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发展研究

2023-04-03杨静

文化产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产业化舞蹈发展

杨静

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发展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构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得到进一步巩固和优化。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传承人青黄不接、资金供应不到位、受众少、营销力度不足等问题,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发展受到了阻碍,导致非遗舞蹈表演的保护与传承难以落实。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拓宽资金供应渠道,进行产业融合,深化营销策略研究等方式促进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非遗传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遗的传承工作,并提出了多种非遗传承的路径,产业化发展便是其中之一。我国各族人民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舞蹈表演艺术,这是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发展是我国非遗传承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种非遗都有其特征,因此其产业化发展之路也会存在差异,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既要借鉴其他产业的经验,也要紧密结合自身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找到更适合、更有效的发展之路。

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价值

经济价值

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是将舞蹈内容引入市场,并从市场中获取经济效益,这一过程往往有很大的可塑空间,可以使舞蹈表演产生更高的附加值,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非遗舞蹈历史悠久,通常存在于较为落后和闭塞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低,非遗舞蹈表演产业能够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助力,还能进一步强化非遗舞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非遗舞蹈表演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的经济价值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实现,直接途径是指政府和企业直接利用相关资源来获取经济利益,如举办非遗舞蹈表演活动,而间接途径则有着很大的延伸拓展空间,能够提升非遗舞蹈表演的价值和意义,将非遗舞蹈打造成一种文化资源,对消费者产生持续的影响力。从产业化发展的角度来看,间接途径更具产业化价值,但是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直接途径也应被充分重视,这有利于提升非遗舞蹈表演的知名度,为后续产业升级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文化传承价值

一个民族要想有光明的未来,除了要立足于当下不断奋勇向前,还要参照历史,从历史中获得力量。传统文化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因此传承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来说至关重要。非遗舞蹈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发展而来的,有的舞蹈形成于生产劳作中,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和劳动精神;有的舞蹈是劳动人民为了娱乐而创造的,体现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当一种舞蹈从小范围的群体表演发展为获得整个民族共同认可的艺术形式时,这种舞蹈就不再是单纯的动作表演,而成了一种民族标志,比如蒙古族的摔跤舞、维吾尔族的萨玛舞等。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能够进一步提高非遗舞蹈的影响力,让人们近距离接触非遗舞蹈,为人们更好地欣赏和深入理解非遗舞蹈提供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传承。另外,在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的过程中,还会融入一些时代元素,使非遗舞蹈更加符合当今时代的审美诉求,让现代人更愿意接受,这是非遗舞蹈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

社会构建价值

我国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重要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了解和谐的内涵,然后以此为基础创造和引入和谐元素。“以和为贵”是“和谐”的重要体现,这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要求。具体到人与人的交往中,舞蹈能够成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让人们在“共舞”的过程中了解彼此,增加共同点,减少矛盾点。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能够提高舞蹈的影响力,让人们愿意观赏舞蹈或者参与到舞蹈表演中,除了能提升审美情趣外,还能使人们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当今社会,人们的压力不断加大,急需找到合适的渠道释放压力,否则会对精神状态造成极大的影响。舞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释放压力的渠道。人们在参与或欣赏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将心中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以更加放松的心态面对生活。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除了可以拉近人们与舞蹈的距离外,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可以持续增加人们的愉悦感,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一份力量。

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传承人青黄不接

非遗舞蹈表演产业要想更好地发展,首先要获得各种舞蹈资源。在舞蹈资源中,人才是核心资源,因为舞蹈是由人表演呈现的,没有人就难以展现出舞蹈精彩的形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非遗舞蹈表演传承人断层的问题普遍存在,很多非遗舞蹈由于没有传承人最终走向了消亡,其精彩的形态彻底化为历史尘埃。从经济层面分析,非遗舞蹈大多存在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年轻人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城市发展。老一辈舞者想将非遗舞蹈传承下去,却找不到愿意学习的年轻人;还有的非遗舞蹈动作技巧难度大,年龄日益增长的老一辈舞者难以完全重现舞蹈的动作,导致舞蹈质量降低。随着老一辈舞者的离世,非遗舞蹈的传承陷入了困境,不仅年轻一代的舞者数量较少,而且其舞蹈水平也与前辈相差甚多。这种传承人青黄不接的情况使得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徒有虚名却无真材实料,往往只能在短时间内博人眼球,难以对观众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资金供应不到位

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从资源开发到实际运转再到市场经营都需资金的支持,如果资金供应不到位,产业化就难以继续进行下去。产业化往往要经历市场开辟的过程,只有打开市场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收益。当今時代,人们更加喜欢流行的事物,比如电子游戏。这使得非遗舞蹈表演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即便进入市场,愿意欣赏和消费的人也寥寥无几。这种状况下,愿意投资非遗舞蹈表演的企业非常少,都害怕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近年来,政府对非遗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并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予以帮助和支持,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资金不到位的问题,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既难以使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发展达到理想的效果,还可能造成一些非遗舞蹈逐步消亡。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资金供应不到位的问题终究要交给市场。这对于政府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挑战,需要政府探索新的路径为非遗舞蹈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帮助。

受众少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人们逐渐不再追求物质层面的满足,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对于非遗舞蹈表演来说,这种转变是其发展的一个契机,因为舞蹈表演能够带给人精神层面的享受。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更热衷于追求流行文化,即便他们去观赏非遗舞蹈表演,也只是看一看热闹,对非遗舞蹈的精彩之处、内在深意等不愿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因此这一群体并不能真正算是非遗舞蹈表演的受众,因为他们既不能持续消费为非遗舞蹈表演增加收益,也不能领会非遗舞蹈的艺术内涵与文化内涵,对提高非遗舞蹈表演的影响力作用不大。非遗舞蹈表演难以满足年轻人的审美需求也是其受众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非遗舞蹈的表演完全采用传统形式,无法调动年轻人的观赏兴趣,因此需要从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入手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并进行创新,从而更好地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扩大受众范围。

