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仓幕府“不外交”
2023-04-04陈言
陈言
从朝鲜半岛漂洋过海,顺风的话用不了太长时间,就能到达日本山口县。笔者在山口工作了5年,深知这里和朝鲜半岛、中国大陆关系极为紧密。这里也特别出政治家、外交家,地缘上与朝鲜、中国接近,受朝鲜、中国的影响深;从文化上看,这里也较日本其他地方水平要高。
查阅日本历史,在山口县与半岛及大陆的关系中,有这样一些故事。
蒙古东征在日本被称为“蒙古袭来”,分别发生于1274年和1281年。蒙古人骑着马在大陆甚至在半岛能够日行数百里,对地理也有着相当准确的理解,但到了海上,就是另一回事了:两次东征均遭遇了台风,尽管蒙古大军有三万到四万人之众,日本各个地方的游兵散勇,集结后组成若干数百骑的小队伍,本来并无抗击的能力,但蒙古士兵因遭遇了台风,最后败绩。
为何在1274年失败之后,蒙古还要发动第二次对日东征?从山口县方面的记载看,1275年,蒙古在第一次东征失败后,派外交团来到了山口。幕府不愿和外交团接触,将外交使团5人斩首。蒙古震怒,后来发动了1281年的第二次东征。
日本也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传统,但到了幕府时代发生了一些较大变化。国力的相对弱小,让这个国家特别忌惮强敌刺探。《镰仓年代记》中记载:斩首外交使节,“乃永远断其刺探日本样子之行为,防范攻击之上策”。打破传统,不搞外交,杀使节,镰仓幕府相当地与世界隔绝。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村井章介著有《日本中世的异文化接触》(2013年)。从村井教授叙述的内容看,蒙古在决定东征前,曾六次派出使节团访日,其中四次到达了九州太宰府,但幕府方面一直采取不接触的方式应对。当时天皇不是日本的实际掌权者,但天皇那里给使节写了书面回复,只是幕府禁止将文书递交给蒙古使节,东征前的外交无果而终。
蒙古第一次东征失败后,幕府方面忽然信心倍增,开始运筹“异国征伐”(反攻朝鮮半岛及大陆),大量征集木船划手。好在幕府内部也有人看到幕府与蒙古军事对比悬殊太大,主张优先构筑沿海堡垒,以防不测。结果在第二次东征到来时,花数年时间构筑的堡垒发挥了一定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堡垒,蒙古大军冲上岸后,今天的日本历史恐怕会换个写法。
偶尔,我和日本朋友谈及蒙古袭来的历史,谈及现代日本外交时,日本朋友感慨万千。
这两年,日本除了对俄制裁外,已经没有了任何对俄外交可言。
中日关系出现了巨大的倒退,外务大臣如果在言谈话语中谈及访问中国,与中国有哪些外交上的接触的话,会立即遭遇执政的自民党保守派的强烈牵制,媒体则异口同声表示反对外相的做法。对于中国政治家访日,同样有来自日本政府、舆论等多方面的制约。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和最大的出口对象国,但在政治、舆论、外交领域,中国也是最令日本感觉复杂的国家。《安倍晋三回顾录》对此有鲜活描述。
镰仓幕府时代,武士不处理外交,简单粗暴地斩杀来使。今天的日本是否因为国力的衰退、信心的不足,而再次进入与周边大国“不外交”的特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