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列反腐专题片的政治意蕴和传播价值

2023-04-05刘姝殷肖瑞宁

传媒 2023年4期
关键词:专题片民众案例

文/刘姝殷 肖瑞宁

2014年12月,反腐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首次以电视专题片的形式向民众披露中央正风肃纪反腐的工作实践和案件细节,一经播出便引发强烈反响。而后,央视又在2016年至2023年陆续播出《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巡视利剑》《红色通缉》《国家监察》《正风反腐就在身边》《零容忍》《永远吹冲锋号》8部反腐专题片。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9部共计42集的反腐专题片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忠实记录和生动注脚,系统展现了近年来正风肃纪反腐的壮阔历程与不凡成绩,向民众传达了党中央零容忍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和钢铁意志。专题片时代感强烈,导向性明确,话语表达平白如话,案例选取典型多元,让民众在愿意接收、乐于接收中了解、接受并认同党的反腐败政策,维护了党的良好形象,充分凸显了政论片的政治意蕴和传播价值。

一、以品质传播意识转变刻板报道理念

不断提升传播品质是增强媒介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关键,而品质传播既包含对高品质传播内容和话语的追求,也包含对传播方式方法、渠道载体的创新。系列反腐专题片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实现了宣传向传播的回归——突破刻板语态,突破生硬说教,突破传统形式,推动了政治宣传向政治传播的转变。

1.探索建构中国特色反腐败话语体系。如何让主流媒体的声音传得更远、更深入人心?宏大严肃政治题材打动人心的关键是重构现代政治话语体系,新媒体时代思想多变、观念多元,简单重复地宣传政治正确的理论逻辑,很难奏效,甚至会适得其反。必须尊重受众的心理诉求,丰富发展表达话语系统,让观众愿意倾听、愿意相信,才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中央正风肃纪反腐是高瞻远瞩、立意深远的严肃政治工作,但让民众了解这一工作的成效却不能通过大而无当的、不接地气的宣传,必须构建更加符合传播规律、民众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提升传播吸引力和感染力。系列反腐宣传片在表达上注重回归传播意识,摒弃了传统政治话语口号式、标语化的宣传,不机械地选取政治术语,而是根据年度正风肃纪反腐的重点和亮点工作设置节目主题,给出了“拍蝇惩贪”“天网追逃”“严防‘灯下黑’”“护航民生”“聚焦脱贫”等亮眼的关键词,让观众一目了然,并津津乐道。系列反腐宣传片在论证上更加注重说服意识,不空讲大道理,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事件和案例,循循善诱绘就了一副党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正风肃纪反腐图景,9部专题片分专题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党的正风肃纪反腐工作,较为完整地为观众呈现出党对该项工作的思考、擘画和架构。善于和老百姓沟通是中国共产党的良好传统,只有表达新颖才有可能引导有效,系列反腐宣传片较少使用文件语言和惯用的政治话语,抛弃泛政治化空洞无力的评论,而是探索建构民众喜闻乐见的、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话语体系,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呈现和分析,以此阐释党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严惩腐败的政治立场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2.电视专题片形式令人耳目一新。传播方式方法和策略直接影响传播效果。党的政治主张的传播必须寻求党心与民意的最大公约数,努力打破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壁垒,避免影响力边缘化。这就要求不断突破固有模式,创新传播渠道和载体,实现传播内容、形式和技术的高品质融合,确保最佳传播效果的快覆盖和广覆盖。为保证传播效果,严肃的正风肃纪反腐工作并不一定只局限于通过报刊社论、电视新闻来报道,也可采用活泼生动的电视专题片形式来展现。首先,反腐专题片的传播形式拓展了观众既往了解正风肃纪反腐工作的渠道,给予民众一个全新的感受、思考、讨论党的反腐败实践的空间,提供了一个更大、更广阔的可供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电视专题片所构建起的舆论场既开放同时又具备极大的人员密度,这有助于正确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其次,电视专题片扩展了党的反腐败理论和政策的受众面,系列反腐专题片一经央视播放,其直接受众包含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数以千万甚至亿计。同时,系列反腐专题片在牢牢把握政论片思辨论证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了更适合电视专题片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避免了生硬的政策术语,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观众更轻松地接受并理解,做到了说理味淡化但说理性不减。采用专题片的形式传播党的反腐理念和实践,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该种政治传播方式通过价值观涵化促成了民众对特定政治思想的理解和接受,具有更强的说服性,能够直抵人心,产生极大的社会号召力。

