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兰魁民族管弦乐《月牙泉的故事》演奏技巧概述

2023-04-02

大众文艺 2023年5期
关键词:月牙泉扬琴高音

管 民

(西北民族大学 音乐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了《中国音乐总谱大典 敦煌音画》(7卷)推荐语中说道:“大型民族管弦乐交响组曲《敦煌音画》为《中国音乐总谱大典》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音乐总谱大典》选取最能代表新时期以来中国音乐风格的中国著名作曲家的总谱。体现和反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文化优势和文化风格,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让世界各国能够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音乐文化的魅力,这对于提升中国音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段段熟悉的旋律,一幅幅生动的排练画面仿佛历历在目。

《敦煌音画》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作品以听觉艺术特有的想象画面,生动地展示人类文化瑰宝——敦煌的历史、艺术、民俗、景观等丰富文化内涵,采用现代民族管弦乐队的交响手法,旋律、节奏、音色、力度、意境,灵动缥缈,绚丽多姿。像一幅幅穿越时空的立体画面,使人们沉浸在无限的遐想之中。作品用音乐语言再现了敦煌的厚重和辉煌,展示了敦煌艺术的永久魅力。七个乐章各具特色又相辅相成,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带一路”主题的音乐作品,能代表中国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水平。

《敦煌音画》是由作曲家赵季平任艺术指导、音乐总监,与景建树、张坚、韩兰魁等作曲家组成创作团队完成,共分七个乐章:(一)《莫高风铃》(景建树曲);(二)《西凉乐舞》(张坚曲);(三)《月牙泉的故事》(韩兰魁曲);(四)《将军出行》(张坚曲);(五)《集市》(韩兰魁曲);(六)《飞天》(赵季平曲);(七)《敦煌赋》(景建树曲)。这是继“创作团队”于2004年创作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大型民乐力作①。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甘肃歌舞剧院领导的允许下,本人对部分总谱可以阅览和使用。作为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民乐合奏课》教师,特地选取了《敦煌音画》中个人较为喜爱的《月牙泉的故事》和《集市》,作为排练课内容给院学生乐团进行授课、排练。

韩兰魁,甘肃兰州人,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主要作品有交响乐《丝路断想》、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等。

今以《月牙泉的故事》为例,论述本人排练时的一些思考与设计。

《月牙泉的故事》以其唯美的旋律、美轮美奂的声部交替,充分展现了敦煌月牙泉的美丽与神秘,勾勒出一种如梦如幻、诗意盎然的气氛,让人不由得坠入月牙泉那些古老的传说,又仿佛正漫步在那汪清泓月影中,心中淌过幸福和安宁。作品旋律优美委婉,结构清晰明朗,显现出作者韩兰魁先生对美丽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全曲是省略副部的再现性奏鸣曲式②,共有193小节。乐曲一开始,扬琴演奏两小节分解和弦,两架中音笙作和声铺垫。扬琴的分解和弦音型富有流动性,好似月牙泉潺潺的流动,类似这样的流动一直持续到25小节。这样持续的动力性演奏,需要一定稳定和平均性。第一、二小节处力度是mp,第三小节处高音笙旋律演奏进入时力度仍然是mp。为了显现高音笙的层次的叠加,建议在指挥时,第一小节用mf,第二小节用mp。这样第三小节高音笙进入时,两架中音笙的和声也回到主2和弦,大提琴低音拉奏和贝司的动力拨奏也同时进入,此时尽管也是mp也能感受到力度的明显厚实。

主部主题是一个平行双句体(12+11),节奏型为二分附点音符与四分音符的结合,此时贝司也改为低音拉奏,同时高音笙1和曲笛1继续演奏主题,织体再次加厚。当主题的二次进入时,自然由C调转入G调,音程度数提高了五度,和声层与流动性的分解和弦式伴奏也加宽幅度。

