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厚度(报告文学)
2023-04-03◎唐雄
◎唐 雄
2022 年11 月18 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工作部署,推动“能力提升建设年”走深走实,深度挖掘乡村振兴故事,展示海南脱贫攻坚成果,展现乡村振兴奋斗者“勇担时代使命,阔步新征程”的良好精神面貌,由海南省乡村振兴局、海南省乡村振兴电视夜校、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主办,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自贸频道承办,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协办的“海南首届讲好乡村振兴故事选拔赛”《乡村振兴听你讲》总决赛,在海南广播电视总台400平米演播厅完美收官。
“乡村振兴听你讲”活动自2022 年9月开始,面向全省18 个市县开展,参赛对象包含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脱贫户、村民,以及对乡村振兴“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讲”的社会人士等,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最终,来自各行各业的15 位乡村振兴奋斗者晋级决赛,并现场分享了好经验、好故事,一起回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路上的点滴,赋能海南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南首届“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总决赛一等奖获得者谢媛,是驻屯昌县枫木镇岭仔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2002 年入伍,2004 年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退役后受军人父亲的影响,毅然放弃国企的高薪工作来到乡镇政府,参与乡村振兴。驻村以来,她利用企业工作经历,积极发展岭仔村小米辣椒酱、枫木苦瓜等特色产业,通过邮政邮乐平台推广销售小米辣椒酱,为村民办实事,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用脚步丈量生命,用思想丈量人生,用生命的“厚度”,拓展人生的“宽度”。2022年,她作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牵头组建的“老兵心向党,建功自贸港”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宣讲团成员,到全省各地巡讲。
赓续军人血脉
谢媛的父亲,是20 世纪80 年代末入伍的老兵,也是一位“南沙卫士”,有着40 多年的党龄。
父亲最喜欢给女儿讲的故事,是驻守南沙的艰辛。20 世纪90 年代初的南沙,战士们的吃、用全靠三个月一次的补给船。由于守礁时间长,岛上食物保存条件有限,蔬菜更是几乎没有,很多时候,压缩饼干、午餐肉罐头和维生素片就成了战士们的主食。“洗澡靠天,蔬菜是宝,台风天无处跑”是战士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军中流行“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对于军人来说,苦和累其实已经是家常便饭。而“南沙卫士”面临的更大挑战,则是长期以来紧张的南海局势。为了守护好这一片蔚蓝色的海疆,和她父亲一样的一代又一代“南沙人”,誓与岛礁共存亡,用生命诠释爱国爱礁的忠诚。
小时候的谢媛,第一次看到父亲身上的皮肤像一片片鱼鳞无法痊愈,心疼地问:“南沙那么苦,又那么危险,你不害怕吗?”父亲却斩钉截铁地回答:“爸爸是一名军人,是一名共产党员。上岛前,我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长大后,她才知道,父亲上岛前留下的每一封信,都是催人泪下的遗书。那一刻,从父亲深烙“南沙印迹”“遗书”的字里行间,她“读”出了视死如归的坚定,传承了“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勇于担当”的军人品质,也从此埋下了参军入党、赓续军人血脉的种子。
2002 年,谢媛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部队,她始终以父亲为榜样,刻苦训练,苦练本领,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人问她,后悔当兵吗?她回答说:“在部队我哭过,也伤过,但从不后悔。这段经历,已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帮助我一次次战胜人生战场上的困难与挑战,也给了我重新规划职业生涯的勇气。”
2004 年退伍的那年冬天,在面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都难的就业环境下,对于没有大学学历、没有一技之长的谢媛,更是难上加难。投出去的简历不是杳无音讯,就是应聘时四处碰壁。沮丧、气馁不断从心头涌出,又不断从自我鼓励中再站起来。两年军旅生涯,早已练就了她不服输,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知难而上、突出重围的秉性。找不到好的工作,她就从临时工干起;不会电脑,就从背字根、练打字开始学,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行。通过自学,谢媛取得了大学本科的学历,并在2008 年被屯昌邮政分公司录用。到邮政后,她坚持学习,先后考取了保险、基金等从业资格证书,代表省公司参加了第四届全国邮政技能大赛。工作期间,多次获得全省邮政先进女职工、全省邮政双文明先进个人等荣誉,用实际行动擦亮了“退役军人”这张名片。