二、以鲜明问题意识优化多元素材选择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政治传播必须有鲜明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提高传播针对性和受众黏合度。系列反腐专题片在立意上坚持高站位,在素材选择上坚持小切口,既准确传达中央精神又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有效塑造了党的良好政治形象。

1.全面观照正风肃纪反腐议题。政治传播要为受众呈现出政治运转的规律,揭示看似遥不可及的政治鲜活生动的一面,才能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提升传播效果。因此,格式化、简单化的信息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同时也不利于展现党清明与自信的政治形象。政论片是主题先行的作品,系列反腐专题片在素材选择方面做到了丰富多元,全面观照了各个议题。专题片在主题的确定上,着重突出了党正风肃纪反腐的重点、党为此所做出的努力和各个领域由此产生的变化。例如,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两年之际,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闪亮登场,有血有肉地向观众展示了改进作风这一任务的复杂和艰巨,深刻总结了两年来正风肃纪的显著成效,同时也为八项规定的深化落实营造舆论环境。从第一集“承诺与期盼”讲述党回应民众的期盼入题,到第二、第三集“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展开介绍改进作风的具体措施,再到第四集“党风正、民风淳”阐述以优良党风引领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深层逻辑,整体脉络清晰、层层递进。再如,在全面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两年后,《国家监察》亮相央视,全景展现了党中央谋划、领导、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自我监督有效途径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绩,有力回应了一些社会疑问,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从第一集“擘画蓝图”讲清顶层设计和整体架构,到第二、三、四集“全面监督”“聚焦脱贫”“护航民生”展示了深化监改背景下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有力推动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等多方面取得成效,再到第五集“打造铁军”向民众传递了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不负党和人民信任的坚强决心,构成了相互关联、层层深入的完整逻辑结构。《永远吹冲锋号》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首部反腐专题片,以“第二个答案”作为开篇,开宗明义展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决心意志;第二、三、四集分别聚焦政治监督、作风建设和一体推进“三不腐”展开讲述,向观众传递了长期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的信号,充分彰显了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9部专题片在选题上均紧扣其时正风肃纪反腐的形势与任务,让观众了解不同阶段正风肃纪反腐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新举措,为观众勾勒出了一幅正风肃纪反腐的全息图景。

2.案例时度效把握精准。单纯优秀的框架结构不足以支撑起有传播影响力的政论片,还需有大量新鲜、优质、适切的案例素材作为内容支撑,否则极易陷入空洞说理的境地。政论片所引案例在时度效把握上必须做到精准得体,尤其是对于反腐题材而言,很多案例具有相当的敏感性,如果处理不当,容易产生负面效果,但如果畏首畏尾不敢触及关键问题,又会给观众造成隔靴搔痒之感。系列反腐专题片在案例选取上时间近、内容新、多元化,且与主题贴合度高。比如,《永远在路上》首次向观众呈现十八大以来落马的一些高级别领导干部的忏悔片段,这些案例的选取和处理一方面展现出党对问题毫不回避、毫不遮掩的磊落态度,另一方面也以儆效尤,通过直观可视的方式对广大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再如,《零容忍》中涉及的案例既有公安部原副部长孙力军这样的高级别干部,也有甘肃永登县低保办主任赵永琏这样侵害困难群众利益的基层干部,生动反映出纪检监察机关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理念;查处“95后”干部张雨杰利用职务之便贪污6000多万元的案例,指出了腐败主体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及时给予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的提醒。《永远吹冲锋号》披露了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傅政华案件的细节,以点带面向民众展示了近两年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专项工作的成果;以治理粮食购销领域的腐败案件为典型,展示对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的思路,彰显紧盯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治理、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清理的决心。9部反腐专题片援引上百个案例,每一个都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专题片对于这些案例的处理,没有停留在博观众眼球的情节层面,而是深挖这些干部违纪违法背后的思想蜕变过程,以及展示纪检监察机关惩处、教育、挽救这些干部的动人细节,这就使得案例素材变得更为立体丰满,既直指问题本身,又透视症结所在,有效弥合了观众与正风肃纪反腐工作之间的距离感。

