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三全育人”对增强民办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
——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为例

2023-04-05戴诗琪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理论课民办高校

■ 戴诗琪,张 静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重庆 401120)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性[1]。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更要不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亲和力,切实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新时代人才的使命和职责。

一、关于“三全育人”内涵的现实解读

(一)“三全育人”概念的完善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一概念的提出已有十余年,其内涵和建设机制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完善。进入新时期以来,国家加快了对“三全育人”教育体系的整体改革,决定逐步完善以课程教育为核心的“十大教育体系”。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的办学任务,同样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大力推进和实施“三全育人”理念的落实和完善,也是新时代民办高校贯彻落实办学方针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主体

就“三全育人”思想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推进而言,“全员育人”这一主体更应该得到强调。在民办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教学体系中,大多是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的五门公共思政理论课作为学生的核心课程和培养要求,但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和教学育人的过程中,育人主体不仅应该包含各学院的辅导员、思想课专任教师,还应该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与学生紧密联系的各专业课程的课程教师、学校领导、负责后勤保障的学生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家庭成员等,在全方位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承担应有的“三全育人”主体任务,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更好地开展。

(三)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核心

就“三全育人”思想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实施而言,“全过程育人”则更应该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核心。“全过程育人”强调的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应减少育人的过程和环节的缺失。民办高校在推进“三全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全过程育人中就是要弥补这一空白,补齐课堂之外的教育短板,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的全覆盖,明确民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动思想教育工作和教育教学的更好开展。

(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关键

就“三全育人”思想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落实而言,“全方位育人”则更应该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关键,“三全育人”的教育思想更多地凸显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整体教育、全局教育的重要性。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同时推动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形成教育合力,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的激励环境,推动“三全育人”思想的深化和完善,切实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中心目标提供养分。

二、“三全育人”思想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具体困境

民办高校在推进“三全育人”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当中,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和现实挑战,结合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实际情况,笔者进行了全校的数据统计和调查,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全员育人”的协同机制的不健全

“全员”概念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还包括校领导、专业课教师、职能部门及后勤宿管等管理服务部门工作人员,也包括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大学生[2]。虽然近年来高校教师教育管理领域的政治理论和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逐步融入高等教育、教育管理教育和服务的全过程,但全员育人的“成员”却仍然存在“缺位”。

第一,就民办高校思政工作管理队伍而言。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理)事会在学校发展和运行管理上拥有绝对的权力,民办院校的这一套管理制度本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但在学校实际运行和教育教学的开展中,学校负责人既要关注学校的社会利益,同时也要关注学校的经济利益。近年来,在民办院校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过多地关注经济利益使得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理论性强、育人效果难以评估的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特别是在各教学资料的支持配套、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以及重点思想政治理论科目的课外组织方面,与许多公办高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和短板,这与民办高校的管理队伍对“三全育人”的本质、实施的过程认识不足有直接关系,这将直接影响“全员育人”思想的应用。

第二,就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自身教师而言。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强调提升思想政治课教课和教师群体的规模、素质以及地位,按照合理的师生配比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对提高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和提升教师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促进。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性和受尊重程度在很大限度上并不如公办院校。大多数民办院校由于其办学定位,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能力,对学生的教育质量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只注重建立专业化、符合学校定位的课程体系。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民办院校的学生普遍处于重专业轻文化的状态,加之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贯穿四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感觉时间过长,学习内容较为重复,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尽管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他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这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效果和“全员育人”思想的落实。

(二)“全过程育人”的育人路径的缺失

目前,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仍是达成“三全育人”思想实际教育效果的核心,但其教育过程依然存在部分空白。

第一,就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覆盖而言。对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而言,庞大的课程体系、课程数量和备课时长是一个明显的挑战,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时教授和承担大一到大四两门甚至四门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多以大合班为主,人数众多,且大多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和繁杂的课程规模使得课堂教学难以组织和开展。同时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意味着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获得知识的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来源十分宽广,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氛围的营造和知识的讲解以及生动性变得更加困难。此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贯彻和应用也并没有贯穿到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的全过程,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课程覆盖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就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及全校课程思政改革探索而言。在全国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课程改革的今天,民办高校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的实践和改革方案仍然处在开发探索当中,个别学院和个别教师对在专业课中加入课程思政的提法仍有抵触或不知如何开展,缺少专业化培训和系统化融合以及课程思政创新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机制仍然不完善,不同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育人要素还缺少专门的、系统的整理和归纳提炼,这就导致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际结合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也使得课程思政的改革和“全过程育人”的要求难以实现。

