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模式对油茶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2023-04-04赖青霞覃亮燎
赖青霞,覃亮燎
(1 广西贵港市平天山林场,广西贵港 537100;2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广西贵港 5371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木本植物,油茶营养丰富,在食品、医疗、保健等领域被广泛应用[1]。广西是我国油茶的主要产区,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油茶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2]。然而油茶茶园建设后在短时间内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收益,一般油茶幼林在种植5~6 年后才有一定产量,丰产期更是需要10 年之久。因此,油茶幼林在前3 年经济效益较低,会影响种植户的积极性[3]。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油茶和其他作物间作模式来提高土地利用率。
间作是一种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种植模式,可在单位面积上种植更多作物,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同时,间作模式还能增加农田植物种类,丰富农田物种种群,从而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提高光温水利用率有着积极作用,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4]。有研究表明,分步种植≥2 种以上的作物,通过作物株型、根系深浅、光照喜好、养分吸收高峰等因素,使作物间产生互利关系,从而构建优良的作物冠层结构[5],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6]。目前,有关油茶行间间作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油茶与不同一年生作物间作模式,研究间作对油茶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油茶栽培和茶园资源充分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于2020 年在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古平村进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21.5℃,年均降雨量1600mm,年日照时数1687h,无霜期353d,夏季偏热、雨水充足,秋冬季节温暖少雨。油茶为建园5 年的幼林,品种为长林53 号,茶园土壤养分中等,适宜油茶生长。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油茶单作为对照,设置3 个间作模式,分别为油茶-大豆间作(T1)、油茶-辣椒间作(T2)、油茶-花生间作(T3)。试验选择长势一致、植株健壮的油茶林,大豆、辣椒、花生均在2020 年4 月种植,小区面积为300m2,每个处理设置3 次重复,试验期间按照各处理进行常规管理。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生长指标的测定。在油茶采收期,采用刻度尺测定油茶株高,用游标卡尺测量油茶苗的茎基部确定地径,冠幅采用刻度尺测量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冠幅,取平均值。每个处理随机选择5 株油茶,取平均值。
1.3.2 光合特性的测定。8 月初,于晴朗天气的上午时间,每个处理随机选择3 株油茶,测定中部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分别为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r)、蒸腾速率(Tr)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
1.3.3 土壤养分的测定。采用5 点取样法取0~20cm 的土壤,混合样取约1kg,装入密封袋中,带回试验室风干备用。采用高温外热重铬酸钾氧化一容量法测定有机质,采用碱解蒸馏法测定碱解氮,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磷,采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速效钾。
1.4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2016 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利用SPSS 19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生长的影响
由表1 可知,不同间作模式会显著影响油茶生长。其中,株高增长量T2和CK 没有显著差异,T1和T3显著高于CK,分别高出10.13%和1.77%,T1处理的株高增长量最多。地径增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T1>T3>T2>CK,处理间差异均显著,T1、T2和T3处理分别比CK 高出12.31%、1.37%和8.36%。冠幅增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T1>T3>T2>CK,T2和CK 没有显著差异,T1和T3显著高于CK,分别高出35.71%、28.57%。T3处理的株高、地径和冠幅增长量均最高。
表1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生长量
2.2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光合参数的影响
光合参数是反映植物生长状况和物质积累的重要指标。由表2 可知,间作对油茶光合参数具有显著影响。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T1>T3>T2>CK,间作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和T3处理分别比CK 高出44.56%、8.88%、31.15%,T1处理最高。气孔导度从大到小依次为T3>T1>T2>CK,间作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和T3处理分别比CK 高出18.49%、4.79%、24.63%,T3处理最高。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表现为T1<T3<T2<CK,间作处理均显著低于CK。蒸腾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T1>T3>T2>CK,间作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和T3处理分别比CK 高出56.10%、19.51%、29.84%,T1处理最高。表明在不同间作模式下,光合参数不同,其中,以T1处理的光合化作用最强。
表2 不同间作模式下油茶光合参数
2.3 间作模式对油茶园土壤养分的测定
由表3 可知,和CK 相比,间作处理对有机质含量影响不显著。土壤速效氮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T1>T3>T2>CK,间作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和T3处理分别比CK 高出55.79%、16.57%、52.72%,T1和T3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速效磷含量除T2处理外,T1和T3处理显著高于CK,分别高出21.67%、19.05%。速效钾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T3>T1>T2>CK,间作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和T3处理分别比CK 高出16.23%、3.44%、17.38%,T1处理最高,处理间差异均显著。
表3 间作模式下油茶园土壤养分参数
3 讨论
油茶间作是目前油茶园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种植方式,能对油茶生长和茶园土壤产生一定影响,具有生态效益。间作模式不仅能提高种植区域内的物种数量和种类,优化种类之间的资源分配,改善林下小气候,而且能构建根系结构,加大林木与农作物对土壤水分及养分的竞争,在地上空间和地下土壤两方面共同影响农田生产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研究表明,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的影响作用不同。和单作相比,间作既能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又能提高油茶株高、地径、冠幅生长量。一方面,地表植物数量和林下掉落物的增加,输入土壤后被土壤分解利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可为植株生长提供养分,从而提高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另一方面,间作模式能改善地上部分作物间的光温水气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利用率,达到协调生长的效果。
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条件,间作模式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升田间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油茶林下土壤的物理状态,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水分养分的吸收。有研究结果表明,间作模式既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主要是由于间作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快了土壤矿质养分的分解速率,既能提高土壤养分,又能增加地表覆盖度,地上部分掉落物进入土壤后经过分化分解,能为土壤补充营养物质,提升土壤养分含量。本研究中,油茶-大豆间作模式土壤养分含量最高,主要是由于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加快了土壤物质循环。
4 结论
和单作相比,间作模式能显著提高油茶株高、地径和冠幅生长量,提升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同时,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得到显著增加。油茶-大豆间作模式,对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光合作用、促进油茶生长的效果最佳,其次是油茶-花生间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