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29年以来文艺展览中浙江文化形象的演变与形成

2023-04-03陈名史本健

文化产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浙江省博物馆陈列浙江省

陈名 史本健

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博物馆文艺展览具有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特点。人们走进博物馆观赏展品,可以更为确切、真实地感受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城市形象。博物馆这一功能是其他任何物质载体都无法取代的。中国博物馆事业从民国时期初步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根据浙江省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以国家博物馆事业政策为导向,以浙江省博物馆为主体,以不同主题文艺展览为载体,结合城市历史文物、传统风貌、文化气质等,讲述浙江文化形象的演变与形成。

民国时期——自然文化的江南浙江

民国时期,全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27—1937年,该阶段社会局势相对稳定,国内的经济、文化和教育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带来了发展机遇。因此这一时期,博物馆事业处于繁荣发展阶段。据统计,在这十年间,中国建立的博物馆多达34座,展陈内容涵盖了自然、历史和艺术等方面,呈现出相对丰富的特点。

第二个阶段则是1937—1949年,这一阶段受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影响,大部分博物馆暂停开放,博物馆事业处于停滞倒退阶段。

1929年,随着首届西湖博览会的闭幕,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现浙江省博物馆)成为民国时期浙江省内唯一的博物馆。因此,该馆是这一时期浙江省文化形象对内对外展示的重要场所。从馆名的命名来看,将“西湖”这一江南文化核心符号作为博物馆的名称,就不难看出该馆所具有的江南气质。这一时期,浙江省西湖博物馆大量搜集省内外文物,积极采集自然标本,陈列方式基本以长期展出的固定陈列为主,也有少部分临时陈列。

1933年,该馆将展厅分为历史文化部和自然科学部,其中历史文化部有文献制作、历代书契、艺术作品、服御器物等几个陈列室,自然科学部包含动物陈列室以及植物陈列室,展厅内展示了大量江南地区特有的动植物藏品。

1934年,该馆将展厅调整为历史文化陈列室、国耻纪念品陈列室、革命纪念品陈列室和自然科学部等。

不同地区由于历史沿革与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具有地域差异的城市文化记忆。这一时期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展览内容相对繁杂,具有独特的江南地域特色。这一时期该馆的展陈通过深度挖掘与展现浙江省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充分展现了浙江省的江南文化形象,同时也满足了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爱国主义的红色浙江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发展,明确提出了博物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性质、任务和发展方向,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对旧有博物馆进行整顿和改革,使博物馆成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1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发布《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明确提出“博物馆事业的总任务是进行革命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博物馆使人民大众正确认识历史,认识自然,热爱祖国,提高政治觉悟与生产热情”;并进一步强调博物馆事业仍应以改造原有的为主,仅在个别有条件地区筹建新的博物馆。因此,这一阶段博物馆事业的重点在于改造旧有的基本陈列,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志博物馆”和纪念性博物馆。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鉴于前期的历史文物陈列没有体现出浙江历史发展的特点,为响应及实施国家博物馆事业新政策,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在1951年开始积极改造旧有基本陈列,注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于1953年更名为浙江博物馆,于1958年10月4日举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题陈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浙江历史以及浙江经济与文化建设成就。

除了固定陈列,浙江省博物馆也会定期举行紧扣時代脉搏,满足观众多方面需求的临时展览,例如1954年4月举办了“革命文物征集汇报展览”,1957年11月举办了“浙江革命历史档案和文物展览”,1965年8月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展览”,1958年8月—10月举办了“浙江革命史文物(巡回)展览”。这些都展现了浙江人民的英勇革命形象。

1949—1958年,浙江省各地开始陆续建立博物馆。1954年3月,浙江省进行革命文物征集工作,计划在嘉兴、长兴、温州、宁波等地建设革命纪念馆。1957年4月,全国纪念性博物馆工作座谈会召开。1958年,浙江省有重点的在各地建设了县博物馆20个,公社博物馆6个,县展览馆9个,公社展览馆3个,纪念馆2个。

革命文物是浙江革命历史的见证和革命精神的载体。不管是浙江省博物馆的固定陈列抑或是临时开展的各种专题陈列,都展现出这一时期浙江省人民无畏斗争的形象。

改革开放——开放创新的浙江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拉开了序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无论是在数量、规模、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收藏、展示、研究、公共教育等方面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1982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文物保护科研工作,制定了《1978—1985年文物、博物馆、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配合国家外交活动,做好出国文物展览和专业团体的考察交流等。博物馆积极响应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超出了博物馆领域的狭窄范围,革新了传统模式,将建立常态化的中外合作交流机制作为新的时代任务。

1979年,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明确博物馆要重点加强基本陈列和科学研究工作。博物馆事业发展被纳入国家长期发展规划中,中国博物馆事业迎来兴盛时期。

1979—1989年,全国博物馆的数量由原来的344所增加至967所,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藏品数量稳步增长。