榜样的力量
2019 年,在屯昌邮政分公司工作的谢媛,作为脱贫攻坚的帮扶责任人,来到屯昌县南吕镇开展扶贫工作。工作中,她时常能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个人,曾经是她父亲在公安系统的工作伙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吴万祯。
吴万祯2016 年调任屯昌县南吕镇镇委书记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脱贫攻坚的工作中。该镇人多地少,村民们常常因土地问题发生纠纷,干部们下村做调解工作得不到信任。刚到任的吴万祯经过一番调研、思考,得出结论:要取得群众的信赖,就得先带领大家富起来。他以五星村为试点,通过“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走“长短结合”“种养结合”的产业扶贫之路,初步打造出在80 多户村民的168 亩土地上种植金椰,套种百香果,林下再养殖一批草鹅的立体农业示范基地。为了这个“示范基地”,他把干部们带出去,赶赴全省各市县“取经”;把农技员请进来,进村现场传授种养殖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吴万祯的带领下,村党支部凝聚了人心,乡风民风发生了转变,产业发展兴旺,村民收入不断增加,对干部的信任度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他亲手打造的立体农业示范基地已硕果累累,村民们也如他所愿,过上了如那满棚百香果般香甜的日子。2020 年初,吴万祯调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但他照样还是爱往村里跑。同年4 月28 日,他身体不适,仍坚持带着技术员到村里指导村民们种植百香果。5 月,他被查出患有肝癌,但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村集体产业。有一次,谢媛和父亲去看望病重的吴万祯,只见在病床上连说话都困难的他,还在与驻村干部讨论如何推广百香果品牌,反复叮嘱大家“一定要把这个产业好好做下去”。2020 年6 月,吴万祯将他43 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仍不遗余力地为扶贫事业操劳,将太多太多的不舍留给了这片土地。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并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吴万祯呕心沥血为人民,鞠躬尽瘁谋发展谱写的生命绝唱,触动了谢媛的心灵,让她深深地懂得了什么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就是像吴万祯那样,什么时候都不忘记党的宗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心系群众、扎根群众,着力解决好身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共产党员的初心就如一根红线,贯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在一场场的战斗、一次次的危难时刻,迸发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穷伟力。
2020 年,为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国家号召广大退役军人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得知这一消息后,时刻以父亲和吴万祯为表率的谢媛,感觉这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好时机。她反复思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扎根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冲锋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有幸通过退役军人定向招录,成为一名乡镇干部,派驻枫木镇岭仔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21 年6 月,她被选派为第二批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继续留守岭仔村。
夯实党建根基
岭仔村位于枫木镇西北侧,有岭仔村、新村坡2 个自然村,10 个村民小组,全村常住人口256 户1283 人。辖区面积4242 亩,其中耕地990 亩,水田950 亩、坡地45 亩,水塘面积63 亩。主要经济作物有苦瓜189 亩、槟榔996 亩、橡胶1216.46 亩,同时发展香草鸭、小黄牛等特色养殖业。
