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侦察英雄的“大木盆”

2023-04-02祝鸿霞

红蜻蜓·中年级 2023年12期
关键词:木盆渡江沙洲

祝鸿霞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陈着一个形似“大木盆”的老物件。多年前,这种椭圆形的“大木盆”在长江沿岸的农户人家很常见,因为形似猪腰子,又被称作“腰子盆”。当地人在盆里放个小板凳,人坐在里面,一只手拿一支小划桨,就可以在水上采菱角、摘莲蓬、放渔网。为什么这么一件农家用具,能陈列在藏品众多的博物馆中呢?故事还要从七十多年前的“渡江侦察记”说起。

那是1949年3月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黑漆漆的长江上出现了一条小木船,神不知鬼不觉地朝着江中心的黑沙洲驶去。黑沙洲是长江中心的一个小岛,四周江水环绕,溃逃到长江以南的国民党军队不但在长江南岸设置了千里江防,还在黑沙洲严密布防。解放军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就必须侦察清楚黑沙洲的敌军部署。

此刻,坐在这条小木船上的正是解放军侦察排排长齐进虎和他带领的几名侦察队员。他们要偷偷渡江上黑沙洲,抓几个俘虏回去,摸清敌人的布防情况。趁着夜雨的掩护,齐进虎带着两名战士上了黑沙洲,还把船藏在岸边,专门留下人手在停船处警戒接应。

正当齐进虎他们上黑沙洲摸了百米远的时候,后面靠岸的地方突然响起了枪声。齐进虎判断是敌人发现了停船,当即回头准备活捉几个俘虏乘船带回去。可是负责等候接应的战友看到敌人越来越多,为避免不必要的交火,不得不赶快把船驶离黑沙洲。

敌人没有发现齐进虎他们事先已经悄悄摸上了岛,只对着船开走的江面不停放枪,在岸边加强了警戒。

齐进虎知道自己和两名侦察员已经被困在了黑沙洲,但他没有惊慌,他深知此行身负重任,冷静思考后,决定干脆深入虎穴,插进洲心,实地侦察清楚敌人的兵力和布防后再想办法。

于是,齐进虎三人在黑沙洲上昼伏夜出,白天藏身在荒郊野地,或者躲进老百姓的地窖牛棚里,饿了就靠蚕豆叶、油菜叶勉强果腹。到了晚上,敌人休息了,放松了警惕,他们就出来偷偷侦察,把岛上的敌情摸得清清楚楚。他们甚至还顺着电话线摸到敌人团部,偷听敌人的电话,意外地收获了不少重要情报。

敌情是摸清了,可是岛上所有的船只都被国民党守军收缴,怎么才能离开黑沙洲回到江北,把情报带回去呢?

一晃二十多天过去了,齐进虎焦急地想着办法。这天夜里,他在一个牛棚里的杂草堆中发现了一只“大木盆”。他眼前一亮:就是它了!齐进虎和战友把木盆抬到黑沙洲上一个长满了芦苇的小河湾里,这里远离敌人岗哨,少有人迹。他们找来几块木板做成船桨,晚上伴着阵阵江涛声,悄悄地练习划水。

一开始,他们一坐上去木盆就翻了,一次,两次,三次……渐渐地,木盆有点“听话”了,人坐在上面能原地打转了。他们白天藏起来琢磨动作,晚上练到半夜,几天过后,基本掌握了让木盆平衡的划行技巧。

终于,在一个刮东南风的晚上,他们把木盆抬到事先“踩好点”的江边,坐上这个“大木盆”,悄悄地向江北划去。划到江心时,风越刮越大,木盆就像一片落叶随着风浪上下颠簸。一个浪头打来,木盆里进水了,齐进虎让两名战友加紧划桨,自己脱下衣服,一下接一下地往外拧水。风浪中,他们忍受着颠簸、眩晕、呕吐,拼尽全身力气,一刻不停地划向长江北岸。

终于,木盆靠岸了!在黑沙洲潜伏了31个昼夜的三位解放军侦察員,在大军渡江的前5天,把重要的江防情报送回了部队,为解放军胜利渡江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齐进虎横渡长江的“大木盆”作为一级革命文物,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如果你去参观,一定能看到这个曾载着英雄侦察员渡江的传奇“大木盆”。

猜你喜欢

木盆渡江沙洲
一个好办法
一个好办法
电影《渡江侦察记》与聂凤智
吕蒙白衣渡江
瑞金有咯沙洲坝
白衣渡江
命题小品——一苇渡江
心海浪花
澡盆、浴缸及其他
月暖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