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羊肚菌—口感型番茄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2023-04-05郑军伟张晓静吴焕章周辉玲张晓炎王少波周建华
张 黎 郑军伟 方 娜 张晓静 吴焕章 周辉玲 张晓炎 王少波 周建华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15)
近年来羊肚菌栽培发展迅速,采用大棚羊肚菌—口感型番茄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棚利用率,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番茄基肥用量减少1/3,平均每667 m2 纯收益3.2 万元。
羊肚菌是珍稀食用菌之一,因其子实体表面凹凸不平、形似羊肚而得名,营养丰富,尤其蛋白质的含量极高,有“素中之荤”的美称。口感型番茄又称水果番茄,口感酸甜,富含大量VC、番茄红素和矿物质,近年来倍受消费者青睐,种植水果番茄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出口创汇的重要途径。栾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的秦巴山区,平均海拔1 000 m 以上,夏季气候冷凉,年均气温12.4 ℃,年均降水量872.6 mm,适宜发展高山蔬菜种植。2018—2021 年,笔者连续4 年在栾川县祥王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大棚羊肚菌—水果番茄轮作栽培模式研究,即10 月至翌年4 月生产羊肚菌,5—9 月生产水果番茄,不仅充分提高了大棚利用率,而且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平均每667 m2纯收益3.2 万元。目前该模式已在当地推广逾33.3 hm2。
1 茬口安排
气温降至20 ℃以下时开始培育羊肚菌菌种,10—11 月播种,翌年2 月开始出菇,4 月底采菇结束;水果番茄3 月下旬左右播种育苗,5 月上旬定植,6 月下旬开始采收上市,9 月底拉秧。
2 羊肚菌栽培技术要点
2.1 生产前准备工作 羊肚菌属于好氧性真菌,要求土质疏松,对温湿度、光照要求严格,栾川县多采用大棚并覆盖遮阳率为90%的遮阳网进行生产。种植前清理大棚内的番茄秸秆和杂物,浇透水,待土壤湿度达到80%时深耕做高畦,畦高15 cm,畦面宽0.8~1.2 m,过道宽30 cm。
2.2 菌种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如菌盖黑色,菌柄白色,子实体单生的六妹品系。
2.3 播种 将栽培种袋剥开,掰成0.5 cm 左右的小菌种块,大规模生产可用菌袋粉碎机进行破袋处理;每667 m2混合菌种用量250 g,采用撒播或沟播,将菌种块均匀播于湿润的畦面上,然后覆土3~5 cm 厚,覆盖黑色塑料薄膜。
2.4 外援营养袋放置 羊肚菌播种10 d(天)后,土壤表层开始有白色粉状的无性孢子,即出现“菌霜”。播种后7~15 d(天)摆放外援营养袋,每畦错位摆放2 行,袋间距50 cm 左右,每667 m2摆放1 600~2 000 袋。外援营养袋的主要成分为小麦、稻壳或木屑等有机物,由于羊肚菌需要在营养相对贫乏的环境中才能进行有性生殖,而菌丝前期储备的营养又无法满足其有性生殖需求,因此采用外援营养袋为菌丝提供营养,菌丝再将转化吸收的营养成分输送到土壤中储存起来;因生产后期需保证菌丝处于营养贫乏的环境中,以利于转化为有性生殖,此时外援营养袋又具备便于移除的优点。生产上可以直接购买商品外援营养袋。菌丝生长期间如有大面积污染要及时更换外援营养袋,且一定要在25 d(天)内完成更换。
2.5 出菇管理
2.5.1 出菇期管理 菌种播种后55~60 d(天),菌丝从白色逐渐变为黄色,生长逐渐停止,标志着进入出菇期,栾川县羊肚菌出菇期一般在2—3 月。羊肚菌营养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在暗处或微光条件下菌丝生长快,光线过强会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要微弱的散射光,出菇阶段的光线对子囊果形态和菌盖颜色影响较大,通过调节遮阳网厚度将光照与阴影的比例控制在3∶7。出菇期需要提前去掉外援营养袋和黑色地膜,防止湿度过大发生病害;去掉外援营养袋后及时浇大水,如果是沙壤土,需隔天再浇1 次水,土壤湿度保持在30%~35%,两天后逐渐降至30%以下,后期保持地表湿润即可;出菇期白天温度宜保持在16~17℃,夜间5 ℃,昼夜温差保持在11 ℃以上,以促进原基的集中发生。
