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融合,深度衔接

2023-04-05张子路杨倩杜伟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

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幼小入学家校

张子路 杨倩 杜伟 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

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于2014 年9 月建校,是一所由昌平、西城两区政府联办,昌平区教委直属的公立学校。学校现有52 个教学班,共计2100余名学生,147 名教职工。近年来,学校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主动适应昌平区建设“国际科教新城”的发展定位,秉承“可持续幸福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心自强,行有为”的现代文明人为育人目标,为学生的一生幸福成长负责,有序开设实施“1+9”可持续幸福教育课程,努力将学校办成使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体验场和创造未来生活的孵化器,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作为昌平区2014 年九所引进校之一,每年可满足周边300 余名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精神,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学校综合利用资源,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基本原则,以“如何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稳过渡到小学,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为重点,积极与所属回龙观西学区范围内的三所公立幼儿园进行深度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为孩子顺利实现幼小过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融”发展:区域联动促发展,凝心聚力共提升

强化教研引领 一是学校将幼小衔接工作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内容,并纳入年度学习培训计划,系统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学习《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等文件精神。二是面向一、二年级教师,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三是积极携手幼儿园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围绕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体格、性格、人格和品格,获得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目标,组织教师围绕儿童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维度进行专题教研,持续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推动幼小衔接工作有效落地落实。

加强区域联动 学校与所属回龙观西学区范围内三所幼儿园(棉花胡同回龙观园、北京市第六幼儿园回龙观园、首师大附属回龙观园)积极取得联系,共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系统规划与全面实践。一校三园完善顶层设计,确保衔接责任落实,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形成行政推动、教研指导、合作衔接、家长配合的良好氛围。在实际工作中,一校三园积极推动和实现“三联动”,即教职工联动、部门联动、园校联动,通过实地调研、专题教研、系列讲座等方式,加强幼小衔接深度融合,合力推进衔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学段互通互融 一是“走出去”。一方面,走到大班幼儿身边,通过观摩、沟通和调查,从不同视角切身感受幼儿园与小学在环境、课程、生活、活动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前准备适应性教育内容,在一年级上学期的入学适应期积极转变和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另一方面,面向幼儿园教师分享一年级入学后学生在行为习惯、意志品质、自理能力适应等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同时介绍更有利于儿童从游戏为主过渡到课程学习的优秀经验做法。二是“请进来”。一方面,邀请幼儿园团队开展系列幼小衔接交流。园长、幼儿园教师结合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围绕幼儿入校适应,介绍幼小衔接过程中需要做到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及学习准备。尤其带来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小妙招,包括游戏化的探究学习方式、儿歌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等。另一方面,邀请幼儿园大班教师走进学校,了解学生的入学适应情况,再根据问题对幼儿园大班的幼小衔接方法进行调整,做到双向了解,发挥教师在幼小双向互动中的作用。

“融”成长:探索适应教育课,多种形式促成长

以多项校本课程扎实推进幼小衔接工作 学校生活技能课程、国际礼仪课程、养成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中均涵盖幼小衔接内容,并研发配备校本读物。一是生活技能课程旨在帮助一年级新生学会自理,掌握自主穿衣、系扣子、叠衣服、洗漱、收拾书包、整理物品等基本技能,本着该做、能做、做好的原则,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二是国际礼仪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教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以具体情景引导学生规范行为,养成文明有礼的日常习惯。三是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升入小学后的心理变化,疏解情绪,正确认识小学生活。四是养成教育课程以学生在校期间一日生活为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中感悟生成正确适宜的行为标准,再通过强化训练示范带动以及平时的检查评比等形式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五是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结合学校育人目标和“1+9”课程,通过与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入学表现进行过程性、综合性评价。

以养成教育绘本为抓手落实适应性教育 学校成立课程研发组,编写一年级入学养成教育课程绘本《我是小学生啦》。绘本以生动形象的卡通形象为主,以小学生在校期间一日生活具体情境为线索,内容包括学生入校、晨读、课间、课间操、升旗仪式、午餐午休、大课间、参加学校兴趣班社团活动、放学回家等学校生活全过程,基于真实场景介绍小学生活,方便家长和学生了解、学习在校一日常规。在一年级新生入校前,全员配发读本,由家长引导陪伴学生共同了解相关内容。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结合每周二班会时间,班主任根据专题活动进行情境体验式学习和建构,校级、年级、班级、小组也以此内容作为检查评价学生表现的依据,旨在通过多方合作,以此为标准,落实适应性教育,共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可视化呈现小学生一日学习生活全过程 学校根据学生一日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全流程、全要素拍摄《我是小学生啦》短片视频,生动形象地向一年级学生及家长介绍小学生活要点。视频真实化呈现学生一日活动,从起床自主穿衣、洗漱,到校进班流程,到学校内课堂、课间活动,再到放学离校,通过各个场景的真实细致呈现,全景式介绍学生一日活动的全过程。既满足了学生对小学生活的探知愿望,帮助他们更全面、直观地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又对各个具体环节的规范流程进行了呈现,同时提出了评价标准和要求。家长也可借助视频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适应性训练,引导孩子以积极的状态迎接小学生活的到来。不仅如此,学校还协助幼儿园拍摄了对应的幼小过渡教育视频,以帮助幼儿园更有效地从多层面、多角度系统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协调配合所属学区内幼儿进行实地参观 学校积极对接,与幼儿园共同设计开展“手拉手逛校园”“准备做小学生啦”等主题活动,邀请幼儿入校参观。带领他们走进教室、音乐厅、篮球馆,观摩升旗仪式、课间操等,充分了解校园环境,熟悉功能区域,了解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进一步激发入学愿望。此外,在学校重要节庆活动期间,如体育节、读书节、多元文化艺术节等时间节点,主动邀请幼儿入校体验参观,带领他们深度体验多姿多彩的小学生活,从而使他们提升对校园的熟悉性和亲切感。实践证明,通过各项实地参观活动,幼儿们了解了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充分感受、体验,既满足了好奇心,又激发了想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强烈愿望,这些都为他们未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融”陪伴:家校合作共陪伴,谱写教育新篇章