此处排练时,建议指挥让二胡1,在14小节进入且做渐强时,使用推弓进入;同时,为了视觉和听觉同步,高胡声部也推弓进入奏高音B,律动一致的同时也增强了主音,将“侵入终止”也做足。紧接着的第15小节,建议指挥律动式的带入时,控制好整体弹拨乐声部轮奏时的力度,一般情况下都会把mf奏成f。此时的弦乐声部高胡、二胡1、二胡2、中胡齐奏主题,并都在高把位演奏,由于乐器性能问题,不可能有较强的张力和支撑力,所以对此处弹拨乐声部力度的控制,有利于声响的平衡,有利于旋律高质量的流动。另外,此处开始到第25小节,扬琴与竖琴同谱。建议指挥要求扬琴与竖琴同学合排前,提前做好功课,同步多练习。要求二者:同频、整齐、平均,有能力时将连线、呼吸也调整一致。

紧接着第26小节,主题b出现,琵琶为旋律的主奏乐器,韩兰魁先生早年在甘肃省京剧院工作,精通琵琶演奏(曾创作琵琶协奏曲《祁连狂想》)。所以《月牙泉的故事》主题b就很自然写地相当精彩、优美、流畅。如,谱例1、谱例2。

谱1《月牙泉的故事》韩兰魁

排练此处时,指挥需统一好琵琶演奏员的演奏法,4分音符、2分音符、附点2分音符、全音符,分别轮多少个,一定要和大家统一好数量。同时,要求所有的单音均使用“弹”,不用“弹、挑”,这样就尽可能地做到整齐划一。另外,此主题是一个平行双句体(5+5),彼此对称,指挥也得让琵琶演奏员和自己确定好相同的换气、起手处,这样旋律的歌唱性、流畅感也能有所提升;与此同时,钢片琴也得统一好之前扬琴、竖琴的律动,将动力性继续传导过来。此处排练时,在琵琶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指挥在平时训练,挥拍对向钢片琴,使其稳定速度,不赶不拖。

谱例2《月牙泉的故事》韩兰魁

接着是5小节(4+1)的过渡句。中音笙1和高音笙1,竖琴和扬琴,做卡农式轮奏。排练此处时,指挥仍是要强调16分音符的平均性和4拍一换气,确保旋律的流畅与歌唱,最后一小节的“枣核”力度,需要大家统一气息,调整各自演奏法,以最佳的方式来做“控制”。流水般的连接结束后进入再现段a’(41—51)。这11小节的主题主要由大提琴主奏,就像巍峨绵长的鸣沙山,深深地拥抱着月牙泉。扬琴的动力性演奏,宛如弯弯的月牙泉,静静地依偎着鸣沙山,清凉澄明,碧波荡漾。接着是6小节(5+1)的过渡句。二胡1和高胡,做卡农式轮奏。排练此处时,指挥仍是要强调4个16分音符的平均性,要求二胡1和高胡两拍一换气,利用后半拍的休止进行换弓,全部用拉弓演奏。确保月牙泉的“宁谧”和“碧波荡漾”。建议指挥排练时左右手分别给二胡1和高胡,感觉之前扬琴的动力性演奏,由指挥的挥拍来延续和展现。见谱例3。

谱例3 《月牙泉的故事》韩兰魁

这6小节的过渡之后,进入奏鸣曲的副部。副部主题在情绪上和调性,都与主部形成对比,主部明亮、优美。副部略显忧伤、婉转。副部主题由高音笙、曲笛分别演奏出。当高音笙奏旋律时,中音笙2做和声支撑。见谱例4。排练此处,建议指挥,跟随独奏者挥拍,且用2/2拍感觉,这两小节呼吸的处理为:2拍+呼吸、2拍+呼吸、4拍+呼吸,然后后两小节同样上述处理。此时,除中音笙外,无其他声部,固然中音笙也得按上述处理,以达到统一。

