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任务驱动设计策略

2023-04-05杜静芝

中学语文 2023年5期
关键词:整本书乡土文字

■ 杜静芝

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借助任务驱动策略展开教学组织,及时唤醒学生阅读思维,让其在主动思考和互动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在具体设计时,教师结合文体特点展开任务内容筛选,组织更多合作交流活动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建立阅读档案,延伸阅读训练设计,都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些阅读启示。

一、结合文体特点,设计阅读任务方案

高中语文教材中推荐的整本书阅读资源,大多是经典小说、剧本、文集等内容,不同内容有不同体裁,教师从整本书体裁特点角度展开阅读设计,能够为学生规划清晰阅读路线。学生接受具体的阅读任务,能够围绕任务进行阅读思考和探索,主动进入到阅读核心,在深度探究中达成学习共识。不管是什么样的文体,教师设计任务时都需要对体裁特点进行对接思考,以便推出适合的阅读任务,组织阅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

如《乡土中国》,这是一部社会学经典之作,由费孝通主持编辑,主要写了中国基层社会,特别是农村农耕生活成为这部书的主干内容。这部书带有演讲稿的属性特点,从日常生活、规矩礼数、历史渊源等方面展开设计和组织,对乡村生活现状和原因进行理性分析,学生阅读这部书就能够具体了解乡土社会、乡土文化等,自然建立系统阅读认知。这部书由14 篇文章组成,这些文章有高度关联性,也有独立性。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篇文章重点阅读,结合演讲稿特点,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情感、写法等。学生对演讲文本比较熟悉,能够从口语、案例、解析、情感等多个角度展开解析行动,教师深入到课堂,与学生展开阅读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建议,让学生自然进入到阅读核心,在对比思考过程中建立阅读认知体验。

二、组织互动交流,提升阅读任务品质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阅读任务交流活动,能够为学生顺利进入互动创造条件。学生对阅读任务要求有明确认识,自觉进行文本阅读学习,对整本书展开重点梳理,其阅读感知体验更为鲜活。“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阅读见解呈现个性化,学生阅读整本书也是如此,教师适时组织阅读交流活动非常有必要,能够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能够为学生交流阅读思想提供机会。

为激发学生阅读学习主动性,教师推出阅读活动,以任务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带来更多深度学习机会。教师先让学生归结出14 篇文章的题目,然后选择《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这两篇文章进行任务推送: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载体,费孝通先生从哪些方面论述了乡土文化交流中文字的作用?不妨结合当时社会生活交流现实展开讨论,介绍自己的阅读主张和观点。中国文字源远流长,学生阅读这两篇文章后,对文字在农村应用情况做客观分析,进而产生不少个性的理解。有学生认为,在解放前的农村,文盲率是极高的,人们生活中有太多交流的机会,文字在农村中应用机会很少,只有和外地亲朋通讯联络才能够用上文字,人们习惯直接运用语言交流,或者是神态、肢体等多种方式,文字在乡村应用价值受到制约,扫除文盲也变得比较困难。也有学生认为,文字虽然在乡村推广比较困难,但文字是文化的符号,其应用也比较广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如过年贴春联、猜灯谜、劳动记录、政治学习等,都需要文字支持,在乡村推广文字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设定话题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展开针对性阅读,进行互动交流活动,其学习成效显著。

三、建立学习档案,丰富阅读任务形式

学生阅读整本书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学习撰写读书笔记最为重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建立阅读学习档案,将每次阅读收获做归结,形成系统性阅读认知。整本书阅读档案建设没有固定格式,教师给出一些建议,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能够给学生带来创新探索机会。阅读档案记录丰富阅读信息,其助学作用更为突出,教师要针对学生建设情况,及时进行方法传授,设计阅读档案展评活动,为学生创造互动学习契机。

《乡土中国》以单篇组合而成,各个部分具有关联性,也有独立性,教师设计阅读档案建设任务,要求学生自觉建立阅读读书笔记,将每次阅读感知体验写下来,形成读书日记,并定时参与集体讨论活动。学生进入阅读档案建设环节,将阅读体会写下来,逐渐丰厚了阅读档案。教师组织学生定期进行整本书阅读学法交流活动,要求学生主动介绍自己的阅读体验,展示自己的阅读体悟,学生回馈主动,其阅读体验开始丰富起来。教师推出整本书阅读档案建设任务,给学生规划清晰阅读学习路线。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档案建设比较陌生,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给学生讲解操作方法,成功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读书笔记不是档案的全部,教师从其他角度进行解读,让学生学会信息搜集和处理,寻找更多机会展开深入阅读和学习,将阅读体会做归结处理,将阅读素材、阅读信息、阅读体会、阅读讨论等多种信息进行整合处理,这样才能形成阅读档案。一个阅读档案建设任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整本书的热情,学生进入档案建设之后,对整本书有了系统认知,其阅读学习方法储备更为丰富,阅读体验更为深刻。

四、延伸设计训练,促进阅读任务内化

教师围绕整本书阅读设计训练任务,利用任务进行延伸阅读组织,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学生进入整本书阅读环节后,教师需要有对接意识,针对学生阅读实际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创新阅读学习,在多重探索中建立整本书阅读认知。网络化阅读、教辅材料阅读、信息共享阅读,都属于比较有新意的设计,教师利用任务进行具体调度,设计更多训练任务,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启动阅读思维。

《乡土中国》诞生特定历史时期,自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痕迹,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有一些了解,但对乡村建设并不是非常熟悉。如阅读《长老通知》《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等文章,学生认知储备是不足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展开信息素养搜集行动,要求学生观看相关影视作品,逐渐理清阅读学习路线。为促进学生阅读顺利进入文本核心,教师设计阅读任务:《社会变迁》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结合相关电影片段进行直观解读,介绍自己的阅读发现。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环节,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展开素材搜集活动,对当时乡村社会变迁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逐渐形成系统性阅读认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阅读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延伸阅读行动,借助更多媒体信息展开对应阅读讨论,给学生带来延伸训练的机会。当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有了了解,再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集和整合处理,会逐渐找到文本阅读的切入点,自然建立阅读认知。教师利用阅读任务进行具体调度,其组织效果显著。

整本书阅读需要充裕的时空条件,高中学生阅读学习条件有限,难以展开细致的整本书阅读,教师要针对学生学情展开任务布设,利用任务进行具体调动,以满足学生阅读学习要求,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整本书乡土文字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文字的前世今生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乡土中国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