营销力度不足

目前很多非遗舞蹈表演是通过义演或是在政府单位的邀请下进行演出,所获得的收益十分有限。非遗舞蹈虽然通过以上方式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要想开展商演实现盈利却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营销力度不足,比如,一些非遗舞蹈长期进行义演,就容易让人们误以为这种表演不应该具备营利性,因此通过加强营销力度来转变人们的固有印象是十分重要的。从目前来看,营销力度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一是非遗舞蹈表演在市场中的普及度和认可度较低,愿意去开辟市场的人较少;二是政府在非遗舞蹈保护和传承中很多工作没有做到位,造成人们对非遗舞蹈的认识不足;三是很多非遗舞蹈尚未被列入高校的教学计划中,没有进行专业人才的培養,导致非遗舞蹈营销人才较为缺乏。在市场经济中,营销力量的强弱会极大地影响非遗舞蹈表演的产业化进程,因此必须打造专业的营销团队来提升营销力度,进而为非遗舞蹈产业化发展注入巨大的活力和动力,使非遗舞蹈走出当下困境,在市场中得到更大的认可。

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确保传承人不断层

对于非遗舞蹈传承人青黄不接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解决。但是很多周期较长的举措不能立刻生效,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比如,对于因青壮年进城发展而导致非遗舞蹈传承人断代的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但周期较长,因此应该将农村老一辈非遗舞蹈艺人保护起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且让他们参与到非遗舞蹈传承人的培养中,通过定向培养的模式确保非遗舞蹈技艺的传承人不断层,避免非遗舞蹈的消亡。老一辈的非遗舞蹈艺人能扮演教师的角色,但要想将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还需要学生的配合。比如,一些家长担心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设施等方式解决,让学生和家长都能放心,进而为培养更好的传承人才提供支撑。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发展不能只谋一时利益,而是要进行长远规划,因此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必须做好传承人培养工作。

拓宽资金供应渠道,打造资金链条

政府要在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要在资金供应方面主动发力,而资金供应关系到产业的起步和运转。政府应该为非遗舞蹈表演者提供资金补贴,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用心去打磨舞蹈技艺,将非遗舞蹈更好地呈现出来。但是政府不能对非遗舞蹈表演者的去留进行过多干预,当非遗舞蹈表演者拥有更大的发展平台后,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政府还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有关企业对非遗舞蹈表演产业进行投资,并在市场化运作模式下逐步将非遗舞蹈推向市场。这一方面能使非遗舞蹈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度,另一方面可依托市场收益保证非遗舞蹈产业的资金供应源源不断,为后续更全面、深入地开发非遗舞蹈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政府和企业外,社会其他力量也应该被调动起来,为非遗舞蹈表演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从而进一步拓宽资金供应渠道,打造更稳定的资金链条。

与更多产业融合,扩大受众范围

非遗舞蹈表演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也是一条重要的发展路径,这样可以借助其他产业扩大非遗舞蹈表演产业的影响力,从而扩大受众范围。如旅游业、文创业等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拥有了较多受众。非遗舞蹈表演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后,可以为旅游业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比如,人们在游山玩水后往往身体疲累,此时观赏一场舞蹈表演既可以放松身心,又能感受到非遗舞蹈的魅力。非遗舞蹈表演与文创产业融合后,可以为文创产品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如将非遗舞蹈中的相关元素融入文创产品开发中,既能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文创产品,又能提高非遗舞蹈的影响力,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文创产品了解非遗舞蹈,进而主动欣赏非遗舞蹈表演,逐渐成为非遗舞蹈表演的忠实观众。非遗舞蹈表演还能与其他产业融合,但需要不断探索融合路径,找到共通点和共同目标,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深化营销研究,组建优秀营销团队

在市场经济中,营销会对产品的销量产生重要影响,而营销不只是常规意义上的推销和宣传,还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因此需要对营销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对非遗舞蹈营销的研究中,必须了解非遗舞蹈的价值内涵、特征、特色、优缺点等,才能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推动非遗舞蹈表演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认可。制订营销策略时不能只关注一时利益,要将目光放长远,使营销能够长期进行并获得稳定收益。这就要求必须组建优秀的营销团队。营销团队要包括多个队伍,一是决策队伍,主要基于非遗舞蹈的发展情况和市场诉求作出营销决策,是营销团队的领导层;二是策划队伍,主要负责非遗舞蹈节目的策划工作,还要不断挖掘舞蹈资源,策划更多活动;三是宣传队伍,主要负责非遗舞蹈的宣传工作,扩大其影响力,让更多人认识与了解非遗舞蹈;四是销售队伍,主要负责市场对接工作,包括向市场供应产品,收集市场信息等。

参考文献

[1]王晶.河北非遗民间舞蹈信息化传承的意义和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22(15):118-120.

[2]田洁,刘凯华,郭晓希.文化传承视野下河北民间舞蹈创新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22(15):186-188.

[3]高婧雯.文旅融合背景下恩施州民俗舞蹈产业价值与开发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22.

[4]火彦昌.南涧跳菜产业化开发与保护研究[D].大理:大理大学,2020.

[5]赵紫芊.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传承非遗舞蹈的路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20.

【课题项目】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以新疆非遗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推进文化润疆实践研究”(编号:20BYS15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 静(1981—),女,硕士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舞蹈创作。

猜你喜欢

产业化舞蹈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系统产业化之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