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校师生交往的特征和改善
2023-04-05王洁
王 洁
文/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社会是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年轻学生作为自媒体的主要发布者和受众群,受到很大影响。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访谈高校教师以及案例分析的方法对高等学校校内管理的交往,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进行研究,发现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高校师生交往的方式,交往形式更多更加方便,同时,新型的模式可能造成主观偏见增多;交往内容更多、深度更深,同时对教师个人要求更高;日常交往直接影响教师的形象和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进一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情绪情感的引导。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规则、以教师形象要求自己、树立形象等方法进行改善。
一、相关概念阐释
1.高校师生交往
(1)高校师生交往
师生交往是指教师与学生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进行知识、情感、观念等的信息交流,最终让双方互相理解的一种人际沟通活动。师生交往质量跟教育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师生交往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是师生关系产生和维系的基本方式。
高校师生交往包含多种不同层面的交往,包括课堂内的师生交往、师生校内管理的交往以及师生校外的社会交往,基于此,本研究所涉及的“师生交往”里的“师”是指高校中的学生管理人员和授课人员;“生”指的是经过国家规定的考试后,进入全日制高等学校进行深造的学生。学生进入高校后,日常的教学课堂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而校内管理的交往,大部分是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对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影响更大,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的师生交往是指学生校内管理的交往。
(2)高校师生交往的特征
不同阶段人的交往需求有所不同,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高校学生多已迈入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的阶段,也就是说此阶段的学生渴望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这种心理诉求对师生交往过程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赵波等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大学生在高校师生交往中的诉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对高校师生交往的期望感较高,但是实际感知低于期望感,且落差显著,也就是说学生对于目前的师生交往并不满意。[1]另外,包红燕的研究表明,高校师生交往存在功利化、不对等性、交往内容的片面性等特征,可能的原因包括招生规模扩大、市场经济的冲击、管理制度缺位等原因。[2]综上,高校师生交往在内容上更加窄,目的上更加功利化,互动上有明显的不对等性等。
(3)高校师生交往的意义
高校师生交往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师生交往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教育和情感方面的多层次的交往。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高校中辅导员、班主任跟学生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具体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在世界观与价值观、理想与信念方面是否一致、情感是否融洽,换言之,师生交往对于学生发展有深刻影响。
2.自媒体时代的人际关系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是一种裂变式的信息传播媒介,传统媒体的主导为专业媒体机构,而自媒体信息是普通公民主导,信息传播平台也由官方媒体转变为网络社区,信息传播更加自由、自主。
在自媒体时代,人际关系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郭玉棉等对网上人际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网络上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依靠文本这个媒介,相对于现实,网上交流具有匿名、传播更广泛、心近性等特点,网上人际吸引与现实世界最不同的差异就是网上交往更注重内在吸引力,弱化了外貌吸引力。[3]另外,Brod认为科技的发展有“上瘾”的趋势,在未来的社会中这或将导致很多人沉溺于网络社会、遗忘现实社会中的沟通和互动。[4]
3.自媒体时代的高校师生交往
(1)自媒体时代与高校师生交往
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学校如何使用自媒体开展教学有不同的论断,卢强等发现学生在校内外的行为有所不同,在校内倾向于制造和发布信息,而在校外更喜欢消费和分享信息。[5]Tugberk等研究者对学生在 Facebook上的通信、娱乐、分享新闻、图片和歌曲等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学生格外注意保护自身的社会身份、尊重隐私。[6]Peter强调高校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中构建了持续在线和持续连接的恒常行为。[7]
(2)自媒体时代辅导员与学生交往研究
