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3-04-05文/杨

中国煤炭工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领域人工智能数字

文/杨 玲

新形势下,数字经济成为了全球新一轮国家竞争的制高点、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典型代表。面对未来全球发展的复杂多变与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需要抓紧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赋能。

一、新形势下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中,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全球已进入万物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智能主导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经济时代。

1.数字经济成为全球新一轮国家竞争的制高点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效率变革、动力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指出,“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在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现有产业劳动生产率、培育新市场和产业新增长点、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增长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到2025年,数字经济在全球GDP中的占比将从当前的17.1%上升至24.3%,从而影响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和各国价值链地位的调整。从全球范围来看,数据生产能力和掌控能力比较强的国家将在全球经济、政治、军事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力。

2.数字经济将成为后发国家实现跳跃式发展的利器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 施瓦布认为:“整个世界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初期,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关联方式正在物质世界、数字世界与人类自身相融合的驱动下,发生根本性转变。”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将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无论是移动网络和传感器,还是纳米技术、大脑研究、3D打印技术、材料科学、计算机信息处理、互联网,甚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辅助效用均是此次工业革命涉足的领域,而这样的组合势必会产生强大的力量,给后发国家弯道超车提供机遇,成为后发国家实现跳跃式发展的利器。

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目前美国与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分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中美两国占全球70个最大数字平台市值的90%、区块链技术相关专利的75%、全球物联网支出的50%以及公共云计算市场的75%以上;数字经济的7个“超级平台”中,美国占据5个,我国占据2个。上海社科院研究显示,我国的数字经济增速已经连续三年稳步超过15%,排名世界第一,远超美国6%的增长步伐。福布斯2019全球数字经济100强榜单中,美国有38家企业上榜,数量最多;我国有14家上榜,位列第二。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CTIA)报告显示,在引进新一代通信标准5G的竞争方面,中美两国并列第一。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的云供应商保持着计算效率的世界纪录,在某些关键数字技术的风投规模位居世界前三。在算法领域,2018年11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公布了有工业界黄金标准之称的全球人脸识别算法测试(FRVT)结果,在参加竞赛的全球39家厂商中排名前十的算法,我国团队超过半数。

2.存在的不足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与美国等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一是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仍处于追赶态势。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5.4%,但与发达国家(德国63.4%、英国62.3%、美国61%)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华为发布的全球联接指数,对79个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现状量化评估,美国排名第1,属于数字经济的领跑者;我国排名第27位,属于数字经济的加速者。二是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差距较大;在算法领域,对美国开源软件包具有依赖。三是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四是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不能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ElementAI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AI人才报告》,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目前的人才缺口为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求严重失衡。

三、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需要抓住全球加速向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提高数字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取得数字经济领域的主导权与话语权,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1.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技术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需要从顶层设计上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数字经济的相关配套制度,制定相关标准体系,建设更具弹性和包容性的制度与文化,加强数字经济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监管。二是要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上下游配套,推动各类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聚集,促进产业创新。

2.加强数字技术自主创新,提升数字经济领域的规则制定权

一是我国需要重视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加强数字技术的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原始创新能力,积极应对美国制裁和封锁,加快自主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保障技术部件本土供应。二是提前部署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研究,在新兴技术领域抢占先发优势。三是及时制定数字经济领域技术、产品和服务标准,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如制定5G领域标准等。

3.抢占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研究领域的制高点

一是着力整体布局。从制定算法框架发展指南、建立以研究算法框架为核心任务的创新中心、设立算法框架研究重大科技项目、统筹政府和市场多渠道资金投入等方面着手,全面推动技术快速发展。二是鼓励算法框架的核心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建立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相结合的创新型组织,加强创新协同,营造良好的算法框架发展环境,引领各方积极参与、贡献力量。

4.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数字经济治理

一是与其他国家合作建设数字经济的全球规则,包括全球数字合作框架、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等。二是目前各国对数据的标准和规范方面差别很大,我国需要与其他国家共同制定数字经济的标准、规范与协议等。三是数字经济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和风险,如数据产权、使用权、开放共享等,我国需要与其他国家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加强全球数据治理。

5.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应用市场优势

一是利用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优化和改善数字技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大量的实用场景,凭借大数据和市场上的优势,我国近几年在AI领域快速崛起。自动驾驶领域,麦肯锡未来出行研究中心2018年报告预测,我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二是利用巨大的应用市场发展数字技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拥有全球最活跃的数字化投资与创业生态系统,全球1/3的‘独角兽’为中国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已成为塑造全球数字化格局的重要力量。”

6.推动我国数据资源有序开放及共享

一是加强数据管理的顶层设计,提高数据的可获得性、数据的市场公平性、数据的互操作性。二是营造数据驱动创新的环境,支持数据共享、数据使用算法和工具、体系结构和治理机制发展,增强企业的数据创新能力。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政策,鼓励企业开发新型数据服务和应用。三是政府需要加强科技数据向科研人员、企业、公众的开放共享,加大数据领域的公私合作。

猜你喜欢

领域人工智能数字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答数字
数读人工智能
数字看G20
下一幕,人工智能!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