2007—2011年,仅文物系统所属博物馆年举办陈列展览数已经从7689个增长到17297個。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深入发展,全国各地博物馆不仅进行出国文物展览,也开始有计划地从国外文博机构引进文物展,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呈现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

为顺应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浙江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注重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有计划地扩充藏品数量,扩大展览影响范围,打造浙江省开放创新的城市文化形象。

1978—2002年,是浙江省博物馆的探索时期;2002—2012年,是浙江省博物馆的繁荣时期。

1999年11月,浙江省博物馆在建馆七十周年之际,举办了全国博物馆馆长论坛“走进新世纪——博物馆馆长论坛”。浙江省博物馆将历史研究、馆藏文物研究与展览陈列相结合,整合文物资源,打造出具有特定主题意义的首创展览,例如“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展陈”“钱江潮:浙江现代历史革命陈列”“十里红妆:宁绍婚俗中的红妆家具”等。

2002年开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浙江省各个博物馆先后与首都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等联合,多次举办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物展览。例如在浙江博物馆展出的“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见证西夏:贺兰山下尘封的文明”等展览,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彰显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2010年,上海历史博物馆与杭州博物馆秉承着传播融合和创新发展的思路举办了“东风西渐——上海历史博物馆馆藏欧洲瓷器展”。这些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展览反映出浙江开放的城市文化形象。

此外,浙江省各个博物馆也从国外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展览。2007年,浙江省博物馆从印度新德里国家美术馆、夏威夷毕士普博物馆、韩国国立光州博物馆等国外文博机构引进了近十个外展,展览内容呈现出精品化、自主化、多元化的特点,主要展览有“庞贝末日:源自火山喷发的故事”“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华”“从文艺复兴到黄金时代:威尼斯之辉”等。

在引进国外展览的同时,浙江省各个博物馆也充分依托馆藏优势,向海内外博物馆推出大量优秀展览。例如,201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了“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2012年,香港艺术馆“有情世界:丰子恺的艺术”等。

根据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博物馆事业条例的指引,浙江省采取有效措施并加以实施,不论是引进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展览,还是输出浙江历史文化,都最大程度地展现出了浙江的精神文化面貌,形成了浙江开放的城市文化形象。

新时代——国际化的浙江

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已经成为创造传播新知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窗口,成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了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

为了响应国家文博政策号召,浙江省相继出台了关于文物工作的政策性文件。2017年1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2019年1月印发《关于浙江省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2020年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新时代推进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具体举措,全方位传播浙江文物资源的价值,构建文化浙江标识体系;建立健全文物资源保护管理机制,提升文物保护管理精细化水平;全面拓展文物资源活化利用方式。

近年来,浙江省博物馆坚持自主策划与“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重视展览的学术性与普及性。2013年,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的“昆山片玉——中国古代陶瓷陈列”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浙江在陶瓷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2018年,举办的“越地宝藏——100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呈现了浙江的独特地域文化与历史印记。浙江省博物馆以交流展、巡回展、藏品借用展出等形式与省内外博物馆建立广泛联系,开展合作。例如,2014年,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和钱江晚报联合举办了“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2016年,国际丝绸之绸研究联盟第一次年会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召开,同年“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出,讲述了中国丝绸走过的五千年光辉历程及其丝绸从遥远东方传播至西方的万里丝路。2022年,宁波博物馆与西安博物院联合举办了“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此次展览遴选了包括建筑构件、墓志(拓片)、陶俑、饰品、铜镜、日用器皿等品类,共130余件(组),展现了唐都长安人的日常生活。浙江省不管是对地域文化的挖掘,还是对外来文化的引进,都通过博物馆和文艺展览展现出了新时代的新形象,充分展示出浙江省的文化自信与国际化的城市新面貌。

浙江省文博事业以浙江博物馆为代表,自创建以来经历了民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博物馆不同时期的陈列方式以及文艺展览主题的演变亦是城市文化形象的演变,体现出了浙江不同的文化面貌。不论是江南西湖文化形象还是红色革命的文化形象,新时代浙江将一直秉承文化自信和“一带一路”的指引,增强文化自信,树立国际化的城市文化形象。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概况[G]//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杭州: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1933(01):1-21.

[2]于峰,尹燕波.博物馆展示艺术设计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与提升[J].艺术评论,2016(07):150-153.

[3]蔡琴.1949—1966年浙江省博物馆事业回顾[J].东方博物,2009(03):32-43.

[4]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8-10-09(01).

[5]浙江省文物局.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20-01-03)[2023-03-10].http://wwj.zj.gov.cn/art/2020/1/3/art_1229660433_59052908.html.

[6]蔡琴.浙江博物馆史研究[M].北京:中国书店,2014.

【课题项目】本文为2022年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文艺展览中浙江文化形象的演变与形成(1929—2020)”(项目编号:2022N5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 名(1988—),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馆学、艺术理论;

史本健(1998—),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浙江省博物馆陈列浙江省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初心》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乘兴看山多
——黄宾虹纪游山水展(上期)
越颂
——中华文物中的浙江传奇
以刀代笔
——浙江省博物馆藏版画展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