目前对于辅导员和学生这种特殊的师生交往的研究大多是从管理层面进行研究的。蔡丽冰对自媒体时代辅导员如何培养学生干部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策略。[8]贾梦蕾通过对高校辅导员传统工作方式“信息获取慢”和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信息获取快”的对比、高校辅导员传播主流价值观和自媒体环境给高校学生带来多元非主流价值观的对比;提出在自媒体盛行的时代高校辅导员发挥培育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的策略。[9]
综上可知,既有研究更倾向于说明社交媒体的出现促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关系更为密切,很少有研究者从反面进行思考,诸如屏蔽现象等;大多数研究都是笼统去研究高校师生交往,但是专职教师和教辅人员跟学生的交往有很大区别,而关于自媒体时代辅导员跟学生交往的研究大多是从管理层面出发,利用自媒体进行管理工作,而现实中,高校辅导员跟学生交往相较于其他师生交往,受自媒体的影响最为深刻,所以极有必要探讨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这种具有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教师与学生交往所出现的新变化、新特征,并就如何改善师生关系进行探讨。因此,本文从既有案例进行分析,并对两个辅导员进行访谈,希望可以对自媒体时代下辅导员和学生的交往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师生关系改善的方法。
二、自媒体时代高校师生交往的特征
1.交往形式:方便VS主观
对于交往形式,两位老师均提到比较重要的一点,既相较于以前大多数是电话交流和面谈,现在网上交流越来越多,尤其是微信这个平台,QQ还可以临时对话解决问题,但是微信只能加好友,现在一个班级所有同学的微信,基本都加了。由此可见交往形式已经从可以听到语言和看到表情的方式转变为文字上的交流。
那么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两位一致表示有好有坏,好处在于方便了工作,有事情时可以直接快速地找到相应学生,提高效率;坏处在于对于文字意义的主观化理解可能导致误会产生且文字记录容易被截图和曲解。
A老师案例:学生因为亲戚去世微信请假,但是按照学校规定该亲戚跟学生的关系不足以批假,老师在微信上说明请假规定后,学生很生气并且态度差、旷课。老师对于该生很失望。该生为班干且日常很有礼貌,事后了解到这个亲戚虽是远房但是跟该生关系很好,且家里连续出了很多事情,导致对老师的话曲解,后态度强硬。
分析:如果当时学生采用电话或者面谈请假,老师可以感受到她的悲伤,语气或许会更加柔和,也可以在规定内帮她想办法处理,从而避免误会。
2.交往时间:应急VS碎片化
对于交往时间,两位老师均表示时间“太零碎了”,不管是不是工作时间,不管学生的事件是否紧急都会随时进行咨询,对于紧急事件可以更快地介入解决,但是对于一般性事件比较难处理;另外,有时候学生希望可以进行深入交谈,但是在比较忙的情况下,老师希望学生可以面谈,进行更有效率的探讨,但是学生更倾向于用文字表达,效率很低,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3.交往内容:全面了解VS谨言慎行
对于交往内容,A老师提到由于可以直接联系老师,很多学生都不仔细看通知,有一点问题就直接微信问老师,导致事务性内容增多;B老师提到学生更多地会跟老师分享情感、观念方面的问题,由于是通过网络聊天,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两位老师均表示交往内容远远大于之前,很多时候朋友圈也成了交往的场所。
对于这种扩大化交往的影响,B老师表示,好处在于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掌握一手资料,但是同时也时刻提醒自己在交往内容变多的时候,作为老师要更加谨言慎行。
B老师案例:B老师提到,她同事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吐槽学校某制度的动态,引起学生反对的评论,并在朋友圈评论区发生争吵,事后学生把该老师的朋友圈和各种言论放在微博中该校的论坛上,实名声讨该老师,该老师最后写公开信为自己的不当言行道歉,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信件,并继续放在论坛上,引起不良影响。
分析:在自媒体时代,在与学生交往中“一不小心就会被截图”,一方面老师确实要正视自身身份,且明确自己在与学生接触中就是老师的身份,注意言行,尤其是交往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的情况下更需要谨言慎行。
4.交往影响
A老师主要提到了对教师形象的影响,“在我自己上学时,对于辅导员没有具体形象,在遇到困难时也不会第一时间去找老师,但是现在学生基本都是叫哥或者姐,交流变多后,距离上也变得很近,学生也会更加了解老师的性格、脾气,形象上更像大姐姐。”
B老师主要提到对老师的信任、价值观引导的影响,平时小事的处理会决定老师在学生中的受信任程度,尤其是日常交流,包括朋友圈的交流会让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或者不信任的感觉,或者说认可不认可,这种感觉对关键时刻引导学生价值观至关重要。
比较不好的影响,两位老师都提到,信息化时代,学生会进行院系对比、学校对比,造成工作量增多,并且有截图等佐证,老师经常会因为这种情况去解释和安抚学生。
三、自媒体时代高校师生交往的改善
1.制定规则
对于交往形式、交往时间碎片化等问题,可以在刚开始就制定好规则,跟学生约定在对应的时间做对应的事情,如果有紧急事情,可以直接打电话,这样不仅仅方便工作,也是教会学生遵循办事规则。B老师提到“有一个同事甚至把请假、谈心、证明等工作全部模块化,并安排每周对应的时间集中解决”,A老师提到“我在第一次见到学生时就跟学生说明上班时间是什么时候,下班后问的问题可能会看不到,上班时候看到就会回复,如果有急事就打电话”,规则说在前面,这样既有效率,又能避免误会。
2.时刻以教师身份要求自己
在跟学生讲话时,尤其是文字方面,是可以深思熟虑的,自己说出的话都要符合教师的身份。A老师和B老师都提到,做辅导员以来,发现自己的情商有显著提升,在跟学生交流过程中,显示真性情的同时,也要符合教师的身份,给学生带去正能量。
3.有意识地利用各种工具树立自己的形象
两位老师都提到一个很奇妙的现象,“认可辅导员的为人处世的,一般都会很容易受到辅导员的积极影响,并且积极向上,有作为”,辅导员对学生价值观和情感的影响很大,尤其是为人处世,而日常的交往为这种影响奠定了基调,所以在自媒体时代,辅导员更应该利用朋友圈、公众号等来树立自己的形想象,不但要言传更要身教。
总的来说,自媒体的出现让高校师生交往的方式有所改变,这些新变化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同时教师也要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通过制定规则、树立形象等方法主动利用自媒体进行调整,使其为高校师生交往的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