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上的“毒气泄漏大案”
2023-04-03
美国俄亥俄州因列车脱轨而引发的毒气泄漏事件还在持续发酵。这一事件已导致附近居民出现中毒症状,也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世界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毒气泄漏事件,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伤害。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
印度博帕尔,发生毒气泄漏事故,造成数十万人伤亡,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化学事故”。
博帕尔是印度中央邦首府。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印度启动旨在促进农业增产的“绿色革命”,化肥和农药的需求量激增。此时恰逢欧美一些国家调整产业布局,希望将一些重污染或落后产能的产业布局到发展中国家。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1969年,博帕尔农药厂建成投产,隶属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该工厂主要的产品是西维因、滴灭威等农药,制造这些农药的原料是一种叫做“异氰酸甲酯”的剧毒液体,而且这种液体很容易挥发。人类如果接触到这种剧毒的液体或气体,即使短时间微量接触,也会让人感到眼睛疼痛并造成头晕、恶心、呕吐等,若浓度稍大还会使人窒息死亡。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博帕尔农药厂储存异氰酸甲酯的大型储罐发生泄漏,数十吨致命的异氰酸甲酯汽化后泄漏到空气中。据报道,毒气泄漏当时就造成了2000多人死亡。由于警报系统和应急处置不力,民众未能及时紧急撤离,待人们看到周围有人伤亡,闻到刺鼻的气味感到呼吸困难醒悟时,已经错失了最佳撤离时机。事故最终造成的死伤人数,始终没有权威的报道和确切的数字。一种说法是事故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数为2.5万人,因伤病间接致死55万人,因事故造成失明等永久性残疾的人数有20多万人,但印度官方对此从未认可。
这起事故的发生并非毫无征兆。早在1976年,就有当地工会抱怨工厂内的污染。1981年,一名工人在对工厂管道进行维护工作时,不慎吸入有毒气体死亡。后来在1982-1984年,也发生过多次异氰酸甲酯及其他有毒气体的泄漏事故。当地一名记者通过调查,在博帕尔当地报纸上发表警示文章,文中疾呼:“醒醒吧,博帕尔人,你们正坐在火山的边缘!”但这呼声并未唤醒博帕尔的民众和政府。
出于安全考量,工厂实际上设置了多道防护措施。比如设置疏散罐,即3个罐体中只有2个存储异氰酸甲酯,留1个空置作为疏散罐,一旦另外2个发生泄漏,可以及时抽取到疏散罐保存。其次将罐体埋在地下,一旦泄露危害也会比较小。此外,还配备了制冷系统,始终让罐体内保持低温液化状态,设置装有碱性液体的洗涤塔,存储罐万一破损时可以用碱液中和泄漏出来的有毒气体。但再严密的预防措施也需要人来执行,人的警惕性和安全意识如果放松,一切措施都将成为摆设。
1984年,农药厂由于亏损开始降低运营成本,除了大量裁员外,上岗培训时间也从6个月縮短到15天,严格的安全培训更无从谈起。异氰酸甲酯除了具有毒性外,还有强腐蚀性,运输管道也需要定期更换,但工厂为了节省成本未按时更换。据报道,就在事故发生前数月,曾经有一个安全检查小组来到工厂,指出了该厂存在61处严重安全隐患,但工厂的管理者对此置若罔闻。
除了前期的麻痹和懈怠外,厂方在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也令人不可思议。1984年12月2日晚上,因维修时误操作,装有异氰酸甲酯的一个罐体进水。进入罐体的水引发剧烈化学反应,使得罐内液态的异氰酸甲酯汽化,罐体压力迅速升高。当夜有值班的工人发现了罐体压力表异常并向主管报告。但当时恰逢茶歇时间,主管觉得可能是仪器异常,遂作出先喝茶,半小时后再去处理问题的决定。半小时的时间,罐体压力已经达到临界点,罐体爆裂造成数十吨异氰酸甲酯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逸出,所有的防护措施也都失效。工人们打湿衣服遮掩口鼻向上风口逃跑。毒气借助北风飘向了市区,有数百人在睡梦中就被悄然夺走了性命。人们纷纷逃离,很多人吸入毒气后失明,只能一路摸索前行。许多人在逃命的途中死去,尸体堆积在路旁……
