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物,见人,见风韵

2023-04-03郭青松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欣赏者嘉兴市西湖

生活在浙江,尤其是生活在杭州,真的是非常幸运,因为杭州是地地道道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浙江“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逐步推进,更多带有悠久历史的人文景点被一一呈现在世人面前,比如去年11月“火出圈”的德寿宫。

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杭州当然不缺游客,但我以为游客与游客是有境界差别的。不同境界的游客,或者说不同境界的欣赏者,不管是欣赏西湖这样的自然之美,还是欣赏德寿宫这样的历史人文之美,其表现、收获都是有很大差别的。

第一个境界是眼睛在观看,灵魂却不在。他们看山就是个山,看水就是个水,喊几句“真漂亮”,感叹一下“人真多”,拍几张照片,发几个朋友圈,除了证明曾经“到此一游”之外,意义寥寥。

第二个境界是眼睛在观看,灵魂在欣赏。他们享受每一个瞬间,哪怕是一些很普通的事物,比如柳树、莲叶,都是些寻常事物,没什么可稀罕的,但在西湖这个独特的环境中,甚或身边有一个独特的人时,他们看到的湖水是“水光潋滟”,看到的西湖是美丽的西子。比如德寿宫的宫墙,哪怕与故宫的红色宫墙看上去差不多,但眼前的这面墙,有着它的独特的美丽;并且,故宫的红是朱红色,而德寿宫的红是岱赭色,不同的红色意味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不仅如此,在他们眼中,看到的无论哪种红,都显示着中国色的魅力。“孰云人力非自然,千岩万壑藏云烟”,这样的宫殿只属于南宋、属于西湖。比如德寿宫的文物,有精美的瓷器、陶制品等,但不同时代的陶器各有特色,这里是宋代陶器,典雅、清丽,别具一格,与其他博物馆里的陶器相比,魅力独特。比如看人,德寿宫曾经的主人宋孝宗赵眘当然不同于紫禁城里面的那些皇帝,他打仗是外行,当皇帝也当得相当凑合,但“山头草木四时春,阅尽岁寒长不老”,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诗画遗存。还有宋高宗写的苏东坡诗句“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付闲人”,还有任希夷的《德寿宫即事六首》,以及很多很多的大宋宫词。读大宋宫词,品宋代文韵,这一境界的欣赏者怎么可能只关注有形的宫殿呢?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这几句话可以说是对这一境界的欣赏者的最好形容。才华多少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神思能随着流风浮云而任意驰骋。感受自然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聆听鸟叫蝉鸣、水声潺潺、风声潇潇,去看杨柳依依,去嗅十里荷香,去尝一口清泉、野果,去摸一摸嶙峋的山石、柔软的苔藓,去软土中踏春,去草地上打滚,去树荫下卧躺,让自己的感官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身“临”其境,让物与我融为一体。至于德壽宫这种有历史、有内涵、有韵味、有雅趣的“四有景观”,当然要看、要赏、要听、要品,走过路过,哪怕无文人雅士之才,至少可以静下心来去了解、感受那宋韵余香。来德寿宫不能只是“逛”,还要“学”。

第三个境界是眼睛虽受限制,灵魂仍在旅行。因为某些原因,比如你没有生活在杭州,你无法去领略西湖四季的美,无法参加各种与德寿宫有关的活动,但没关系:有条件时可以环游世界,无条件时也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只要能用心体会每一天,在熟悉的地方也能够旅行:放学路上,下班途中,清风流水,青草树叶,当你仔细观察的时候,会发现青草就是整个世界。谁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喝着咖啡,唱着歌;听着音乐,吹着风;让阳光照耀脸庞,让细雨潜入心田。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不去远方,亦可旅行。尤其是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哪怕你远在北国,也可以在网络的那端,先读一读大宋宫词、赏一赏西湖冬景,感受一下德寿宫瓦当上花朵的细腻,看一看宫内那著名的“小西湖”和“飞来峰”的风致。总会有亲临其境的时候,先熟悉起来,到时候再来比较一下图片与现实中的宫墙砖瓦的异同。

至于那些有关杭州的宋代诗词,有关德寿宫的宫词,打开你电脑的浏览器,开始搜索,然后与我一起吟咏吧:“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无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帘钩”“万年觞举庆重华,百辟需云始拜嘉”……哪怕这辈子都去不了,但这些都是文韵遗香,身为中国人,怎能不热爱民族的文化?

郭青松,浙江省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浙江省写作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嘉兴市作协会员,嘉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徐桦君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带头人。至今有千余篇教育教学类文章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等四十余种教育报刊上,参编或主编《作文提分神器》《〈论语〉名师精讲》等十多种教辅用书,出版专著《我给儿子讲唐诗》。

猜你喜欢

欣赏者嘉兴市西湖
留出想象的空白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