谱例4 《月牙泉的故事》韩兰魁

在经过扬琴1小节动力性演奏过渡后,大曲笛演奏副部主题。同时低音弦乐声部构建和声,二胡1、二胡2、中胡演奏支声旋律,和声织体突然增厚许多。众所周知,大曲笛音色绵柔,温婉,有着较好的融合性。此处,对于大曲笛而言,一个人要面对整体弦乐声部,有些势单力薄。当为了强调主题,大力度演奏时,容易破坏曲笛柔和的音色;正常演奏时,声音容易被弦乐声部覆盖。排练此处,指挥可要求大曲笛solo用mf的力度,整体弦乐声部改变原来的力度要求mp,改用pp的力度演奏,要求弦乐所有成员前半弓演奏,切勿使用弓根演奏,控制好弓长、弓速的同时与大曲笛solo保持同频的呼气和气息控制,来寻求声响的平衡与情绪的统一。

继高音笙、大曲笛后,呈示副部主题,由全部弦乐声部tutti来呈现,高音笙1、高音笙2,整体弹拨声部做动力性的柱式和声,增加对弦乐主题的肯定与支撑。排练此处,建议指挥严格对管乐和弹拨乐声部挥拍。增加稳定性、平均性的同时,可根据弦乐的力度张力,控制伴奏声部的音量。

进入快板部分,乐曲的张力开始变强,音响效果变得紧张起来。在配器上大量运用了十六分音符快速交替演奏。从弦乐声部开始,然后是弹拨乐声部,最后是管乐声部。排练此处,建议指挥,不必担心十六分音符快速交替演奏时带来的紧张情绪(容易慌乱),反而应重视三次出现的旋律呈现:依次为弹拨乐声部、管乐声部、弦乐声部。与之前的快速交替演奏部分,是有着交相辉映,相互交织的关系。另外,定音鼓八分音符的固定、持续演奏所营造的紧张气氛,使人遐想到古时西域各势力间大军列阵时的战争场面——金戈铁马、金鼓连天、短兵相接、人仰马翻、刀光剑影。建议指挥在排练时,把这种的遐想的画面感与全团演奏员共同分享,力求大家情绪与感觉的相统一。

经过4小节(113-116)律动为3/4拍的过渡句后,副部主题又用高音笙1、梆笛相继演奏。高音笙演奏时琵琶与中阮轮奏、扬琴固定音型演奏。梆笛演奏时柳琴与琵琶轮奏、扬琴固定音型演奏。排练此处,建议指挥保持弹拨声部的动力性演奏,不要减速。琵琶与中阮的轮奏,柳琴与琵琶的轮奏,仿佛是策马奔腾的两名报捷的信使,争先恐后地传递胜利的消息。高音笙1、梆笛演奏的副部主题仿佛是信使背上的旌旗,随风舒展。建议指挥右手严格挥拍,保持好“策马奔腾”的感觉,左手分别给高音笙、梆笛提示,显现层次的清晰。

快板主题反复后,直接进入更为宏伟雄壮的再现部(省略副部的),速度从132变为66,并且加入了支声旋律(梆笛、曲笛)与主题旋律(高胡、二胡、中胡)交织,所有的弹拨乐器和竖琴共同演奏分解和弦。排练此处,建议指挥无须思考太多,根据乐曲的自然律动、辉煌大气的张力,应随心而动、挥洒自如、行云流水地挥拍。

作品的尾声由扬琴演奏分解和弦,这个织体完全重复了引子部分,调性重新回归到主调C大调。尾声优美动人,思绪仿佛随着月牙泉的水波纹缓缓散去。排练此处时,建议指挥弱化挥拍,把主动权交给扬琴。让其在191小节第3拍起做渐慢,193时回原速,大家与指挥同呼气,严格做5拍减弱,直接结束全曲,不要拖拉,干净利落。

以上是对韩兰魁民族管弦乐《月牙泉的故事》作品的排练与演奏技巧分析,不足之处还望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注释:

①吴可畏,刘再生.《方闻华夏之根声,又浮敦煌音画景》——评型民族交响乐《敦煌音画》创作特色评析.人民音乐,2012(08),P18-19.

②李曼辰.韩兰魁敦煌题材音乐创作研究.西安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16(06),P22.

猜你喜欢

月牙泉扬琴高音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早春
城市音乐“奏起高音”
月牙泉和它的“兄弟”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月牙泉在叹息
月牙泉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月牙泉