事故发生后,当地的医院和火葬场人满为患。但肇事企业管理层依然试图隐瞒事故真相,他们宣称泄漏的气体是催泪瓦斯。几天后,面对成千上万人的死亡,他们才不得不承认泄漏的是有毒气体。随后,美国公司和印度工厂的管理方又开始相互指责进行“甩锅”,妄图逃避责任。愤怒的印度民众走上街头,要求肇事企业和政府承担责任,进行补救和赔偿。印度和美国随后就事件的责任以及赔偿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谈判。事故受害者聘请的律师团队曾经向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提出850亿美元的赔偿方案,但被对方还价2.3亿美元,而且是20年分期付款……直到1989年,双方才达成一致,赔偿金额确定为4.7亿美元。而且,美方掏钱后就免除了所有刑事及民事责任,后续针对事故的相关诉讼均由印方承担。而对于事故死难者亲属及伤残者来说,他们在等待了20多年后,直到2004年和2008年才陆续拿到少得可怜的赔偿款,许多伤者在此期间已经去世了。
喀麦隆“杀人湖”夺命于无形
喀麦隆西北部距离首都雅温得30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宁静的湖泊——尼奥斯湖。过去,这座湖边曾经富庶而热闹,围着湖建有不少村落。但1986年,这些村子里近1800人一夜之间悄无声息地死去。尼奥斯湖遂被称为“杀人湖”,政府封锁了湖边的区域。后经调查,这些人是被湖中逸出的毒气所害。
1986年8月21日21时,湖边的村民听到湖中传出一声巨响,湖上形成一层奇怪的云层并慢慢扩散。后来,扩散的乌云笼罩了湖周边25公里的范围,直到两天后才逐渐散去。其间,外面的人无法进入这个区域,靠近了就会头晕、呼吸困难。湖边村子里的一些人在昏迷后苏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36小时之后了,他们发现周围的亲人和邻居倒地而亡,很多人是在睡梦中去世的。同时,这些村中的3000多头牛羊牲畜也悄无声息地死了。
许多人联想到,之前湖中或湖边就不时出现完好的、明显不是被猎杀的动物尸体。这些事件都被当地人解读为传说中的恶灵或祖先发怒,对人类进行的报复。而且,“杀人湖”在“杀人”时变成了褐红色,像是被血染红的。很多村民到湖边祭祀,祈求神灵宽恕。实际上,经过科学家实地勘探和研究,所谓的“杀人湖”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构造相关,杀人的不是恶灵,而是火山活动形成的毒气。
尼奥斯湖长度不过2公里,最宽处约1.1公里,但部分湖岸是陡峭的岩壁,湖水深度达到200米。地理位置上,尼奥斯湖位于喀麦隆火山线的沿线,地下常年的火山活动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有些气体缓慢地逸出地表,而有些气体被尼奥斯湖这样的湖泊水体“封印”在水下。一旦有地质变动如火山活动或地震,甚至是湖边的大块岩石塌方落入水中,湖底的气体就可能被大量搅动释放出来。1986年8月,杀死上千人的正是湖底逸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湖水变成红色则是因为湖底层的水中不仅有毒气,还富含铁元素,翻到水面后发生氧化反应。
其实在1984年,另一处被称为“杀人湖”的湖泊——基伍湖也发生过数十人被毒气杀死的事件,其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针对“杀人湖”以及其毒气杀人的“手段”,科学家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但也很难杜绝火山活动造成毒气大量逸出的情况再次发生。
(摘自《环球时报》张继文、王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