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探讨
2023-04-05戚雨彦社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文/戚雨彦(社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人力资源管理是事业单位中十分关键的工作,对提高内部发展活力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提升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产生内生动力,提升工作能力,完成工作指标,进而有效增强事业单位管理力度,促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具有极强的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立足于现存问题,向事业单位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关联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招聘、培训与其他途径对人力资源进行管控的方法,可以满足单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绩效考核,科学的绩效考核工作可以在单位中建立起完善的奖惩、晋升机制,对工作人员起到保障与监督的作用。
同时,可以提升单位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经营效益,促使单位能够实现社会价值[1]。所以,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可以积极创新管理理念,改善管理现状,采取更有效的手段增强单位职工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绩效工作在当前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可以保障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发展动力,促使事业单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之间的关联十分紧密,绩效考核对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具有极强的积极作用。
二、事业单位加强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
(一)保障人才合理分配
事业单位加强绩效考核不但能够通过指标完成程度判断工作人员近期的具体表现,也能够通过有效的措施增强人才分配合理性。我国始终缺乏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事业单位中,高素质人才数量稀少,导致人才分配不够均匀。对此,可以通过业绩考核的方式明确事业单位中各个工作人员擅长的工作类型,将相应工作人员安排到合适岗位,这样能够协调人才分配,加强人才管理,为人才提供恰当的发展晋升机会,使其能够在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提高自身工作效率[2]。另外,事业单位需要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更加明确岗位权力与责任,进而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二)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能够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绩效考核不但能够把考核对象的缺点与问题体现出来,也能够将考核对象的优点完全展现,使人才更具突出性,使其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进而在实践工作中加强学习,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而且,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通过奖励与惩罚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使其能够受到激励,完成岗位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与能力。这样可以保障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都能够有序运转。
(三)提升职工工作能力
在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会将工作人员的现存不足指出,使其能够加强自我反省,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保障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更加稳定[3]。但同时,一些工作人员忽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得知自身存在的不足后,并不会及时改正,以至于各项工作的执行难度较高。在这种状况下,事业单位通过绩效考核可以确立淘汰机制,调整岗位,让工作态度不端正的工作人员受到惩罚,这样可以在工作人员之间建立起危机氛围,使其进行良性竞争,增强自身工作能力。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存在的不足
(一)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完善
就当下而言,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存在着较多的不足,表现在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等方面。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包含的考核体系较为片面,覆盖的范围不够广泛,考核方式缺乏多样性。比如,一些事业单位仅仅通过业绩考核的方式来对工作人员进行评估,将年度工作量作为考核标准,导致绩效考核工作的效果较差,无法全方位了解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另外,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手段不足,导致在考核过程中考核体系无法深入各项工作内部,以至于考核结果可信度不高,无法帮助领导人员展开管理工作。在这种状况下,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将问题解决,提升考核质量,增强管理水平,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绩效考核标准不够全面
许多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仅仅根据最后一次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这就导致考核结果无法覆盖所有工作,结果不够精确。一些工作人员在考核时发挥不当导致绩效考核结果不佳,如果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业绩突出,也会由于绩效考核结果影响自身发展。另外,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标准较为笼统,针对所有工作人员的考核标准完全一致,缺少针对性,于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不符合。比如,业务工作与管理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不同,在考核标准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无法保障结果的准确性,无法起到积极作用,对工作人员的激励效果不强。长期维持这种情况,会导致绩效考核趋于形式化,无法真正发挥实际作用,阻碍单位中各项工作的进展。
(三)缺少对绩效考核的认识
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不够明确,在进行过程中将工资与年终奖发放作为基础,忽视单位职工的个人成长。部分单位将考核看作是约束工作人员的工具,无法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控制,导致工作人员的压力过大,不但得不到激励,而且会导致工作人员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另外,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作用不够明显,过于重视业绩情况,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情况与工作态度等方面严重忽视,导致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积极性不强,在岗位上不重视发挥个人优势,以至于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开展难度较高,无法推动事业单位积极发展。再加上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较为随意,缺少良好的绩效考核氛围。
(四)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不科学
在进行绩效考核后,会产生考核结果,事业单位可以利用考核结果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但是就当下而言,事业单位对考核结果的利用不够科学,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不高。首先,事业单位在进行考核后,并未及时公开考核结果,以至于工作人员并不明确自身的绩效考核情况。在此情况下,事业单位缺少绩效考核反馈,不注重与基层工作人员的沟通,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难以提升。其次,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结果不够精确,导致管理人员无法利用绩效考核结果对人才进行进一步分配与管理。而且,绩效考核结果不公开透明,导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绩效考核的结果不够重视,不会依据考核结果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出现此种情况,充分反映出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结果缺乏科学应用。
