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的社会学思考
2023-04-05王淳
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与社会大系统深度耦合,与其他子系统互动、交流、协调。在这一过程中,高等教育既表现出对社会系统的追随、顺应及依赖,又不时地以自觉、主动、超前的姿态展现出改造社会系统的主体性力量。
随着我国逐步过渡到“知识型社会”,知识和技术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核心资源。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逐渐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系统运行的中枢环境,渐次成为助推社会系统运行的“中心”要素。“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也不再是城市的专属资源,其触角逐渐四向延展,深入到农村之中。一方面,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促进农村产业兴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流动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也成为农村个体提升道德素养、增长知识技能、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巨大,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也从未像今天这般深刻。
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挑战与应答: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一书,便是一部以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为研究视角的论著。该书作者彭拥军博士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村发展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后来他完成学业、投身学术,也将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书中,农村智力回流是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的重要连接点。以农村智力回流为切入点,彭拥军博士对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的内在机理和底层逻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人是智力的载体,彭拥军博士对农村智力回流的研究最终落脚于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农村人才资源的回流,并由此形成了一些关于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的真知灼见。
关于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的内在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发展目标相契。高等教育着眼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注重素质提升和技能提高,服务于农村发展;农村发展振兴有赖于高素质人才的参与,人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二是功能定位相通。高等教育“以人为本”,农村发展“为民振兴”,二者都致力于“三农”建设,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三是主体对象相容。高等教育和农村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有着很大的交集。
以人为本,以智力回流为核心,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的互动主要有三个层面。宏观层面上,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互动。在农村这个相对闭塞、落后的系统中,教育是最为基础、活跃的先导性元素,尽管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农村发展的历史性所限,但农村发展的人才需求依然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应然性功能“定位”,高等教育对农村社会的被动适应也逐渐演变成主动适应。中观层面上,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高等教育层次丰富、类型多样、主体多元,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不同教育类型有不同的功能定位,教育功能与产业结构之间大致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微观层面上,高等教育与个人需求互动。高等教育是变化的、发展的,其内部系统有前馈和反馈的调节机制,会根据培育对象的需求进行自觉主动的调试,以确保高等教育供给端和农村发展需求端的一致性。
在关注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这一课题时,我们应该看到,在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对农村的反哺体现为多种类型的智力回流,如知识型智力回流、见识型智力回流、创业型智力回流。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的互动仍存在传统观念束缚、机会成本偏高、回流路径不畅等现实桎梏,须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予以疏通,以期促进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的互动更加深入、顺畅、直接。
对此,上文所提及的《挑战与应答: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一书值得参考。该书绪论从历史视野和社会事实两个方面阐释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的生长点;第一章介绍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的潜在力量、制度性变演以及社会意蕴;第二章以“符号”为分析视角,从结构符号、价值符号、秩序符号等三个方面分析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的隐性联结;第三章分析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的显性联系,包括社会资本集聚、城乡关系连通等;第四章梳理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的结构嬗变;第五章和第六章对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良性互动进行前瞻性和预见性思考。该书从生存、符号、互惠、变迁、解释、前瞻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可为我们厘清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的互动机制和未来前景,提供作为科学的社会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