龄幼虫、蝼蛄等地下害虫。
3 生物防治技术
在甜玉米田间释放赤眼蜂、小茧蜂、寄生蝇,或利用蛙类、鸟类等害虫的自然天敌来进行虫害防治。例如,广东省惠州市通过以虫治虫的方式,用益蝽防治草地贪夜蛾。益蝽是半翅目蝽科的一种捕食性昆虫,其刺吸式的口器像注射器一样刺入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分泌消化液、吸食害虫体液,导致害虫死亡。据测定,每头益蝽每日可捕食5 头以上的草地贪夜蛾幼虫。
每年的3—6月是广东省玉米螟产卵盛期,采用人工繁殖和释放黄赤眼蜂的方法来防治玉米螟。当甜玉米平均每百株落卵量达到1.0~1.5 块时,每667 m2设置3 个左右的释放点,把放蜂器别在或挂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每隔7~10 d 放蜂1 次,连续放蜂3 次,每667 m2共放蜂1.5 万~2.0 万头,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3]。
应用高效Bt 乳剂、82612 乳剂、7216 粉剂1 000倍液或每667 m2用12 g 菜青虫颗粒体病毒制剂防治菜青虫,毒杀力强,尤其在低龄期使用时具备良好的防治效果。
4 化学防治技术
4.1 大斑病
广东省常年平均温度22~25 ℃,遭遇阴雨连绵的天气,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因此雨后是大斑病的高发期,而此时正是广东省甜玉米的心叶末期至抽雄后期[4]。大斑病发生初期,叶片上出现灰绿色或灰褐色的小斑点,呈水浸状,随着病情的恶化,病斑进一步扩散,严重时病斑变为褐色,空气潮湿时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霉状物,大斑长度可达60 cm,此时植株逐渐枯死,籽粒干瘪,导致甜玉米产量明显下降甚至绝收。
在甜玉米种植中,要抓住大斑病发病初期,即病叶率在10%~15%时,及时采取药剂防治。用10%世高1 000 倍液或用25%叶斑清3 5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 d 喷药1 次,连续用药2~3 次,其间最好交替用药,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4.2 纹枯病
甜玉米抽雄后植株易感纹枯病,此时广东省的气候条件适宜,是甜玉米纹枯病的盛发期。纹枯病由玉米纹枯病菌引起,主要为害甜玉米的叶鞘、果穗及茎秆。天气潮湿时,在甜玉米的叶鞘上出现淡绿色长椭圆形的云纹状病斑,像是被开水烫伤样,严重时可为害至顶部叶片。
纹枯病防治方式主要有以下2 种。1)在甜玉米的6~7 叶期时发现病株,即纹枯病的发病初期,可采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 000 倍液、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对植株的茎基叶鞘,尤其是雌穗及雌穗以下的茎秆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 d 用药1 次,连续使用2~3 次。2)心叶末期和抽雄后是纹枯病的高发期,也是防治纹枯病的最佳时期,当病株率发展至20%以上时,采用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 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通常每隔7 d 左右用药1 次,连续喷施2~3 次,喷雾时,整个植株尤其是雌穗及以下茎秆都要喷到,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4.3 锈病
锈病在广东省甜玉米种植中较为常见,主要为害甜玉米的叶片,严重时可侵染果穗、苞叶及雄穗。发病初期表现为在叶片的正反两面出现散生的小脓包,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突起。
实际生产中主要抓住发病初期,及时采用药剂防治。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65%代森锌500 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 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 d 用药1 次,连续喷施2~3 次,其间注意药剂更替,防止出现抗药性,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4.4 玉米螟
玉米螟是广东省甜玉米的主要虫害,其为害程度远大于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其他害虫。每年4—8 月,即甜玉米的喇叭口期、抽雄期和乳熟期,受玉米螟为害较重,其心叶、雄穗和雌穗的受害率分别为85%、60%和100%,是玉米螟为害最为严重的时期,生产中应抓住此重点时段及时进行科学防治。每667 m2用98%巴丹可溶性粉剂80 g 或5%锐劲特悬浮剂36 mL,加入过筛后的芝麻粒大小的细砂土10 kg,充分拌匀后施放于甜玉米的心叶内;或用3%米乐尔颗粒剂1~2 kg与过筛的细砂土拌匀后施放于心叶内;或用Bt 颗粒剂(16 000 IU·mg-1)1~2 kg,每隔7 d 左右施放于心叶1次,连续2~3次,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在广东省,甜玉米在授粉至采收期间,尤其是在甜玉米抽雄后,玉米螟转而为害果穗顶端。当穗位心叶的受害率在30%以上时,用50%敌敌畏乳油800~1 000 倍液喷洒雌穗顶端的花丝基部或每株雌穗灌注10 mL 药剂,杀灭穗顶的玉米螟幼虫;或用Bt 乳剂(孢子含量100 亿·mL-1)400~600 倍液、Bt 颗粒剂(16 000 IU·mg-1)500~1 000 倍液及80%杀虫单1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4.5 蚜虫
蚜虫主要在心叶期和抽雄期为害。1)心叶期,蚜虫集中在心叶内为害,与玉米螟幼虫的发病时期和为害部位几乎重叠,因此生产中防治蚜虫的同时要注重兼治玉米螟[5]。每667 m2用3%辛硫磷颗粒剂1.5~2.0 kg 施入心叶内或用10%氯氰菊酯乳油30 mL兑水25 kg进行喷雾防治。2)每年夏季玉米抽雄后是蚜虫高发期,采用80%杀虫单1 5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10%吡虫啉1 500倍液或40%狼毒蚜灭3 000倍液进行混合喷雾防治,实现蚜虫和玉米螟兼防兼治的效果。对于单防蚜虫的地块,则采用10%吡虫啉1 500倍液或40%狼毒蚜灭3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