(三)“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的“盲区”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过程中,在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机制之下仍然存在着教学保障机制和教学协调机制不足的“盲区”。

第一,就民办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保障机制而言。民办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本就存在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保障机制建设不足的问题,并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不够,这就导致在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缺少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学生只是简单地完成了课堂任务,而没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实际感悟,这就导致“全方位育人”的过程在布局中存在“盲区”。

第二,就民办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调机制而言。民办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协调机制存在很大的漏洞,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缺失,许多民办院校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仅仅是完成任务式的教学,和同校各部门之间、各学院之间的联系甚少,难以实现教学效果的连贯性以及准确把握各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此以往,这就使教学效果的发挥和育人格局的完善存在“盲区”,难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制的协调互动,从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发挥。

三、民办高校推进“三全育人”提高思政理论课实效性的现实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民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以“三全育人”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效,使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民办院校新时代办学的需要。

(一)建立“全员育人”的协同机制

第一,提升建立联动工作核心机制,健全协调育人效果。一方面,民办院校校长及管理团队应承担起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思想政治管理队伍的教学和指导核心。校领导们不仅需要加深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自身理解,还需要继续监督和指导课程管理和课程效果的评估,积极从概念转向行动,更多地参与实践指导,深入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在思想、政策等职能部门之间进行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强化教育实践的责任,促进“全员育人”协同机制的实施。另一方面,校领导要协调和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会涉及的各个部门,如宣传部、团委、就业处等,各司其职,在合作中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使实践教育工作不是在各部门独立进行,而是与其他部门合作进行,共同提高实践教育的效率。这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加强民办高校教师认同,促进民办高校教师育人水平提升。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动性地发挥和创造。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问题是: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教学备课,指导学生的课内外实践,且在现有的评估机制和职称考试下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而且他们对自己的学术身份和学术生涯的敏感度往往低于公立大学的同行们。因此,民办院校需要在教师发展过程中充分解决职业认同问题,并考虑对教职员工产生重大影响的兴趣、要求、职业发展需求和情感倾向。拨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的迷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入长效激励机制[3],扭转目前重政绩、轻教育的“三分教”局面,激活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需求,树立德育为先的责任意识要树立德育的责任意识,民办高校要打造感情深、观念新、视野宽、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二)建立“全过程育人”的育人路径

第一,加强课堂覆盖,提高育人实效。民办高校需要明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如果仅仅依靠课堂和书本知识的简单讲解,其学习内容仍然脱离社会现实和实际生活,就很难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教学效果的实施。因此,学校可以改进其评估机制,并引入适当的教学激励计划,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育人过程和育人环节的完善适当地加入其核心课程内容体系当中。此外,为了切实提高育人实效,教师也需要注意和提升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通过科研发展、课题申报、学术前沿的问题研究丰富和促进专业知识的提升,在通过提升理论成果的同时促进实践教学的进步和发展,创新辅助教育手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形式,促进教育效果的充分发挥。

第二,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民办院校有其自己的办学特色,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与学校自身特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专业学生的特色,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如“语言+思政”“艺术+思政”“演讲+思政”等新模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探索延伸,使得书本知识“活起来”。课外专业课教学载体的开发应注意结合校园文化特色,如可在校园内开展关于“长征精神”等英语演讲活动,演讲内容可结合自身专业去谈,这样既贴近了学生生活,又结合了民办院校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校园文化[3]。民办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既结合了自身院校特色以及充分开发了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的切实提升和院校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完善。

(三)建立“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

第一,拓宽育人格局,延伸育人范围。在全员育人的大格局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说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思政教师要承担的课程量和实践活动量往往是巨大的,这就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难以达到,因此民办院校应该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比来安排教师的课程和人数,在提高思政教师数量的同时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就业处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部门人员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来。同时,在拓宽育人格局方面也可以联合与学校校企合作的优秀企业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丰富当中来,拓展教学的场地和模式,更好地促进育人实效的提升。

第二,加强网络思政建设,拓宽育人渠道。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新型网络载体的教育功能并没有实际应用,其中关于实践教学的内容投入不够,重视程度也不够,这使得网络新媒体载体的教学功能较弱,难以有效通过媒体平台和网上学习渠道的建设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因此,应加强互联网新媒体载体的建设和应用,对互联网平台的内容进行全新设计,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新媒体载体的互动教育功能,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在小程序上开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分类教学板块,及时推送热点新闻和时事政治相关报告;发送课堂教学的进展;及时提供课堂实践的教学材料;掌握最新动态。及时更新网站和公众号的最新教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教学平台的丰富和完善。

四、结语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理论课民办高校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