2.5.2 原基期管理 原基形成后,将大棚温度控制在11~20 ℃,尽快促进原基分化;空气湿度控制在85%以上、土壤湿度控制在25%为宜,中午高温阶段要适当降温,可采取不间断雾化喷水的方式,并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2.5.3 幼菇期管理 羊肚菌原基发育完成后进入幼菇期管理阶段。空气湿度宜控制在80%~85%,温度宜控制在10~20 ℃,适当通风换气并加盖遮阳网防强光。
2.6 收获期管理 羊肚菌从原基形成到菌菇成熟一般需要30 d(天)左右。采摘时期一般以头批菇菇帽长5~7 cm、二茬菇菇帽长4~5 cm、尾期菇菇帽长2~4 cm 为宜。
2.7 病虫害防治 羊肚菌病害主要由真菌、霉菌引起,应以预防为主,播种前30 d(天)对土壤进行深耕暴晒,每667 m2施生石灰50~75 kg;生产过程中发现被危害的羊肚菌时及时摘除并销毁,避免病害传播。虫害主要有蛞蝓、蜗牛等,可在害虫出没的地方撒施6%四聚乙醛颗粒剂。
3 水果番茄栽培技术要点
3.1 品种选择 该模式选用的水果番茄品种为青恋521,由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选育。无限生长类型,早熟;第1 花序着生在第7 片叶左右,花序间隔3片叶,单花序坐果4~6 个;果实圆形,幼果有浓绿果肩,成熟果粉红色,耐运输,平均单果质量120~150 g;口感酸甜,清香;适宜秦巴山区越夏大棚种植。
3.2 培育壮苗
3.2.1 种子消毒和催芽 种子用55 ℃温水浸泡15 min(分),然后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 min(分),清洗后继续在清水中浸泡4~6 h(小时),捞出沥干水后用干净的湿纱布包裹,在26~28 ℃条件下催芽,如果温度低出芽慢,催芽期间可以用温水冲洗1 次种子。催芽2 d(天)左右,有种子露白后将温度降至23~25 ℃,当70%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3.2.2 播种及育苗 3 月下旬左右在大棚内播种育苗,宜采用50~72 孔穴盘,选用商品育苗基质。播种前压深0.5~1.0 cm 的播种穴(低温宜浅),浇透水。每穴直播1~2 粒种子,播后覆盖蛭石0.5~1.0 cm 厚,淋水并覆盖白色地膜保温增温。25~30 ℃条件下,3 d(天)左右开始出苗,出苗后将大量元素水溶肥(N-P-K 为20-20-20+TE)配制成浓度0.1%~0.3%的溶液浇灌幼苗,苗小时采用浓度低限,苗大时采用浓度高限,每隔7 d(天)浇灌1次。保持幼苗充分见光,适当控水,以防徒长和病害发生。苗期可叶面喷洒2~3 次6%寡糖·链蛋白(阿泰灵)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增强幼苗抗病性和抗逆性。
3.2.3 壮苗标准 幼苗高20 cm,茎粗0.6~0.7 cm,上下茎粗一致,节间短且粗壮,具6~7 片真叶,根系白色且须根多,叶片肥厚,叶色深绿。
3.3 施足基肥 番茄喜肥,要求土壤肥沃,羊肚菌采收后清理菌袋外包装,营养料可以直接回田。土壤深翻30 cm,每667 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4~6 m3、三元复合肥(N-P-K 为15-15-15)20~40 kg、过磷酸钙40 kg。由于前茬种植羊肚菌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可以使后茬番茄基肥用量减少1/3。
3.4 适当稀植 采用平畦栽培,畦面宽1.3~1.4 m。每畦种植两行,行距65 cm,株距35~40 cm,每667 m2定植2 300~2 600 株。
3.5 田间管理
3.5.1 水肥管理 建议采用微孔膜或水肥一体化技术,利于控制水肥用量。浇足定植水,缓苗后进行中耕,适当培土,控水蹲苗。第1 穗果直径达到3 cm 后滴灌浇水1 h(小时),每667 m2灌水量8~10 m3。第1 穗果坐稳膨大时开始追肥,每667 m2可随水冲施高钾冲施肥(氧化钾含量35%以上)15 kg,以后每隔14 d(天)追肥1 次;第1 穗果的单果质量达到100 g 左右以后,每次的浇水量减半,不旱不浇水。整个生育期注意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配施钙肥,避免发生脐腐病。
3.5.2 生长环境管理 栾川县夏季气候冷凉利于番茄生长,若遇到温度高于35 ℃的晴天,可在10:00—16:00用遮阳网遮阳,棚室四周放风降低空气湿度。结果前期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结果期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45%~55%。
