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及其思考研究

2023-04-03徐华

文化产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数字化

徐华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各大博物馆纷纷借助现代化技术进行转型升级,中小型博物馆也需要借助新技术进行优化创新。具体措施为依托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数据系统,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管理体系,为游客提供智能化互动体验,同时还需要做好文物数字资源开发,提高数字化管理平臺的科学性,增设智能服务功能,使中小型博物馆向数字博物馆方向转化。

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化传承以及历史传承的重要机构,在新时期需要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国家文物局在《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博物馆网络资源体系建设力度,搭建博物馆公共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推动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这是新时期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趋势。纵观国内部分博物馆的发展,一部分大型博物馆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对中小博物馆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新时期及时把握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契机,打造常态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对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建设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不同发展模式的理论辨析

结合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模式来看,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的博物馆往往包括以下三类:数字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以及智慧博物馆。虽然这些都是依托信息技术进行博物馆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但是存在一定差异。

数字博物馆主要是以数字形式进行文物信息采集、研究、整理和应用,利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的文物,同时将有关文物的各类信息推广出去。其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围绕博物馆的藏品和文物建立新型的运营系统,能够拓展传统博物馆的空间,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人们了解和认识文物提供便利。

数字化博物馆则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围绕博物馆的典藏、展示、文创、传播、教育、研究等各类活动,合理进行资源整合,明确各项工作之间的交互性,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这种方式可以全面增强博物馆的管理能力以及文创能力,为提升博物馆公众服务能力奠定基础。数字化博物馆是对传统博物馆管理和运营方式的一种重塑,有更强的全面性和社会性。

智慧博物馆是以数字博物馆为基础,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在博物馆内部构建具有广泛联系的互联网络,能够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智能形态。智慧博物馆往往用大量的智能机器及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服务,是新时期博物馆管理和革新的主要成果。

以上这三种类型的博物馆发展模式是层层递进的,数字博物馆是最基础的改革方向,当前各大中小型博物馆已经形成最基础的数字管理体系,拥有了自身丰富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需要向数字化博物馆转型,将单纯的文献以及展品管理逐步加入博物馆的日常运维中,能够全面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之后向智慧博物馆升级转型,从传统的以数字为中心逐步转化为以人为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及智能设备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智能化程度。

比如上海某博物馆,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数字化建设,于21世纪初期便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重点阶段,发展至2016年建设了数字可视化中心,并且配置了大量的智能化设备以及文物展陈平台,已经初步实现智能运维。如针对文物产品设定科学标签,利用RFID电子标签进行智能化管理,还可以对博物馆的日常运行进行动态监测和保护。这些理论及发展模式可以为新时期中小型博物馆进行数字化建设和转型提供参考。

中小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结合上文论述可知,中小型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具有一定的数字基础,能够利用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进行展品及文物的管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则需要进一步拓展原有的管理规模,加大信息技术在博物馆运营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因此,中小型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完善的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保护主要指对博物馆内部的文物藏品以及日常运营管理进行数字化转型,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防系统

安防系统的建立主要围绕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以及日常管理打造数字化系统,通常分为数字视频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生物识别门禁系统等,还可以结合这些系统的具体运行需求构建综合安全管理平台,利用平台进行各项系统的统一管控,不仅可以提升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还可以为博物馆的日常运维节约人力资源,提升运维管理质量。

2.文物数字化信息的采集和管理

文物数字化信息的采集和管理是数字博物馆发展的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通常要符合馆藏文物的具体特征以及实际要求。比如某博物馆在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可以围绕馆藏资源建立立体文物的三维模型数据以及影像信息,配备文物色彩校验以及数据处理的相关硬件设备,针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

3.环境监测系统

由于博物馆中保存了大量的文物以及产品,环境的温湿度以及光照等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而这些因素通过人为方式进行控制必然会存在误差。因此,环境监测系统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依托传感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技术,对文物的保存环境进行各项检测,比如温湿度、有机挥发物、光照等,将这些数据集中汇总到后台系统,和馆内的安全防控系统以及观测资料进行对比,若出现有损馆藏文物质量的现象,会及时进行预警。

数字化管理体系转型

1.文物藏品的信息管理

文物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指的是在文物藏品征集、修复、保管、鉴定、出入库、研究利用等流程进行管理的数字化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可以为提升博物馆的文物藏品的价值提升提供良好基础,尤其是针对文物类藏品及自然类藏品会规定不同的流程,结合藏品的类型以及应用场景提供多元化服务。在访问方面文物类以及自然类产品的管理部门,会在平台上统一解决相关业务,并且配备不同的安全防护机制,有助于提升文物藏品信息管理的综合性和稳定性。

2.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数字资产系统主要是指博物馆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虚拟化资产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主要针对数字资产进行存收利用等相关业务的管理,形成数字应用资源管理业务环。

首先,统一进行资源收录,并且实现馆内外各类电子数据的统计,确保所有数据真实有效;其次,对不同类型的文件进行精准识别,分类保存,确保所有数据资源的可用性;最后,利用规范化的管理方式确保数据资源安全,有效满足资源数字化下载、查找、共享等相关需求,同时为博物馆其他信息系统以及其他业务的开展提供依据。