三、以有效沟通意识促进政治认同构建

政治传播通过多通道、多媒体、多符号传播政治信息,从而推动政治过程,影响受传者的态度与行为。政治传播指向对受传者施加影响,但好的政治传播一定是“软性”传播,而非“硬性”灌输说教,这就要求政治传播必须具备沟通对话意识,在受众中制造更多“同意”,以推动更多共识达成。系列反腐专题片正是通过搭建起党与群众“双向奔赴”的桥梁,以有效的沟通意识增进了政治认同。

1.以平等叙述视角增强沟通感。叙述视角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治传播的效果,以何种角度展开叙事,直接影响传播对象能否成功接收、是否愿意接受信息。系列反腐专题片能够聚集起高人气的重要原因在于讲好讲透了党正风肃纪反腐的故事,而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放弃了居高临下的全知视角,摆脱了宏大叙事的制约,全程没有高高在上的“自说自话”,而是采用了平等的内视角叙事方式,增加了可信性,扩展了表现力。内视角叙事所营造的对等关系让观众感到叙述者并没有预先比自己知道得更多,所以没有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压迫感,观众是能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沟通对话中的;而所有想要通过影片传递给观众的信息,是通过与观众平等的沟通对话,让观众自己感受到、思考到、体悟到的,而不是被强行“推销”或“填鸭”的。比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披露30多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大量细节的还原让观众读懂了党从小切口推动大变局的用意,感受到了党整饬作风“刀出不归鞘”的决心意志。《打铁还需自身硬》首次曝光了纪检监察队伍中的腐败分子,回应了民众对于“谁来监督纪委”的疑问,也让观众真实感受到了刀刃向内绝非虚言。《巡视利剑》展现了中央巡视组与腐败“大老虎”之间的激烈交锋,让观众领略到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和激烈,传递了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重要信息,以展现反腐决心提升民众信心。《正风反腐就在身边》选取了大量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案件,在抽丝剥茧复盘案情的过程中,让观众看到了党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零容忍》中呈现的惩前毖后、系统施治等内容,展现出党在正风肃纪反腐中手段措施的不断深化、系统性的不断增强,让观众建立起对中国特色反腐之路的制度自信。系列反腐专题片将与民众有较大距离感的政治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表达叙述出来,将正风肃纪反腐实践的“黑箱”透明化,有效增进了民众对于党正风肃纪反腐的政治认同。

2.将真实记录与艺术展现相结合。政论片应该是形象化的政论,是通过沟通对话的方式将抽象的意识形态及其产生过程中的情感关联、文化元素具象化呈现给观众,这需要有适切的沟通表达技巧。有效的表达能够将事件场所、环境信息等构建起隐性话语,再运用叙事手法的排列组合建构政论片的意识形态。系列反腐专题片贯通运用大量详实的素材和精准的艺术表现技法,以故事化处理方式增强了对话感,有效传达了意识形态信息。在素材占有上掌握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的材料,每一集都汇集了大量的案例,据主创团队介绍,每分钟的播出视频背后有4个小时的采访素材,足见素材积累之丰之巨,素材拣选编辑之用心良苦、用力勤奋。在制作上具有巧思和新意,通过色调的转换运用、对关键细节的突出强化等技巧,增强了表达效果。比如,在采访落马官员时整体色调设置为灰色,在采访办案人员时则采用暖色调为主,以营造对应的情感氛围;再如,党徽、国徽、法律文书等视觉符号贯穿全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象征符号强化了观众对权威震慑力的印象。系列反腐专题片兼具精神高度和人性温度,做到了真实记录与艺术展现的有机结合,在内容和表达上都非常注重贴合观众,案例充实、细节丰富,以更具象、更平和的沟通对话方式向观众展示了党正风肃纪反腐的深刻内涵和内在逻辑。

四、结语

政治传播的过程,既是意义与文化生成的过程,也是执政党建构自身政治形象的过程。良好的政治形象能够增进公众对政党的信任,而除了理性政治的权威力量外,感性政治的情感号召同样能为政治合法性提供有力支撑。政治传播即归属于感性政治的情感号召范畴,好的政治传播有利于为政党的政治形象加分。对于人民群众而言,见到党的决心对党更有信心,感受到党治国理政的成效自然就会对党产生深深信赖。所以,要不断创新政治传播的方式,优化政治传播内容,将宣传目标寓于有效传播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脍炙人口的表述之中,将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

猜你喜欢

专题片民众案例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