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策略
2023-04-0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倪虹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倪虹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互联网技术的变革,人们的生活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技术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实现了网页版向移动终端的进化,使人们获取信息变得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与各种智能设备相互关联与控制,以物联网的形式给人们带来更舒适的体验感。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开启了“互联网+”时代的大门,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其中,广播电视作为传统的信息发布平台,如何继续占领新闻宣传的战略高地、持续为我党的大政方针走进千家万户贡献力量,引起了很多新闻从业者的重视。众所周知,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源远流长,在历史上一直都是我国人们喜闻乐见的信息获取主流方式。广播电视新闻具有覆盖面广、受众广泛、节目制作精良、内容紧跟主旋律的特点,是可以信赖也是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渠道。但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精准推送、大数据分析、3D动画显示、沉浸式体验等新兴新闻发布手段,更符合年轻人的习惯,加上多样化的内容及监管相对较弱的现状,使得各种新兴媒体快速崛起并不断扩大收视市场占有率,对广播电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广播电视传媒单位需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在找准自身定位、坚持主体地位不动摇,同时积极吸收、借鉴新兴传媒制作与传播技术,实现转型发展与跨越创新。
1.“互联网+”时代对广播电视新闻的新要求
1.1 坚持传播真实性,同时形式新颖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新闻是真实事件的传媒呈现,秉持真实性是它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广播电视新闻在制作过程中,会深入现场采访尽可能多的当事人,在电视屏幕上力求还原最真实的现场情景,尽可能减少评论性话题的占比,避免左右观众的价值判断。但是,对于违背党的基本政策及社会伦理道德的事件,新闻媒体必须做出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引导,发挥以正视听的作用。相比于广播电视新闻,各种新兴媒体,尤其是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传播的文字或视频信息,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传播内容会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并不是每一条内容都真实可靠或者符合大众审美。坚持真实性,可以有效避免新闻传播给社会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在观众中确立良好的口碑,同时也是每一个新闻从业者必须坚持的职业准则。广播电视新闻属于党管部门,在新闻事件的采集、制作和发布过程中,受到多部门的配合与监管,质量和真实性都有一定的保证。基于“互联网+”平台成长起来的新媒体,一般形式都很新颖,善于运用各种音视频处理技术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观感,同时通过各种数字特效帮助观众深刻理解新闻事件的产生背景和对未来生活的潜在影响,深受年轻人的追捧,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呆板、枯燥、生硬的印象。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在秉持真实性的基础上,探索更有利于观众接受和理解的形式,扩大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并对观众形成“粘性吸引”效应。
1.2 坚持传播时效性,同时质量精良是赢得信赖的根本
新闻传媒工作者需要紧跟社会热点话题,第一时间向观众报道现场的事态走向。可以说,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是提升收视率同时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善于从蛛丝马迹中捕捉新闻事件的端倪,同时需要准确预测事件的未来走向和潜在影响,这样才能确定第一时间跟进所需的资源力量,才能够实现快速反应与快速播报。时效性是扩大新闻传播影响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也很难实现。时效性不仅是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追求的目标,同时对新兴媒体也有一定的实现难度。提升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不仅需要调集优势资源持续对某一特定事件进行跟踪,同时需要制作团队具有熟练的技术能力和事件分析能力,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向观众呈现最真实的现场场景。但是,追求时效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闻节目的质量,难免会出现制作粗糙、分析不深入、注重报道现场而忽略对前因后果的介绍等问题,从而降低观众的认可度。因此,在新闻采编过程中,需要团队成员群策群力、分工合作,不能一窝蜂地跟进现场而忽略后期制作,也不能过于强调炫酷的视频呈现手段而忽略对事件起源的采访。由此可见,追求时效性的同时不放弃对精良内容的把控,既是新闻传媒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摆在新闻采编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1.3 坚持知识输出,同时实现引导社会舆论的目的
新闻传媒除了需要第一时间还原事件的真实过程之外,还担负着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党的大政方针,同时引导社会舆论及实现道德教化的作用。新闻媒体一度被誉为党的宣传“喉舌”,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观众不仅可以从中获知社会相关行业的发展态势,还可以了解国家未来的中长期规划,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对策。可以说,社会大众对新闻媒体的定义和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高。很多新兴媒体平台都有很多知识型的讲座节目,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话题向观众普及与此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欢迎与点赞。可以说,如何在碎片化全民阅读的时代,借助移动终端吸引观众的点击率,新闻传媒需要持续丰富播报内容的内涵。广播电视新闻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开办各种公益讲座、举办专家学者论坛等,尽可能紧贴社会热点话题与最新科学成果,实现对广大受众的普及教育。这些措施的出发点有利于实现广播电视对新闻宣传市场的占有与引领,在形式上可以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并引发观众的反馈与互动,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在制作手段上,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利用3D动画、特效渲染等技术手段,使枯燥、深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为观众所接受,同时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帮助观众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为营造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策略