岭仔村有建档立卡脱贫户59 户263人,其中稳定脱贫户38 户176 人,相对稳定脱贫户21 户87 人;监测对象3 户10 人,风险消除1 户5 人;风险未消除2户5 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 户5 人。农村低保人口为21 户50 人(档内低保10 户25 人,档外低保户11 户25 人);农村特困人口为7 户7 人(档外特困6 户6 人,档内特困1 户1 人)。2022 年,全村建档立卡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24888.37 元。
岭仔村党支部下设3 个党小组,共有正式党员34 名,流动党员4 名,预备党员1 名。但在2020 年以前,岭仔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8.6 岁,年龄结构偏大,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党员管理不规范、党员信息不全、党费缴交台账不全。村里环境卫生脏乱差,家禽散养、污水横流、路面经久未修,村民普遍感觉生活在村里处处困难,党员怨声不断,村民对村两委干部也不信任。当时,村里有一名叫邝修华的老党员,经常到村委会反映情况,两委干部害怕他来反映情况,不是躲着就是争个面红耳赤。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不力,存在档案资料不完整、整理不规范等问题,被列为“软弱涣散”的党组织。
谢媛派驻岭仔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为尽快摘掉“软弱涣散”的帽子,首抓能力提升,建强班子治“软”,协助村支书邝家庄组织“两委”干部开展电脑基础运用培训,不断提升班子服务群众能力,并通过开展用人摸排,为村级换届输送后备人才。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分类施策治“弱”,变被动为主动,由原来的群众到村委会反应情况,转变为带着班子走村入户听取群众意见,建立意见清单,逐项落实。疫情期间,抓疫情促生产,工作务实治“涣”,认真组织“两委”干部对全村开展返贫风险全面摸排,了解群众务工、生产情况。苦瓜交易期间,对苦瓜种植户采取发放口罩、强化疫情防控宣传,有效帮助群众健康安全地进行苦瓜交易。拉近干群关系,听声知意治“散”,利用党史学习教育及各类惠民政策的宣讲,加大村勤劳致富先进典型宣传力度,营造你追我敢的良好氛围,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周六卫生日”等活动。
与此同时,谢媛积极配合村“两委”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当好帮扶政策“宣传员”,为农民群众讲清帮扶衔接政策,解放思想、提升本领;当好基层党建“组织员”,抓实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当好基层治理“助推员”,完善村规民约和“一核两委一会”,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当好农民群众的“服务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党的惠民政策,经常走访群众,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她与邝家庄的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凝聚力不断增强,环境卫生根本好转,村民对“两委”干部的信任度不断提高升,终于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
赋能乡村振兴
谢媛刚驻村时,很多人都问她:“农村工作不好做,你又是一个女孩子,这么做值得吗?”是呀,从城市到农村,从国企到驻村,很多人看来是不值得的。但驻村后发生的一件件暖心事,让她觉得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岭仔村有一位叫王才荣的阿婆,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家里只有阿婆和她患有癫痫病的老伴。两个老人年事已高,孩子又不在身边,有个什么事只能自己解决。
有一天,阿婆找到村委会,着急地说:“老伴的慢性病证不小心弄丢了,每天所需服用的药物,到今天就要用完了。”谢媛一边劝她不要着急,一边赶紧给医保窗口打电话。了解到补办所需的材料后,立即驱车赶往县城为其补办、取药,并垫付医药费,还为阿婆争取到了保洁的岗位,让她每月多了一份工资的保障。从那以后,老人家有个什么事总是先找谢媛,每次都会把自家鸡下的蛋攒下来送给她。开始,谢媛坚持不要,但看到老人家那种坚决的态度,不忍心拒绝,便象征性地拿上几个,然后再给老人家买些肉和生活必需品。就这样,她用实实在在的关爱,帮助身边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将“军民鱼水情”在新的主战场重新续写。
村民邝家国,因遭遇车祸入院,无法务工及支付医疗费,出现突发困难。谢媛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情况后,立即上报乡村振兴中队,及时为邝家国申请临时救助,帮其渡过了难关。
岭仔村脱贫户孟家群,开办了一个叫“小米辣椒酱”的手工作坊。小米辣椒酱采用屯昌本地小种花生油泡制,色鲜味美,但销道渠道大多为线下和当地销售。通过了解调查,谢媛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打开销路,就得加大宣传和网络营销。于是,她认真学习网络视频制作技巧,通过拍摄短视频在微信、抖音等各大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并利用个人资源,与邮政的“邮乐购”平台合作推动线上销售,打开品牌销路。谢媛还计划,将“小米辣椒酱”作为岭仔村未来的集体产业发展,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村民务工、小米辣椒、花生种植“双丰收”。