(五)绩效考核人员综合素质不足
就当下而言,许多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开展力度较大,但是效果相对较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绩效考核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首先,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人员需要制定相关考核目标与各个指标,以此来支持绩效考核工作开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之中,绩效考核人员指定的考核标准与单位实际情况不相同。同时,一些绩效考核人员认为绩效考核工作的形式化较强,因此缺少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效果。其次,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人员理论基础薄弱,专业绩效考核人才数量较少,当下负责绩效考核的人才综合素质不强,导致各项工作开展难度较高,无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
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加强绩效考核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
事业单位只有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够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首先,事业单位应当依据自身的实际运行状况,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以此作为基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保障绩效考核工作能够顺利进行[4]。其次,事业单位要更加严格地审核考核人员的工作资料,保障工作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要完善组织结构,将绩效工作深入到各部门之中,避免出现考核随意性强的情况,保证绩效考核的客观性。这样可以保障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事业单位要保障绩效考核工作能够真正深入到各项工作之中,保障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对此,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要将事业单位工作的全过程包含在其中,设定准确的考核指标,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与管理。在这样的措施之下,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效果会随之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力也会随之增强。
(二)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联系十分紧密,应当提升对绩效管理工作的关注程度,明确考核的目标,进而增强考核的有效性。对此,事业单位要将绩效考核贯穿到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中,定期完成考核,并进一步收集了解职工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评估与判断,公平公正地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而且,事业单位应当立足于单位的实际状况确定考核办法,针对不同的考核对象要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这样多元化的绩效考核能够发挥出较强的积极作用,避免出现考核千篇一律的情况。同时,要提升考核标准的全面性,让考核标准能够针对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符合各个岗位的考核需求,进而实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整体目标。考核标准的完善应当立足于工作的具体职能,以此作为基础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标准,进而有效增强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科学性会逐步增强。
(三)明确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
开展绩效考核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创造能力,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具体管理效果。首先,要强化事业单位职工对绩效管理的理解与认识,明确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对此,事业单位可以开展内部宣传讲座,利用公共区域向工作人员普及绩效考核的重要内涵,有效增强工作人员对绩效考核的关注度[5]。同时,事业单位可以加强线上宣传,通过微信等平台推送绩效考核的文章,提高工作人员对绩效考核的认识程度,潜移默化中使事业单位全体人员明确其关键意义。其次,事业单位需要注重工作人员的个人进步与发展,制定人才成长计划,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与管理,使工作人员能够提升工作能力。同时,以绩效考核作为重要手段,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使其能够真正提升业绩水平。对此,事业单位可以健全激励机制,以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当起带头作用,在单位中营造良好的绩效考核氛围。
(四)重视对考核结果的分析
事业单位要高效利用绩效考核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能够明确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首先,负责绩效工作的人员要对考核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把考核结果编制成考核报告,让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更加明确单位内人才的实际情况,进而对工作人员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规划,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人力资源利用率,在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发展活力的同时,实现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其次,事业单位需要针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良好的反馈,找出各部门工作人员存在的不足,明确问题存在的原因,并进一步对事业单位人才管理提出良好建议,保障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增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后,要不断完善考核透明机制,提升考核的科学性,保障结果真实,进而向所有工作人员公开结果,激励岗位人员进一步提升工作活力,这样能够极大地减少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提升单位考核的有效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能够发挥出积极作用,推动事业单位进一步积极发展。
(五)提升绩效考核人员的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提升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同时,对绩效考核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对此,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绩效考核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更加完善的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促使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制定培训课程的方式展开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对绩效考核人员的培训成果进行检查,使其能够真正掌握绩效考核的方法与技巧。另外事业单位需要保障绩效考核人员的职业素养,使其能够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确定绩效考核标准,杜绝形式化,提升绩效考核质量。最后,事业单位要加强对绩效工作的监督,设置专门的监督小组,保障绩效考核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监督工作的开展能够使考核效果进一步增强,实现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目标。采用这样的方法,事业单位能够有效提升绩效考核的科学性,促使单位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只有提升绩效考核的质量,才能够真正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推动事业单位积极发展。想要加强绩效考核的有效性,需要事业单位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具体运营状况,加强绩效考核创新。通过研究与分析,事业单位可以采取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绩效考核目标、明确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重视对考核结果的分析、提升绩效考核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式增强绩效考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