2.1 打破点状思维模式,构建网络思维,尝试从热点中筛选突破点
在传统平面媒介时代,广大新闻采编人员习惯利用点状思维模式实现对新闻特点的追踪报道。这种思维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善于集中力量跟进单一事件,对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和结局进行详细的报道,力求最真实地还原现象的基本情况。经过多年的实践,这一思维模式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很多耳熟能详的新闻事件都是运用这一思维方式创作和播报的,尤其是各种会议、连续性的政策发布,更适合采用这种模式进行全景呈现。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透明和多元化,尤其是多种事件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观众厘清多种事件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此时再继续使用点状思维模式进行新闻分析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网络思维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在多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比如物流仓储、机械制造、生物科技等。这种思维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重视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从一个点的变化分析另一个或另外多个点的发展态势,从而对整体形势做出综合研判,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动态调动,将优势资源向热点事件上倾斜,从而把握住重点、通过以点带面实现整体突破。
“互联网+”时代,各种新闻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同时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每一个热点事件都有不同类型的媒体跟进,相互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资源有限,难以在短期之内实现迅速扩张,有限的资源与多点开花的热点事件之间形成了潜在的矛盾。网络思维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新闻采编人员在进行社会事件分析时,在重点关注单一事件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分析其与同一时期发生的相关事件和不同时期发生的相似事件之间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与差异,从而判断出哪些事件是诱因、哪些事件是重点、哪些事件有可能引发关联事件、哪些事件契合了当今时代的深层次矛盾,在此基础上做好资源的统筹分配,同时从历史事件中借鉴播报经验,实现对一件事情的一维报道向多维报道的转变。借助网络思维,不仅可以实现新闻采编资源的效益提升,而且有助于制作和播报质量的提高。
2.2 强化知识引导,锻造文化属性,注重对新闻事件的深入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同一事件会有多家媒体单位跟进报道,在同一时间会有不同版本涌现,难免会给观众带来选择困难。广播电视新闻作为传统新闻媒介的主力,一直担负着向社会大众播报新闻真相、引导社会舆论方向、实现道德教化的作用。在新时代,虽然观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化,但是观众探究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的需求没有变,同时通过观看新闻节目获取知识的意愿变得更加强烈。广播电视新闻在采编过程中,需要重视观众需求的变化。
当前,很多新兴的媒体平台注重对知识传播类节目的开发,通过向观众传输知识来培养观众“黏性”,从而增加收视率、有利于其他类型节目扩展市场。广播电视新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尝试利用多种新措施实现对观众的掌控。新闻采编人员在进行新闻事件播报时,可以尝试借助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向观众展现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就某一单一的热点话题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感,使观众在了解事实真相的同时获得知识,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各类新闻节目需要重视对自身文化属性的发掘与打造,需要抓住“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知识社会转型契机,从文化层面提高自己的定位与层次,从而赢得观众的信赖。
2.3 积极尝试使用多种新颖的方法制作新闻节目,力争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固然重要,没有时效性和真实性很难建立良好的品牌,更不要说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的地位。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具备多媒体处理能力,能够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对事件信息进行编辑和处理,同时将其表现在荧幕或者版面上。电视新闻编辑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积极尝试在新闻制作过程中加入多种新颖的声、图、像元素,使新闻类节目在传播必要的信息知识的同时,让观众更喜欢其新颖的形式。另外,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语言是内容的重要表现形式,生动、幽默的语言是打动人心、吸引观众点击的必要工具。电视新闻编辑在编撰新闻稿时,尽量避免使用说教式的语言,多增加网络流行语、积极尝试使用受众耳熟能详的生活式语言,使受众产生沉浸式的感受。另外,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引入受众互动环节,使观众产生参与感,才能吸引受众关注电视新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电视新闻的影响,自觉与电视新闻传播的价值观保持一致。
3.结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更新自己的思维范式,分析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新需求,创新工作方法,深化新闻采编内容,以更务实的姿态服务广大观众。另外,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文化修养,这样才能赋予新闻采编这一传统工作新的内涵,实现广播电视新闻在多种新兴媒体中的突围,继续占领舆论宣传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