2022 年,岭仔村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脱贫户及监测户学生22 人次,发放教育补助资金5.56 万元,雨露计划累计资助12 人次,发放资金3.8 万元;持续配合县、镇、学校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精准资助和“零辍学”“不失学”不漏一人。全村建档立卡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已全部参加2023 年度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确保脱贫户、监测对象“就医难”问题零发生。累计发放农村低保48 人次2.34 万元,累计发放特困7 人次5.6 万元,1 户1 人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已纳入农村低保,筑牢了兜底根基。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岭仔村成立了苦瓜合作社,通过瓜苗补贴、参保苦瓜保险、统购化肥等产销结合的方式,帮助村民降本增收。村集体经济黑猪养殖小区项目,已投入建设资金32 万元,每年收益7 万元;沉香种植产业,投入77 万元,建成后每年可增加收入6 万元;香草鸭产业,已下达资金45 万元,预计2023 年收益。苦瓜产业种植产值约330.75万元,带动72 户农户102 人务工就业。
乡村振兴工作队还与村委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拆除残垣断壁9 处,整治乱堆乱放7 处,规范家禽圈养3 处,绿化裸露土地1530 平米。使岭仔村户户通上了硬化路,家家立起了太阳能灯。路通了,灯亮了,群众的心也近了。
舍小家为大家
所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参与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舍小家为大家。
谢媛驻村后,根本无暇顾及在县城上小学的女儿,学校的家长会一次也未能参加,甚至连接送女儿上下学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最让人揪心的,还是台风来临的时候。台风天,大家都是往家里赶,而驻村后的她和身为电力员工的爱人,总是在这个时候迎风而出。2021 年10 月8 日晚上,“狮子山”台风登陆海南,风夹带着雨打在窗户上啪啪作响,一阵紧接着一阵。女儿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打进来,哭着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才回家?”“妈妈,停电了,我害怕。”电话里,女儿哭她也哭。一边是在黑夜里蜷在床角小身体瑟瑟发抖的女儿,一边是村里群众的安危,她只能对女儿说:“宝贝,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妈妈相信你是最勇敢的。”挂断电话的那一刻,作为母亲,谢媛饱含愧疚,但作为一名老兵、一名共产党员,她义不容辞地负起了驻村干部坚守阵地的责任和担当。
2022 年,全省疫情突发。谢媛始终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与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一起走村串巷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做好菜重点排查三亚、儋州、海口等地返乡人员的工作,认真学习核酸采集信息录入和核酸采样,连续40 多天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岗位上。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狙击战打响后,枫木镇接到上级要求“在村一级和枫木高速路入口设置卡口”的命令,村里考虑到她是女队员,暂不安排卡口值班任务,她却主动请缨,要求一视同仁到卡口值班,高速路卡口执勤下班稍作休息后,又回到岭仔村参加疫情摸排和疫苗接种服务工作。准备读四年级的女儿正在家过暑假,也主动要求随她到村里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核酸采样时,母女俩顶着高温,一个负责信息采集,一个负责维持秩序、宣传防疫知识,累了就相互鼓劲加油。在她的影响下,女儿也以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
谢媛的演讲中,有这么一句话:“乡村振兴之路没有捷径,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脚踏实地和浓浓的为民之情。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和我一样的老兵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是驻村第一书记,是兵支书,是致富带头人,他们褪去的是戎装,不曾褪去的是肩上的使命与担当。”是啊,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驻村退役军人无法改变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却以敢打必胜的使命担当改变生命的厚度,谱写海南自贸港欣欣向荣的新篇章,为党旗增辉,为军旗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