畅通家校沟通渠道 学校设立了“班级—年级—校级”的三级家委会制度。秉持民主公平的原则,经过自我推荐和家长投票,最终成立一年级年级家委会和各班班级家委会,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同心携手,凝聚教育合力,为儿童的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同时,考虑到家长反馈问题的便捷性及家校问题的多样性,学校还建立了“五级沟通反馈”制度,以“班主任—年级组长—相关部门领导—副校长—校长为”序列,同时公开联系电话,家长有问题可以逐级反馈,如对结果存在质疑可以向上一级继续反馈,直至问题解决。校门口还设立了校长信箱,家长可以将建议或意见反馈到信箱中,对于来访意见,我们坚持事事必核实反馈。实践证明,学校多措并举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助力家校共育,为学生顺利实现幼小过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强化家校共育机制 良好的教育生态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育人。家长是引导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中坚力量。因此,学校积极建立有效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正确引导家长积极配合,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共同做好衔接工作。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学校及时启动“全程超前伴随式”家长系列培训项目,统筹安排培训内容,学校骨干班主任、心理教师团队围绕家长最为关切的困惑和问题,通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案例,有针对性地进行细致解答,并提出中肯建议,帮助儿童更顺利地开启小学生活。此外,学校还邀请知名专家开展系列线上讲座,引导家长明白好家风、好家教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家长成为孩子榜样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家庭、家教、家风三者有机统一的重要性,助力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学校通过高质量的系列讲座和培训,号召家长朋友明确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积极参与到适应性教育中,共同为促进孩子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形成促进幼小科学衔接的良好教育氛围。

营造良好家校关系 学校主动作为,积极换位思考,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解决家长之所需,充分营造和谐融洽的家校合作氛围。一方面,通过家校沟通机制和渠道,依托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系统讲座、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科学幼小衔接的理念,掌握适应过渡期家庭教育的重点,为培养孩子学习习惯、规律作息、时间管理等凝聚共识,共同陪伴孩子成长。另一方面,为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学校主动作为。在重要时间节点,如每年新生入学前,集中对值班教师和招生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积极解答家长们的疑惑。招生工作结束后,立即成立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迎新工作团队,德育主任负责班主任培训,一年级年级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教师学习幼小衔接相关工作要求,从学校和教师层面为新生入学做好充足准备。开学前,分别组织召开年级和班级的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入学心理准备和学习条件准备,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训练和培养,缓解家长紧张焦虑情绪,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新生入学后,组织家长参观校园,了解校园环境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基本情况。

积极设立适应周期 为帮助新生顺利度过适应周期,学校将开学第一月设立为适应月,围绕空间适应、时间适应和人际适应三个维度,按照阶段性,有层次地设置适应日、适应周、适应月发展目标。同时,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突出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的重要教育作用,以“游戏”为切入点,推进基于儿童的游戏化教育活动,加大游戏化学习理念引领,以儿童为中心,引导他们在自主的游戏中体验、感悟与收获,有效自我发展和建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逐步培养良好的在校常规。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利用校本化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常规养成进行过程性评价。

反思及展望

一是在疫情背景之下,幼小衔接工作的有序开展受到较大影响,幼小双方的配合协作、实地考察参观、定期交流等工作相应暂缓。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为力争将因疫情而受到的影响降至最低,下一步我们将积极组织线上教研,开发线上资源,积极设计幼小一体化线上平台及课程,积极推进双向联动教研,为两个学段的教师提供平台、资源,切实推动工作线上、线下有序转换。

二是在疫情严峻阶段幼儿需转为线上居家看护,学前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从幼儿园转移到了家庭。如何积极发挥家长的作用,引导家长协助完成适应性教育的有效落实,以及如何发挥家、园、校三者之间的协同育人作用,均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要议题。

三是将进一步与幼儿园协同合作,贯通“全过程”幼小衔接。在理念上,转变主要针对大班幼儿进行入学适应性教育的观念,从小班开始就根据幼儿发展阶段,有序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逐步渗透,与幼儿园团队合作,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可持续性,一体化设计并实施有益于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活动,系统化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三年幼儿园全过程,整合资料,统筹联动。

四是积极发挥育翔“可持续幸福”教育理念落地。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儿童会获得期待、兴奋、困惑等各种情感体验,同时亲身感受各种变化,他们的想法需要被倾听,困惑需要被解答,情绪需要被平复。对此,学校将始终以提升儿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标,持续推进适应性教育,力争使幼小衔接这一需要幼儿跨越的鸿沟,转变成幼儿成长的契机。

猜你喜欢

幼小入学家校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入学面试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入学第一天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