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

2023-04-05罗林霞

考试周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核心

罗林霞

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格,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却忽视了学生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自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开始推进,教师越来越关注培养学生是否形成较高的核心素养。为了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成为一个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师必须改良教学策略,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具体来说,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成长与学习过程中应该逐渐地培养出满足其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要品质和优秀能力。随着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提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近年来,学生具备较高的核心素养已经在各个教育阶段都得到了较高的关注,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了很深的认可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使学生塑造优秀的道德品质,更加能够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成为一个道德品格优秀的人才。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不应该只使他们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是否形成了较高的核心素养,并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地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突显出学生具备较高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将学科素养和学科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为学生创设良好、舒适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其得到综合发展。核心素养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核心素养培养可以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促进意义。其次,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对法律和道德有进一步的认识,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夯实基础。总之,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仅是当今素质教育推行的主要目标,也是保障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每个教师教学的重点,更加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重点,倘若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对核心素养缺乏正确的认知,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初中阶段,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进入了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在此阶段学生没有形成较强的辨别是非能力,也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就会阻碍学生未来的成长。不仅如此,在新时期互联网技术快速更迭,我们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有害的影响,渐渐地学生就会在互联网不良思想的影响下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致使学生厌恶学习、误入歧途。为了不让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在初中阶段必须对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教育,让学生具备较高的核心素养,使学生逐渐地树立正确而优秀的道德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包含各种各样的内容,如文化、政治、民主等,教师应采取正确的方式指引学生自觉地学习这些知识,使学生逐渐地形成优良的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三观,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有效地规避了学生的认知行为出现偏差现象,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改变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法治思维

在过去,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任务时,由于被陈旧的教学思维所影响,在授课过程中仅仅对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却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思维的培养,更加不会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导致学生严重缺乏法治思维,道德观与价值观也出现了偏差,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基于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积极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积极地将一些生活中的法治实例融入课堂之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展开思考和论证,从而使其具备良好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在教学时对学生的法治思维展开重点培育。首先,在具体传授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如何做到遵纪守法”等,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脑海中先形成一定的法治意识。其次,教师就可以将一些现实中的案例引入进来,结合这些案例给学生讲解具体的内容。教师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还可以给学生讲述这些违法行为都触犯了哪些法律,通常情况下会对他们进行怎样的处罚?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以及让学生对违法行为具有畏惧性。最后,老师还可以开展与守法精神有关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辩论和探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同时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辩证思维。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就会对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产生学习热情,慢慢地就会主动探讨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形成法治观念,从而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

(二)拓展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为了使学生具备更好的核心素养,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政治素养。在教学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还需对教学策略进行拓展和延伸,根据学生真正的学习状况,设计丰富的教学方式,从而真正地将学生学习本课程知识的兴趣激发起来,使学生集中自己的精力学习相关的知识。在教学时,初中教师要勇于冲破以往教学理念的束缚,积极地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就具备政治认同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教学中,在本节课的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展现1978年刚恢复高考时学生的入学状况和现代大学生的入学状况,通过对这两个时期进行有效的对比,让学生考虑一下同样是上大学,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对该现象进行思考,从而将本节课的知识导入进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自改革开放以后自己所在城市的变化。并且在播放这些视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城市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当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的原因以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介绍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目前,任何一个科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运用情境创设这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舒适,更加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获得更高的核心素养,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教师就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来逐渐地使学生获得较高的核心素养。当然,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从而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创设教学情境,如角色扮演、视频播放等,这样才能使自己所构建的教学情境符合教材具体内容,真正地将情境教学法的效用凸显出来,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拉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舒适,并且良好的教学情境还能够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六课《“我”和“我们”》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来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才能依据知识点设计出科学的情境。在创建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准确掌握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将学生积极地引入构建好的情境之中。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集体有关的教学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也参与进来,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集体温暖有关的视频,从而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集体中感受到的温暖,并且让学生大胆地将他们的感受说出来。通过让学生自主地回忆集体中感受到的温暖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集体意识,为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打好基础。

(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强化学生核心素养

在初中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从课堂入手,还应该将教学方式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有效地进行应用,使学生实现知行合一,进一步使学生获得更高的核心素养。当然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必要时教师还应该在学生展开实践活动时做出准确的指引,从而实现让学生具备较高核心素养的目标。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教学中,当讲解完本单元的课程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展与本单元学习内容有关的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更加深刻地感受宪法所带来的权威性,并且通过实践活动还可以让学生逐渐具备维护宪法的思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本地的宪法博物馆,通过博物馆里面所盛放的东西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诞生的历史以及宪法至上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也能够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开展宪法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宪法,也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宪法的理解,更加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开展课后反思,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

教师在讲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加优秀的核心素养能力,教师除了要调整教学思维、拓展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还应该积极地开展课后反思。当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传授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堂中所学的内容进行回忆,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教师在课后也可以进行自我反思,在回顾课堂教学时找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教学过程全部记录下来,在课后带领学生观看这些视频。在观看这些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并仔细地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从而使教师可以采取正确的措施改正这些不足,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完善道德与法治的评价体系。当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从而使学生通过这些评价准确地找到自己学习本课程时存在的弊端,并让学生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针对这些弊端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进行课后评价与课后反思,不仅可以使教师发现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加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核心素养。

(六)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习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些课后作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课后作业再一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继而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夯实基础。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优化课后作业,尽量布置一些适合学生现阶段发展规律的作业。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做到难易结合,尽量布置一些社会实践的作业,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而且实践作业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一家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重要性,教师就可以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为了促进民族团结,我国采取了哪些有力的措施?”“为了促进祖国统一,我国都实施了哪些政策?”等,通过让学生完成这些课后作业,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也让学生认识到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对学生的爱国主义进行了有效的培养。除此以外,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就必须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我国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政策。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内容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通过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继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是如何实现脱贫致富的,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让学生观看这些视频,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接受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华一家就必须团结所有的民族,才能使祖国真正地实现繁荣昌盛,迈向光辉灿烂的未来。

四、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教师也更加关注学生是否具备了优良的核心素养,再加上素质教育对学生教育教学的要求,让教师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基础学科知识,更加要依据学科内容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进一步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鉴于此,初中教师要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并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全面地分析现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可以顺利有序地开展。教师还需要做好课后反思与评价,通过给学生设计一些合理、科学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可以巩固和复习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其获得较高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