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2023-04-04葛晓敏

江西教育C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幼儿教育

葛晓敏

—践行课程游戏化理念,提高幼儿教育品质—      策划   本刊编辑部   主持人   吴加丽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必由之路,符合新时期“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能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语言能力和合作能力。本刊编辑部特别策划“课程游戏化”专题,从课程游戏化的内涵、特性、要求和具体实施策略入手,展示了当前优秀教师的教研成果,以期为幼儿教育提供创新路径,提升幼儿教育的品质。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低龄幼儿的学前教育活动需要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与身心发展特征,创新设计教育方案,建立完整的学前教育体系。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的关键路径,本文从课程游戏化入手,探究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发展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   课程游戏化   实施策略

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以游戏活动为中心,是幼儿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培养综合素质的关键路径。当前,课程游戏化逐渐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重心。幼儿教师应坚持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与身心发展特征为基础,创建以幼儿为主体的课程游戏活动,发展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一、设计游戏活动,助力幼儿成长

教师应以幼儿的成长为主要目标,设计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强的游戏活动,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选择与发挥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式教育为主,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状态,并适时调整游戏活动,助力每个幼儿健康成长。

例如,在带领幼儿学习绘画的过程中,笔者将班级幼儿划分成多个小组,并布置统一的绘画主题——“画我们的学校”,让幼儿以接力的形式完成一张完整的画。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位置,每人3分钟的作画时间,时间到了需要传递给同伴继续画。在完成绘画后,笔者让每个幼儿讲述自己画的部分和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这种游戏化的小组合作绘画活动,营造了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既锻炼了幼儿的合作学习能力与绘画技巧,又加强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了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

二、优化游戏道具,强化自由探索

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活动范围内准备安全的游戏道具,在强化幼儿自由探索的同时,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性。首先,教师需要做好游戏材料与道具的投放工作,确认游戏道具的安全性,并确保游戏道具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其次,道具和材料的设计需要与游戏活动相辅相成,才能充分发挥教育价值;最后,游戏材料和道具要具有丰富性与多样性,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更多的选择,使每个幼儿都能挑选自己喜爱的、感兴趣的材料和道具进行游戏,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锻炼幼儿的自由探索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园区内准备一些橡皮泥或积木玩具。在动手操作环节中,给幼儿设置一个合理的主题,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独立完成一件物品的制作。在幼儿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想象中的事物具象化,并讲述自己为什么要制作这样的物品、这个物品又有什么功能等,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游戏课堂中强化自由探索意识与创造力。

优化游戏道具,将游戏材料与游戏课程相结合,能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实现健康成长和发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在活动区域内为幼儿提供符合其活动能力的游戏材料与道具,全面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意识,让幼儿在有趣、新奇、生活化的集体游戏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创设生活情境,实现游戏价值

幼儿年龄较小,几乎没有生活经验,导致幼儿教育的开展较为困难。课程游戏化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设计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由生活情境入手,将幼儿带入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游戏活动的目标与意义。要设计以生活情境为主体的集体活动,教师就需要掌握幼儿的认知情况、兴趣方向、动手能力等基础要素,观察幼儿的身体发育水平和心理发展特征,以幼儿的兴趣为方向,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从家庭生活入手,由教师扮演超市的收银员或导购员,以超市中的各种货品为游戏材料,让幼儿分角色进行一场“逛超市”的课堂表演。在这样的情境表演活动中,幼儿不仅能熟悉逛超市的流程,还能认识更多的物品以及物品的使用方式。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意外情况,如超市的广播突然播报有小朋友在超市走丢了,以此为问题,询问幼儿会怎么解决,又要如何正确地处理这样的意外情况。这个过程能够使幼儿明白在公共场所与家人走失后应如何应对,培养幼儿处理突發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提升游戏活动的价值。

四、组织文化游戏,培养综合素质

在游戏活动中融入文化知识,能够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社会规则意识,帮助幼儿建立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让幼儿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教师需要充当引领者,在活动中融入文化元素与情感教育,引导幼儿以游戏的方式提前融入社会环境,培育幼儿的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借助游戏活动的方式,强化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幼儿的文化意识,从而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文化观。例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教师可以在临近中秋节时,设计节日专题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节日文化。首先,教师可以从神话传说入手,给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激发幼儿对中秋节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给幼儿科普中秋节的相关习俗,并准备道具材料,让幼儿尝试在课堂上制作月饼。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扩充幼儿的知识面,增强幼儿的文化意识。

五、重视科学体验,强化思维意识

幼儿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成长与发育,更是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作为幼儿接触知识教育的铺垫时期,幼儿教育要强化幼儿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全面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要以游戏活动为切入点,以科学知识为要素,设计科学体验活动,让幼儿在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中感受科学的乐趣,培养幼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例如,笔者带领幼儿做“笼中小鸟”的游戏,让幼儿了解动画片的制作原理。首先,在纸上画出小鸟与鸟笼的样子,将两张图粘在硬纸板的正反面,再用一根塑料小棒进行固定。然后,笔者带着幼儿快速搓动小棒,让硬纸板快速旋转起来。这时幼儿就能发现,原本在纸板正反面的小鸟和鸟笼似乎重叠在一起了。这时,笔者告诉幼儿,这是一种视觉残留效果,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细心且耐心,鼓励幼儿独立完成游戏,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完成科学教育。

总之,课程游戏化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在保障幼儿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以游戏为主的集体活动,带领幼儿在游戏中成长,促使幼儿实现健康、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溪.以游戏精神为基础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建构研究[J].读写算,2021(34):63-64.

[2]王馨婉.以游戏精神为基础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构建[J].家长,2021(35):75-76.(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长江路幼儿园)

猜你喜欢

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幼儿教育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