3.6 植株管理 采用单干整枝法,及时整枝打杈,每株保留5~6 穗果,在第1 穗果进入白熟期时打掉底部老叶,加强田间通风,使果实见光均匀,着色好。夏季光照强时注意中午遮阴,防止果实日灼。
3.7 病虫害防治 番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早疫病、病毒病、叶霉病、晚疫病、溃疡病等,虫害主要有烟粉虱、棉铃虫。整个生育期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通过合理调控棚内空气湿度、增施生物菌肥和菌液等措施提高植株抗性,预防病害发生。番茄定植后10 d(天),可喷施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预防灰霉病和早疫病,间隔10~14 d(天)喷1 次,连续喷2~3 次。
①病毒病。以预防烟粉虱等传毒媒介为主,可通过增施生物菌肥、根外追施微量元素肥、少量多次浇水等方式,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及时拔除病株并带出棚室。发病初期,可用6%寡糖·链蛋白(阿泰灵)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或每667 m2用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125~250 g喷雾,每隔7~10 d(天)喷1 次,连续喷2~3次。② 叶霉病。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或43%氟菌·肟菌酯(露娜森)悬浮剂1 500~2 000 倍液喷雾,间隔7~10 d(天)喷1 次,连续喷2 次。③早疫病。发病初期,每667 m2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200 g,兑水45~60 kg 喷雾,间隔7~10 d(天)喷1 次,连续喷3~5 次。④ 晚疫病。加强通风,棚内湿度控制在85%以下,可定期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预防,每667 m2用量150~200 g,兑水45~60 kg,间隔7~10 d(天)喷1 次,连喷2~3次;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喷施68.75%氟菌·霜霉威(银发利)悬浮剂600~800倍液,每隔10 d(天)喷1 次,连续喷2~3 次。⑤ 溃疡病。高温、高湿、寡照条件下易发生,生产期间保持棚室清洁,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病穴撒生石灰消毒。预防或发病初期,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400~600 倍液,或46%氢氧化铜(可杀得叁千)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 倍液,或77%硫酸铜钙(多宁)可湿性粉剂400~600 液喷雾,7~10 d(天)喷1 次,连续喷2~3 次。⑥ 烟粉虱、棉铃虫。可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在害虫危害初期或卵孵化盛期至初孵若虫盛发初期喷药防治,每667 m2用50 g·L-1双丙环虫酯(英威)可分散液剂55~65 mL 喷雾,每隔10 d(天)1 次,共喷2 次。3.8 采收 水果番茄六七成熟时即可采收,可减少雨季裂果,也适合长途运输。
4 经济效益
大棚羊肚菌—水果番茄轮作高效栽培模式中,羊肚菌平均每667 m2产量300 kg,田间收购价100元·kg-1,产值3 万元,去除成本1 万元(其中菌种单价8 元·kg-1,需用菌种250 kg,成本2 000 元;外援营养袋2 元·袋-1,需2 000 袋,成本4 000 元;遮阳网2 元·m-2,需700 m2,成本1 400 元;人工成本约2 000 元,其他成本600 元),纯收益2 万元;水果番茄平均每667 m2产量3 000 kg,田间收购价6 元·kg-1,产值1.8 万元,去除成本0.6 万元(种子1 500 元,肥料1 500 元,人工2 200 元,其他成本800 元),纯收益1.2 万元,两项合计平均每667 m2纯收益3.2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