3.OA办公系统

最常规的OA办公系统依托钉钉软件实现,主要是指在日常办公的过程中,一部分业务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无纸化办公。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办公效率,还能保证信息对接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比如在博物馆运维期间,信息发布、个人办公、部门交流、业务对接、线上会议、文件下发等都可以利用OA系统来完成。在全面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更可以增强博物馆内部管理的流畅程度。

4.票务管理

票务管理主要是结合博物馆官方网站和社交软件,直接为用户提供售票以及售后服务。用户可以通过链接在官网进行预约,留下预约用户的基础信息,然后在现场取票,不仅可以提高博物馆的日常运营,还可以为公众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观赏体验。同时,利用票务管理系统还能够进行观众数据统计和分析,为博物馆后续的运营提供数据参考。

提供多元化数字化服务

数字化服务主要是对接用户。新时期的博物馆在提供公众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用户的观赏需求,还要关注用户的游览体验,提供互动性参观,发挥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

1.数字化文物展示系统

传统的文物展示通常是隔着展示柜进行展览,部分细节很难看清。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文物展示系统可以依托数字化技术完成,比如利用高清触摸屏作为互动展示屏,将馆藏资源通过数字化模型的方式展示出来,不仅可以定时切换展览内容,还可以通过醒目的标示来突出展品的特点。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多人同时与文物互动,从而为观众带来多元化的参观体验。

2.打造数字化展厅

数字化展厅是指以多媒体和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使用最新的影视动画技术,结合独到的图形数字和多媒体技术,以各类新颖的技术吸引参观者,实现人机交互的展厅形式。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及VR技术可以构建虚拟文物互动装置,利用虚拟绘画、讲解、情境演出等方式,让观众更好地体验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可以配备文字解说或者虚拟解说,让观众在观看展览的同时了解学习中国历史文化。

3.“互联网+新媒体”的互动服务

通过数字化建设,中小博物馆不仅可以在展陈形式、文物保护等方面迭代更新,更能推动运营管理、商业模式的优化升级。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兴起,新媒体成了信息传输的媒介之一,中小型博物馆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推出新型互动服务,充分发挥中小型博物馆的社会价值以及文化价值。例如依托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推送有关博物馆的日常动态,发布展览资讯,开展教育活动;也可以为用户提供网上预约、在线客服等服務;还可以传播地方文化,科普自然知识,介绍馆藏精品文物,推送学术前沿资讯,等等。

这种互动服务可以让博物馆从储存文物、承载历史文化的幕后逐步走到台前,主动为用户提供大量的文化类信息以及历史类信息。可以依托互联网开展线上讲座,结合线下活动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数字化营销模式。例如,常州博物馆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体推出了“乐学常博”的线上研学活动,利用馆藏资源进行宣传教育和科普,全面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覆盖范围。

中小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优化思考

构建科学的管理架构

新时期,用户需求愈发多元化,依托信息技术进行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选择。中小型博物馆由于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其他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成果经验,做好从藏品管理到博物馆日常运营管理各项工作的全盘规划,构建整体发展架构,科学稳健地开展数字化建设工作,杜绝盲目冒进,为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博物馆的核心职能是文物保护以及文化传承,无论是数字博物馆建设还是数字化建设,其首要原则是确保文物安全。因此,在进行文物数字资源采集的过程中,若需要直接接触文物,必须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中的规定操作,还需要和技术方签订安全责任协议。在安装数字化硬件设施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安装施工责任,围绕博物馆后续的发展和建设,构建科学的数字化设备管理体系。

数字化转型是博物馆建设的必然方向,但是数字技术也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这也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比如在文物信息数字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备份,备份的服务器以及硬盘也需要创建防火墙,保证所有的文献数据不外泄,确保所有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所有数据信息的使用权归博物馆所有,项目实施人员在信息采集交付验收之后,需要监督施工方销毁备份,不得出现数据泄露以及遗失的情况。若博物馆的数字化系统需要和其他公共平台进行对接,数字资源只可以提供浏览功能,杜绝各种形式的下载、盗录。

建立标准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中小型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持续性创新,因此,建立标准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至关重要。首先需要建立文物影像和数据采集标准,对不同类型、不同价值、不同应用方向等变量因素进行标准设定,避免出现影像资料或数字资源混乱的情况。其次,建立一套完善且详尽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避免人为因素导致设备或者资源受到影响。最后,国家文物局也需要制定标准化、制度化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规范,及时出台行业标准并且落实细节管控,以应对不同博物馆的需求和情况。

树立数字自信

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不仅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科学规划,还需要正确认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能力、有自信地进行数字化建设,才可以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因此,树立数字自信是中小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重点信念。

数字自信不仅依赖于博物馆自身的科学决策和发展规划,还需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博物馆引进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原有团队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逐步将所有的人员培养成兼具博物馆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型人才,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充实的人才力量,助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持续性创新。

综上所述,中小型博物馆依托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博物馆服务的科学性和多元性,提升博物馆的日常服务质量和管理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促使博物馆向智慧博物馆的目标持续迈进,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刘阳.我国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活化的困境与对策——来自日本构建数字档案社会的启示[J].东南文化,2022,(06):146-153+191-192.

[2]顾颖.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路径探讨[J].科学发展,2022(07):93-98.

[3]张继真.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提高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21(13):205-207.

[4]周继洋.博物馆数字化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21(06):16-21.

[5]苏梦媛.桂林博物馆推进数字化文化服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徐 华(1979—),女,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物博物研究利用。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数字化
文物的栖息之地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